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训练悲剧,却引发了一场妈妈对妈妈的声讨
“不配做母亲!”
“可惜为人父母不需要通过智商测试。”
“昨晚看了那个孩子窒息而死的视频,自己像束手旁观地杀了一条人命的感觉,心悸难受呼吸困难,一整夜都没睡好。”
“做这个什么睡眠训练的,扪心自问下,是不是首先因为自己想带孩子省心,想自己能睡个好觉,能做其他事?”
“脑残的妈妈,在孩子身边还要去问别人,什么解锁趴睡,这妈妈不配为人母!”
“看到解锁俩字儿就犯恶心了,你在养孩子,以为在玩qq牧场吗?”
“‘怎么算大哭?扯着嗓子吼算吗?'傻吗,你都不知道这算不算大哭就能生孩子???什么智商都能生孩子???
“这个新闻真让人窒息,婴儿不能趴睡这不是常识么,虽然宝宝肠绞痛的时候趴着可以缓解但是前提也是要有大人在边上看着才可以。而且这么小的婴儿是不能单独睡一个房间,跟妈妈可以分床但不要分房睡。没看视频,光看照片就不行了,那个小宝宝真的太可怜了,被亲妈的无知给害了”
“不懂这个妈妈是如何忍心听着这样的哭声不去安抚的。在他那么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却在一旁录视频,让所谓的老师分析哭声。太残忍。”
“娃的成长不过那么两年,你能这样无时无刻不分开的时刻也就那么久,只要给他足够爱和安全就好,哪来的那么多累!”
悲剧发生以后,从微博到公众号,全世界都在声讨这个妈妈。所有恶意的揣测,掌握“育儿常识”的优越感,几乎都来自于其他的妈妈。没有人在乎,最最最难过的人,正是这位刚刚失去了三个多月亲生女儿的母亲。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写过很多哄睡、反对哭声免疫、反对强制戒奶睡、婴儿睡眠安全、产后抑郁、产后心理支持的文章:
家有睡渣的好处:我真的庆幸她睡得少
在《我不再睡眠训练》这篇文章的下面,有个妈妈留言说:
”每次我一熬不下去了我就打开这篇文章来看,看下面的每一个留言,每次都哭着看完。宝宝从四个多月开始就夜醒频繁,最多的一夜有14次,我买了睡眠课程进了睡眠群,进群发现我家基本就是最渣的,我非常焦虑,听了课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从出生到现在每个晚上都是我一个人带,昨天我哄睡放娃放下床几次失败我妈过来抱娃,我突然爆发了,大吼了一句我受不了了。把大哭中的娃一下吓得闭嘴惊愕的看着我,我妈连忙把他抱了出去,我躲在房间大哭了一场。
现在娃一个小时醒一次是常态,我都是立马用奶堵上,又怕他吵到老人睡觉。其实我一点都不怕奶睡,我就想问问是不是越这样他会醒得越频繁呢,他实际醒来吸几口又睡过去了,我家从来不接受安抚奶嘴。主要现在要上班了,真怕自己熬不过去,哪天猝死了呢。有点语无伦次了,我其实最担心的是自己身体受不了……“
每一篇和睡眠相关的文章后面,一定会有很多新手妈妈的咨询。每个妈妈都天然地知道孩子不能趴着睡吗?不是这样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科学、靠谱的信息来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分辨自己从网上各种渠道得来的真伪莫辨的信息源。
在《美国疾控中心:孩子的发育和积极育儿建议(0-1岁)》这篇文章后面,有个妈妈留言:
吓死我了宝宝才刚满月吃饱玩一会就各种哭闹,不睡觉,唯有趴着睡觉才安静,以为找到必杀技了,结果那么危险,太可怕了,谢谢小舒的推送!
在《安全睡眠 | 宝宝睡觉的正确姿势》后面,也有以为妈妈相信趴着睡,她说:
百岁医师这本书强烈推荐趴着睡……一直没敢,各家说法不一,每一个都说是研究表明,也是很闹心啊。不知道其他宝妈有没有我这样的苦闹?
在刚刚有小孩的前半年,尤其是前3个月是非常难熬的,那个时候学习的育儿知识最多,也是作为一个妈妈最不自信的阶段。
也许现在孩子大了,一切都从容了,但是各位妈妈,请仔仔细细回想一下,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在那个阶段真的能摈除身边人的影响,能分辨所有权威的、愚昧的意见,能坚定自己对宝宝的判断和处理吗?就算每天都夜不能寐,每小时都要起身会大哭不止的宝宝,严重缺乏睡眠,也还是凡事都知道怎么做吗?
我自己不能。我无数次地求助,我无数次地怀疑,是不是宝宝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要怎么做才能“恢复正常”?
