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剧赫槟自述:微短剧的“逆”剧作逻辑 | 微短剧系列调研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2-06-11

 
导 读
 
网剧、网大以及包括《我就是演员》《演员请就位》的综艺合作,赫槟是一名活跃在影视综的资深编剧,从外,她与自己的编剧团队也是最早一批进入微短剧的创作者。
 
早在19年前后,赫槟团队就与快点在短剧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这一时期,赫槟参与创作了五十余部快点短剧。
 
“就是将类似’捡手机文学’一般的微信对话体改成一分半一集的短剧。”起初,行业对于这类剧集的创作还没有微短剧的定义,因为制作成本低,赫槟团队不仅提供剧本,也承制过不少小项目。这种迷你剧组的快速运转让赫槟团队在初期快速积累了经验。
 
在赫槟看来,无论是用户还是创作,微短剧都很不一样。
 
从早期的快点微短剧到如今各家百花齐放,赫槟告诉东西文娱,用户两极化的现象也在更加鲜明,除了不变的甜宠准则,短视频的下沉也让更多的中老年人成为了微短剧的受众,类似于《回家的诱惑》这类故事的家长里短、女性逆袭越发紧俏起来,在快手,冬漫社出品的短剧《进击的主妇》《娇妻本善》可以算得上女性题材的top。
 
而对比过往传统的剧集、综艺编剧经历,在微短剧层面,赫槟和我们最常提到的关于微短剧创作中的一个点就是“逆剧作”。
 
配合平台非线性的算法推送,微短剧的剧本创作反而不要求剧集的强连贯性,每集可以成事显得格外重要。赫槟笑称,有的时候导演很努力地拍了一个夕阳的空镜放在那里,但大家的关注点其实是在打巴掌这类的名场面上。
 
“微短剧的存在和过往的类型不一样,它也的确可以在现在高压的环境下给大家解解压。”
 
伴随微短剧的加速,赫槟的团队也开始与更多的制作公司、平台方展开项目合作。比如在微视的火星计划,诸多S级项目都有赫槟的编剧团队参与。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在快点APP合作时期积累下的创作人短剧厂牌“撒糖阿姨”也开始与快手、咪咕展开合作。
 
赫槟谈到,就像网大经历三年粗犷的发展会出现行业标杆一样,微短剧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跨度,现在出现了像电视剧B组导演或者执行导演愿意加入微短剧的制作,行业呈现积极的趋势。
 
目前,赫槟成立的短剧、中剧编剧公司“大脚怪”也开始进入中剧的赛道。在赫槟看来,微短剧这样的轻体量内容在创作上可以承载很多的社会话题,相对长一些的中剧可以做精一些传统文化、非遗的故事。
 
“无论是3分钟左右的微短剧,还是10分钟的中剧,都还有很多的创作空间可琢磨。”长中短视频的内容生态里,作为编剧,赫槟都在与她的团队正不断尝试。
 
 
 

见证微短剧
 
我们是编剧公司,从2019年开始接触、写作以及制作微短剧,属于行业内较早一批入局的。
 
2019-2020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和快点app合作,制作了《锦鲤少女在线转运》、《我的异次元房客》、《暮色学院》等五十多部微短剧,而且还创立了微短剧厂牌“撒糖阿姨”,我们创作团队全部都是95后。
 
到2020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和腾讯微视以及各大制作公司合作,打造了《重生只为追影帝》、《弃妃复仇攻略》等每集2分钟以内的微短剧作品,还尝试了《奶茶将军很忙的》等每集10分钟左右的中短剧。
 
今年上半年,厂牌“撒糖阿姨”与咪咕、快手等平台合作,打造《男友三千岁》等系列IP作品。进入到今年下半年,我们成立了专注于微短剧、中剧的编剧公司“大脚怪”,主营短、中剧的差异性研发,以及对短、中剧节奏和美学的探讨。目前,原创的传统文化系列已经有3部正在拍摄筹备中。
 

我们之前都在做长剧,选择制作微短剧,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微短剧制作成本低、数量多,很适合用作行业新人的练习。当时公司正好有新进编剧,需要有这样一个培训和练习的过程。
 
二是因为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在创作上更为灵活并且有更大的空间。比如我们和一些从业者讨论将一些新的题材融入到微短剧的创作中,像微短剧的竖屏就很适合做出科幻题材中的“宇宙纵深感”。相比之下,长剧由于成本高、周期长,甚至因为制作更为成熟,对于受众的偏好把握更为深入,在剧情创作上能够发挥的空间有限。
 
其实早期“微短剧”这个概念都还没有兴起,在内容以及市场环境方面比现在要粗犷许多。
 
早期微短剧的内容有“段子剧”和“剧”两种形态,一段时间内“段子剧”还比较多。市场整体以小公司参与为主,不过这两年大平台入局后,行业也经历了一轮重新洗牌,早期的这些小公司多数已经注销了。
 
在平台方面,当时“快点”走在前列,一段时间内做了很多微短剧的创作分享会,可以说是起到了教育市场的作用。后来我们和行业内的人交流,认为现在微短剧的创作原则其实也是由“快点”奠定的。
 
