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19历史学新书(26)

史学研究 2019-07-12

前言:

2019年史学研究公众号将继续编选历史学新书单,本期为2019年第26期新书单。为保证书单的质量,公众号将主要通过专业的评选团队选书。新书单以当年的新书为限,每期选书不超过15本,每个出版社选书不超过2本,以历史学的学术专著为主。荐书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

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

作者: 姚小鸥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9-5
页数: 364
定价: 80

《诗经》的自然史(“诗”的结集)与周礼相始终。诗的创作和规范应用与周礼的关系如下:一部分诗是应礼的需要而制作,成为礼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也是在礼的规范下创作,在礼的规范下应用的,换言之,即是礼的具体实践。可以说,《诗》的形成即礼的成熟。《诗》与礼的特殊关系,使我们拥有了这种用来研究西周礼乐制度的可靠材料。具体的研究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诗经》的自然史——创作与成书过程来探讨周礼的渊源与历史。二是通过对《诗经》文本的阐释来解释周礼的性质、内容与演变。本书通过较为坚实的考证,发现和解决了《诗经》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启发的意义。

姚小鸥,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乐府学学会副会长。历年来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献》《文学遗产》《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涉及《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与中国早期戏剧等领域。《诗经》是第一研究方向。出版《诗经译注》,论文自选集巜吹埙奏雅录》。主编《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清华简与先秦经学文献研究》。

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生死秦始皇

作者: 辛德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辛德勇著作01
出版年: 2019-7
页数: 318
定价: 58

秦始皇巡游南方时病死沙丘,秘不发丧。胡亥得赵高、李斯之助,矫诏即位,却登基不过三年便身死国亡。这段载于《史记》、流传千年的史实,近来竟因西汉竹书《赵正书》的出土而备受质疑。 辛德勇教授从解析《赵正书》的形制入手,通过对读《史记》与《赵正书》,一方面论证了《史记》等传世文献的信实性,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赵正书》作为小说的性质,进而重新定义了汉代及其以前的“小说家”。与此同时,本书展现了以“焚书坑儒”而留下千古骂名的秦始皇,其重视儒生与儒学的一个侧面,梳理了这天下第一位皇帝的姓、氏与名,破解了某种程度上决定秦朝命运的宦官赵高的身份之谜……在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常人习焉不察的“小问题”之后,秦王朝波澜壮阔又众说纷纭的兴亡大历史随之露出了真容。

辛德勇,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包括目录学、版本学和碑刻学等方面内容),旁涉地理学史、地图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等许多其他学科领域。 主要著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旧史舆地文录》《旧史舆地文编》和《读书与藏书之间》(共二集)《困学书城》《纵心所欲》《石室賸言》《祭獭食蹠》《中国印刷史研究》《那些书和那些人》《书外话》《史记新本校勘》,以及《建元与改元》《制造汉武帝》《海昏侯刘贺》《海昏侯新论》《发现燕然山铭》《学人书影初集》等。

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唐代财经问题与国家治理研究

作者: 卢厚杰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年: 2019-6
定价: 69

本书在“问题—治理”的研究视角下,以唐代折变问题、逃税问题、漕政弊病、运河管理、军粮供给和贫富分化为中心,着重考察唐代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治理之策,分析唐代财政经济领域的政府监管政策及其得失。同时,挖掘中国古代政府管理财政经济的规律性内涵,为当代财经管理和政府改革提供经验教训,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卢厚杰,男,山东莒南人,1986年11生,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暨晋商研究院讲师,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成果集中在唐代经济史、明清晋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等研究领域,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云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山西财经大学青年基金1项。学术成果曾获得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三等奖。

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三姑六婆

作者: 衣若兰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副标题: 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索
页数: 162
定价: 56.00元

本书运用明代官书、文集、方志、笔记、小说等文献,讨论文本中的“三姑六婆”,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涵,并呈现“三姑六婆”的实际社会功能及其所反映的两性关系等问题。本书借由“三姑六婆”探索明代妇女之历史处境,不论是就妇女史、社会史或文化史的角度而言,都是一个饶富趣味、亟待深究的课题。

