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政治学:联结社会认知与政治认知的想象丨学人编译
点击上方“政治学人”可订阅哦!
作者简介:
Michael Bang Petersen,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政治学与政府系副教授;Lene Aarøe,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政治学与政府系助理教授
一、本期编译
原文简介
文章题目:“Politics in the Mind's Eye: Imagination as a Link between Social and Political Cognition”
文章作者:Michael Bang Petersen and Lene Aarøe
文章来源:《The American PoliticalScience Review》
发表日期:2013.05
译者简介
夏敬书,政治学人编译局
二、编译内容
原文摘要
现代人如何认识其所生活的大型社会?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便于我们理解小型亲密性社会组织,但在复杂的大型社会中,具有可比性的生动社会线索相对匮乏,人际网络成为社会线索的重要来源。作为对经典论点的拓展,我们用论据证明想象是社会线索的另一来源,即内部来源。以社会福利为研究对象,我们搜集了美国和丹麦这两个差异悬殊的民主国家的有关调查数据,使用外显测量、内隐测量和行为测量法进行了多项研究。通过分析个体因想象力差异所受影响,本文得出结论:政治认知源于生动的心理模拟机制,该机制包含不断发展的社会与心理决策机制,正是想象中的生动性与参与性增强了民众对大众政治的认识。
一、发现问题
人本质上是小群体的社会性动物,虽无法直接看到大型社会的大多数人,但仍能通过社会心理学中的想象获得感知和进行评判。依据认知学的最新进展,我们认为公民运用想象(通常被称为“解耦认知”)能对大众政治中相关事件和群体进行生动的心理模拟。以这些生动的心理表象为输入,社会认知的心理机制有助于公民分析大众政治问题。通过想象,一般民众可以像分析小型社会问题那样去分析大众政治问题,如此,他们即便缺乏对政治知识的实质性了解,也能形成具有连贯性的政治态度。心理学和政治学有关人格研究的最新发现表明,基因与环境的差异造成个人在诸如想象力等特质上的稳定性差异。如果解耦认知是政治态度与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那么个人的想象差异应该会影响到公众在大众政治领域思考、感知和行动上的差异。在信息缺少的情况下,人们会使用解耦认知来想象他们所看不到的东西,然后将这些内在产生的表象和观点融入基本的认知与心理机制中。即便缺乏广泛的政治知识,民众也可迅速对好而高效的政策的构成要素进行判断。由此引发对公众意见中经典命题的思索,民众如何对其不理解的东西进行判断?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在匿名、抽象与信息缺乏的大众政治条件下,公众如何使用社会认知去思考大众政治问题?
二、提出假设
本文提出将解耦认知作为关联社会认知与政治认知的纽带这一理论观点。通过四项实测研究提出和证实一项用于衡量想象差异的指标,即短期想象指标(S-I M scale),并对想象如何帮助个体运用社会认知激发生动的社会线索做出经验性预测。这些实测基于社会福利问题展开,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跨文化的影响,本文使用具有可比性和全国代表性的美国与丹麦的网络调查数据对这一预测进行验证。另外,本文还对实验室的学生进行了测试,也从全部丹麦人人选出样本进行实证测验。总之,本文依据观点和行为测量主要进行了七项研究(使用五项不同的样本),研究结果证实想象能够通过使公众将其对不可见的事件、群体和个人的生动的心理模拟转换成社会认知的基本机制,促使公众运用社会认知形成公众意见。
三、进行论证
解耦认知的特点包括:明显依赖全面的陈述性记忆搜索;在操作上无需直接感官输入即可展开想象;情感投入具有生动性。这些特点表明,具有想象力的解耦过程有助于弥合社会认知所需信息与现代大众政治中提供线索稀少间的差距。具有想象力的解耦过程能增加政治观点形成中出现信息不足情况下的生动性和鲜活度,因此,有助于使更为基本的认知性与情感性机制包含社会认知的成分。如果没有解耦认知的辅助,作为线索外部来源的媒体和社会网络常常无法促使意见形成。包含想象力的解耦过程在不同人的公众舆论形成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此前研究表明个人认知能力的巨大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受基因影响,而对个人差异的研究常与想象力相关联。作为人格特质最具影响力的分类方法,大五人格特质模型将想象力视为“经验开放性”因素的亚成分。个人想象力差异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提供一扇便于人们了解解耦认知如何影响大众政治态度与行为的窗户。
作为研究起点,本文使用国际人格项目库(IPIP)中大五人格量表的主要开放性清单,从该项目库的想象力量表中选取了三个与想象过程中的解耦认知最具直接相关性的三个标准项:“我有丰富想象力”、“我没有好的想象力”、“我难以运用想象力想事情”,并加入一个自拟标准项,即“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我听说或通过阅读获知的人进行现象”,这四项都聚焦在想象过程中的解耦认知上。为进行量化,我们采用7分制请参与者从“非常不准确”到“非常准确”对每一项陈述进行准确回答和恰当总结。本文通过四项实证研究(研究A-D)对短期想象量表的预测效度 、聚敛效度、分歧效度进行了详细验证,通过研究发现,想象力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A:a=0.74; 研究B:a=0.77;研究C:a=0.78;研究D:a=0.79)。
