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置“家暴”案件18条实务干货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范公安机关在处置家庭暴力案件工作中的程序、文书和证据要求,切实依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1.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对在工作中发现的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行为,民警均应予以制止


2.反家庭暴力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公安机关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着重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慎用治安处罚


3.民警在处置家庭暴力案件中,应当着重考虑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真实意愿,并注重保护当事人隐私


4.各级公安机关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和妇女联合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开展反家庭暴力宣传和预防工作


5.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教育、医疗、社会服务、救助福利、居(村)民委员会等机构和单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应当及时受理并尊重报案人意愿对其信息予以保密


6.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处警,民警应现场制止家庭暴力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顾等危险状态的,民警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福利机构


7.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受害人不要求处理的家庭暴力案件,办案单位决定不予治安处罚的,适用告诫受害人不要求处理的,必须出具书面意见或在笔录中记载清楚并由受害人本人在笔录上签字确认构成刑事或治安案件应依法处理的家庭暴力案件不再适用告诫


8.拟予以告诫的家庭暴力案件,由主办民警填写《呈请家庭暴力告诫审批表》,提出予以告诫的处理意见,经公安派出所主要负责人批示同意后,以公安派出所名义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家庭暴力告诫书》一式四份,应及时送达家庭暴力加害人、受害人、所在居(村)民委员会各一份,一份存档。


9.为达到认定事实、固定证据的作用,《呈请家庭暴力告诫审批表》和《家庭暴力告诫书》应逐项认真填写,不得空缺考虑家庭暴力案件特殊性,尊重证人本人意愿,出具证言的证人可以不在《家庭暴力告诫书》中全部列出写明


10.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的前提是查明案情,固定证据对证据的要求参照一般治安案件执行,家庭暴力告诫案卷中的证据应包括家庭暴力受害人询问笔录、加害人询问笔录、报警人询问笔录、证人询问笔录、接警单、出警情况说明、受理案件审批表、受案回执、伤情照片和诊断鉴定材料、作案工具扣押和发还文书等。受害人不要求诊断鉴定的应在笔录中记录。


11.对情节较轻、无严重伤情后果、拟予以告诫的家庭暴力案件,家庭暴力加害人所使用的家庭成员共有的作案工具,可视情扣押后发还给家庭暴力受害人


12.考虑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涉案相关人员特别是受害人的心态和处理意愿随时间推移可能有较大变化,家庭暴力案件不宜仓促决定如何处理,应会同居(村)民委员会耐心开展劝解教育工作,待涉案人情绪相对缓和、处理意愿相对稳定时再决定如何处理。办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时限要求,参照办理一般治安案件的时限执行


13.公安派出所应会同居(村)民委员会对收到《家庭暴力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查访应在送达《家庭暴力告诫书》后一个月内进行。查访中发现新的家庭暴力行为,依法另案处理。公安机关可针对新的家庭暴力行为再次适用告诫。


14.家庭暴力案卷要长期保存,以备日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调取所需。


15.处置家庭暴力案件时,办案民警应向需要法律咨询的家庭暴力受害人讲解相关法律规定,或直接向受害人提供《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对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受害人,要通过宣读讲解形式让受害人知悉申请法律援助和诉讼等司法救济的途径和程序。要尊重受害人的选择权。


16.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时,相关办案公安派出所要积极配合,及时按人民法院的要求送交所需的材料


17.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且因遭受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需要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办案单位应积极配合近亲属、居(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等有权代理的人员和部门,向人民法院代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作出并送达人身安全保护令后,辖区公安派出所应依法协助执行具体申请、执行和反馈情况等程序和要求按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18.家庭暴力案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处罚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辖区公安派出所要及时全面固定证据,并上报所属公安分局公安分局在接报后,应及时与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协调沟通,并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开展工作。


参考资料: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意见(来源:天津市公安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推荐阅读

公安部:对群众溺水警情的处置规范

重温中央“三个规定”

乘车押解嫌疑人10条安全铁规

实务 | 治安案件中嫌疑人逃跑的程序应对

法制科提示:制作法律文书法条引用规范

@执法人员: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二审稿35个变点

检察院抗诉:无证经营闭杯闪点>60℃的柴油,不应再以非法经营罪处罚

以案释法:缓刑考验期内受到治安处罚,是否撤销缓刑?

法制科提示:“碰瓷”警情的现场处置与取证要点

法制科提示:公安机关聘用人员不得担任执法见证人

办理涉渔违法案件10种情形可适用行政拘留处罚(2020年最新整理)

公安机关公告送达法律文书实务操作指引

对城管队员执行职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能否给予治安处罚?

执法参考 | 公安部关于水弹枪是否合法问题的答复

执法实务 | 民警使用枪支热点法律问题解答


法制吕sir专注于公安执法问题研究与探讨微信ID:fazhicanmou
版权声明:未经本公众号授权同意,其他任何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作品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擅自复制,链接,非法使用或转载,或以任何方式建立作品镜像。转载请联系后台。如获转载授权,发布请注明出处,不擅自修改文章内容。访问者个人转发公众号内容不在此列,欢迎个人分享与转发,无需特別告知。

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