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这种冥想灵修,看见这几个字就撤

艾莉森王 醒awake 2022-07-12


在过去这些年的创作里,我一向无意掀起矛盾,即使是对上班对消费主义的反思,也是在对其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前提下才略有挑衅。这次不一样了,这次我是真的要名义上“手撕”「吸引力法则」。


终于有了清晰的脉络,也愿意直面那个我始终有所保留的心灵成长这一话题了。虽然过去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来写作「自我觉醒」,起初是预备自己进入灵修的体验的,没想到这一路下来,我确实有所清醒,也终是将那种道不清说不明又看似很厉害的灵修,给舍弃了

 

现在许多冥想的内容进入了「灵性」的角度以后,话术越来越贪婪,俨然将冥想作为了心想事成的新成功学,遗憾也危险。

在习练冥想的过程中,警惕这些关键词:

吸引力法则
显化
宇宙能量(频率)

虽说我练习了四年多的瑜伽冥想,也前去印度进修过,长时的习练确实对我个人帮助很大,但是我并不迷恋冥想或是瑜伽的所谓功效,哪怕是大量借助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它仍然非常具有诱导性,我也会在以下的内容中阐述一下个人经验的问题。

以上这几个关键词尤其是吸引力法则很迷惑,仿佛一个人通过练习冥想就可以心想事成,最终的目的是抵达“成功”(无论由谁定义)。

我想细聊一下其间的危害。

(大体也包含占星算命这一类别)

(⚠️请注意:这篇文章的论述无意冒犯潜心灵性修行者,灵性或是神性原本就是作为人类的宝贵体验之一,也是我们在自然在宇宙中的求索。我想要澄清一下对吸引力法则的敌对态度,并非针对所有借冥想追求成功的人群,甚至无意挑衅其信徒。

真相是,教育与真知混杂在娱乐与营销的大量信息之间,现代的个体不再是一头栽进偏见与狭隘的盲目追随者了,尤其是中文语境之中的狂热宗教信徒就更少了。如今每个人的信仰如此多元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混杂不堪的,但是这恰恰说明了其实没有真正躺平甘愿被宰割的韭菜,哪怕你是相信吸引力法则的个体,我也敢保证,你确实也相信科学,我绝对没有要攻击这种想法的意思。

我的一切批判,只是针对其背后的逻辑,其实最可悲的是那些为了吸引受众,敛财甚至不惜把自己变成信徒的宣扬者,无论他们是灵性导师、成功学大师还是自我提升博主,如果他们是在为了流量与金钱或是名望而假装,那还只是世俗的痛苦,如果他们真的陷了进去,那就是真正的可悲了。)

Artist: I found my silence’ by Eiko Ojala


吸引力法则的逻辑是这样的,宇宙万物都是能量,能量自有其震动的频率,当我们的能量频率与那些积极向上成功美满的频率同频共振时,就可以显化一切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三个关键词真是密不透风,一条龙服务。



近些年来,包括我自己这样的创作者都忍不住手痒,说什么事情都带点科学研究的引用,尤其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


吸引力法则还恬不知耻地胡乱给爱因斯坦硬塞过名人名言(是假的),再则就是由奥普拉,一个脱口秀拉家常的主持人给一级“骗子”《秘密》的背书(话说这两人都是传媒界的二手信息源,这个可信度大打折扣呀),宣称她们找到了宇宙的秘密,不就是成功学的秘密话术吗?但是你要注意,他们也不放过科学,不放过头衔,除了思想家、财富训练师这种水份很重的戏码,当然还要拉上量子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然后就是什么潜能开发师、理财专家等等了。


首先,关于冥想或是瑜伽的科学研究非常年轻,由于冥想的特性非常个人体验化,在实验设计上也仍然存在着许多漏洞。打个比方,哪怕是神经成像亲眼看见大脑在冥想练习后的变化,就脑科学当下对大脑的理解来说,我们还是无法判断那些变化是否真的令人“更聪明、更专注、更富有爱意“。


即使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多巴胺研究,神经科学家也无法道出,巧克力或是爱情在引导多巴胺飙升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


这是科学的魅力,它提出假设,接着不断被推翻,被修正,甚至被取笑。可是,当灵性“导师”因某种不可明说的利益而引用起科学期刊来时,用词却斩钉截铁。


一些最常被引用的的功效如下:

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增强免疫力、建立同理心、改善认知功能、更容易感到快乐等等。


读到这里,科学还在点头,但是一众江湖灵性导师却不甘于冥想如此平庸,于是,吸引力法则,显化心想事成,以及与宇宙同频共振的理论便出现了,是的,在灵性的世界里,我还真没少听说有瑜伽老师宣称,灵修可以让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甚至说,吸引力法则可以让你成功。


当然,这可绝不是“灵修导师”的专属话术,一众成功学大师前赴后继地借用潜意识,借用安慰剂效应,如今借用积极心理学,都要你正面积极地与自己对话,这样,就可以进入丰盛,获得成功。


你说,我是因为坚持冥想,练习显化,凭着可视化练习,幻想自己成功,看见自己成功的细节,才得到今天的成功的,那,科学给你鼓掌,和算命一样,科学无法和你击掌。


一个人的成功前前后后有着千丝万缕的机缘巧合与卖力拼搏,这种低级的心理学认知错误,幸存者偏差,就真的没必要拿来割韭菜了吧?

