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环相扣,直指人心——道中书院百日筑基中阶班课程深度推文

中阶九期 道中书院 2022-05-22

  编者按: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学习能力强。此篇文章,虽然是学员的角度,但大体上已经写出道中中阶课程的规模和气象,有心读道中中阶班的师友,当用心阅读。

2019年7月5日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为自己而活

      中阶九期 段奕芳 结业报告 

中阶九期100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人生求学之路不易,但也不能停啊!凡事当尽心尽力。如今,也可以说是无愧于心,满载而归了。不得不说连续100天浸润式的学习生活,使得我拥有了一个灵魂洗涤后崭新的生命状态。

一、对道中课程设置的体会

   书院中阶班课程大致分为读经、读经理论研习、宣导演练、听讲座、看教育电影、写周记等几大板块。其中读经、研习理论、听讲座被称为来道中必备的“三大馒头”,可见其重中之重。每一个科目都是紧扣读经教育的主题,课程安排先后有序,课程之间衔接紧密,相互呼应,深浅得当,层层深入递进。在此学习过程中,深感自身的思考力和对于生命学问的感悟力在环环相扣、互补互推的课程中逐渐提升。

   第一项是读经,读经是基础,也是根本。课程首项是白天老实、大量的经典诵读,中阶班读的是《孟子》。从5:40—7:05的早课,再到上午下午各3个半小时的读经,三个月下来,真正践行了老实、大量的读经理论。从刚开始的一个半小时不下课到后来的三个半小时不下课,我体会颇深,真正是整个读经时段要求自己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滴水不漏,如如不动,经声不断。无疑,做到这样的老实大量是有必要的。它不仅让人深深地浸润在经典之声的海洋里,享受经典的智慧,启迪内在的生命,还能磨炼人的心性和定力。

   如何坚守在长达3个半小时内做到完全地投入和专注,这是一种工夫的修养。王教授解释“用志不分,乃凝与神”,说这个志就是意志,起心动念叫意,用心的方向叫志,起意用心不分散,不纷乱,就是专注于一件事上,叫“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就是说他的精神就会凝聚在一起,精神凝聚了,有如神明那样的清澈通透。而“滴水不漏”就是说读经的整个时间段没有分心的机会,就如同满缸的水,没有缺口,没有一滴遗漏。同时,坐姿稳如泰山,经声持续不断,这才是一种很好的读经状态。因此,每天每时每分钟都如此,道中书院的读经教室自然就聚起了一个强大的经典能量场。

   同时,经典的话语如泉水般缓缓流进我们的内心深处,与自己的生命相契合,或启发或警戒。读《孟子》,要读出孟子胸中那股浩然之气,如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是何等的气度!又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展现出一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宁可以生命去成就义的价值观。又有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为后世大丈夫立下了一个高贵、理想的典范形象。在修身上,孟子又有言:“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此又赋予人以立志的信心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胸怀。

   第二项是研习读经理论。目的在于建立读经理论基本知识体系。中阶班约有9本理论书籍供研习之用。理论涉及读经教育基本理论、性善论、新儒家义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读经理论背后的理论支撑,从理性上真正建立起读经理论知识体系。除此以外,现今中外各种教育理论知识及边缘性知识版块也纳入其中,或从正面证实读经教育的合理性和优势,或从反面反省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凸显读经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一些涉及戏曲、吟诵、古代私塾及书院的设立和基本概况,中医学知识等的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选读,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于现当代中外文化的大环境中,审视读经的重要性。另外,还有一些百问千答的问答篇章,针对现今遇到的各类读经问题,提供参考的回答路径,以帮助中阶班学员更好地应对社会各界人士所提出的读经疑问。