“快点”以对话小说起家,主要面向18-25岁的95后、00后。阅读这类对话小说就像聊微信、QQ这些社交软件,点击手机屏幕弹出对话,并且融入配合剧情的环境图片、表情包,代入感很强。
 

“快点”的对话小说是早期微短剧改编的主要来源,原因在于一方面,对话体形式适合改编成微短剧;另一方面,对话小说的受众与微短剧、网剧的受众存在高度重合。
 
当时我们把这类小说改编成一集一分半时长的微短剧,并且这种具有很大的改编空间,适合新人编剧的练习。早期微短剧在内容上相对粗犷,类似于早期网大。另外,制作成本非常低,组成类似做学生作业似的迷你剧组就可以完成。
 

 

“逆剧作”的创作规律
 
实际上,微短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创作规律。
 
首先,微短剧与短视频技术有着紧密关联,强调单集故事的完整性而不是整体剧集的连贯性。因为平台根据算法推送剧集,比如推完第3集之后直接推第18集,需要每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能够吸引受众。具体而言,前面以事件或者冲击性的画面开端,结尾有剧情向甚至是“故作玄虚”的钩子,中段剧情根据具体时长来处理。
 
其次,同样基于短视频技术以及时长短的特点,微短剧是“逆剧作”的,与市场反馈有着即时、紧密的结合。创作者通过用户评论以及后台的完播率等数据,了解到受众的偏好反馈。
 
通过对用户观影的分析,微短剧目前的创作也会更强调节奏感和冲击性。我们了解到,微短剧的受众在观影习惯上趋于碎片化,所以更需要从配乐、视觉等制作上形成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不过,随着平台的入局以及市场的扩大,我们微短剧的创作也遇到了一些难点。
 
微短剧现在的受众画像和早期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涌入新一波的受众以60、70后的中年人为主。这些人群其实是电视剧的核心受众,受技术普及和疫情的影响,转成了移动端视频用户。他们偏好的剧情题材也是类似之前大热的电视剧《回家的诱惑》这种,“家长里短”这类题材现在非常“炙热”。
 
“家长里短”题材的处理往往需要生活经历,而微短剧的编剧多数是年轻的行业新人,对于这类题材的处理能力相对有限,真正有生活经历的资深编剧又不一定来写微短剧剧本。因此,既懂微短剧节奏又了解中年受众观影需求的编剧并不多,这一题材的市场仍有待开发。
 
另外,从业者的创作与观众的需求有时候也存在错位。比如刚刚接触微短剧的导演,对于受众的观影习惯和需求还不熟悉,所提供的内容与受众关注的内容存在错位。
 

 

微短剧的一些新方向
 
当然,我们在制作微短剧的过程中也接触到很多平台,了解到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画像。
 
“快点”之后,包括抖音、快手、腾讯等大平台也都入局微短剧。
 
不过,现在不同平台对于微短剧的界定还不太一样,对于时长的要求有不同。比如“快手星芒计划”对于单集时长要求为2-5分钟,横竖屏均可;而“抖音短剧新番计划”中对微短剧内容要求为单集在1-5分钟。
 
快手短剧星芒计划VS抖音短剧新番计划
 
目前,快手微短剧板块发展较为成熟,平台上的族群与微短剧内容非常对口。在快手上看微短剧的用户画像相对比较下沉,其中一波是“小镇青年”,他们平时不追剧但喜欢刷微短剧;另外一波就是前面提到的,喜欢看“家长里短”的五六十岁的中年人。
 
从平台“小剧场”的热门榜单也可以看出,快手上较为流行的微短剧类型是甜宠、男频以及“家长里短”类。以男频为例,一段时间内像爽感逆袭的“兵王”、“歪嘴龙王”这类题材扎堆。
 
抖音相对更品质导向,官方会与行业头部公司或者与经纪公司合作制作微短剧。比如今年年初抖音独播的微短剧《做梦吧!晶晶》,其中就邀请了陈赫、熊梓淇、汪东城等演员出演。
 
从广义上来说,不同平台上的受众仍是类似的,因而像甜宠、悬疑惊悚等是现在微短剧中较为主流的类型。这些类型相对来说门槛不高并且永远会有受众,能够做到平稳输出。
 
就像网大经历三年粗犷的发展会出现行业标杆一样,微短剧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跨度,现在出现了像电视剧B组导演或者执行导演愿意加入微短剧的制作,行业呈现积极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讨论微短剧将来可能探索的一些方向。
 
一是探索打造微短剧的美学。随着越来越多年轻的影视导演或者广告导演愿意拍摄微短剧,他们会将一些对于影像风格的想法融入到微短剧的创作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微短剧的美学可能还是不同于长剧,需要紧密贴合微短剧的受众,在呈现形式上从现有族群的需求出发。
 
二是探索发挥微短剧的工具性。微短剧的最大特色在于“快速”,并且提供的信息较为密集,因而具有天然的传播性,可以往工具类视频的方向发展。相比长剧或者电影作品,更易于融入社会热点等及时性的话题,甚至可以有边拍边播,产生更大的传播效应。
 
另外,现在微短剧已经出现了系列化的趋势。
 
在我看来,微短剧目前仍处于“以小博大”的阶段,系列化更利于整体规划,并且市场见效反应会更快。就开发而言,系列化的意识有利于制作方前期做更完善的设定,长远来看有利于从业者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