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食 “瘾”品
日常生活中
让人上瘾的东西
也许你都不敢相信
为什么垃圾食品,加工食品,甜食,奶制品,电子产品都如此容易让人“难以割舍”?原来,它们能改变大脑,具有与毒品类似的成瘾性。
难“戒”乳制品,因为:
乳蛋白含有阿片类药物分子
2017年6月26日上午11点,福布斯的一篇文章不仅强调了奶酪如何让消费者上瘾,还说明了乳制品行业利用这一点牟利所做的努力:
事实证明,我们迷恋奶酪的背后有一个原因。 奶酪含有酪蛋白,酪蛋白会在消化分解过程中,产生令人飘飘然的酪啡肽。这是一种酪蛋白衍生的吗啡样化合物。乳蛋白内含有阿片类药物分子,人们在食用时,这些酪蛋白片段与脑受体相连,而海洛因和其它麻醉品发生作用时也依附着同样的脑受体。
酪啡肽,酪蛋白吗啡
“这些鸦片剂与海洛因和吗啡附着在相同的脑受体上。它们虽不会强大到让你被捕,却足够令你上瘾。”
——Neal Barnard博士(尼尔·柏纳德,美国责任医疗医师委员会(PCRM)主席和创办人,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副教授。)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我们在喝奶制品时看起来如此快乐,以及为什么吃奶酪感觉这么好。一杯牛奶含有7.7克蛋白质,其中80%是酪蛋白。譬如转化为切达奶酪时,蛋白质的含量会增加7倍,达到56克。这是杂货店里酪蛋白最集中的一种食品。总的来说,如果牛奶是可卡因,那么奶酪就是霹雳可卡因。
当我们在吃像奶酪这样的含盐食品时,大脑的“奖赏中枢”会释放多巴胺,以鼓励我们多吃一些(许多上瘾的药物都会增加多巴胺的活性)。多巴胺使我们的身体被包括它在内的任何东西吸引。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渴望它,谈论它,为什么即使是热爱动物的素食者也很难放弃它。
奶酪面包是食品公司拥有的众多武器之一
销售奶酪的公司非常了解这些统计数据,并利用我们的嗜好来获益。 早在2000年时,在奶制品管理公司(每年从乳制品公司收集大约1亿4000万美元来推广乳制品)的一次演讲中,他们就认为:增加消费者需求的关键是“激发”人们对奶酪的渴望。
演讲者将奶酪消费者分为两类:“增加者”,是那些只会在面食、沙拉等食品上时不时撒上一些奶酪的人(不值得针对的消费群体);以及“狂热者”,喜欢奶酪,并尽可能消费奶酪的人群。 这意味着应该与快餐公司合作,可以在菜单上推广更多的奶酪含量多的食品(切达奶酪 - 奶酪爱好者听起来很熟悉,还有比萨馅饼)!