假如我诚心正意地修炼吸引力法则,一个月、一年或是一辈子,可是阶段性地遭到生活现实的雷击,生老病死一个不落,当我心灰意冷地说明显化不成功,吸引力法则是骗子,那么你猜“导师”们会怎么说呢?

“那是你不够诚心,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能成功。”

好吧,是我错了,反正无论结果是什么,吸引力法则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我。就好像算命占星的大师一样,猜对的概率是50%,那么这一生赚到50%的钱也算是中大奖了吧。别说,华尔街的分析师就借用了占卜师们的商业秘密,在预测市场沉浮的时候,给一半的潜在顾客发出预测涨势的信息,另一半则低调说悄悄话,市场要跌了,最后,总有50%的胜算吧!

再退一步,如果带着一颗修行的心,哪怕自己真的与宇宙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看见病痛,可以治疗他人,你敢相信,自己真的就是神吗?真诚修行的人恐怕不同意。

说到这里,还是必须插一句,积极的思考方式,或者看待生活时的乐观态度,确实可以增强一个人对当下感知的顺畅度,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吸引力法则,前者是一种有条件的试探,并且结果因人而异,后者则大言不惭,要求咱们绝对服从,你说它要真就是个骗术也就算了,问题是,当代青少年挫败的焦虑不安,通过互联网得到大力推崇,吸引力法则的危害前所未有。

危害


以我粗浅的认知来看,这种打着心想事成,包治百病的灵修体验有以下几个危害。

大雷区


如果硬要用个人的经历来套用普世意义的话,那我还真的经历过很多吸引力法则显灵的情况。2018年我在笔记本上为自己设想的人生三重目标,分别从自我提升、事业发展以及情感关系的角度,一一实现,我甚至过上了曾经梦寐以求的旅居世界的生活方式。


然而与成功学的逻辑一样,它们都很喜欢将生活的一切喜乐归结于自己的力量,全然的单一归因。


都不用借用科学了,其实中学生都可以理解这种“显灵”现象。我们在中学期间曾暗恋过的学长学姐,你们没有发现他们在校园里出现的频次真的直线升高吗?或者说你买了一辆白色的车,你也会骤然发现路上怎么都是白色的车。


这种聚光灯效应很容易放大我们对某事物的关注力,以误解其真正发生的频率与巧合以及概率。


诚然,以神经生物学家萨博斯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对谣言对宗教的笃信,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基因的构造。正如我个人对理性科学的偏好,恐怕也只是内在编码的一个倾斜。


不过,比起推翻自己的偏见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我个人的体验,并不总是「人类的体验」。打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我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无法理解女权主义,一方面我不喜欢把女性作为受害者的角度打量的话语,另一方面,我也全然忘了自己的父母亲,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就告诉我说什么是我不能去梦想的生活,在非常狭隘的层面上来说,我感到自己作为女性丰富的自主性,和男性是一样的(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比男性更富有优势)。


但是,就因为自己从未限制过自己,我就有权利否定别人的呐喊吗?那些在生活里切切实实感受到不公平的女性,她们的经验就可以被我那丁点的运气给否定吗?


我仔细地问询过自己,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无法用个体的经验去揣测他人的感受,退一万步这世界上还有16种人格倾向,12种星座解析,哪怕我们占据了好几个类型,也还有更大量的无法获得一手体验的角度。


我的经验无法证明吸引力法则的真实有效,就如灵性导师的开悟体验也无法说明TA发现了宇宙的真相。


我们应当牢记,身为人类的生理限制已经阻碍了我们去直接体验可以称得上是真理的感受,身为个体,就更无法以自己的感官、经历与觉知去揣测他人的体会。


  • 危害01. 非黑即白的人生观

好像灵修的人就手握真理,好像科学的一切尝试都是“殊途同归”至万物归一,自大又虚伪!哪怕是历史上最厉害的灵性导师,也是个体,一旦是人类,就有不由分说的界限与狂妄。


我们作为人类,也是动物的一员,是生命本身,原本就受限于身而为人的神经限制,我们无法体验蝙蝠对世界的感知,无法揭秘深海中鲸鱼的歌唱,我们能够拥有的体验就是无法挣脱的自身神经元的初始设置。


那么,一个人说自己开悟了,一个人说自己心想事成了,一个人说自己与宇宙联结了,他的经验要如何挣脱人类的语言幻想与体验的边界?


