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7)

史学研究 2023-12-26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3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3年第17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

作者:常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价: 300.00元

《诗论》《五行》等中国早期典籍重见天日,意味着中国古典学之本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它们以大量汉初以来人所未知的事实,修正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古典学的历史叙述;中国古典学不得不重新开始和建构。毫无疑问,并非所有简帛古书都有如此巨大的学术思想史意义。本书立足于深度挖掘新出土简帛古书与传世文献的关联,以历时性探析,揭示以《诗论》《五行》为代表的新出土早期儒典在《诗经》学、《尚书》学、儒学、诸子学多个层面上的价值,剖析它们在思想乃 思维、表达层面对嗣后儒、道、墨各家学说以及屈原辞的塑型或影响作用。在这里,《诗论》作为早期儒家诗学与《诗经》学经典的特质和意义被深入挖掘;孔子 子思时代《尚书》学、《诗经》学的影响得到了崭新的呈现;依儒家礼文诠释《诗经》的定式以及它所面临的历史限度得到了清醒的反思;儒家心性学说之观念体系和历史轨迹,从《诗论》到《五行》等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著论,再到《孟子》和《荀子》,得到了完整的梳理。一方面,《孟》《荀》之前那段湮灭已久的重要学术思想史得到了开掘,另一方面,在这一由残缺而变得圆满的历史发展序列中,《孟》《荀》在观念体系和思想架构上受到的塑型作用得到了崭新的剖释。而作为原始儒学的核心理论和价值体系,《大学》被放回到它所由生成、所曾关联和影响的完整历史语境中诠解,“汉儒已失其义”的格致学说 次被如此“近距离地”观照,《诗论》和《五行》等新出土早期儒典的价值再一次彰显;它们与墨、庄、屈诸家交光互影的新图景,也灿然绽放。

常森,山东新泰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于韩国外国语大学讲学。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于东京大学讲学。主要研究楚辞学、诗经学、诸子学、简帛文献与先秦学术思想史、文学历史与文学史书写等。已经出版的主要论著有:《简帛〈诗论〉〈五行〉疏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屈原及楚辞学论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屈原及其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先秦诸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先秦文学专题讲义》(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等。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流动、融合与秦的统一

作者: 陈洪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秦文化考古学专题八讲

定价:

本书广泛搜集秦墓出土资料,通过分析蜻蜓眼、肉红石髓、玛瑙、绿松石、铁器等物与人口的流动,观察秦的统一举措带给整个秦人社会的实际影响。分《关陇地区秦墓所出蜻蜓眼式珠》《秦地肉红石髓、玛瑙与周秦时期的国际贸易》《秦地出土绿松石》《从出土实物看秦国铁农具的生产制造与管理》《云梦地区秦墓出土陶器的量化统计分析》《云梦睡虎地秦墓殉牲》《墓葬头向所见战国晚期的秦国移民》《三门峡地区战国晚期至秦末汉初的人群流动》等八个主题,透视了物品、人员流动与融合视角下秦统一的过程与意义。

陈洪,女,内蒙古赤峰人。198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0年获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硕士学位(古文字学),2007年获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考古学)。现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陕西省秦俑学研究会秘书长。专业研究方向为周秦汉考古。出版专著《秦文化之考古学研究》(2016年,科学出版社)。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官文书与唐代政务运行研究

作者: 雷闻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3-5
页数: 358
定价: 98

《官文書與唐代政務運行研究》在細緻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敦煌吐魯番文書及傳世文獻,對論事敕書、關文、帖文、牓文、牓子等唐代官文書的形態與功能進行了細緻討論,進而利用官文書來討論唐代日常政務的一些重要問題,如隋與唐前期尚書省的運作和演進,朝集制度,唐代的公文用紙、隋唐基層的鄉官和老人等,初步構建了唐代文書運作與制度運行的互動框架,挖掘了中央與地方文書運作的諸多細節,揭示了官文書的變化與制度演進之間的互相影響,也闡述了文書行政對維護唐王朝從中央到鄉里政治秩序的重要意義。

