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专稿 |从保研边缘到北师大文学院经验谈,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 2022-12-22


客服QQ/wechat↓

2275828991欢迎咨询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走上保研路:一山放过一山拦




在学院的九月推免名单确定前,我正处于认为保研无望、已经筹备了大半年考研的状态。


进入大学后,我积极活跃在不同的学生组织和各类赛事中。这的确锻炼了灵活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但也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待到大三,我所拥有的是一份游离在保研边缘的成绩。


大二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港澳高校暑期交流活动后,彼时的我,第一个考虑的方向便是申请港校。在某机构报了7分全程班后,我开始备考雅思。


无奈英语基础不扎实,尤其听力与口语学起来十分吃力。考虑到之后全英的授课环境,我开始默默打起退堂鼓...大三下学期开始后没多久,我便转变方向备考南大的戏剧专硕。


九月意外得知获得了进入了学院的保研面试,且今年名额不再区分自主选择和校内调剂(即不再分外保和内保),当时的感觉真是既兴奋又慌乱。我所在的学院推免采用学分绩与面试成绩七三开排名。根据学分绩初步筛选后,按照保研名额1:2的比例进入面试。


面试小组一般由各个学科的带头人、院党委书记等组成。对于边缘生来说,面试尤为重要。除了前几名外,其他同学的学分绩基本是零点几分的差距。面试当天,我打印了8份材料,一进门老师却直接说“不看材料”,顿时打乱了我预设的节奏。随后,老师根据简短的自我介绍发问。如果做过科研项目或发表过论文,大概率会据此提问没有发表过的也可以带上比较满意的课程论文,以防万一。或谈一谈自己认真研读过的学术专著好在后续发挥比较稳定,我最终拿到了本校的推免资格。



筹备预推免:莫言下岭便无难


接下来我便火速开始搜集各类信息。首先找到学姐学长打听了之前几年的保研情况喜的是,其中不乏保送到南大武大的前辈;忧的是,排名不靠前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offer,最终多留在本校。


尽管本科院校的学科实力不错,但我也很希望能够体验一个新环境,尝试冲刺排名更高的学校。此时,我作出了两个现在看来极为关键的选择:自我定位和海投高校。


相比其他早早便确定了保研目标的同学,我的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排名处在保研边缘,英语四六级低分飘过,科研项目不够精深...所以我给自己确定的方向主要是以下三类:综合排名靠前但专业实力相对薄弱的理工类985;学科评级较高的211高校;综合实力和专业排名俱佳的高校的冷门方向。


我将以上三种类型能够搜集到的所有院校信息都整合在一个文档内,把预报名通知和报名系统的网址都复制下来,划分为“已填写”、“已通过”、“未开始”等几类,并在边上标注好投递截止时间和考核日期,打开文档一目了然。


因为各个高校要求的材料和格式不同,大多数还需要在系统填报完后盖教务处和学院的公章,并在规定时间内寄送所有材料。如果不加以区分并时刻提醒自己,很容易错过ddl。


接下来的几天我便一头扎在填材料上。不久,我收到了南京大学创意写作、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大学现当代、吉林大学现当代等近十个复试通知。(当然还有更多被拒的消息...orz)



边缘的困境:山重水复疑无路

第一个参加的是南大的预推免。从参加夏令营的同学那儿得知的信息是,笔试和考研内容题型相近,复试则是文献中译英与老师提问。但从接到通知到考核相隔的时间太短了,我忙着海投和体检等琐碎事务,没时间复习英语,硬着头皮就去了。


笔试题目是两道现场创作题,一道是评论类,结合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的一段话谈谈对“城市”的理解;一道是二选一的文学类创作,“为《红楼梦》中的某一人物写小传”或根据一串词组写一篇小说。答题还算顺利。面试的表现则一塌糊涂。英语磕磕巴巴,之后老师的提问也比较随性,完全没有根据材料或询问研究兴趣。我仓促应答,结局不尽人意——排在替补,拟录取的同学放弃才有机会。


回校后收到了川大和北师的通知,可北师的报到和川大的面试时间刚好重合!两所学校我都难以割舍,最终打电话给北师的老师,协商能否直接参加考核再补报道。取得同意后,我匆匆忙忙坐高铁来到了成都,准备面试结束马上飞往北京。


川大老师十分温和。没有笔试,面试首先会要求一段英文自我介绍,随后老师们根据提交的材料提问。我提到了自己对非虚构写作感兴趣,老师便追问了和相近概念的区别、国内的研究现状、代表刊物作品等追问节奏很快,但好好准备并不难对答。


第二天北师的笔试题则把我打了个措手不及——题量较大,且古代汉语部分被替换成了四五年都没有考过的现代汉语。我完全没复习,只能凭记忆勉强填写。面试时,我又得知这个专业有4名北师本校的同学前来面试(总共只接收4名推免生),更觉希望渺茫。


结束后我终于忍不住崩溃大哭。我告诉自己:这都是你前三年的怠惰导致的。以后的三年,好好争取吧。





反思与总结: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于心态崩盘,我鸽掉了之后的吉大等直接回校了。没想到几天后,意外收到了北师的录取通知。至此,这段命运多舛的保研之旅总算告一段落。


每位保研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我的保研准备很不充分,谈不上什么经验,唯有几点反思可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一是学分绩和四六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则是锦上添花。真的无比懊悔有些课因为不感兴趣敷衍了事,导致分数很低。预推免时,校内排名是能否通过初筛的关键。拔尖的985高校甚至只会考虑前几名。没有尽力弥补英语这块短板也是一大遗憾。有时间的话,四六级刷得越高越好。科研是加分项不是必须项。发表过固然好,但大多数情况下,一份细致翔实的读书笔记胜过一篇灌水论文。


二是在表达时,尽可能体现阅读量、逻辑性和思辨能力。在准备考研时,我大量阅读了相关作品和书目。在川大的面试中,我便提到了所读的专著与自身的一些思考,也得到了老师们肯定的反馈。身边保送到知名高校的学霸们多半在大三下就开始集中复习。应对保研,既需要平时期末备考式的、对基础知识的背记,也需要对相关专业经典论著和前研成果的涉猎、研读。


三是要对自己进行初步定位,明晰自身的优劣势,并在材料和个人陈述中尽可能淡化薄弱点,重点突出你在所选专业的发展潜力最终能够被北师录取,或许很大程度上与我在大学期间做过的三项教育类科研有关。在陈述中我有意提到了这部分经历,引起了老师的兴趣,后续的交流都围绕着我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进行。而英语方面,除了突击了口语、准备了自我介绍和一些常规话题外,无论是材料还是陈述中,我都有意规避谈及这一弱项。


最后,努力到无能为力,结果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想。最初投递的材料都石沉大海,但我一直抱着“无论如何都有书读,试试不亏”、“说不定下一个就中了”的信念,事实也证明对于边缘生而言定位后再海投是收益无限的获得北师的复试资格也一波三折。正值快递停运,截止时间又提前了,我准备完材料后已经来不及寄达。最后想尽各种办法联系上了北师在读的学姐,把电子稿传过去拜托她直接带到学院,总算顺利交上。所以,不到最终关头不要放弃。再坚持一下!


衷心祝福学弟学妹们得偿所愿~



温之,女,本科毕业于211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END —


后台回复“会员”查阅会员详情,

回复“全程班”查阅21年系列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最新论坛通道


策 划:文研青年

编 辑:温      之

审 核:青      竹



点击院校名称即可查看独家研情分析


北京师大|武大中文|武大汉硕|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师大|陕西师大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大

华中师大文学院|华中师大语言所

南京师大|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