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丹韵词音 | 11 登临况味

点击关注 ☞ 每日解读诗词 2021-02-28



水阔山长,先说一组大家听起来很熟悉的诗,李白渡荆门,送别朋友的时候看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王维在《汉江临眺》的时候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山水。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到的山水。而韩愈呢,他看到了一个清浅的山水风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每个人看山见水,其实都留下自己的印象。看山看水,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视点不同。刚才咱们说的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登高远眺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印象。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登临。


登临,不过是给我们一个不同寻常的视点。当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里,这是一个平视的视角,我们会觉得天高地阔,有很多东西都比我们要伟大,都比我们要辽远,所以一身渺渺,有的时候会觉得孤单和无助。登临,其实会改换另外一种视点,当人在山边,在水涯,有时候会真正体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自由自在。


在中国的山水诗里,我们老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就是人远眺空间的时候,往往他望见了时光。空间有时候是一个载体,越辽阔,其实你对历史那种悠长隽永和庄严,体会也越深刻。


最早在曹操写《观沧海》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天高地阔,人的那种雄心壮志的震撼呢?曹操,建安十二年,追击袁尚袁熙,大胜归途上,东临碣石。他看到那样一个秋天,在天下走过那么久乱世之后,他的手中,天下归于稳定。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一段描述气定神闲。我们今天写大海,往往会写出大海的波涛汹涌,写出它澎湃的浪花,但是,在曹操的眼里,这个沧海是宁静,宏伟,辽阔的。


所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切隽永而恒定。看到那样丰茂的树木,看到秋风萧瑟的时候,远远的波浪渐渐地涌起。这一番从容气度,其实是他一种襟胸,在客观的,自然的山水之间的折射。他在这个地方看见了岁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实在这首诗里,我们能够看见日月星辰的轮转,我们能够找到,在这样一个轮转之间,时空的交错。


辛弃疾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时候,也是一眼望断长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事跟长江水,是怎么样融合在一起的呢?时间与空间,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转换。杜牧登上乐游原,望着天空,看见的是,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长空上消失的岂止是归鸟,还有万古的心事,也销向了澹澹的长空。包括大家更熟悉的李太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空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时间。为什么会找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因为人要找到眼前的一个依托,一份安顿。


今天我们看见的诗仙李太白,他是一位高处的飞仙。李白一生是喜欢登临的,我们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点?李白的视点,是望向现实之外,望向宇宙苍穹。他望见的不是人间的规则,而望见的是生命永恒的超越。李白写《庐山谣》的时候,起笔亮出了自己的立场,起笔标明了自己是何等人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他说,我本来就不是那种按照儒家功名进取,循序渐进的一个凡人,我对于孔子那样一套济世之道,本身不是太认同。


李白说,我觉得,我会有另外一种追求,我追求什么呢?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因为他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名山大川,有他生命另外一份寄托。因为山川是永远活在世界上的,它们从远古带着那些远古的心事,带着远古的风流人物,一步一步经历春夏秋冬,走到了我们的生命里。


所以,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寻的是神仙。在寻找之中,他自己变成了了不起的诗仙。这样的诗写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并不在李白多么从容得志的时候,恰恰这是在他的暮年,流放夜郞途中遇赦,返回的时候游庐山。想想那个时候,他也是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了。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困苦,他看遍了世间的变乱,他的心为什么还如此飞扬呢?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登山观景的经历,但是,我们可曾看过,李白看见的这一切呢?他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人在一座高山之上,看见的是整个的大江茫茫,人世的变换。他看见的黄云动风色,而白波九道绕着整个的这个山水。大家看一看,这样的一个视点,相当于今天,我们航拍才能看得见的景色。李白为什么能够看见,航拍才能看见的风景呢?我想,李白的生命是有翅膀的,一边是酒,一边是诗,他凭借着诗情和酒力,成为一个凡间的飞仙。所以,他的视点永远与众不同。


李白登上太白山,他说,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在这里,其实有三个太白,第一,西上太白峰,上的这座山本身叫太白山,所以,尽管到了落日西斜时候,他还是不肯停下,夕阳穷登攀。因为他要去打个招呼,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跟天上的太白星说一声,我要上去了,给我开开门。让太白山跟太白星说,谁要上去了呢?那就是人间飞仙李太白。


三位太白的相遇,山,星辰与人,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庄子》里面说,列御寇,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说,我自己也可以像列子那样,乘着泠泠长风,直出浮云之间。这是何等新奇的想象!李白甚至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真的飞起来了,在他举手的时候,似乎能够摘到月亮。为什么今天总是有一个说法,说李白暮年是在沉醉之中,去捞水中之月,所以坠水而亡。为什么大家宁可相信,这样一个听来荒诞的传说呢?因为他的生命里,对月亮的那种爱,那种追求和他的天真,大家都愿意相信。所以,他说,我在这种追逐中,我前行恍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但是这一走,离开武功这个地方了,忽然之间,心里起了一点点惆怅,我真是上了天的话,那么,人间我还回得来吗?其实这就是李太白出仕与入仕之间的徘徊。他有的时候希望,自己真的能够羽化登仙,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这个时代,心有眷恋,希望自己还能够在尘间有所作为。李白为什么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这个人完全是从天上贬下来的,就是因为他有无数的奇思异想。贺知章当年是看到了《蜀道难》,突然惊呼,他是一个仙人!