雷聞,1972年生,陝西旬陽人。200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3年7月-2021年5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唐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專著《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曾獲第六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12年)等多個獎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六十餘篇。曾多次赴英國、美國、日本、臺灣等地訪問、講學,為2007-2008年度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隋唐史、中古宗教史、敦煌吐魯番學。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宋人生卒年月日考

作者:李裕民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定价:198.00元

《宋人生卒年月日考》凝聚了李裕民先生二十几年心血,对二千四百余宋代人物的生卒年、月、日作了细致的考证,绝大多数是他人尚未考证或所考有误的,是宋代人物研究中的一项有意义的成果,也是富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宋人生卒年月日考》按笔画顺序编排,每条前注《宋人传记数据索引》,该索引的册、页,以便对照使用。书后附人名索引、字号索引、主要参考文献。甚便检索。

李裕民,男,汉族,1940年3月生,浙江省桐乡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聘为省文史馆馆员。1963年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196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68年到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教,1986年为教授。1996年调陕西师范大学,主要研究宋史,兼及古文字、古文献等。在《历史研究》、《考古学报》、《考古》、《文史》、《古文字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篇。1991年在日本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司马光日记。出版《宋史新探》、《宋史考论》、《宋人生卒行年考》等各类著作20多部。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宋代界画与两宋时期建筑形制及装饰

作者:朱广宇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定价: 198

界画是中国绘画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本书从宋代建筑历史、美学特征和宋代绘画艺术研究的角度,对保存下来的两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界画作品做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梳理,分析界画中描绘的宋代建筑形象及其中反映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活等方面的现象,并结合现存的经典宋代建筑,解析宋代建筑及装饰的艺术特征。

朱广宇,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

作者: [美]巫鸿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出版年: 2023-6
页数: 376
定价: 128

五代至南宋这近四百年时间,是《韩熙载夜宴图》《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传世名作涌现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殊而关键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画家脱离了寺庙和宫室壁画的集体创作,壁画与卷轴画形成新的互动关系;挂轴的产生以及对手卷形式的探索,催生出影响深远的构图样式和观看方式;日臻细化的绘画分科隐含着绘画实践的进一步专业化;中央及各地方政权的深度参与导致绘画创作的行政化和机构化,进而形成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综合性宫廷绘画系统;孕育中的文人绘画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美学观念影响了宫廷趣味和宗教绘画的风格,为其最终成为中国绘画主流开启了先河。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全新力作,延续《中国绘画:远古至唐》的写作思路,吸纳考古美术的新近研究成果,聚焦五代至南宋时期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及其媒材特征,关注多元背景下的绘画实践与跨地域交流,力图勾勒更加全面、立体的中国绘画发展脉络,多维度讲述中国绘画的新故事。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荣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诗经》学在元代的经学转向研究

作者:曹继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价: 129.00元

元代《诗经》学是观照和理解经学变革的一个切入点,而由于长期被“羽翼朱传”和“积衰”等标签所遮蔽,其价值尚未被学界深入挖掘。本书关注元代《诗经》学著述“经史互证”“经传辨析”“诗序变改”等注释策略,概括出诸如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易学与心学融入经学阐释、经学区域性特征凸显等元代《诗经》学的宏观实质,探寻其在经学与哲学实践层面的表达范式。本书在学术考辨及观念转型的多维空间中,从共时性与历时性视角揭示自“经说”到“说经”、自“朱说”到“己说”的变化,探知元代逐步增强的“疑经改传”意识以及区域经学“同质异构”的倾向,进而理解元代《诗经》学在朱学激发之后的转进及意义。

曹继华,文学博士,哲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诗经》文献学、目录学、古代学术思想史、编辑出版等相关方向研究,独立主持“《诗经》学在元代的经学转向研究”“中国孔子之经的当代传播”等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博士后基金项目,在《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国诗歌研究》《出版发行研究》《中国编辑》等期刊发表论文几十余篇,整理点校多部元代“经部诗类”古籍,参撰《中外出版史》等多项高校专业教材。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的“会”与乡村秩序

