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父亲的琴声》作者/朗诵郭万梅
第13期(2017年6月)在场微散文优秀奖
授奖辞:郭万梅的《父亲的琴声》,以拙朴的琴声为主线,串起父母大爱的碎片,呈现了真爱的美好与力量,读之催人泪下。
父亲的琴声
文/郭万梅
六月,雨后。
碧空如洗,草木葱茏。我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手机 “嘟嘟”提示音响起,是老父发来的。先只当是老人家玩时髦,打开一听,悠扬的琴声隔空传来。我的心微微一震,再也不能平静……
多么熟悉的琴声啊!它不仅伴我长大,且几乎伴随父母相处的全部时光。
曾听母亲讲,父亲原来并不会口琴,甚至对音乐一窍不通。与母亲谈恋爱时,得知母亲喜听琴声,他想法买来一只口琴,艰难学着吹给母亲听。开始,由于五音不全,咿呀咿呀,像山羊咩咩,常常逗得母亲笑出泪。
这一吹,就是几十年。父亲不仅吹会了当时许多红色经典,甚至学会了《化蝶》之类高难度乐曲。无论家境顺畅还是艰难,只要父亲琴声响起,家,就弥漫着温馨。
我们都是父亲忠实听众。后来,子女相继成家,父亲听众不断减少,最后只剩下母亲一人。
半年前,母亲离开我们。
母亲住院时,我去看望她。隔窗望去,只见母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神态安祥而幸福。父亲独自一人坐在床边,轻轻吹着母亲最喜欢的《祝你平安》。我的泪,顿然像断链的珠子……
母亲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亲。
母亲走了,父亲一下老了。怕父亲孤独,我们经常回去看望他。一次回家,见父亲正独自一人,对着母亲的照片吹《因为有你》,我们回来也没发觉。
我再也控制不住,上前紧紧抱住父亲失声痛哭。
此刻,又听父亲琴声。
我再次泪流满面,直奔父亲住地。
(责任编辑:刘小四 制作:四季芳 549字)
获奖感言:
记得第一次参加在场微散文,也是六月份,那篇《飞来的鸟儿》获得优秀奖,时隔整一年,《父亲的琴声》又于六月份再获优秀奖,也许冥冥之中的巧合吧。六六吉顺。相比以往,在场微散文更加成熟,氛围更加融洽,我跟随在场亦逐渐步入沉稳。感谢在场的所有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得成熟,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郭万梅获奖作品作者简介:郭万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海河柳》《津南时讯》《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天津今晚报》《中国作家》《岁月》《江苏散文网》《在场》《四川经济日报》《中国财经报》等报刊网络。曾荣获天津市举办的“幸福中国.美丽天津.阳光女工”二等奖;“河北省首届采风作品全国大赛”优秀奖; 第八届“漂母杯”华人华文母爱·爱母主题散文诗歌大赛三等奖,作品收录《海下风情》《海韵诗选》《古镇葛沽》。喜爱朗诵主持,曾在区、镇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担纲主持。
在场微散文第十四期主题"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轻狂不知疲倦",“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
这是泰戈尔诗集《生如夏花》中的句子。是的,夏天是一个特别的季节,热烈是表象,寂寞是本质,轻狂,源于自我的虚忘,夏花的逆时而开,才是可贵的风骨。人生亦然。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14期2017年7月命题:寂寞夏花。
花是美的,但生不逢时,夏花却落得孤独。社会何不如此。是要耐得寂寞,独享孤独,还是独放灿烂,为一个火热的季节助燃?用你的笔,书写你的生命体验。
在场微散文第14期征文一人一稿,上限为550字,必须是原创首发(如其他平台、网站、论坛及报刊已发的,请勿投)。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作者和字数,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简介写在文章下面(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标题小二号字加粗),并注明所在地。截稿日期为2017年7月25日。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微散文奖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场微散文奖,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每月一期,每期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分别奖给500元、300元、20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赠送“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和《在场》杂志,颁发获奖证书。其它优秀作品赠送《在场》杂志。
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
第13期在场微散文奖优秀奖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赞助人:龚益成、北京了了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
在场制作:刘珍(组长)、相相、王金梅、宋小铭、四季芳、谭丽挪
特约评论员:郭连莹、乔民英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从七月起,严格执行一篇文章只修改一次的决定,请投稿前仔细斟酌。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征文之外,1800字以下的散文,两篇较好以上的合在一起发。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