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才捕手》6.7分|“电影眼”新片排行榜第十四期

2017-03-16 Golden-deer 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

点击上方关注

“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

加入革命队伍

1

天才捕手

评分

6.7

刘巽达:8分

《上海采风》杂志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评语:作为资深编辑,这个描写编辑与作家的题材,击中我灵魂。这是很不讨好的题材,没有多少戏剧性可以挖掘和铺陈,可是影片锁定人性的力量,用缓慢而舒展的纪实性叙述,让你沉迷。尤其珍贵的是,影片着力刻画了主人公托马斯这个被“天才捕手”发现的天才,竟然有“渣男”的一面,有时还是个疯子,这对咱们的创作理念是极好的启发:天才不是完人,影片不负责道德评判,真实的力量增添艺术魅力。从《血战钢锯岭》到《萨利机长》再到《天才捕手》,以真实事件、真实人物为题材,是艺术电影的极佳选择,能够有效避免胡编乱造,能够获得独一无二的细节,能够塑造无可替代的形象。

李亦中:8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评语:据说钱钟书婉拒访客:”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作为一部纯文学电影,《天才捕手 40 37098 40 14939 0 0 1570 0 0:00:23 0:00:09 0:00:14 3486 40 37098 40 14939 0 0 1378 0 0:00:26 0:00:10 0:00:16 2753 40 37098 40 14939 0 0 1298 0 0:00:28 0:00:11 0:00:17 2925》满足了文学爱好者从银幕上一睹美国三位文豪沃尔夫、菲兹杰拉德、海明威的愿望,还根据《珀金斯:天才们的编辑》这部原著,向观众演绎“下蛋母鸡”幕后推手的故事,揭示编辑珀金斯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驱动力——“我唯一的职责就是将优秀作品交到读者手中。”实力派影星科林·费斯与裘德·洛再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纠葛,从结识、接近、亲密、疏离到最后诀别,情感波澜层层递进。前者演得内敛严谨,后者活力四射近乎神经质,个性对比异常鲜明。文学电影的一大看点是“复原”文学史知名典故,如沃尔夫靠在冰箱上站着写作的习惯、珀金斯在室内从不脱礼帽的习惯,以及海明威与一条大鱼合影等等,均令观众会心一笑。我给本片打7分,再加1分给摄影师,因为全片的影调与色彩怎么看怎么舒服。

程亮:7分

上影集团导演

评语:一部中规中矩看表演的人物传记片,突出处是此片对文学意念的影像化表达。国外某些电影好,大约是国外很多作者真文艺。当然不是海滩白雪大光圈那种假文艺,却是对文学戏剧音乐光影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热爱。吃得饱,要的少,积累厚,心怀悲悯,电影便好。文艺家多于商人的,电影便好。此片只是其中之一,且并不佼佼。

龚金平:7分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评语:《天才捕手》看起来更像一个“三角恋”的故事:一位尽责的编辑,一位被冷落的妻子,都在争夺一位优秀作家的爱。更为可悲的是,编辑麦克斯和妻子艾琳,都渴望通过托马斯的成功来获得自我人生意义的确证,这是一种近乎卑微,近乎失去自我的人生愿望。影片最动人的地方正是在麦克斯和艾琳的成长上,即让麦克斯意识到他终将要面对失去托马斯之后的人生,意识到自我的价值不能依托于他人的成就。艾琳也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完成了内心的强大,心态的平和。对比之下,托马斯在影片中的内心嬗变轨迹反而比较模糊,这不是因为他英年早逝,而是影片未能让我们看到一位虽才华横溢但却任性、粗鲁、自私、偏狭的作家如何在写作中,在人生的历练中抵达一种更为澄静从容的人生境界。这是影片最大的遗憾。

        在托马斯与麦克斯漫长的交往过程中,影片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思想碰撞,彼此的信任与崇敬,当然还有大量文学性语言的直接搬用,以及对日常生活场景的诗意描述,影片还为我们呈现了两人之间的彼此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托马斯身上极其微弱,在麦克斯身上也浅尝辄止。这多少令人失望。因为,我们渴望看到的并不是一段感人情谊的感伤谢幕,而是想看到两个性格反差极大的个体如何在彼此的相知与相处中完成对自我另一面的重新发现,对生活另一种可能性的挖掘,甚至是对人生意义的另一种理解。麦克斯曾经在爵士舞厅里有过短暂的触动,在因工作而忽略了妻子女儿之后有过反思,但随及又回到他那谨严刻板的生活中去。也许,《塞尔玛与路易丝》之类的那种经历和改变毕竟是想象性的,像麦克斯这种偶有涟漪,立刻又平静如水才是人生的常态。