作者:童旭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价: 88元

本书研究了清代基层的“会”组织与中国传统乡村秩序之间关系。作者充分利用《徽州文书》《徽州合同文书汇编》中的契约文书,结合地方志、族谱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祭祖的“祀会”、祀神的“神会”、筑路修桥的“路桥会”、应对科举的“文会”、资金融通的“钱会”等五种最常见的“会”,勾勒了“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样态,展现了“会”在乡村生活中的立体影像,揭示了清代的“会”与乡村秩序的关系。清代乡村,存在许多会社组织,常称为“会”。“会”组织通常是个体家庭的联合,成立与经管的基础是合同。它们依靠集体的合意实现着自治,去应对乡村社会不同的公共秩序。“会”作为传统社会的基础组织之一,对我们理解传统社会有着极重要的意义。通过“会”的研究,发现传统中国结社的习惯和规则,去认识传统民间社会的自我组织和规则建设能力,这对于理解和发挥村民自治的生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书综合运用了法学与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是一本法律社会史的研究著作。在法学理论上,通过比较合同建立的团体、现代合伙与法人制度,讨论了传统结社的内外部关系、财产归属以及合同缔结团体的松散性弱点,揭示了法律确认对于团体保障的重要作用。

童旭,男,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学、法律社会学。在《安徽史学》《安徽大学学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司法部青年课题、湖北省社科基金、湖北省人文社科等科研项目。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季上海的美国人

作者: 王慧颖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1898—1905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政府亦欲染指远东。上海美侨向来希望政府对其在华利益实施有力保护,至此更是加紧游说,亟欲华府转变其消极的对华政策。就这样,一批寓居上海的美国著名商人与传教士,在美国政府的“门户开放”政策出台前夕,联合创办了美国中华协会。上海美侨将该会定位为在商业利益主导下,同时兼顾传教利益和美侨安全的侨民组织,并邀集中国其他地区的美侨参与其中。因该会成立于戊戌政变之后,未几又遭逢己亥建储与庚子事变,所以在上述中外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该会对庚子前后的中国事务做出异常活跃的因应。复因决策多出自寓沪美侨之手,所以该会在庚子前后的活动可被视为上海美国人在清季的大联合。本书以美华协会最为活跃的1898—1905年的活动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尽量搜集、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和既有研究,回溯上海美商与教士之间的分合以及他们依托美华协会对清季几大政治事件的因应,比较深入、具体地探讨上述两群体联合的基础与条件,联合的具体实践,以及联合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王慧颖,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美关系史、晚清政治史。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东洋之灰

作者: 卢征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日水泥战:1927-1937
定价: 98.00元

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危机转嫁史。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本可以远离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但危机的天风海雨,还是通过日本这扇窗吹了进来。产能过剩、财政紧张、币制改革失败、国际收支失调……日本遭受的经济问题需要对外转嫁,中国就成了消化国际过剩产能的尾闾。甚至水泥这种本不适合国际贸易的笨重商品,也遭受了高强度的倾销。日本企业不惜“为国破产”,借助汇兑贬值、航运补贴、协定关税等武器,试图以低价洋灰扼杀启新、华商等中国民族水泥企业。本书是一部以商品倾销为主题的经济史专著,展现了绝境之下,民族水泥企业、南京国民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共同上演的一场民族经济保卫战。

卢征良,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中国近现代企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暴风雨中的中国

作者: [日本] 尾崎秀实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尾崎秀实文选
译者: 张秀阁 / 赵京华
出版年: 2023-7
页数: 421
定价: 78.00元

尾崎秀实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最受瞩目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同时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一直以来他还被赋予了多重的身份,如杰出的新闻记者、时事评论家、佐尔格红色国际谍报组织成员,乃至忧国忧民的民主主义志士和国际共产主义者等。1944 年,年仅43岁的尾崎秀实被日本法西斯处以绞刑,这更使他在“二战”后成为一个反战、革命的世纪传奇。这种传奇性甚至超出了历史和思想学理层面,而在大众传播领域一再得到重述,但大众层面的叙述又始终泥沙俱下。尾崎秀实这一历史人物,尤其是他作为20世纪中国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真诚理解者,以及帝国主义批判者和亚洲民族平等联合之倡导者的形象,在纷繁复杂的传记史料和研究文献中尚未得到清晰刻画。  从某种意义上讲,尾崎秀实也是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因此我们重新整理他生前的著作,并在20世纪剧烈变动的世界史语境下加以解读,力图从思想和学理层面开掘其卓越的中国论遗产。这是我们编选、出版这部《暴风雨中的中国》的初衷。  本书篇目的编排以原作发表或写作时间为序,内容涉及抗日战争,中日关系的解决之道,如何建设亚洲社会主义圈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等,力求以编年的方式呈现这些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文字。