   第三项是听读经讲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版块,它力将理论与实践实现融通,将所悟所学之经典深植于心,也是再一次敲醒并激发学员内心光明性的课程形式,除了道中书院老师定期的授课以外,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堂堂主,体制内推行读经突出的校长、老师等,都会在节假日或常规班即将结业时到道中来演讲,这就是所谓的“同是道中人·读经大咖群英会”。堂主们演讲涉及多个方面,分享办学历程、读经教学实操经验、推广读经宣导策略。体制内老师讲述如何把读经和体制课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些实践的经历和理论融合呼应,促使学员对读经更加切实、生动的认识,也为以后自己办学教学推广打下一个基础。

   第四项是观看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和视频。如电影《霸王别姬》、《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人性,或赞扬美好的心灵,或抨击扭曲的人心,都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另有一些讲述近代中国学问大儒、历史学家等的纪录片,如讲述马一浮、钱穆的人生经历,都在彰显着他们独立积极的人格魅力,是无数个他们用整个生命传承发扬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学者风范,都给人以鼓舞和启示,以此不断地在提醒今人,当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风雨,当立志发奋,继续今人的文化传承之路。

   第五项是写周记。这所有的学习和思考都应用文字记录,由此道中作出了学员每周写学习感受的要求。在周记里,应把所学所见所思凝成一种内在的体悟,不断地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以此在理论高度的建构上赢得持续不断的进步和完善。或是把电影视频中给人以心灵震撼的人物、事件形成简洁的文学描述,以他们为榜样,以此激励自己在读经的路上要不忘初心,精进不已!

 第六项是宣导演练。基本流程是道中设置一个宣导内容的主题、大纲及一个基本的模板。学员熟记此模板,要求能以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练习以两两对练、小组练,到对全班模拟演讲现场,以逐步提升难度的方式进行。这样,为许多之前缺乏演讲教学经验的学员提供了一个方便法门。练习之后针对零基础的家长及社会人士可以简单地进行宣导讲演。但是,我想一个精进的学员是不能仅仅止于此的。应当把老实大量读经、研习理论作为基础,把听讲座、看电影及写周记作为知识的扩充,所学所思需经细致内化,之后化作宣导中最具说服力的素材和信息,所谓前几项是建体的工夫,宣导是最后的发用。如同练武功,内功扎实稳当,对外发功时才能阐述有力道,不怯场,有信心。

值得强调的是,宣导心法是王道,心法的根源来自于主讲人对经典要有深入骨髓的领悟,要有经典与其生命融为一体的真实存在。心法的外在展现是诚意的流露,诚意要真实能打动听众,诚意是能够连通人心之间的桥梁,之后听众才有可能专注地倾听演讲者的讲述。而知识作为要传达的信息是有了诚意之后将会更加轻松地入听众之心。这样的演讲,实质上是把教育真正的道理讲给人听,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情感真挚,阐述有条理,真心为教育的人,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更加精进的宣导者则可以做一个更进一步的工作,那就是凭借自身对经典的领悟深度和读经理论的积淀,针对不同的听众群体,以读经推广为宗旨,开发不同的演讲主题。例如以行业为标准,以对读经认识深浅程度为标准,以对方知识结构层次为标准等,分别开发出结合听众群体特征的课程主题,这样听众切入读经理论的入口相对容易,接受度也将会大大提高。宣导者依此作出演讲主题、大纲、演讲文稿,形成ppt,清晰有条理有逻辑,有专业素养地开展宣讲,相信读经的推广之路将会更加宽广顺畅。

二、读懂了经典才读懂了他们

有时候,我发现自身肤浅的见识和经历还不足以深刻地理解经典的时候,把历代文人志士的文章诗词及他们的生平经历与经典结合起来看,就完全有了新的认识。在此之前,我往往单从文学本身或文学成就的角度去理解,对文中遣词造句进行分析,对作者的人生背景看得也很表面。因为没有读过经典,很难从作者思想、信仰的角度去追根溯源,很难设身处地体贴还原作者当时的心路历程。