打个比方,灵修中很喜欢讲恐惧,克里希那穆提也说教育的意义应该是消除恐惧,这听起来很有道理,没有恐惧的人生想想都很自由。可是,难道这不是一句空话吗?

大自然为了生存而演化来的保护机制,刚好名字就叫:恐惧。

恐惧本身不是非黑即白的,如我在「慎言」那一篇文章里讨论过的,诸事并非绝对是好是坏,生命本身就是复杂缠绕混沌又丰盛的东西,无论你是在办公室里烦恼还是在森林里静坐。


你都是生命本身。


可是灵修总想着否定点什么,陷入绝对用词,打着理想主义的旗号,根本不具有借鉴意义。

  • 危害02. 盲目崇拜

灵修的导师们说话好像都是命令式。


我最初在看奥修的时候感觉被惊艳到了,但是书本一合上,再反思他字里行间的逻辑时,才发现自己被乔布斯那种现实扭曲力场给带偏了,这种强势的语言与举止,原本就吸引力十足,我们喜欢那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把握的人,几万年前的大草原上优柔寡断可存活不下来。


给大家看个例子:“在终极世界里没有什么像自我那样失败,正如在尘世间没有什么像自我那样成功。”


对比来看,一流的科学家可不敢那么猖狂,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维利在他的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里这样介绍过,量子理论诞生的宣言中,爱因斯坦用“在我看来”这几个字作为开篇,小心又谨慎。达尔文在自己的笔记中以“我以为”为开端来介绍他的物种进化思想,法拉第在其著作中第一次介绍电磁场这个概念时,则提及自己“犹豫不决”。


如罗维利所总结:伟大的天才都懂得三思而行。


我还记得第一次读费曼自传时的那种撼动,这位把一生无限扩展延长的理论物理学家,不仅幽默还很调皮,他的好奇心与他的谦虚一般,广阔无垠。在被BBC的记者提问有关教育时(费曼被评为历史上最受喜欢的教授之一),他说:“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很抱歉的是,我多年来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没有真正弄清楚该如何去教。”


真正的大师会说“我不知道”,半桶水的“专”家才喜欢给答案。


灵性内容的用词非常模糊,能量,频率,显化等等,它仿佛看穿了宇宙的真理,让人失去好奇心,毕竟,真理都在那了对吧。

同样,自大又悲哀。

  • 危害03. 本末倒置

最近我目睹了一位瑜伽老师在课后纠正一位学员的表述,学员她说“我病了”(I'm sick),瑜伽老师立刻示意堵住她的嘴,“不不不,你不能说我病了,你可以说我感觉病了”(I feel sick),在我还没来得及惊讶时,她补刀:“这样你的免疫系统就可以更好地工作了。”

这位瑜伽老师的瑜伽技艺高超,她教授的人生哲学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你总说自己很笨很弱很差劲,那你真的就会很笨很弱很差劲,到这里我还是同意的,可是她深深的相信,换一个词,我很聪明很强很厉害,全宇宙就都会合力让你变得很聪明很强很厉害,就连免疫系统都可以升级,那我还是默默取消了接下来的课程预定。

实话说,能被肯定的确实是冥想的“放松“疗效,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试过的人都能感觉到。所谓灵性的感知大多是意识所受的教唆与暗示!就像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灵性体验,它们仍然是人类的构造,不过就是另一种讲故事的方式罢了。

不如把冥想作为手里的利器,而不是被其摆布。

  • 危害04. 放大的自我

我在写《自我觉醒》的最终篇「无我」的主题时,把矛头放在了「自我」身上,恰是那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小我作祟,才把一个个普通人逼得如此轻易任由命运与资本摆布。

吸引力法则看似正能量满满,它的黑暗面其实很恐怖。

都别说什么对物质的渴望究竟是不是正道这种废话了,就说在一个信徒的欲求未得到满足时,他唯一能够责备的人是谁呢?没错,是他自己。

小丑竟是我自己。

正是因为心不诚意不通,你太自卑,你太多原生家庭的问题,你的不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还因为你的心灵不够干净。

我的天。

追求小我成功所带来的困扰心灵鸡汤和科学都携手合作阐述过了,这种无限将自我的放大,灾难性可想而知,到最后,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

  • 危害05. 淹没群体

灵修很容易建立社群,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宝贵又意义非凡,可是领袖的聚众极其危险,证实偏差与盲目信任,创造一个共同的自我「ego」,岂不是更加危险。