尾崎秀实(1901—1944),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最受瞩目的中国问题观察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时事评论家,佐尔格红色国际谍报组织成员,负有盛名的民主主义志士和国际共产主义者。曾任《朝日新闻》驻上海特派员,与鲁迅、夏衍等左翼文化人士多有交往。43岁时被日本法西斯处以绞刑,使其在“二战”后成为一个反战、革命的世纪传奇。有《尾崎秀实著作集》(全5 卷)。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医药、巫术与宗教

作者: [英]W.H.R.里弗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1915年和1916年在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会的菲茨帕特里克讲座
译者: 何钧
出版年: 2023-5
页数: 92
定价: 38.00元

本书为作者1915—1916年所做的四次菲茨帕特里克讲座的讲义,讨论了他所调查的美拉尼西亚地区原始部落中与医药相关的实践。里弗斯并不是以西方现代社会的理性和医学观点来评价土著人的医药实践,而是将其作为与土著人的宗教观念、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活之一部分讨论,诠释原始医药中表现的思维方式,指出土著人的医药实践是基于其宗教思维的。本书对原始医药做的整体性思考,对人类医药史有重要贡献,也成为医学人类学的奠基之作,亦对探讨原始思维乃至人类意识等有重要的意义。

W. H. R. 里弗斯(W. H. R. Rivers,1864—1922),英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现代人类学开创性的先驱人物,被认为是“集中式”民族志田野工作的创立者。他致力于研究生理心理学,1897年任英国第一间实验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并于剑桥大学讲授心理学。1898年,他参加了剑桥的托雷斯海峡考察,由此对人类学田野工作产生深厚兴趣,此后多次前往美拉尼西亚地区考察,晚期受传播论影响较大。其代表作为《托达人》《美拉尼西亚社会史》等。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非地点

作者: [法]马克·奥热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副标题: 超现代性人类学导论
译者: 牟思浩
出版年: 2023-6-15
页数: 176
定价: 49.00

如果一个地点是具归属感、关系性和历史性的,那么不具归属感、关系性和历史性的空间则规定了一个“非地点”。这一空间类型诞生于一种超现代性的处境中,后者由历史的加速、事件的增殖和空间的过剩所定义。“非地点”指的是因人或物的流动加速而产生的必备设施(如高速公路,火车站,机场等),以及交通工具本身,同时也包括大型酒店、超市等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它存在,但不作为任何有机社会的庇护。“非地点”不同于现代性社会中个体聚集而产生社会化的地点,“非地点”中有着超现代性的空间特性 ,通过某种象征性的契约关系,人们在“非地点”中表明身份而又获得隐匿性的存在。作者通过对现代城市中这一地点的观察和描述,提出了“非地点”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当下人类学和田野研究的一些侧重点。

马克•奥热(Marc Augé),生于1935年,法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受列维-斯特劳斯、涂尔干和莫斯的影响,其著述从经济、旅行、电影、摄影、社交网站、城市景观等角度切入当代日常生活,关注城市空间与人和历史的关系。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培育国家

作者: [美]丽莎·波拉德(Lisa Pollard)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性别、家庭与埃及的现代化,1805-1923
原作名: Nurturing the Nation:The Family Politics of Modernizing, Colonizing, and Liberating Egypt, 1805–1923
译者: 段九州
出版年: 2023-5-31

本书以性别和家庭作为观察视角,通过建立阶级和家庭结构的社会变化与英国殖民统治的联系,重新思考埃及民族主义和1919年革命的起源。作者巧妙地提出,埃及在19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了埃及精英阶层一夫一妻制和资产阶级家政的理想,并将这些理想与政治和经济的成功联系起来。与此同时,英国人利用一夫多妻制、后宫和妇女佩戴面纱等家庭和个人实践,宣称统治阶级已经腐败,从而使其对于埃及的占领“合法化”。为了摆脱英国的统治,资产阶级埃及民族主义者建立了一种家庭政治文化,培养了新一代的民族主义者,并利用它向英国证明,现在是占领结束的时候了。这种文化在1919年的埃及革命中得到了应用,其中改革后的资产阶级家庭被展示为“现代”埃及国家的标准。