除了《蜀道难》充满浪漫传奇,李太白写下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一样。这究竟是一个幻境呢,还是真实?天姥山真的存在,但天姥山上的那一切,我们去能够遇得着吗?他起笔就给你说得那么悠远,那么缥缈,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谈瀛洲这个事情,好像是找不到的,但是,听听天姥山,虽然它掩映在云霞之间,似乎还看得见。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们真是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够用这样的笔触去写一座山?你真的似乎看见了四万八千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神山?山上有什么样的神仙?所以,他会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我一定要去这里看一看。


那么,他看得见的是什么?别人看见的有松,有石,有云,有雾,但李白看见的是仙境,是神话,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你看看日月同辉,金银璀璨,霓为衣,风为马,一片片的神仙纷至沓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为什么别人一入皇宫战战兢兢,俯首帖耳,而李太白在宫中可以有御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些风流美谈,为什么他敢呢?他到底带着什么样的背景?那么,李白真的是个神仙吗?


李白真的是个神仙吗?


李白之所以今天被我们亲近,是因为他讲完这一切,绘声绘色浪漫传奇之后,他回得来。他从高处能下来,而且下来以后,还带着他那种毫不掩饰的骄傲。他说,你就算当了神仙,就算你见了那一切,享受了那一切,又怎么样呢?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正是因为他看过神仙,才觉得人生有眷恋。正是因为人生有眷恋,才觉得功名利禄不值得追。因为你追逐了那一片浮云,你会失去生命的尊严。正是因为我还有那么多名山可访,所以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没了这份开心,那别的一切都有如浮云。李白有高处的视点,不是因为他站得高,是因为他的心性高,不是因为他的视野大,是因为他的气魄大。一个站在高处真正有宏阔气象的人,他才能够看见我们看不到的神仙世界。


所以,李白这个人登过那么多的山,看过那么多的事。他的山,都是这种大江茫茫之上,那样的一种壮观的高山吗?李白,其实也有宁静的山。李白跟山川之间那份天真的挂念,有的时候就像他的小诗所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和一座山川之间,深情地凝眸,彼此还没有满足呢,再让我们互相看一会儿。这种感情,就如同后来辛弃疾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看青山这么好,青山你难道就不喜欢我吗?人和山峦之间,有了这样一种亲近的托付,有了这种朋友一样可以言说的情感,其实人跟山才真正融合了。


所以,李白和山川,有着他生命里面一段夙缘。这样的人,山才真正接纳他。为什么我们有些人登山,会觉得没意思,会觉得累。登山累,其实不是身体上的感受,是你的心还没有那么多的发现。人为什么有时候登山会说,坐缆车吧,一下子就上去了,到高处赏个景,照张相,咱就回去吧!爬这山多累啊,是因为你不觉得一步一步丈量,一步一步地去换景,这对你是一种莫大的诱惑。当你不觉得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你看山也是一种目的,你就会愿意一下子超越过程,去抵达一个顶点。所以,李白的山,那都是他一步一步走过的。他能够站得高,是因为他在山川中的时光特别久。


杜甫,同样是一个爱登临的人。他和李白不同的是,他在楼上的时光比李白还要更多。几乎今天我们翻开所有杜甫的诗集,选的第一首,都是他二十四岁时候写下的《望岳》。


那个时候,他多么年轻。因为头一年他参加乡试刚刚落第,怀才不遇,去看当时在山东做兖州司马的父亲杜宪,所以他就去了泰山。一登泰山,年轻的杜甫胸怀天下,忽然之间被它的视野开拓出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泰山,我们传说中的五岳之尊,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站上去才知道,齐鲁一片青青,原来脚下这个地方如此之高,真的是大千造化,造出如此一个神秀的山峰,天空的星宿,分割出了我们的旦暮晨昏。看完了这一切,从天地的规则到远方的景观,终于要说到这个青年他自己的生命,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人的心胸中,有一层一层的山峦涌动,你觉得归鸟回到了哪里呢?其实努力地去睁大眼睛,所有的归鸟都在你的眼帘。当一个人与飞鸟,与山峦,能够融在一体的时候,他才能够真正懂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不登上高处,怎么能够知道远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每上一重山,就会觉得看淡看小一点世间事。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01.诗意春风

02.诗意春风

03.暮暖清秋

04.暮暖清秋

05.暖照夕阳

06.暖照夕阳

07.千古明月

08.千古明月

09.风雅田园

10.风雅田园


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




温馨提示:《每日解读诗词》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