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运营之光的人为什么没有给三节课带去光

iBookWorm 书箱门递 2022-04-17
昨天和两位同事去爬凤凰岭,回来路上忘了因为什么缘由提到三节课的黄有粲已经离职了。
讲真,听到这个消息我着实震撼了一下。这个给中国互联网运营世界带来光的男人,这个从2015年开始声名鹊起的三节课,一路载誉满满。
我身边和我交流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三节课一类的职业教育,从2017年之后,我都不看好。
前几年偶尔聊天我还会吐槽,后来人家爆出融资1个多亿,我再说,在这个短期融资能力证明一切的创投圈,也都会被大家觉得你是吃不到葡萄,所以这两年我也就闭嘴了。
我记得刚开始做小木屋的时候,每天我和公司的几乎每位同事,都要跪在地上发货,《运营之光》是我们经常要发货的一本书,太多太多刚入职场的新互联网人几乎以此为圣经。
我并没有从头看过这本书,但每次发货太多,我也不免好奇翻过几次,无非是大量的实践理论、原则、方法、案例。后来很快又出了2.0,我们库房里已经累积了大量的1.0,但用户纷纷都要求说我要看2.0。
我一度站在小木屋当时刚搬到大兴仓库对比了下1.0和2.0,好像并没有多大区别。我沉思,什么时候书只是更新了一点点内容就可以出个新版再收一波智商税的时代可以成为过去式。
类似的书其实过去几年出过不少,什么大神,大咖,流量池,矩阵,新媒体,高阶。。。这些大神最擅长做的事就是造词。但你如果仔细看过,仔细亲身实践过,满本不过写着两个字“套路”。
和黄老师并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但巧合的是,2015年我创业做墨加社区的时候,也是三节课的起步,当时我们在墨加社区专门开设了三节课的官方主页,三节课和黄老师也是第一批在墨加社区输出内容的创作者。后来我们做墨叽沙龙,黄老师也有给我们的用户做过线上分享。
当时我们在墨加社区认证的创作者总计有一千多位,做过墨叽沙龙讲师的有两百多位,他们在2016年开始从墨加社区转战简书、知乎、公众号,再然后纷纷开始写书,卖课。
我之所以说2017年之后,对这一类的知识付费和职业教育我都不看好,因为墨加社区在2017年很仔细的思考过这件事。
我们当时推出了一个知识付费平台“twinkle”。我们的理想很美好,让墨加社区的一千多位高质量的创作者可以把他们的知识转化成付费订阅的专栏,做成一个低配(接地气)版的得到。
并且还差一点因为这个转型拿到创新工场的投资,但很快我们就放弃了这个方向,因为知乎推出了知乎live。
我们放弃一方面出于无奈,因为创新工场不会投一个知乎的竞品。另一方面,也出于幸运,因为我发现我自己并不会用知乎live,就好像今天我不会用国内的播客。
因为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获取和筛选这些有声音频和知识专栏信息的机会成本太高了,更不必说,像三节课,当时还有两家特别火的,一个叫起点学院,一个叫馒头商学院——好多人2015-2017年对这几家公司真的是任何溢美之词都不过分——推出的动辄数百、数千块的课程。
也可能是我从小到大都不上培训班的缘故。当我遇到一个我自己想学习和了解的事情,我更偏向去花大量时间阅读和与人交流。阅读的占比99%。
这也是我们在2018年启动了小木屋——做图书和内容的会员订阅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一点,我们无比认可Google的使命:
(图片截取自Google官网)
我们更看重的,是把信息、知识的载体,作为一种智慧和精神世界的生产资料,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的创新实践,以一种更个性化、简单、便利、可持续的,尤其是更普惠的方式,交付到需要它的人的面前。
让我欢喜的是,最新在和小木屋很多05后的用户交流的过程中,我有两个重大发现,一个是他们大多有着广泛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和对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变得更好的关怀,另一个就是,他们大多不上培训班。
再说回运营这件事,基于我们过去几年的实践和踩过的坑,见到的周遭的浪花淘尽,我的看法是:
运营的理论,距离实践,差天地之别。尤其是现在用户和互联网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可以总结的那些讨论和经验。这个时候,更要回归本质,而不是设计更多套路。
我们今年裁减了大部分重运营和广告的预算和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和增长。这里说的传统大概可能也就是去年乃至前几年还被运营圈广为奉行的经验。
我们开始组建了一支新的team,对他们的第一要求是,没有做过运营增长和付费的媒介投放。所以我们招聘的都是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的要求就是,他们自己本身就是b站、小红书、微博等各类内容社区的重度用户。
因为要做好运营,你首先要做一个好用户。一个好奇心、生活体验都很丰富,很开放的用户。
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去找同类人,而不是从一个marketer的角度,去marketing用户。
持续思考,打磨,交付用户价值,是最好的运营,其他都是套路。

