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13:25岁以下直径>1cm的甲状腺癌,需要更为激进的预判和更为彻底的清扫

Jeff1978 卸甲而行 2022-11-22
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生、五星级志愿者建立的甲状腺癌科普公众号,尽力揭开甲状腺癌的所有细节,每周更新2-3期,更新时间为当日20:00,欢迎关注,欢迎加群。




前  言


儿童和青少年(<18岁)的甲状腺癌患者

在病理和临床表现上和普通成人有一定的差异

往往存在多灶性、侵袭性强等特点

极易向甲状腺被膜外侵犯

直接累及喉返神经、气管、血管及食道等

在诊断时存在淋巴结转移概率可达40%-80%

术后复发率也更高

参考文献:中国儿童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专家共识(2020版)


不仅如此,笔者观察发现

<25岁的甲状腺癌患者

其临床表现更接近上述青少年患者的特征


而且观察还发现

<25岁,直径>1cm的患者

笔者之前提到的桥本类保护疾病保护作用有限

(桥本类保护指:桥本、弥漫性硬化及结节性甲状腺肿)

患侧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是常见的


而且进一步观察还发现

<25岁,直径>1.5cm的患者,特别是>2cm的患者

不仅患侧侧颈区往往有相当数量的淋巴结转移

而且对侧侧颈区也有一定数量的转移

成为患者复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25岁,直径>1cm的患者

术前进行精准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判非常关键

甚至需要进行更为激进的预判和更为彻底的清扫

可以说对后半生的治疗及生活质量有长远的影响


本期我们就来结合具体案例,具体进行分析

注:本期中的甲状腺癌,均指乳头状癌



案例分析



01

案例1:24岁,1cm,非跳转位置术后发现侧颈遗漏




这名24岁的病友术前B超

看起来普普通通

B超提示为0.8cm的微小癌

非跳转位置、不存在被膜侵犯

术前双侧颈部都没有肿大的淋巴结

医生进行了右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术后大病理出来后,发现和术前B超有较大差距

首先这并不是一个单灶的甲癌

而是一个2灶癌,右侧两灶,分别为1cm和0.3cm

而且术后大病理还发现了术前没有发现的被膜侵犯

这些都是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加大、侵袭性的特征

术后大病理中央区,仅清扫2个淋巴结,其中1个转移




进一步的病理报告分析

还发现脉管癌栓

两页病理报告中结节的大小都不相同


故事并没有结束

在术后2个月复查中

患者就发现了右侧侧颈区淋巴结存在异常

经穿刺证实为甲状腺癌侧颈区4区淋巴结转移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侧颈区淋巴结遗漏的案例

究其原因多方面

术前B超不过关,多灶癌没有发现、被膜侵犯没有提示

手术范围预判不足,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也比较随意

特别是术前对侧颈区风险没有预判和识别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

就是对于<25岁的甲状腺癌患者

甲癌往往是多发

其淋巴结转移会非常丰富

在结节>0.8cm时就开始出现侧颈风险

如果有被膜侵犯情况会更为严重


面对<25岁患者

为了减少和避免二刀率

应该抱着更为谨慎的态度进行术前B超和手术范围预判

很多时候应多预判性、多求证

激进的预判和更为彻底的清扫是非常必要的



02

案例2:多发,直径2.5cm,清扫22转移淋巴结后仍复发




这也一名20岁的年轻患者

一刀手术时的年龄18岁

与第一个案例患者不同的是

术前B超都有了明确的风险提示

多灶癌,被膜侵犯

术前左右侧颈区B超均报有异常淋巴结转移



例行走一波分析



术后大病理



术后大病理看起来也没有大的逻辑问题

术后共清扫38个淋巴结,转移22个

其中中央区清扫12个,转移8个

右侧颈区清扫9个,转移6个

左侧侧颈区清扫17个,转移8个

整体数据看起来中规中矩



对于2.5cm这个尺寸的甲状腺癌

左右侧颈区和中央区转移可以说显而易见

全切+整个颈区淋巴结清扫是必须的

可能读者会说,为什么这个数据逻辑看起来很好

为什么还要提示复发风险呢

因为转移淋巴结>20个之后

复发风险>30%


如果不是最顶级的医生

或者顶级医生没有打起精神进行强硬性清扫

可以说复发率相当之高


尽管这个案例清扫的水平已经相当之高

事实上,患者在近期的复查中又出现了淋巴结问题

目前暂无法判断是不是转移

但是风险还是存在的






后 记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文章篇幅所限

更多的案例就不一一罗列


笔者的观点非常明确

对于<25岁的甲状腺癌患者

具备了更多的青少年甲状腺癌的特征

和30岁以上普通成人有一定的差异


往往存在多灶性、侵袭性强等特点

极易向甲状腺被膜外侵犯

直接累及喉返神经、气管、血管及食道等

在诊断时存在淋巴结转移概率可达40%-80%

术后复发率也更高


<25岁,直径>1cm的患者

中央区和患侧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是普遍的

<25岁,直径>1.5cm的患者,特别是>2cm的患者

中央区、患侧侧颈区和对侧侧颈区的转移是普遍的


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

病人家属往往对此并不知情

而医生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按照普通患者的治疗流程草率清扫

将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术前B超如果比较粗糙

很容易导致案例中的癌结节的遗漏

被膜侵犯情况的遗漏

导致医生术前预判不足

手术如果清扫随意

也会带来较多的复发隐患


因此,呼吁各界

对<25岁患者的病情B超和术前预判更为重视

家属可以在手术之前进行更为精准的B超检查

尽量找到更知名的医生进行B超和手术

术前对手术范围进行更为精准甚至激进的预判


医生在面对年龄<25岁患者的时候

手术清扫不能过于随意

提倡更为强硬和更为彻底的清扫

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癌残留

从而进一步降低此类年轻患者术后的复发率


笔者也知道

目前主流的研究非常明确隐匿淋巴结转移不影响寿命

大不了二刀重来

但是需要意识到隐匿转移不等于故意遗漏

而且对于年龄<25岁的患者

一刀彻底清扫手术成功带来的信念感

对今后的人生意义重大


毕竟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社会有责任给他们一个圆满的开始

而不是带着终身的遗憾前行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历史文章也很精彩哦!







本辑文章






公众号系列文章




· END ·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设置好星标+点赞+在看」

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卸甲而行的消息啦!


 感谢您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