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努力,为什么总比别人混得差?关键就在这一点!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其实这世上只存在两种努力:目标导向的努力和非目标导向的努力。
1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刚知道自己以前的一个同学现在特别厉害,已经当上了总裁,她脆弱的小心脏禁不住又被深深地刺激了——嗷,为什么别人都混得比我好?
这痛苦的个中滋味,很多人都有尝过吧。相近的年龄,相同的起点,大家都很努力很拼,为什么人家活得风生水起,我这么多年却始终只是个打酱油的?
别人告诫我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是不对的,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是你说,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呀!我认认真真工作,力求做好每件事;我每天读书、充电,尝试各种提高自己的方法,可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我好像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很多非常努力的人,结果却败得很惨。有人说这是因为努力的方向不对、方法不对,但方法那么多,试错的成本那么高,哪一种才能快速见效?
最近我经历了一些事,读了一些书,渐渐发现,其实这世上只存在两种努力:目标导向的努力和非目标导向的努力。而只有前者,才能十拿九稳地导向成功。
2
那么究竟什么是目标导向?如果说非目标导向,是“以行动带来结果”,认为只要付出行动,自然会形成某种期望的结果;那么目标导向,就是“用结果来指导行动”,它使人在做事时,会有更强烈的动机性。
我看到过一种说法: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区别就是:前者是量入为出,后者是目标导向。
比如买房这件事,穷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存款有多少,月收入多少,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富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钱还差多少,怎么解决。思维模式的不同,是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原因之一。
黄有璨在《运营之光》中提到,一般来讲,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归类到两种属性中去:纯粹的职能支持类工作;目标导向类工作。前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很低,后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则会越来越高。而目前80%的人在做的工作都属于前一种,往往目的性不够强,或者根本就没有目的。
比如说,一个网站客服,职责是跟用户互动、陪用户聊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非目标导向的客服,有人来找就应一下,按部就班解答一下问题,没人来找就等着,偶尔可能搞个抽奖交个差,就完事了。
目标导向的客服,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整个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借助用户反馈去反推公司产品、服务上的一些潜在问题,或者是要挖空心思给用户制造一些“超出他们预期的体验”,并想尽办法促使他们把公司的产品信息分享、传播出去。
通常来说,如果你处于第一种状态,则很容易变成一个打酱油的,无论你干半年还是三年,可能都没什么成长。而第二种状态的逻辑下,你可能会去关注一周内接收到的所有客服信息,会去把这些信息做一个归纳分析,借此推动了产品的改进;你可能会倾尽所能想出一条绝妙且搞笑的回复,让用户们哈哈大笑,甚至愿意把你的回复转发出去。
一个处于第一种状态下的人,可能随时都可以被一个不到2000块工资的实习生所替代;但如果你能进入第二种状态,一旦能够稍稍有些产出,对你的个人履历将是极大的加分项,你的身价上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3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目标导向思维?要知道一种思维习惯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过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些“目标导向”的练习,这种练习对一个人的进步将大有裨益。
首先,你要为自己设立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宽泛意义上的,比如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我要实现年薪百万之类的,而是一种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比如,你学习弹钢琴,要求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你是打字员,可以制定“每分钟多打20个字,并且不出现打错字情况”的目标。你是推销员,那么你决定想办法“让电话那头的客户听自己说话超过两分钟再挂断”。如此等等。
确定类似这样具体的、有明确定义的目标,会比你漫无目的的练习、工作要成功得多。
第二点,这个目标是经过刻意设计的,刚刚超出你的舒适区的目标。
人们通常以为,如果你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研究表明,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对于任何类型的努力,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所以,如果你想提高棋艺,只和别人下棋是无法提高的,你要单独研究特级大师的棋局。你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漫无目的的阅读效率很低,针对某个专业,带着解决某种问题的目的选一些有难度的书来读,你才能快速进步。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训练,只要你能持续进行下去,它给人带来的进步甚至会是惊人的。