中国从2015年开始火爆起来的双创,到如今,六年过去了,很多很多曾经风投堵门给ts的公司,都已经纷纷落下帷幕了,也算应了那句,浪花淘尽英雄。
我只想说,成就一个可以活下来的,对用户,对社会真的有价值的产品和公司,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在战争年代去创建一支义军,建立一个王朝。
没有对技术、社会、代际、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的底层思考和抽象,并基于此去逐渐构建一个从技术、产品、服务、品牌、组织管理这五位一体的商业系统的创新的艰苦实践,企业的存活周期大概率不会超过5年。因为这个过程至少要花费5-10年的时间,才能打下一些初步的基础。
很多公司只关注技术,产品、服务设计、做的极差,有的关注产品、运营,技术洞见却欠缺,有的产品、技术、服务都不错,品牌却不重视,有的技术、产品、服务、品牌都不错,组织管理文化建设却觉得是虚的东西。
若想穿越周期,活到10年以上,作为企业的一号位,务必是从第一天就要心中装着这五件事,适时,适势推动建设的。这五样东西,真的是缺一不可。
你只需去看下过去10年的字节跳动,美团,快手,20年的阿里、腾讯,乃至40-60年的苹果,微软,沃尔玛,Netflix,莫不如此。
但不管怎样,还是祝福有粲,新的开局有更重大的创新和更持久的实践。


---正文结束的分割线---
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梦想家读书会,和更多实干梦想家一起分享梦想和实干的智慧。⬇️⬇️⬇️

梦想家读书会
分享我在创业过程中的阅读、实战心得,一年带你至少看完50本科技、商业、历史、哲学和人文领域的大作。部分书单举例如《毛选》《乔布斯传》《洛克菲勒自传》《西方哲学史》《名人传》《复盘网飞》《香奈儿》《史记》...
已经有74位实干梦想家在里面了。
领读人
大树Steve(据说百度百科能搜到姚树奇),小木屋woody.club创始人CEO,自学编程先后创办两家互联网公司,2018福布斯中国U30,陆奇投资亲选YC W19。喜欢产品、技术、品牌、商业模式设计和摇滚乐,崇敬所有实干型的梦想家。

加入【梦想家读书会】的传送门⬇️⬇️⬇️

如果不是微信好友,付款后记得在这个公众号后台回复您的微信,我会拉您加入梦想家读书会的群,同时会给您发送知识星球的免费加入链接。

---
read more:
轴心时代AxialAge的14条领导力原则(内部培训版)
致打工人: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大多数人
黄铮当然是最伟大的80后企业家
我为什么不看好多抓鱼
小木屋与拼多多有什么异同
为什么大多数投资人投不出伟大公司
为什么订阅会员制会彻底重塑消费和生产的方式
我为什么选择YC中国
图解小木屋的进化史:一个关于梦想走进现实的故事
读《不拘一格》:被误解的开放、自由和坦诚
创业公司从打鼓新场风波里应该学习到什么
读《将心注入》:我不做小梦,我做大梦
共克时疫,致小木屋全国用户的一封2020开年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