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怎么破?

姜超 七棱镜 2021-12-14
让我们一起越变越好



镜子物语:找到喜欢之事的关键,是创造条件,给喜欢以成长的土壤。


在知乎上收到很多回答邀请,其中有一个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我是谁?我最喜欢做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展开人生时即需要明确的基础性问题,是我们管理好自己、不断向上生长的前提。


但很多人到了30岁、40岁,还对此感到迷茫。每天工作赚钱,生活看似充实忙碌,却总会在岁月流转间,或是某个刚刚醒来的清晨,感到内心的空虚。甚至有人终其一生,也没能活成自己。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我们不是找不到,只是很轻易就否定、放弃,或是没有把它确定、发展下去。结合自身的经验,我觉得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寻找:

屏蔽全世界的杂音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这与我们成长的大环境有深刻关系。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在反复告诉我们“你应该做什么”,而不是鼓励我们去坚定地追寻自己的内心。以至于,我们渐渐把社会约定俗成的标准内化成了自身的标准,最终活成了别人期望和认可的样子,以世俗的成功来衡量自己。


我一个发小儿,上学时学习一般,平时不喜欢别的,就喜欢做饭。每次她做饭给大家吃,都能赢来一片称赞。但有一次她和父母闲聊,说自己想当一名厨师时,父母立刻就冷了脸。“一个女孩子,不好好考大学,当什么厨师?”


年少时的喜欢,本就脆弱,一句简单粗暴的干涉,就会被无声无息地扼杀在萌芽里。后来,我这个发小儿考上大学,毕业当了一名会计。她一直做着别人眼里的“好工作”,至于自己喜不喜欢,不重要。



我上学时,一直是学习拔尖的优等生,但除了学习,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连高考时填报考志愿,都是家长帮忙选的。那时大家都觉得学经济能找到好工作,将来赚钱多,所以就给我报了经济系。


我读本科时各门成绩都不错,但确实谈不上什么兴趣。我最喜欢的,是扎到学校图书馆里看闲书,或是借回一大撂当代小说、散文,靠在寝室的床头,一本接一本地看。沉浸在文字中感觉真好啊,又宁静,又充实,我内心感慨着,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字就好了。


毕业找工作时,同学们都在往房地产公司、银行、大公司投简历,我却因为之前的实习经历,得到了去报社做记者的机会。


亲戚朋友都在劝我放弃。去做金融多好啊,做个苦哈哈的记者,有啥前途,能赚几个钱?我心里有两个声音在说话,矛盾极了。所幸我有一个开明的妈妈。“选你自己喜欢的就好。”于是,我偏离了预设的轨道,跟着自己内心的声音,开始真正跟文字打起了交道。


喜欢一件事很容易,不容易的是,抓住这种喜欢,并让它与自己的未来产生联系。所以,你需要闭上眼睛,屏蔽全世界的杂音,才能听见你自己。你需要更多的勇敢,才能循着内心的方向,走出去。



坚持:

不以功利论英雄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自认为喜欢的这件事,于谋生无用,于成功无用,所以也只是想想而已。


我们中国人喜欢问这样的话:“你喜欢写东西,能当饭吃吗?”“你喜欢唱歌,能靠它生活吗?”“你喜欢服装设计,能做出点名堂赚大钱吗?”当答案暂时为“否”,你的家人朋友就会来劝你别“不务正业”,甚至你自己也会渐渐认同这种说法。


不管新生代的90后、00后有多么个性张扬,我们的社会对于所谓的成功,始终有着一套标准化的模式和定义。于是,我们把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不喜欢却“有用”的事情上,那些真正喜欢却看似“无用”的事,得不到发展的空间,渐渐被遗忘,或是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业余爱好,仅此而已。


其实,再“不靠谱”的喜欢,都是有用的。我一个好朋友,最最喜欢的是——穿衣打扮。她总是不停地买新衣服,不停地换发型,每次穿上新买的美衣,内心就觉得无比快乐、自信。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情绪低落,买套新衣穿,就能满血复活。


这个朋友的“爱好”在别人眼里不仅超不靠谱,简直是“败家”典型。但她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行我素,生命不休,买衣不止。后来,她从多年的购衣“实战”中总结出了一套穿搭经验,包括什么身材、什么场合应该怎么穿,什么气质应该怎样搭配等等。她在网上帮别人做形象设计,帮人搭配衣服,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产业。