例如被人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他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化作笔下凝练饱满的诗句。他的诗歌,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对后来人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当经过四书对我的浸养和启发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他的一种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也能明白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永远不失的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杜甫一生坎坷颠沛,却总是在自己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心系天下苍生,这就是儒家“仁义”、“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这些品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苏轼,一生三起三落,最后被贬到了海南,但是他一生中未曾有过失落、悲观,总能以豁达的心胸去面对尘世的艰难,始终不失其对光明的向往,他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何等洒脱!正如孟子所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正是苏轼生命状态的贴切写照。

又如王阳明,他在龙场驿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瘗旅文》,此文描述了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驿期间,目睹了吏目一家三口暴死异乡,他与吏目主仆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他动了恻隐之心,劝动几个刚开始不太情愿的仆人,说:“嘻!吾与尔犹彼也!”我和你们就和他们一样啊!仆人一听落下了怜悯的眼泪,主仆三人一同埋葬并祭奠了吏目一家。这是一件在王阳明身上发生的小故事,一方面他在借此倾诉自己的生世,另一方面他身上富有的儒者情怀也一并显现,儒家的仁义,出于理性基础之上真正深沉厚重的情义,悲悯他人,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以人为本的儒家精神也展现无遗。

这些深受儒释道尤其儒家思想浸润的文人志士,使得我通过诵读经典对他们的生命意义和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根源上找寻到了他们生命色彩焕发的活水源头。他们的“尽义而知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们通于天地之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敢于突破命运、时空、现实限制的勇气。这些都从经典中找到真切的思想源泉。从中可以窥见什么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深意。

于此,可以得出读经理论中所谈到的读经次序是先读四书,第一本是《论语》,后读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安排的合理性。因为只有抓住那活水源头,才能从中衍生出其他所有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正如孟子所言:“源泉滚滚,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因此,体悟经典的能量,是可以依据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知识结构,从各个角度、领域入手的,这样的领悟或许更加彻骨真实!

三、对经典深沉的体悟,才开始读懂自己

   经典的诵读,要以修道者的心灵来面对。因为这是生命智慧的教导,切不可仅仅当作知识性的学问来埋头苦学。成年人读经、读理论,如果只流于熟读成诵,研究其内源外延,然后在人前卖弄学识,那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为有可能自己生命不能得到成长,听其言论的人也会慧命受损,经典的传扬起不到启发人光明性的真正愿望。因此,在学习中,我也时时警戒自己要用一颗真实坦诚的心来面对经典的话语,加上对古今文人志士的深入认识,也使得我以此作为桥梁,架起我对经典的体悟,最终开始真正认识自我。这些言语就像镜子一样,照见我内在的不足,像灯一样照亮我内心未曾点亮的小小角落。诚恳、专注、谦卑,三种态度必不可少,时时刻刻,同时在线。诚恳是用心真实面对,不隐藏,不露窃;专注是用心只关注当下手中之事,用志不分,用百分之百的投入去对待,心无旁骛,完全地沉浸;谦卑是用心放下执着的自我,放下偏执,放下骄傲,完全地放下,回到经典面前,以一种仰视者的姿态去领悟其中的道理,并祈求这样的高明智慧能真正化为自身生命的一部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们要做为己之学,这不仅仅是古今之别,古之学者更多是描述出一种理想的状态,一切从自身做起,简单、直接又有效。总之,关键是用心,一颗仁者之心,通于天地之间,感通人生的大道理,起于人心之底,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显发张扬,使人类世世代代皆因这样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核心的传颂而生生不息。