芝心披萨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些?因为没有人告诉别人它们可能有问题,而且没有“无奶酪匿名支持组”在运行。考虑到美国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流行,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一些恶习,你可能需要在食物列表中添加些奶酪。和其他人一样,为了健康长寿,你应该避免这样的事情。
翻译:正向
原文地址(需翻墙):
https://www.forbes.com/sites/michaelpellmanrowland/2017/06/26/cheese-addiction/#2036406e3583
垃圾食品让人上瘾
薯条、
墨西哥玉米片、
芝士条、M&M、
奥利奥上榜
根据美国食品杂货购买协会最新的报告,加工食物已经占据了美国人所摄入卡路里的60%。同时,人们购买的深度加工食物对比那些加工更少的食物,平均含有更高的脂肪、糖分和盐。
薯条
密歇根大学(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公立大学之一)的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了令人上瘾的食物和它们带来的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薯条上瘾的排名非常高。研究人员发现,因为薯条中含有脂肪和淀粉的组合,加上其高度加工的性质,薯条在带来健康问题和进食习惯上瘾的名单中位列第一。
墨西哥玉米片
就像廉价的混合伏特加,墨西哥玉米片也是狂欢派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受欢迎的零食菜单是特别制订的,所以没有一种口味特别突出。当食物缺少主导性的口味,人们更不容易感到饱,所以会吃得更多。此外,这种食物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味精,能够使人增加食欲,让食物更鲜美。如果你认为“玉米片口气”是一个巧合的副作用,那就错了。强大的香味萦绕在你的嘴边是一种策略,称为“滞空时间长的味道”,可用来诱惑你吃更多。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难怪你无法抗拒玉米片。
芝士条(奇多)
这种橙色、松脆的点心碰到你的舌头就融化了——这一现象被科学家称为“消失的热量密度。”食品开发者了解到:当食物在你的嘴里快速融化,它会“欺骗”你的大脑,怀疑是不是没有摄入许多热量。这就给了我们潜意识的允许来吃得更多。甚至吃芝士条的声音也是经过科学设计让你更加着迷。根据牛津大学的研究,我们会把吃芝士条发出的声音跟新鲜感联系起来。
M&M豆
M&M豆是完美的摄入糖分的渠道。根据瑞士的一项研究,即使巧克力有着同样的制作菜单,人们更喜欢圆形的,因为它们融化得更快。而形状也影响着甜味的感知。在2013年,当吉百利公司将他们的巧克力棒改成更圆的形状时,测试者们普遍反映巧克力变甜了——即使它的制作菜单一点都没有改变。形状可以欺骗我们的味蕾,所以会导致我们吃更多:让人喜欢的甜食更难让人放弃。
奥利奥
美国食品杂货购买协会正在策划一个真人秀,叫做“名人奥利奥戒除中心”。因为根据2013年的动物实验,这种充满化学成分的小脆片比吗啡和可卡因还要令人上瘾。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给大老鼠喂年糕、奥利奥或给它们注射可卡因或吗啡,然后观察它们对老鼠的大脑兴奋中枢起到的作用。奥利奥甚至比那些药品还让老鼠们感到兴奋——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一吃奥利奥就停不下来。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发现,饼干是最难以在平静的状态下吃完的食物。
研究称:甜食如毒品
可使人上瘾
含糖饮料、洋芋片、饼干等零食,不管对小孩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让人爱不释手、且容易一口接着一口吃不停的食物,特别是在看电视、看电影时,更容易令人越吃越多,但你知道吗?根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种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它们还如同可卡因、尼古丁那样,会改变脑部行为,进而引发上瘾的症状。
研究指出,过胖或有暴饮暴食嗜好者,脑中能引起愉快感的奖励回路,会像毒瘾者一样受到干扰。而且研究人员发现,含糖饮料和高脂肪的食物,会让动物产生成瘾行为。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显示,仅2011年就有28篇关于食物上瘾的科学研究报告与论文,如果这方面的科学证据越来越多,将有可能改变美国食品与饮料产业的格局。
吸毒者之所以会不自觉地药瘾变大,是因为毒品会使脑细胞分泌大量的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传递奖励信息的物质,会刺激脑部奖励区的多巴胺受体,从而让人产生愉悦感。但是毒品也会使脑中多巴胺受体指数下降,导致吸毒者必须不断增加毒品的使用量,才能产生和以前相同程度的愉悦感觉。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隶属美国能源部)的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示踪剂,检测出脑中多巴胺受体的指数。据他们的研究,肥胖者脑中的多巴胺受体指数比瘦的人低。
在2010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与俄勒岗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26位超重的年轻女性,在她们食用冰淇淋与巧克力酱制成的奶昔时,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扫描影像。