藤井树:7分

影评人、藤井树观影团创始人

评语:辑之前相爱相杀的关系。全片台词量极大,所有剧情全靠对白推进,几乎无外力作用,对演员考验很大。影片制作精良,完成度也不错。最大惊喜是裘德洛发挥非常好,几场对抗戏都很有爆发力,节奏也控制得当,一改往日浮夸感。倒是科林叔一般,可能角色设定如此。妮可也是不温不火,跟角色本身一样,有点鸡肋。看之前建议温习一下20年代美国文学史。

吕晓明:6分

原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

评语:福克纳大师称Wolfe是他们那一代作家中的天才,但天才不等于张狂,求得乐(Jude Law)的表演未免用力太过。而他的对手‘峡湾’(firth一词的本意)先生饰的Perkins同他先前演过的乔治国王比,虽无口吃却也是寡言少语。也许导演意在造成对比,但这到底是一种表症而已。与此相关,不知Wcolfe)P(erkins)之间的矛盾究竟在何处,改稿删稿的事终是编辑说了算(其时沃尔夫也好菲茨杰拉德也罢都是初出茅庐之辈)除此之外看不出两人有什么牴牾。插进一个Kidman,更是不知何意,莫非两个男人间有断袖之事?戏中倒是有一镜头让作家把头靠在编辑肩上,却也再无发展。K女士闹到动枪似无必要,何况末了女士反倒劝男友同编辑和好,不像是有三角矛盾的样子。老夫作过剧本编辑也掛过杂志主编名义,对编创(作者)间的纠葛只觉琐事极多,却多无戏剧性可言。对美国文学史知之甚少,上世纪30年代WP间的佳话本事如何不得而知。但片子的制作可谓精良,大萧条时期的纽约愁云密布,色调灰暗,失业者踟蹰其中,乞食者徘徊街头,时代氛围历史气息无不毕肖。然视像虽好,内涵终不足,不免大亏。

汤惟杰:6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评语:都是不得了的人物,故事也有说头,不过一个大作家,一个捕捉住天才的编辑之间的关系不会仅止于一个感伤故事。就像片中珀金斯所说“我们是要一本好书,还只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在这个意义上,这片子弱了。当然,裘德洛植发令发际线水位成功下降,两位英国主演的舌头也卷曲自如顺利向扬基大叔致敬。

独孤岛主:6分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评语:非常容易动人的演员和角色组合,不过起承转合有点急躁,剧作张力未能尽情发挥。

程波:6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

评语:关于文学本身的故事不容易讲好,有关真实的文学家传记电影就更难。约翰•洛根的编剧其实已经非常有策略了,故事中的两个男人在一本书和另一本书之间的相遇和分离是聚焦和精当的。男人间如父如子、亦师亦友的关系,再加上那么点基情,这个度把握得也还比较好。但主要的问题是,尽管两个男主演的演技了得,但电影给出的空间和载体,没法将人的情感和内心的更好的情节化,这使得故事不吸引人,你不能要求观众都是托马斯•沃尔夫的读者。所以从这一点说,《天才捕手》远没有达到科恩兄弟《巴顿芬克》甚至查理•考夫曼《改编剧本》的高度。常说功夫在诗外,是否也可以说:关于故事的故事,关于叙事者的叙事,要跳到故事和叙事者之外呢?


--end--

往期阅读


《金刚狼3:殊死一战》6.8分《一条狗的使命》7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十三期

《爱乐之城》7.6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十二期

《乘风破浪》6.4分《西游2伏妖篇》7.8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十一期

|

《降临》7分《魔弦传说》6.5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十期

|

《天空之眼》8.3分《少年巴比伦》7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九期

|

《星球外传:俠盗一号》6.8分|“电影眼”评分榜第八期

|

《摆渡人》4.9分《铁道飞虎》6.2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七期

|

《罗曼蒂克消亡史》评分呈两极化、《长城》5.7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六期

《血战钢锯岭》平均7.8分《塔洛》8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五期

《你的名字。》平均7.5分《三少爷的剑》4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四期

《神奇动物在哪里》人均6.1分|电影眼评分第三期

《我不是潘金莲》7.9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二期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7.5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一期



欢迎关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

公众号定期更新实时电影评论,学术类文章,学会新闻和各类电影活动,评论文章可以获得内部学术观摩的电影赠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