衣若兰,女,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剑桥大学Clare Hall 学院博士后。曾任剑桥大学历史系、爱丁堡皇家科学院(Royal Society)、新加波国立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明代研究学会理事长、《明代研究》主编(THCI 核心期刊)。研究兴趣主要为:明清至近代中国性别史、明清社会文化史与明清史学史、明清家庭史、台湾妇女史。

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倭寇”与明代的东亚秩序

作者:刘晓东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本书主要从东亚区域社会的视角,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历史资料的比照与鉴别,力图更为客观地还原十六世纪前后“倭寇”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对近世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潜在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倭寇”问题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明、日关系万历转折说。

刘晓东,男,1972年生人,籍贯辽宁省凤城市,满族,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历史学会秘书长、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6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清代八旗驻防族群的社会变迁

作者: 潘洪钢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9-6
页数: 658
定价: 149.00元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等级为优秀。八旗制度是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制度,八旗驻防是一个特殊族群,占旗籍人口约近半数,他们亦兵亦民,遍布全国几乎所有的关津要隘,是清廷统治的基石。驻防族群尤其是直省驻防,散布于汉族的汪洋大海之中,其族群演变与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变迁,是清史和满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是一项长时段、大视野的研究,以清代历史沧桑巨变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从驻防制度到驻防旗人族群社会生活变迁,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研究这一群体在从清中叶至辛亥革命以后的变迁与演变。对清代驻防旗人族群的社会生活、制度变迁、民族关系以及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转变、民国以后各地驻防旗人的不同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讨论。

潘洪钢,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研究方向为社会史和民族史,涉及明清史、南方少数民族史、辛亥革命史、妇女史等学科领域。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及译文百余篇,在相关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

7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清代民间信仰与景观研究

作者: 僧海霞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以陕西太白山神为例
出版年: 2019-6
定价: 88.00元

本书以清代陕西太白山及其相关意象为对象的雨神信仰为研究对象,介绍清代陕西雨神发展概况和太白山神信仰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白山神信仰景观及其分布,并对信仰、景观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论述。同时,通过对太白山神信仰在清代陕西地区由盛转衰过程的展示,探讨民间信仰演变的轨迹和影响其演变的因素。

僧海霞,女,汉族,1976年8月生,河南卢氏人。2007年于西北师范大学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2010年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历史地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进入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工作,2012年晋升副教授,2018年晋升教授。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8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超越大限


作者: [美] 巫鸿 
出版社: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二
出版年: 2019-7
定价: 139.00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的研究轨迹,打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 本书为文集的第二卷,收录作者1988年至1994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涉及城市、礼器、墓葬、宗教、地域美术等诸多方面,力求突破既有的研究范畴,在方法和理论上寻求创新,其目的不在于再造一种与西方传统历史写作形式相类似的单线的历史,而在于多角度地展现中国艺术的丰富、复杂与变化。在对马王堆汉墓的解读中,“原境”已不仅意味着一种物质性的结构关系,还包括丧葬礼仪以及观念的语境,而“礼仪中的美术”(art in ritual context)这个概念也从中产生;《何为变相?》这篇长文则将上述概念结合起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敦煌。《五岳的冲突》观照由自然地理到文化景观的概念转换与实践。这类文章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具体的解释,而在于体现出作者对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美术史研究视野的努力。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 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空间”的美术史》(2018)、《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2019)等。

9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作者: 李里峰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出版年: 2019-7
页数: 427
定价: 78.00元

 本书从政治的角度关注土地改革运动,探讨它对于国家-乡村关系、乡村民众动员、村庄权力结构、村落政治文化和农民日常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基层土改文件为主体资料,宏观上着眼于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构,微观上聚焦于群众运动在村庄层面的实际运作,对华北土地改革运动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政治学分析。

李里峰,男,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江苏省政治学会理事。

10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作者: 王汎森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9-8
装帧: 精装
丛书: 启微书系