六个月后,这26位女士再度接受实验扫描,结果显示:那些体重较先前增加的女生,脑部掌管奖励信息区的纹状体(Striatum)呈现活动减少的趋势。此研究发表在当年的《神经科学杂志》中。
研究人员表示,过度暴饮暴食,会使脑中接受到的奖励讯号能力变迟钝,这与长期滥用毒品的人是完全相同的。
老鼠也对甜食上瘾
在2007年时,已有法国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显示,老鼠喜爱糖精或白糖水胜过古柯碱(中枢神经兴奋剂),而此研究完全颠覆了以前的理论。
201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用含糖量10%的糖水(等同于大部份市售饮料的含糖率)喂食实验室的老鼠,以研究老鼠是否会对甜食上瘾。
研究发现,老鼠偶尔摄取含糖的饮料是无妨的,但若每天喝,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会越喝越多,并且平日的饮食摄取量会变少。
一旦它们无法摄取到糖分,就会出现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例如:焦虑、摇晃和颤抖。此外,科学家们能够确定它们脑中的多巴胺水平的变化,的确和动物对毒品上瘾的情况类似。
在同一年的另一个类似的实验中,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的科学家们持续喂食实验室老鼠高脂食物与甜食,并在老鼠体内植入电极,以探测脑部奖励区的活动。
结果发现,有一组每天吃一小时甜食的老鼠开始暴饮暴食,即使整天供给其它更具营养价值的食物也是如此;其它的每天维持18至23小时接触高脂与甜食的老鼠,则变的肥胖。结果,从这些老鼠测到的脑部反应图像,与不断提高古柯碱用量者的情况相同。
美国纽约曼哈顿行政区的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SMMS)也做了一项调查:针对35种不同食物,找来504名受测者对食物进行1-7分的评分。1分最易抗拒、7分最难抗拒,接着计算出哪种食物最容易令人上瘾。结果发现,最令人上瘾的食物,依次分别为披萨、巧克力、洋芋片、饼干以及冰淇淋等,大多为加工食品。然而,最不易上瘾的食物,则有不沾酱的黄瓜、红萝卜、无调味豆子、苹果、糙米等,都不是加工食品。
对此,研究人员表示,加工食品、高糖等,会造成脑部多巴胺受体的降低,进而引发上瘾的行为。此研究结果就刊登于《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
原文链接(需翻墙):http://mobile.bloomberg.com/news/2011-11-02/fatty-foods-addictive-as-cocaine-in-growing-body-of-science
让儿童远离电子产品“瘾”
英国四岁女童玩苹果iPad成瘾,被禁止接触苹果iPad后,出现了“戒断症状”,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医生称,该女童如不及时接受治疗,有可能在11岁前“病入膏肓”,令人震惊。
在一家全球顶尖的康复中心工作的精神治疗师Nicholas Kardaras认为,这些屏幕对于孩子们来说,尤其是十岁以下的儿童,简直就是“电子海洛因”。
他说道:“有一些人指控我散布谣言,认为我用烟草和毒品这类成瘾物质来比喻是不对的。我曾为冰毒上瘾的病人治疗过,所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戒掉电子瘾比戒毒更困难。不单指儿童,电子游戏上瘾的平均年龄为35岁。但青少年儿童受屏幕的危害更大,因为在二十多岁时,他们的前额叶皮质(脑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才慢慢发展完全。在此,我强烈呼吁父母们不要寄希望于电子保姆。我有一对9岁的双胞胎,我从不让他们接触近距离屏幕,例如iPad。看看乔布斯,他的孩子在童年时代就从不接触这类电子产品。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家长都希望通过电子产品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近日,电子科大中山管理学院针对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情况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身体状况有不同程度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和看动画片,能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的孩子少之又少。
美国哈佛商学院研究人员的分析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则高达83%。眼睛在人类生活、工作、学习中至关重要,但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往往会使眼睛发生病变。对于孩子,发生率最高的就是近视。有调查显示,全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在6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80%。
专家指出,在儿童大量、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的同时,多数家长的关注点都是电子产品对孩子眼睛的危害,但是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除了对视力危害极大以外,还有很多其他严重的健康后果。
电子产品的其他危害