因为喜欢,所以投入,因为喜欢,所以乐在其中,成就感爆棚。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件事,不要自己先否定自己,不要太在意世俗功利的眼光。要创造条件,给这份喜欢以成长的土壤。也许有一天,它就会长成你生命中的参天大树,让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反复

拉开距离才看得清


如果说别人的看法、功利的计较容易使我们看不清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还有一种原因来自我们自己。当喜欢与压力联系在一起,当坚持自己的喜欢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很多喜欢就似乎变成了不喜欢,甚至让我们想要逃离。


你喜欢弹钢琴,但受不了每天两小时的枯燥练习;你喜欢写作,但遇到那些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的时刻,就想放弃;你喜欢做平面设计,并以此谋生,但每天被老板和客户的各种奇葩要求折磨,下决心要转行……


于是,我们又陷入迷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不是所有喜欢都是一见钟情,很多时候,喜欢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反复否定的过程。离得太近,反而会看不清。如果你真的陷入这种困境,不妨给自己一些时间,与喜欢的事拉开一段距离。所有离开就不再回来的喜欢,都不是真喜欢,反之亦然。


大学毕业,做了两年记者后,我也陷入了这样的迷茫。现实的奔波忙碌让人心生浮躁,日复一日的工作似乎也没有什么价值。认真考虑后,我辞职考研,重返校园。


从喧喧攘攘的社会现实回归宁静的校园,慢慢沉淀内心,那些过去的经历渐渐剥去琐碎的外衣,露出被包裹住的内核。蓦然有一天,我想通了:过去的一切皆有价值,我的厌倦只是不想重复自己。对于文字,我依然热爱,而且这份热爱,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清晰。


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没有像多数同学一样去当老师,而是选择回归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一路走走停停,但始终没有放弃。



巩固

用“输出”让喜欢成长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是做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事情。单纯的喜欢可能脆弱易逝,但加上了“意义”,就有了持续创造幸福感的可能。那意义怎样获得?答案就是,在喜欢的事情上有所输出,持续输出。


就像前面举的例子,一个人喜欢买衣服,只限于个人的喜欢而已,但把购衣经验加以总结,形成穿搭方案让别人看到,影响到了别人,它就有了价值。你特别喜欢看影视剧,光是看,不产生价值,但如果某一天你写了篇影评,它就有价值了,就开始产生意义。


你喜欢听音乐,喜欢看小说,喜欢打游戏,喜欢吃美食……各种各样的喜欢,都可以通过输出,被赋予意义。你的输出,可以是诉诸文字,可以是讲给别人听,也可以是学习模仿,比如从听音乐到写一首歌、从吃美食到做美食……


尝试输出的过程中,会遇到阻力和失败,你写的文章可能逻辑不清,你做的美食可能无法下咽,这些都没关系,只要有输出,就是最好的开始。要记住,这种输出,不必急于成功,不必太在意结果,你可以慢慢积累,享受这个过程。就像我用碎片时间写公众号,并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但我很享受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不断进步的感觉,还有用文字影响他人的成就感。


不在意结果,可以避免因一些小失败挫伤了你的兴趣。而持续的输出,会形成时间的复利效应,说不定哪天,你的业余爱好会成为你的“主业”,给你带来意料之外的巨大回报。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找到了让自己快乐又有意义的目标,并且一心愿意去把这个目标做得尽善尽美,那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园。以上四点小建议,希望能帮助迷茫中的你,早日找到自己的家园,从此,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喜欢,就给我一个“好看”


七棱镜,一个用碎片时间坚持写原创的普通上班族,一个不会娱乐只爱学习,不会说话只爱内省,对自己要求有点严格的文字控。专注自我管理,崇尚深度阅读,追求幸福人生。更新很慢,贵在匠心。不求有功,但求有用。


好文荐读


谁不是一边梦想财务自由,一边活在枷锁之中啊

你这么努力,为什么总比别人混得差?关键就在这一点!

一个人做的最傻的事,是舍不得拼尽全力

为什么“好想法”有很多,“开始做”却这么难?

看完手机不做这件事,你就亏大了

当你不再读书时,你失去的是什么?

不警惕这些危险信号,你也会成为“油腻”的一员

懒,是一种心病

我们这种重要能力正在退化,现在挽救或许来得及

你和成功之间,其实只差一个“微距”

有闲又有钱,会有多自由

你若雕琢生活,生活便报之以歌

警惕:碎片化阅读,你“上瘾”了吗?



自我管理,是获得幸福

的捷径,没有之一。

和我一起  向上生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期待遇见爱生活、爱思考的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