丽莎·波拉德(Lisa Pollard),北卡罗莱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的历史学副教授。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革命与图像

作者:汤晓燕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价:168

本书构建了一个以图像方式呈现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时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图像资料,然而以往的大革命研究几乎全部基于文字材料,本书稿从扎实的原始图像资料出发,从整体上梳理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图像。其中既包括图像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议题,如某些抽象理念在革命时期图像中的体现,更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当时在民众间广泛流传的大量通俗版画,以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图像资料中所呈现出来的革命时期的事件与场景、人们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观念心态,使大革命能够更全面更富有层次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汤晓燕,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期从事法国近现代史与图像史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写意政治:近代早期法国政治文化中的性别、图像与话语》等。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化与国家

作者: [日] 南原繁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高华鑫
出版年: 2023-7
页数: 429
定价: 88.00元

《文化与国家》是南原繁出任东京大学校长期间所做各类演说、报告的结集,这些演说、报告或针对大学师生,或面对国会议员,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主要思想包括:第一,和平的“文化国家”建设中,民主政治的确立最为重要,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人之革命”建立新的国民精神,以实现尊重人之自由的人性理念的确立,此乃日本民族通过反思侵略战争而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第二,战后和平宪法放弃战争与追求永久和平的崇高理念,不仅应该是战败后日本民族的坚定誓言,也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人类目标,而对占领后期美国改变对日民主化、非军事化政策和日本之重启军备,作者深表忧虑,称其为战后民主革命向反动保守的倒退。  一般认为,书中以上思想主张,包括把握世界的方法论、人性观念和“文化国家”的理念等,已成为战后日本的精神基石,对了解战后日本思想的“起源”及其文化观念的发展十分重要。作者所坚持的理念,不仅反映了被占领时期日本进步知识分子的普遍愿望,而且深刻影响了战后进步思想的发展方向与日本大学文科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因而,本书所收的内容有着无可置疑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

南原繁(1889—1974),日本著名政治哲学家,长期担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政治学教授,以研究欧洲精神史著称,代表作有《国家与宗教》(1942)、《现代的政治与思想》(1957)、《费希特政治哲学》(1959)等。一生笃信基督教,坚持和平正义的文化立场。“二战”前曾批判欧洲法西斯主义,认可文化社会主义,从思想上抵制日本天皇制国家主义的盛行。1945—1951年出任战后第一届东京大学校长,身处帝国灭亡和民族复兴的大时代,为反省侵略战争、重振民族精神,提出建设“新日本文化国家”的主张,积极推动战后体制的重建,直接参与新宪法的制定与讨论,并批判排除苏、中等国的《旧金山和约》,主张实现“全面讲和”。作为东京大学教授乃至校长,其言行影响了战后整整一代日本知识分子(丸山真男、福田欢一是其弟子中的佼佼者),其“新日本文化之创造”的理念成为日本战后思想的原点之一。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East Asians in the League of Nations

作者: Christopher R. Hughes / Hatsue Shinohara
出版社: Palgrave Macmillan Singapore
副标题: Actors, Empires and Regions in Early Global Politics
出版年: 2023-2-8
页数: 346

This book looks at East Asian actors in the League of Nations to explore a pivotal mom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breaks new ground by drawing on extensive sources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to show how actors from the region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shaping the emerging norms and practices that underp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chapters cover cases from the three East Asian member states, namely China, Japan and Siam (Thailand) to address topics that involve the intersection of disciplinary fields, such as law and warfare, sovereignty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health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research draws on new material that will be of interest to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is presented in a style suitable for teaching at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s, especially for courses that strive to achieve a global outlook and the decolon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hristopher R. Hughes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ondon, UK

Hatsue Shinohara Wased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okyo, Japan

往期内容


2018-2020年历史书单合集

2021年往期书单合集

2022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