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烟雨:雪与光
(设计:丁简)
雪与光
文/烟雨
初雪来了。
树枝正待卸妆,叶子在挽留最后的光与色。女儿喜雪,硬是拉着生病的我去踏雪,说等到天寒地冻不想出门时,就享受不到初雪的温情了。
我里外三层裹得严实赏雪去。是啊,谁说踏雪、堆雪人就是年轻人的专利呢?
踏着薄雪,不紧不慢,如走在棉絮上。女儿说,雪盖树顶,树戴雪帽,这是彼此的倾心。可是那片未落的树叶子,身姿单薄,雪消的水滴顺着绯红的纹路下滑,你不觉得孤叶正伤感着吗?
不远处,一位约有七十来岁的老人,健壮的身材笔挺如树,手牵着年龄相当的一位满头银发的阿婆,面带微笑,从雪地的那头缓缓地走向这头。
白发银雪照青春。阿婆的红围巾在雪的映照下鲜红如光。
正遐想时,女儿跑远又折回,在这天地洁白的世界里如一只美丽的绿蝴蝶朝我飞来。
“妈妈,你今天好美,我给你拍照吧。”
“不要把白发照出来,等等,让我把红围巾顺一顺。”“啊呀,红巾映雪,站好嘞。”她的笑声仿佛能穿透天际。
在北方,第一次雪落之后,西风会一次比一次紧,衣领会一层一层竖起来。大地要僵硬,万物待冬眠,地藏里就会有缓缓蠕动的声响,且发出嘶嘶的呼吸声。
尽兴罢,沿着来路返回,猛抬头,一片叶子正俏皮迎风起舞。
“快看,西山那边——”女儿欢呼。
万道霞光正驶来。
(责任编辑:刘小四 终校:袁志英 制作:杨惠泽 495字)
作者简介:烟雨,女。陕西省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于《诗选刊》《敦煌》《延河》《鹿鸣》《散文诗世界》等刊物。
在场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发现。我们在从蒙昧中走来,走到现在,走向未来,走向文明的进程中,无时不闪耀着发现的光芒。可以说,发现是人类文明进步中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在谈到发现时,想到了什么?苏轼是看见:“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宋应星则是创新:“ 唐开元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朱砂斑点,乃金银精华发现。”(《天工开物·镜》)欧阳修想到的是表现:“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揜也。”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竞赛第31期命题:发现
面对纷繁的世界,你会想些什么、想到什么?你介入了吗?不是用形而上的逻辑演绎,而是用你的生花妙笔,呈现你独特的富有创新意义的发现,一个属于你的世界。
在场微散文第31期征文一人一稿,上限为550字,必须是原创首发(如其他平台、网站、论坛及报刊已发的,请勿投)。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作者和字数,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简介写在文章下面(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标题小二号字加粗),并注明所在地。截稿日期为2019年1月20日。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微散文奖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场微散文奖,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每两月一期,每期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六名,分别奖给1200元、600元、300元和5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所有获奖作者,均奖励“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或作品文集和《在场》杂志一本。
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
在场微散文奖征文2018120002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可自行处理。
一篇文章只修改一次,请投稿前仔细斟酌。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1800字以下的散文,请同时投两篇。
此为《在场》杂志选稿平台,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关于稿费普通作者返一半,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