研究1和研究2:想象力与政治的生动表征
这两项研究都基于一个关键前提:有想象力的人能够在形成大众政治看法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目标群体或事件产生生动的心理表征。
假设1:具有较高想象力的人应该会对与大众政治相关的议题形成更强烈的看法。
假设2:具有较高想象力的人在形成政治观点时应该更可能进行以记忆为基础的处理过程。
假设3:具有较高想象力的人在形成政治观点时,会有更为生动、详细和一致的心理表征。对此提出四个关键性衡量指标:想象力层级、社会福利态度和强度、以记忆为基础的处理还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处理和心理意象的生动性。
研究3和研究4:想象力和社会认知
这两项研究旨在证明有想象力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比没有想象力的人更善于获得正当性启发。
假设4:有关享受福利者懒惰的成见应该会使那些具有较高想象力的人相比具有较低想象力的人而言,更为愤慨和缺少同情心。同理,有关享受福利者都很勤劳的成见能够使想象力较高的人少一些愤慨和多一些同情。
假设5:如果确实获得了正当性启发,想象力应该不会缓和其他成见对愤怒和同情的影响。
假设6:想象力应该也不会缓和有关懒惰的成见对其他类型情感的影响。
为检验这三个假设所选取的衡量指标为成见和情感。
研究5:想象力、社会认知和内隐记忆内容
假设7:与显性成见一样,隐性成见对看法的影响应该在想象力上更为明显。
研究5是在丹麦进行的小型实验室试验,共61名大学生参加,该项试验所使用的测量指标有隐性成见、想象力和社会福利态度。
研究6:面对生动社会线索时的想象力
假设8:有想象力的人对固定分类中的特定成员的看法受成见的影响比没有想象力的相应看法要大。
假设9:有想象力的人与没有想象力的人在遇到非常生动的信息时都应感到需使用其之前成见。
为研究想象力在面临生动的社会线索时如何影响意见形成,本文采用了3项指标:试验刺激与因变量、成见和个性。
研究7:想象力、社会福利态度与慈善捐款
假设10:有想象力的人比没有想象力的人的态度-行为一致性水平高。
为进行此项研究选用了社会福利态度、行为困境和个性三个衡量指标。
四、总结论点
运用短期想象量表,本文对美国和丹麦两国进行比较,以揭示有想象力的人如何形成更具一致性的社会福利意见,且在意见形成过程中如何加入更多的全面性记忆搜索,以及产生更多享受福利者具有复杂性与连贯性的心理表征,并以此作为社会福利意见形成的推理机制的输入成分(研究1-2)。本文还对想象对社会认知机制的参与与输出进行了具体调查,并发现具有想象力的人在将正当启发视为输入的懒惰型与将产生与调节愤怒与同情情感作为输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关联性(研究3-4)。运用内隐联想测试,本文使用规定的内隐测量对基本效果进行复制,从而证明:同样是给出一份缺乏细节的线索,有想象力的人比没有想象力的人更倾向于使用之前的模式化观念。同样,这一发现也表明:当提供的是生动的社会线索时,有想象力的人更能展现其认知优势(研究5)。在这种情况下,有想象力与没有想象力的人在解释可得信息上都较少依赖其之前的模式化观念(研究6)。最后,本文证明想象力不仅影响民众态度,也影响到实际的激励行为。因可对计划与情景模拟构成影响,想象力可提升个人在面对反差较大的短期激励时依据其政治原则作出承诺和采取行动的能力(研究7)。这也表明,想象力是那些从事与参与民主政治的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他们所获经济收益较低。
本文将想象力等同于更具技术性的词汇“解耦认知”,将短期想象量表专门用于测量个人在这方面上的差异。研究价值在于,之前的研究强调外部信息来源在政治行为与政治态度产生方面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拓展,证明间接经历通过内部过程可变得生动和详细,这使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变得活跃,加深了我们对政治认知的了解。这有助于推动传统公众意见研究界与以生物学位基础的新兴政治学研究界的对话,这两派在公民能力上的主张相左,前者认为民众缺乏政治知识、政治兴趣,不具备形成看法的能力,且其看法不连贯;后者强调政治动物的本性可对现代大众政治产生稳定态度和深刻直觉。这两种主张都具合理性,但需因人而异。因社会认知不会以一种无中介的方式影响政治认知,有想象力的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比没有想象力的人更能将社会认知运用于政治之中,并且也会觉得政治更为简单、直观和有趣。之所以这样,并非想象力不足不是由深刻的社会与道德直觉所天然赋予,而是它无法直接被运用于现代大众政治之中。因此,政治动物对大众政治的看法来自想象。
责任编辑:小庭白月
原创声明
【学人编译·系列文章】由“政治学人-编译局”翻译出版,版权归属公众号“政治学人”(公众号ID:zhengzhixueren)所有。
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禁止抄袭,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