众所周知,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眼睛伤害很大,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健康危害吗? 国外一项对《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身体状况有不同程度影响》的调查显示:3.14%的儿童会出现身材肥胖,容易产生疲倦感等问题;28.57%的儿童会出现视力下降,有弱视、近视问题;7.14%的儿童现实感缺乏,沉迷虚拟世界;18.86%的儿童不愿外出,社交能力薄弱;22%的儿童脾气暴躁,容易无理取闹。经常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具体的健康危害还表现为:
1.电子产品影响孩子的脑部发育。早教专家表示,孩子过早专注于电子产品,可能会导致他们注意力缺乏、认知力延迟、学习能力下降、变得更冲动以及缺乏自制能力,表现为暴躁、易发脾气。另外,电子产品并不能如很多家长所预期的那样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相反,它反而会降低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等。
人类大脑的关键发展时期是0-4岁,这段时间大脑不管是在体积、质量、密度上都会有质的提升。新生儿的大脑平均重量约为333克,到了2岁,他们的大脑平均重量会增加到将近1000克。
那这几近3倍的增长,长的都是什么呢?肉?脂肪?水?有些人可能会说神经?都不是...因为在婴儿出生的时候,神经数量就是基本已经确定的了。所以,其实长的是神经上面的突触。 它们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细胞、腺体之间通信的特异性接头,简单的来讲,可以把它们当做神经传递信息的“电线”,神经与神经之间的连结。
下图中蓝色的线条是神经,宝宝在出生时,大约会有2500个神经,到了3岁的时候,宝宝的神经会增长到15000个。这些神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外界影响,而逐渐减少。
突触是如何影响儿童大脑发展的呢?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已经拥有一生所需的神经元补给了~三岁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逐渐发育突触,而这些突触的发育是基于早前的所有经历的。也就是说早期经历,影响突触的生长趋势。15岁的时候,我们的突触已经发育完全。我们的思维模式也会根据之前的环境和调节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么,卡通片是如何影响神经发展的呢?《小小爱因斯坦》(Baby Einstein )是美国的一个面向婴幼儿的互动式多媒体节目。
研究人员截取了节目中20秒的卡通片段,其中有7次场景变换,基本上3秒钟一次~这可能是爱因斯坦在农场里最最最糟心的一天,因为他要累死了,从这儿到那儿的,根本停不下来。
在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过长时间暴露于快速变换的图像之中,对大脑会造成过度刺激。这会让大脑认为这是正常的刺激程度,并持续期望这种程度的刺激。因此,儿童在之后的学习玩耍中,对低频率刺激便会失去兴趣,即很难集中注意力。
当这些孩子上学了,去农场参观了,他们的反应会如何呢?为什么没有羊一下子扑到我面前?为什么我们走的这么慢?为什么牛还没吃完草?为什么这没有人唱歌?为什么我们要从这边走到那边?为什么……这么无聊。为什么会有这些为什么,是因为这些孩子已经将自己的大脑设定在了《小小爱因斯坦》模式下的农场中,当然,这显然是不存在的。但是他们已经适应了高强度的过度刺激,所以对去农场现场观看(低频率,适度探索)无法产生兴趣。
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我们来看两个研究吧~~
相关研究显示,儿童在3岁前看的电视越多,他们在7岁时越容易出现注意力问题。更具体的来说,与不看电视的儿童相比,看电视的儿童每天每多看1小时电视,以后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几率会上升10%(每天多看2小时,以后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几率上升20%)。
同时,另外一组科学家做了另外一个实验。研究发现, 儿童在3岁前所获的的认知刺激(父母和儿童一起读书,带儿童去博物馆,给他们唱歌等等)越多,7岁时产生注意力问题的几率越小。更具体的来说,与没有接触认知刺激的儿童相比,受到认知刺激的儿童每天每多接触1小时,以后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几率就会下降30%。
2.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多在自然环境中走动和了解事物,可强化儿童的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经常是窝在一个地方半天都不动,结果必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英国“老师与讲师协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儿童由于对平板电脑和手机类电子产品“上瘾”,正在逐渐丧失一些简单的动作技能——很多三四岁的小孩能够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因为长时间“粘”在平板电脑上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该协会警告说,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由于长期依赖电子产品,甚至无法使用笔或在纸质试卷上答题。