我们试试看这个角度:一群生活在乡村农舍附近的蚂蚁,原本生活节奏有条不紊,他们每天合作通信觅食返巢,可是最近太阳很好,农舍一家子开始手搓洗衣,随手就洒了一地泡沫水,淹没了原本蚂蚁最熟悉的道路,还牺牲了一部分工蚁。


蚂蚁们紧张极了,在这次事故中牺牲了不少蚁兵,群巢愤慨。一些蚂蚁科学家决定一探究竟,可是进入了肥皂泡沫就再也没有活着回来。这时,一位蚂蚁大师开口说:“别怕,古书里早就记载了这事儿,这是神明魔幻世界,你看那些奇艺的光芒,正是宇宙的尽头,它并不可怕,只是虚空,是飘渺。”


第二天一看,肥皂水果然不见了,一点痕迹也不留。蚂蚁大师淡定地表示,我就说对了吧,都是虚空,都是飘渺,于是,大师变成了宗师。


可是科学家蚂蚁想不明白,这肥皂水在夏日炎炎下,毫无预兆地屡次三番降临,究竟是为什么呢?宗师则悠悠说道:“这就是宇宙的规律。”


蚂蚁宗师喜欢自己总结,逻辑自洽,听起来还很厉害,科学家蚂蚁却挠头费解,不敢妄下结论。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事多简单呀,我真的就是天气好,想洗衣服罢了。


模拟两可的讲故事,一不小心,吸引力法则也会变成邪教,因为他用词太肯定,不得反驳,也就意味着无需什么批判性思维,无需好奇心,这,连思考都有可能被放弃的信念,确实没必要追求。


更甚的是,吸引力法则教诲人们放弃逻辑放弃理性,全然依托直觉。如果真以直觉来生活的话,天还是圆的,地还是方的呢。


“我们意识到人类满脑子都是偏见,我们对世界本能的认识是片面的、狭隘的、不合时宜的。”


内在的探索是一个人的旅程,真的没有必要去说服或者教唆旁人入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确实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是真真切切地对社交有所需求的,我并不支持孤山看云的超脱生活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真知灼见是无法在群体中被实现的,孤独与寂寞是理性的营养成分,恰是在脱离群体一致性的过程中,一个人才有拨云见日的机会。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的一切平庸都来源于自己轻易便可以融入群体,很容易便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主动的孤独是一种恩赐。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仍然每天练习冥想,在瑜伽垫上展开并听见身体与呼吸,这一套如仪式如朝拜的练习,是我卸载一天混乱大脑最好的方法,我不仅享受其间,也好奇常常出现的困难(走神跑偏)。


但是,总有那些时刻,进入「空」的时刻。


无论语言如何去表述,它都无法被说明,如果你真的有所谓灵性的体验,还有什么心想事成的渴望?那是一种回归的盛大,片刻的无念。


这种体验确实是短暂的,否则没有宗教场所与教条的必要性,不过我认为幸好它是短暂的,我们即刻又会回到身而为人的局限性里,这些局限恰是生命的趣味,有忧伤,有执着,有害怕,有沉溺,我真的,太喜欢这份细腻。


情绪研究大师罗伯特·所罗门曾在演讲中这样呐喊:“无执这种东西,根本就是侮辱人性。”


没有激情的人生算不得什么宽阔(还记得我们讨论过时间的感知吗),执着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是执着也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大幸,生命原本无常,无执又何不是一种妄想呢?



结语|Final Thoughts

 

最后,当然就是要看那些打着吸引力法则旗号的宣扬者,他们背后的既得利益是什么?是卖课?是流量?是博取关注?


诚然,相信吸引力法则的作用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哪怕是安慰剂效应,也是真实的存在,它的危害是其背后的逻辑,对成功的追逐。


总而言之,警惕一切捷径。


撕破荒唐虚伪的营销语言。


🎙️

【播客版】

(播客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你常用的

平台搜索「煽风点火」订阅😉)


【自我觉醒系列】

无 常

慎 言

 当 下 

        无 我(上)

         无 我(下)


【更多醒着生活文字推荐】


生命里90%的烦恼就此迎刃而解
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追求成功

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间感

年龄会让一切越来越好,我有证据

如何避免自己变成一个狭隘顽固的成年人

🤍

📖 个人独立杂志
“成长迷茫时期必读”

✏️ 醒着生活

与Allison学最实用的英语口语
与Allison练习正念冥想

(60课冥想订阅频道,陪伴你成为自己的老师)
瑜伽初学30日系列打卡

30课瑜伽视频课程,陪伴你循序渐进习练瑜伽


🪐淘宝店铺

醒awake 极简生活

为什么我要自行生产瑜伽垫


🎙️播客

煽风点火

喜马拉雅 | Podcasts|小宇宙

在看吗? |支持独立内容创造者请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