查看原文
其他

摇摇晃晃的人间,可惜还有明天

2016-11-26 陈炯光 深焦DeepFocus



写在前面: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中,唯一入围主竞赛的华语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问鼎评委会大奖。评委会表彰导演范俭的作品,“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以一种诗意、亲密、有力的方式探索了人类经历的复杂性。主人公的力量与影片拍摄技艺相得益彰。拍摄一部关于诗歌的影片而又不陈词滥调,实属不易。但该作通过拍摄一个敏感而非凡的女性做到了这一点。”


《摇摇晃晃的人间》记录了中国农村女性诗人余秀华成名之后与无爱丈夫离婚的故事。2015年,余秀华因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受到追捧,使她从无数民间诗人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影片或将在明年春天与国内观众见面。春暖花开之时,一起读诗。




文 | 陈炯光

(发自阿姆斯特丹)

编 | 柳莺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自序》


也许存在与意义是所有艺术家不得不思考的命题,在她的第一本诗集出版的时候,余秀华以“诗歌是什么”结束自己铅印的第一篇文字。她是一个诗人,当然不会给你什么缜密的定义,意象和隐喻是她的拐杖,也是她无往不利的创造力,她用它们来定义诗歌。


每次被问起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滥觞,导演范俭的回答都围绕这样两点展开。首先是与优酷的合作,余秀华因社交媒体成名,她的诗歌在网上传播,关于她的第一部纪录片又由一个视频网站出资,这部影片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代表。另一点,就是他自己一直都想拍一个业余诗人,所以才会一拍即合开始此项目。我们可以猜测,导演对“诗”也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无论如何,《摇摇晃晃的人间》成功地用电影语言“翻译”了余秀华的诗。用导演的话来说,在拍摄余秀华的纪录片中呈现她的诗并不需要大动干戈,因为她的诗来自于她的生活,是她内心的呐喊。这样以来,在前期准备中研究了她的诗,也就是在研究她的人,研究她的心态和周遭的一切。当然,导演对影像要求也很高,构图和色彩的美感力求做到完,特别是在没有激烈冲突的衔接镜头中。


但真正让这部纪录片具有“诗性”的,是导演对意象、隐喻这些诗歌工具的积极使用,以及对意境的重视。片中一系列鱼与水的意象并不只是为了赏心悦目,鱼是余秀华现实处境和心境的具体呈现,它被困在荷叶里,或在地上垂死针扎,最终以死亡的形式获得解脱。水则是女性欲望的象征,以影像和声音不断复现,那是一种强烈的欲望找不到出口的憋闷和内心的惊涛骇浪。



“让我屈服
我不曾想我的安静和宽容能招来示爱者
被拒绝后,他散播谣言。唉,我是否应该告诉他:
我腿上的疤痕,是喝酒以后割的
我喝酒是因为我爱一个人呢
我是否应该告诉他:我身体的疤痕到处都是
他要的美,我无力给呢
我是否应该对他说明白:每一个明天我都不确定是否还在
我的力气只够活着
但是我不会说,说出来他也不会懂”

——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疤痕》


余秀华离婚过程中与前夫的一系列争执是电影的另一条主线,也是其叙事线性的所在。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就跟所有的家务事一样,谁也说不清楚,每个人都有可怜之处。整个局面中也没有谁就是完全的过失方,具体内容先不剧透,大家影院里见分晓。但是导演也同意,《摇摇晃晃的人间》中有很多女性主义可以深挖的东西,若隐若现的“夫权”思想,社会对女性欲望的漠视甚至蔑视,还有几千年来用“名声”来禁锢女性的思想还存活在这块土地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想法不仅来自她所生活的封闭农村,每个阶层都有它的保守主义和卫道士,都有人污蔑余秀华的诗为“荡妇体”。女诗人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潇洒地回应:“荡妇体怎么了?荡妇就荡妇。”首映场放到这里,黑暗中有朗笑和掌声。



余秀华是一个妙语连珠的人,诗人嘛,而且导演也说她的性格很有魅力、很有趣。能捕捉到拍摄对象对自己人生和不幸的哲理性反思,这对纪录片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范俭及其团队拍到了这样珍贵的影音。离婚以后的女诗人面对镜头对这场婚姻作了如此解剖:在一起二十年,结束的时候居然没有痛楚、没有感觉,两人空间和心灵上的距离让这段婚姻有名无实,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婚姻吗?导演设计中的鱼,从被困到垂死,最后一次出现是被余秀华宰杀。因为残疾等各种原因,她的处境进退皆是悲剧,不离婚是被困住,离婚后又是无尽的凄凉。她勇敢地选择了自由,但自由之后却并不能找到爱,世俗的煎熬虽然褪去一些,存在的煎熬却丝毫没有减轻。


于是在结束全片的那首诗中,她说:“难道还有明天?/可惜还有明天”。诗歌主体前一刻还陷在人生苦短的恐惧中,害怕明天不会到来,后一刻就想到人生每延长一天,煎熬也就延续一天。生的喜悦(欲望)和生的痛苦(欲望找不到出口)同时存在于人物和影像的每一个角落。



《摇摇晃晃的人间》在阿姆斯特丹拿下主竞赛评委会大奖,是对影片艺术价值的肯定。余秀华的名声还没有蔓延到欧洲,那些首映场里从头到尾被慑住的观众,他们的大笑、叹息和最后的掌声,是因为导演成功地再现了这个充满魅力的人物。因为他的技艺,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带上了喜剧的讽刺和悲剧的凄凉。这是一部在制作、叙事、表达和节奏上都成就很高的作品,代表了一代中国纪录片人创作水平的高度。


这部没有任何政治敏感内容的影片有可能于明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对于纪录片来说实属不易。它在IDFA上的胜利,一方面体现了专注于纪录片的阿姆斯特丹相对于大型综合电影节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和中国电影的多元性在国际电影节上受到了肯定。《摇摇晃晃的人间》与《塑料王国》的双双获奖也许是另一个隐喻:中国依然问题重重,但这些问题紧密地镶嵌在全球化体系中,并且在那些问题的背后,是这样一块土地,这里住着有血有肉的人,这里的艺术也能对人与世界进行形而上的思考。


我们与所有人一样,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用艺术缓解对明天的恐慌。


“全片以诗性、亲密而有力的方式探索人的体验,主人公的坚韧与电影人的技艺相得益彰。关于诗人的电影很难不落俗套,但通过对一位非凡女子细腻而通透的塑造,这部电影做到了。IDFA长片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授予范俭作品《摇摇晃晃的人间》。”——《评委会报告:2016年IDFA长片主竞赛》


- FIN -


洪尚秀 | 阿巴斯 | 洪金宝 | 沙丹 | 邢健 | 雷弗恩 | 王兵

林强 | 罗泓珍 | 张真 | 比利·怀尔德 | 李行 | 西米诺 | 布努埃尔

戛纳启示录 | 崛起中的影业 | 艺术影院策展 | 小姐的哭声

威尼斯 | 克莱蒙短片节 | 疯狂8mm | 博洛尼亚电影节 

吹梦巨人 | 路边野餐 | 惊天魔盗团 | 霓虹恶魔

春梦 | 大洋之间的灯光 | 弗兰兹 | 清水中的刀子

屏住呼吸 | 杀戮演绎 | 七月与安生 |  

战场来信 | 釜山行 | 踏雪寻梅 | 追凶者也 | 塔洛

 | 日月无光 | 瑞士军刀男 | 八月 | 地球四季

时间之旅 | 宾虚 | 黑处有什么 | 阿兰胡埃斯的美子

比利怀恩中场战事 | 三线好青年 | 内陆惊魂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