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影:与生或与身俱在的手机
☆
流水它匆匆改变了两个人
手机它慢慢塑造了几代人
☆
↓
摄影·宋志标
↓
↓
↓
↓
手机不仅是人类的器官
也是肿瘤;良性或恶性则因人而异
手机不是一种痒
也不是一种瘾
它显示着生命的多功能
并因此成为生命的一部份
它是人类如今不可或缺的接头工具
原碧君:专注·地铁上(油画)
↓
猫儿摄影
↓
老作家王蒙曾在《读书》杂志有过题为《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的文章,后网络转载题为《抱着手机的我们正在逼近低智商时代》。他说: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应接不暇。当年电视机的出现已经引起过困惑:一面小小的屏幕,提供了一点文化含量可疑的声像信息,竟然吸引了那么多受众,许多有识之士预言电视热将迅速冷却,但这种冷却并未成为现实。
事实证明,传播技术正在日新月异、昂首阔步地征服一代又一代人类。
飞速更新换代的电脑们正在改变着或已经改变了许多智力劳动与精神生活,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法与性质。电脑(及手机)正在改变人与生活、工作、著述、国防、治安、权力运作与观念。
手机也杀入了生活、杀入了头脑,不断膨胀,提供了最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也许还有劫持。研究者、写作者、设计者的冷板凳正在减少,而火爆的铙钹齐鸣与眼花缭乱的屏幕音箱正在增加。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当其冲地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
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其实见仁见智吧。估计绝大多数人脑今天是不怎么赞同老王看法的?!)
链接:当手机变成人体的新器官
• •
诗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