王汎森先生的學術成就和學術著作大家都耳熟能詳,有很廣泛的影響。不過,過去十多年除了專業研究之外,作者曾作過一些通俗演講、寫過一些散篇文章,可能容易讓人忽略,這些不是學術論文的文章也都有啟發性,甚至在不同層面的價值也許和他的學術著作可以等量齊觀。這些演講或文章大多跟作者的專業沒有直接關係,卻多少表達了他對這個時代學術、文化狀況的觀察。選錄在本書中的文章大多是:既跟讀書研究有關,又超越僅僅是讀書研究範圍,從一個人文優先的角度出發看事情、從科技實證之外的人文精神層次出發考量問題、從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前提去考慮現代社會的發展,或是考慮知識創造過程中的人文面向,或是主張經濟活動中應該加入人文面向等。內容從讀書、研究展開,以關懷人文精神做結,也就是,從個人的研究工作擴展到知識分子的人文社會關懷。受科技、物質宰制的社會如果不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上反思,總有一天人類會面臨不知「為何而生」的窘境。讀讀王汎森先生這些文章,可以讓我們在思考時多打一劑人文營養針。

王汎森,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人。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現任副院長。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文化史、學術史以及史學史研究。

1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不愿做奴隶的人

作者: [日] 冈崎雄儿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聂耳传
原作名: 歌で革命に挑んだ男ー中国国歌作曲者・聶耳と日本
译者: 李玲 
出版年: 2019-7-1
页数: 288
定价: 49.00

这是一部来自他国视角的《聂耳传》。为了写作此书,日本聂耳研究专家冈崎雄儿整整花了二十年。作者自小成长在聂耳故世的日本湘南鹄沼海岸,又常年从事中日贸易和文化交流,不仅再现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的真实人生,更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着中肯解读。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的研究非常扎实。除了广泛掌握中、日文的文献资料、影音节目等,冈崎雄儿还探访聂耳曾经生活过的昆明、玉溪、上海、北京等地,与中国国内的聂耳故居、研究机构建立联系,与聂家后人、亲友及中国聂耳研究专家有过深入交流沟通。为了探讨聂耳死因,他还找出了1935年7月17日聂耳出事当日的水文、气候等原始资料,寻访相关当事人,这些都是以往中文资料中所未见的。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主要围绕聂耳的成长历程、聂耳之死、《义勇军进行曲》迈向国歌之路三个方向展开,生动地介绍了聂耳短暂的一生及其不平凡的成就;特别是对聂耳死因的讨论,论据扎实,论证合理,令人信服。在关于聂耳的诸多研究中,这是一部角度新颖、恰逢其时的作品。读者在读完本书后,不仅会对聂耳有新的认识,更可对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对中日关系的复杂难解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冈崎雄儿,《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著者,出生于1944年。学生时代时,于1965年8月访问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中日青年大交流活动。自少年时代起,居住在聂耳遇难并建立纪念碑的湘南海边街道上。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从事中日经贸工作,并在大学任教。退休后,长期从事以保护聂耳纪念碑为主题的中日友好交流,多次在中日进行演讲和写作活动。1995年12月因公出访昆明时得到聂耳墓参拜的机会,自此正式开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聂耳研究活动。

1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帝国的十字路口

作者: [英]卡丽·吉布森(Carrie Gibson) 
出版社: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索·恩
原作名: Empire's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the Caribbean from Columbus to the Present Day
译者: 扈喜林 
出版年: 2018-9-15
页数: 516
定价: 88.00

长期以来,加勒比对于欧亚大陆文明来说都是一片完全未知的海域,直到1492年哥伦布从“圣玛丽亚”号船上走下来,踏上今天巴哈马群岛上被称为圣萨尔瓦多的地方, 从此这一区域迅速被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荷兰、法国和丹麦殖民。加勒比海成了欧洲海运和海上贸易的要地,也最终引来了海盗。 历史学家卡丽·吉布森重现了在从南美洲的北部边缘到古巴的土地上自成为殖民地以来所发生的故事。

卡丽•吉布森(Carrie Gibson),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注于研究海地革命时期西属加勒比地区。她曾经担任《卫报》记者,深入查阅了加勒比地区的档案馆。她居住在伦敦。

1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作者: [美]悉德尼·布拉德肖·费伊(Sidney Bradshaw Fay)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副标题: 大国博弈之殇
原作名: The Origins of the World War
出版年: 2019-6-1
页数: 744
定价: 138