《刻意练习》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者招募了一个叫史蒂夫的大学生进行记忆力方面的训练:随机快速读出一串数字,然后让史蒂夫按顺序背出来。史蒂夫一周到研究者那里几次,每次练习1小时。
刚开始,史蒂夫最多能记住7个或8个数字,如果是9个数字,就有些记住不了。鉴于在几次练习里已经倍感失败,他十分确定,他再也不可能有任何提高了。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对短时记忆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一限制通常约为7件事物。所以史蒂夫的表现是很正常的。
但研究者采取方法让他持续练习。先从5个数字开始,每次增加1个数字。如果他记错了,就将数字串的长度缩短2个数字,然后再继续。史蒂夫时刻都在以这种方法接受挑战,但挑战难度并不是太大。数字串恰好处于他能记住与不能记住的界限。
采取这种方法,史蒂夫很快突破了他自认为的极限。从那时起,他开始缓慢而稳定地提高着记住数字串的能力。练习到第二百次时,他记住数字串的能力已经不可思议地达到了82个!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顶尖人物,他的结论是:在各行各业中最杰出的人物之所以占据那些地位,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具有某种才能,而是因为他们通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而提升和发展了自己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努力方法,就有可能跻身于最优秀者行列。
4
那么我们日常怎样开展目标导向的练习呢?除了制定目标,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一个好导师。想要在某个领域得到迅速提高,最好是找到这个领域的杰出者或有丰富经验的人作为自己的导师。在这些人的指导之下,激情十足和孜孜不倦的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取得进步。
第二,制定有反馈的练习方法。如果你找不到导师,那么就要自己找到一个能不断突破舒适区,又能及时给予反馈的练习方法。比如,要提高英语水平,你可以看一些带字幕的英文电影,在看的时候把字幕遮住,努力去理解片中人物所说的话。看许多遍之后,你再把字幕显示出来,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这比你简单地观看许多不同的英文电影进步要快得多。
第三,保持专注。保持专注和投入,这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但人的大脑能够保持高度专注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你需要把练习的时间缩得更短。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
很多人无法做到专注而投入地练习,是因为总是面临一种持续不断的诱惑:“另外那件事真的也得去做”。这其实是你给自己的分神找的借口。对抗这种分神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所有其他义务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扰。比如: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写作一小时,雷打不动。
第四,跨越停滞阶段。当你开始学习新东西时,发现自己进步很快。当那样的进步停滞下来时,你自以为以到达了极限,于是最后就让自己停滞在那一水平,这是几乎任何一个领域中的人们不再进步的主要原因。就像史蒂夫在进行记数字训练时,也曾几次表示自己再也无法突破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要越过这种停滞阶段,最好的办法是以新的方式挑战你的大脑或身体。例如,健美运动员会增加或减少他们举重的力量或反复练习的次数,并且每周变换一下训练日程。你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持续不断地以不同方式挑战自己,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我不能”、“我不行”都是自我设置的心理障碍而已。
第五,相信自己。当你真的觉得不喜欢自己的状态,为了逼一下自己,你必须相信你可以提高自己,并且跻身最优秀者的行列,特别是对那些着眼于成为本行业本领域杰出人物的人而言。这种信念的力量十分强大,甚至可以战胜现实。
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某个目标,要么是因为你的水平已经倒退了,要么是因为你陷入了停滞阶段,此时,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和你自己达成一个协议:你将尽自己的努力回归到之前的状态或者跨越停滞阶段,然后你再放弃。到那个时候,也许你就不会放弃了。
当我明白了自己努力却低效的原因,也开始尝试着重新设计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式。我发现,这种目标导向的努力不仅能让人快速进步,也会让人在磨砺自身的能力时,获得巨大的满足和快乐,就像一直走在不断有刺激出现的大路上,永远不会感到厌倦。这也是为什么,当大多数人每天重复上演“不得不工作”的无奈时,有些人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一直活得朝气蓬勃、活得很“燃”的原因。
如果,你也是一个努力的人,那么不妨从现在起做一些调整,你会发现,以前那些让你停滞不前的“理由”,其实只是你给自己设置的“心障”而已。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我们可以一起持续目标导向的努力,一起成为那个,让自己刮目相看的自己。
好文荐读
七棱镜:读书以启智,撰文以明心。以自我管理不断提升人生充实度和幸福感的码字人。
欢迎关注和转发,让我们一起,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