3.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影响极大。3岁以下孩子的视觉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电子产品色彩亮丽的屏幕对眼部刺激大,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进而诱发近视。稍大些的孩子用电子产品也应把亮度调低,玩15分钟就休息,一天不宜超过1个小时。
4.沉迷虚拟世界,阻碍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沉迷科技产品,疏于照顾孩子,这就变相也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慢慢上瘾。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减少了孩子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尤其是传统的同伴之间的游戏活动——这是孩子提高社交能力最主要的途径。
5.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美国约60%的家长都不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约75%的家长更是允许孩子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睡眠不足或因孩子迷恋电子产品不肯好好吃饭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
6.可能使孩子患上精神问题。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还可能会使孩子患上精神问题,易增加孩子患上忧郁症的机会,也有可能使孩子产生焦虑、混乱、注意力下降、自闭症等问题,让孩子更具有攻击性。
7.使孩子遭受电离辐射影响。任何电子产品都会发送电离辐射,虽然大人日常使用未必会有问题,但孩子的脑部与免疫系统仍在发育,抗辐射能力还较弱,身体更容易受到辐射危害。
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年龄而异
虽然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但电子设备已经成为许多儿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么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应该以多长时间为宜呢?美国儿科学会日前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儿童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年龄而异。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应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但与家人的短暂视频通话除外。对18个月至2岁的小孩,家长应该挑选适合的节目或视频,并跟孩子一起观看。此前,美国儿科学会还建议,禁止2岁以下孩子看电视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屏幕;建议2岁至5岁小孩每天看屏幕不超过1个小时,而且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看,不仅帮助孩子弄明白所看内容,还要帮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5岁及5岁以下儿童上床前1个小时应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家长与孩子玩耍时,手机应设置为勿扰模式;电子设备在不用时应关闭。
其次,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父母可以规定6岁以上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以及使用什么类型的电子设备,保证不会影响到睡眠、锻炼以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行为;父母还可以规定吃饭等时间及在卧室等地点不能玩手机、玩电脑或看电视。
参与制定上述建议的美国密歇根大学专家珍妮·拉德斯基在一份声明中提醒,尽管电子设备能在飞机、手术等场合帮助安慰孩子,但家长应避免只用这种方式来安慰孩子,因为经常这样做会影响儿童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除了让孩子有节制的使用电子产品外,爸爸妈妈自己也该有意识地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多与孩子交流。对孩子而言,什么高端高科技的开发大脑的产品,都比不上跟父母有质量的互动,这才是刺激孩子大脑生长、提升智力的关键法门。
结束语:我们要提倡有机纯植物饮食,避免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物及防腐处理或污染。纯植物饮食会让身、心、灵更加安全和健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一粒芝麻纳百味 何需过多肉来补】↓↓
↓↓【讀聖賢之書 習孔孟之道】↓↓
↓↓【往期精彩回顾】↓↓
02、它貌不惊人,却被称为“皇帝菜”,还降压、清血管、养心肺~
04、地球的另一边,美到窒息!
06、廉价肉的真实代价!触目惊心.................
12、世界上将有第一个国家沉入海底!当地人渴望举国搬迁到中国!
14、19岁少女被确诊为“绒毛浆子宫癌”,因长期使用伪劣卫生巾导致!
16、【失控的养殖业】媒体调查小鱼塘兽药乱投放,养殖户不吃自养鱼!
17、【实用】家里旧纸箱千万别扔,简单改造下,有想不到的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