世界有史以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是如何发生的?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美国历史学者悉德尼·布拉德肖·费伊用英、法、德、奥、俄、意、塞尔维亚等国的官方档案和出版物,当时大使与国内往来的电报、信件,各国领导人的传记、回忆录和文章,各国报纸的文章,重新审视以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相关的种种观点,试图还原这场浩劫的“远因”与“近因”。 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产生到各大国之间的妥协与摩擦,从迷雾重重、“意外”的萨拉热窝枪声,到最后时刻争分夺秒的电报斡旋,主事者并非都是颟顸好事之徒,从当事人的角度看每一步行动也都有其根据,但历史仍在一个个“偶然”的事件中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在那时,决策者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负担的责任有多重,但现实仍远远超出其想象。

悉德尼·布拉德肖·费伊(Sidney Bradshaw Fay,1876—1967),美国历史学家。作者曾在哈佛大学、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在达特茅斯学院和史密斯学院任教。本书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领域不可忽略的经典之作,作者因此获得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给业内资深学者的乔治·路易斯·比尔奖(The George Louis Beer Prize),这也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历史奖项之一。他的研究领域还包括德国历史,著有《16世纪的霍亨索伦家族及其统治》、《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崛起》。

1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历史的历史

作者: [英] 约翰•布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
原作名: A History of Histories
译者: 黄煜文 
出版年: 2019-7
页数: 588
定价: 78.00元

《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读者可以看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佗、比德、弗罗瓦萨尔、克拉伦登、吉本、麦考莱、米什莱、普雷斯科特、帕克曼等西方史学长河里的明星。 在这部气势恢宏的史学史巨著中,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以饶富文学趣味的精彩笔调详析史家及其作品,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讲述、研究和评断历史,使希腊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复生气,向读者诉说着不同种类“历史”诞生及衰落的“历史”,点出“历史”的核心问题:史家如何处理自身经验和时代问题。 对于想一窥史学堂奥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深具收藏价值的史学史导读。本书也希望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它驱除了历久不散的迷思。书中提及史家对自身时代与文明的看法,其观点不仅出人意表,也令人耳目一新。

约翰·布罗(J·hn Burr·w,1935-2009),英国重要的思想史家。1981-1995年,担任萨塞克斯大学思想史教授,1995-2000年,担任牛津大学欧洲思想教授。他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贝里尔学院名誉院士,2008年被麻省威廉斯学院聘为杰出访问学人。 布罗早期的作品包括《进化与社会: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理论研究》(Ev·luti·n and S·ciety: A Study in Vict·rian S·cial The·ry, 1966)、《自由派的传承: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家与英国的过去》(A Liberal Descent: Vict·rian Hist·rian and the English Past, 1981)、《吉本》(Gibb·n, 1984)与《理性的危机:欧洲思想1848-1914》(The Crisis ·f Reas·n: Eur·pean Th·ught,1848-1914, 2000)。《自由派的传承: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家与英国的过去》一书曾赢得“沃夫森历史奖”(W·lfs·n Prize f·r Hist·ry)。

1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Regional Literatur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作者: Margaret B. Wan
出版社: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Chinese Drum Ballads, 1800–1937
译者: Lina Verchery 
出版年: 2019-12-17
页数: 430
定价: $75.00 

Regional Literatur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provides a richly textured pictur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th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eras. Drum ballad texts (guci) evok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erformance traditions of their day, a practice that flourished in North China. Study of these narratives opens up surprising new perspectives on vital topics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the crea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identiti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a central “Chinese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and written cultures; the transmission of legal knowledge and popular ideals of justice; and the impact of the changing technology of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on the re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popular texts.  Margaret B. Wan maps the dissemination over time and space of two legends of wise judges; their journey through oral, written, and visual media reveals a fascinating but overlooked world of “popular” literature. While drum ballads form a distinctively regional literature, lithography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drew them into national markets. The new paradigm this book offers will interest scholars of cultural history, literature, book culture, legal history, and popular culture.

Margaret B. Wa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World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5)



编辑 (文) /  史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