   这颗仁义之心,能激发出人的不忍人之心,孟子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古之为政者,皆因不忍百姓受困苦而行仁政。文王、武王皆因有不忍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不忍人之心,即也是孟子所说的“怵惕恻隐之心”。圣王因有满腔的不忍人之心,故能“推仁心,行仁政”。常人因有不忍人之心,故有“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常人看见小孩突然将掉进井中,那一瞬间的第一反应便是要去救小孩,人人皆能生出此心。这种反应不带任何附带的条件,完全由人的本心本性而发,这种人人皆有的不忍人之心,使得儒家有一种最基本最可贵的“推”的精神,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推爱的情怀便自然流露出来,也正如孟子所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孔子也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想,看现今的读经界,诸多兴办读经学堂的人,其中很多也是因为这份内心的不忍人之心,不愿意看到经典无人传颂,不忍心看到孩童在最好的受教育年龄错失经典这一极好的教育方式,不忍心看到儿童的成长之路因缺乏经典的浸润而留下遗憾,人生从此有可能不充实不饱满。因此,他们立志办好经典诵读教育,遭遇多少困难也不曾退缩,不求名利,只为这份开发人性的教育的责任,真正是值得赞叹的!当然这样的不忍人之心也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不忍看到世界各地的战争或饥饿,不忍看到天灾的降临,因此,有力有志者会去阻止战争,抚慰灾民,援助饥民,有了道德的典范如特蕾莎修女。或有人运用知识的专长,去帮助人类实现克服疾病的侵袭,或实现更多科技的创新,皆为人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一切人性光辉的闪耀,只出于人的不忍人之心,最终归于儒家的一个“仁”字,可谓人间处处是儒家。与佛、道、基督教不一样,儒家从正面激发、启迪人的光明性,推崇人心之仁义最大限度地扩充,彰显中国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广博深厚的儒家精神气质。这一切,都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底,让我信服、立志,也由此长出了要继承传扬经典的气象出来!

四、要建立理论的高度 

   我想,在道中几个月的封闭浸入式学习,有一个重要学习目标是从理论上要对于读经有高度的认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成立体状,建立起一套对于读经理论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一套知识系统是高角度、宽视野,全面立体的。它是可以指导读经教育具体落实的,用理论笼罩实践,这是一种见识,一种深刻的洞见。因此,它是高于实践之上的,所谓以理论去指导实践,智慧可以出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可以证明智慧,实践不能长出真理。从“一心开二门”的哲学模型角度去看,这样的理论具有超越界高度的属性,而读经实践教学是属于现实世界的行为。这样一种形而上的真谛是可以引领指导所谓形而下的俗谛的教育实践。读经教育的实践活动最终要合于天地之道。所以架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后,我们就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读经教育的实操,就能够更好地在读经的路上坚守自身,立稳立住,始终走在符合人性发展的路上,不偏不倚,中正平和。

   只有对理论认识越深入的读经人才能更坚定地做到这一点,对道理认识越深,心灵越清明,志气则会越坚定不移。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看当年的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隐居于南阳,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天下大事皆了然于胸。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便开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有王阳明、曾国藩皆是以书生身份带兵打仗,平定叛乱,这也是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因此,在读经之路上,我们以高明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要坚守道心,无论在什么潮流中,什么境况下,都不要滑落。如孔子曰:“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通过道中的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思考能力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啊!

五、要做“知言”的工夫修养

要学圣贤,学孟子的知言,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知言,应是由心而发,以心知言,对各种言论思想的是非、诚伪、得失之精察明辨。要全面不要片面,不可过分,不可不合于道,亦不可躲闪其辞。这也是在教导我们学习中,学会辨别各类言论甚至是学问,使其安放在各自合适的位置上,也学着从各个角度、层面去看待一个观点、一种说法、一个事件甚至一套学问,使得我们再思考时或发表言论时中正平和,少有偏颇。知真者之真的各个理由,知错者之所以错,如何使错者反于真。这也是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建立的过程。同时,这也教导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运用这种能力去辨别他人的言论,不要因人言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可固执己见,走向极端。

孔子言:“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言由心发,由其言可以观其心,故知言即可知心,知心即可知人。通过知言可以选择益友,远离损友。知言有很多层次,可以有很多方面,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可以看到的知言都是不一样的。面对学问,面对与人相处,皆需有知言的素养,要有“反求诸己”的能力。知言根植于“养气”,养气也可以增强自信力,提升道德修养、思想认识,自然会加强辨别言语、为人是非美丑的能力。所以,终归是要将经典的教诲常存心中,并化作生命的一部分,时刻体贴省察,做出合乎于天地之道,合乎于理的行为。

六、在老实大量包本的成长之路上磨练孩子的意志力

在道中听了不少知名堂主的讲座,体会真是不少,之前的许多肤浅认识又被重新定义了,尤其对于“老实、大量”包本的读经理论有了新的理解。之前会多少有点认为这是一种偏功利性、目的性过强的做法,并且枯燥无味的包本目标有可能会致使学生丧失调节学习节奏的可能性。当然,读经之外要不要结合其他的课程可另当别谈,一切的方法生于心法之中,不可一刀切,所谓法无定法。

我想说的是,老实大量包本不仅可以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收获包本背诵的成果,同样重要的是,在完成包本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心性,使其能够坚定意志力,跨过包本的艰难,提升孩子坚韧不拔的心力。孩子在老实大量的学习环境中沉淀,磨练耐心,养成不怕艰难,吃苦耐劳,甘受寂寞,能够忍受委屈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其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正如孟子所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地信任孩子,相信他内在富有的光明性,要鼓励协助孩子冲破包本的难关,向上一机,逐步超越自我。再加上在诵读的经典中能汲取极好的精神营养,使其更加奋发上进,立志尊崇圣贤,养其浩然正气,这也是老实大量包本背诵的价值所在啊!

   牟宗三先生说:“生活只要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就永远无所谓悲观。困难是困难,但永远不悲观。人要永远奋斗,一天都不能堕落。”诚然如此,读书求学,对智慧生命认识日渐深厚,保持心灵的活泼生机,成长当下即是,先为自己而活,才能为他人而活!这是我们的追求,这是真正儒者的风度!(陈亿挺编辑)

 

延伸阅读:

   1.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百日筑基·中阶九期开班

   2.道中严格的制度中透露出的人情味,也是最负责任的爱

   3.爱上这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也许会成为未来更多人的选择

   4.普通人靠个性决定命运,道中人靠智慧决定成就

   5.兜转半生,一无所长,一无所成,惟觉学犹可及,吾愿好学而尽余生

   6.从一无所知,到知道了很多大咖,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学适道,乃吾人生大幸

   7.以艰难磨练心性,使其如金子般纯粹;走在正道上,心是安的,心安一切安

   8.只有适应了道中严格管理,才能轻松应对未来

   9.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敞开心扉,接受一切的缺憾

 10.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宣导;只有平时多流汗,出去才能不掉链子

 11.别人不知道我在做些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自己在做什么

 12.今生与教育有缘,我定当全力去做,并做到极致,不留遗憾!

 13.三个半小时一节课,就这么老实大量;这读的不是书,读的是每个人自己

 14.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到了读经,而是读经后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15.看人脸要用镜子,看人心就用读经;读经可以照见自己的心,照出人间百态

 16.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中阶九期前段课程回顾

 17.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百日筑基,远大可期——中阶九期后段课程回 顾

18.这哪里只是读经典,这是做教育;这哪里只是教育,这更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白虎汤

 19.我自思本性好学,自量学有余力,但在道中,亦颇感吃力,时有精力不济之叹

 20.与初阶的煎熬形成鲜明对比,中阶真是一个质的飞跃,期待将来的高阶

 21.百日闭关,中阶九期:这是我心向道的人生驿站

 22.读经修炼的是心性,启发的是良知,化掉的是无明;这是一次生命成长“蜕变”的过程,痛并快乐着。

  23.生命中如果没有向上一机的可能,人就永远不能从滚滚红尘中超拔来

  24.时间花在哪里,成绩就在哪里:百日筑基的学习,超出了我的预期

  25.洗尽铅华,阅尽沧桑,漫卷诗书喜欲狂: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26.百日闭关,收获满满,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乐交加:期间我流过泪,好几次想打退堂鼓

  27.手挽手,心连心,劲往一处使,读经推广,有你也有我;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当下即是

  28.我荣幸的宣导了自己,并且异常成功,这是我在道中最大的成长:拥有清明的思考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百日筑基”中阶班过往信息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