产后激素失衡,家人对产后心理的忽视,也会造成很多问题。在周六的推送《过失弑子妈妈的被理解之路》这篇文章后面,有两个妈妈的留言很有代表性:
四岁男娃的妈,老公在外地一年回一次,从不主动跟我联系,回来甚至带两个手机轮流玩游戏,比丧偶式育儿更崩溃。我从前虽然不算是乐观向上的人,至少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但这四年里,无数次想死,其中甚至有几次想把娃掐死。我其实很喜欢小孩子,也很爱我的儿子。但是真的后悔生孩子,太后悔了。
想起了我刚生宝宝那段时间,晚上一小时一次喂奶,疲惫又崩溃。那会儿感冒了,吃药暂停喂奶,宝宝哭,爸爸哄宝宝说都怪你妈不给你吃奶,那时候真是委屈到极点啊。
娃是偏瘦的宝宝,虽然知道是正常发育,全家都觉得是我奶不好,亲妈也会怪我带不好娃。一个人带娃,感觉自己得了产后抑郁。还好产假休完回去上班,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慢慢找回了一点自己的生活。现在宝宝快要一岁半了,又因为宝宝奶睡的问题,全家要求我断奶,我很想坚持母乳,可是这条路没人理解,觉得好累。
缺乏家人的支持,妈妈独自抚育宝宝的历程是孤独又绝望的,此时此刻,她对外界一切包装成"科学"的信息源,可能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抓救命的稻草。
现在,半夜酒酒还是会醒,我自己随便夜醒多少次都可以,也不觉得崩溃了。但当时妞妞还在婴儿期的时候,我晚上起来喂奶,眼睛真的怎么都睁不开,看东西都是重影,我困到看不清楚她,随时都能睡着!有一次我喂奶,靠床上就那么睡着了,我本来是坐着喂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幸好当时我老公醒了,发现妞妞捂了一身汗,整个人湿漉漉跟水里捞起来的一样。很多人说,宝宝一动就会惊醒,但是我像你保证,妞妞当时没有任何挣扎,她一动不动!这件事简直是我的噩梦。
妞妞小时候是个睡渣。在这件事上,我从来都不觉得我做得多么科学,我做得多么好,我和无数的新生儿的母亲一样,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最终解决,也不过是因为熬到孩子长大了,4岁后她夜里很少醒来了。回想一下,能有什么优越感呢?顶多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熬过来了,悲剧没有发生。
很多朋友在咨询我睡眠问题的时候(可能觉得我久病成医?)我只能告诉他们,我的经验就是和宝宝妥协,别折腾……熬过去。
可是绝望中的妈妈谁愿意相信熬过去就是“解决”呢?过去的我不相信。
妈妈们只能自己攒经验值。没有什么比经验更能让一个妈妈成长和自信起来,育儿书不能,育儿专家也不能。
妞妞婴儿期的时候,我也去过珀斯的睡眠学校。那个狗屁学校的申明,和这个妈妈进的这个微信群差不多,是有免责声明的,他们在网站上说他们的理念是反对哭声免疫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呢?其实就是温和的哭声免疫,就是让孩子自己在那哭,父母隔着玻璃窗、隔着监控在外面看,护士不断的鼓励父母坚持再坚持,根本没什么区别。
当时有很多人推荐我带妞妞去睡眠学校,但那次真的把我哭痛了,痛到麻木。我麻木地等老师在那里“操作”,我心想,就这一次,忍过去,我试过了,对得起所有人了(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我应该睡眠训练,因为不止是我一个人的宝宝,全家人都没法睡觉,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我呢!)
后来我就再也再也不想训练了,我跟家人说,你也看到了,没有用。随便她折腾我。尽管我会在半夜也哄得发脾气,但是我再也无法承受让她哭,不管她。
到了酒酒,虽然我也会让他哭一下,不慌不忙地去抱他,但是我再也不会像刚第一次当妈妈的时候那样,“故意”让他哭不理他了。
第一个孩子就是没有经验啊,总会以为坚持一下就好了,直到达到自己受不了的程度。这个度在哪里,我当时真的没有自信啊!!所有人都告诉我,让孩子哭一下没有关系的,一种方法至少要坚持一周,坚持下来就好了!
△我的方案是,睡地铺:从妞妞7个月开始,我和她睡地铺。我喂了奶,放下她,离开。
她醒来,我又去哄。
图为妞妞一岁一个月,早晨喝了奶翻身睡着,
我也在她床上睡着了。
经常在留言里看到一些妈妈说宝宝的外婆、奶奶、老公指责自己不会带孩子,由此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我真的非常非常理解这种感受。妞妞小时候,我承受的来自家人的压力并不算多(因为学历背景的缘故,我在家里已经算是“权威”了),但是就算是来自其他妈妈的“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也让我难受极了。
那时候我老公的几个朋友(也都是博士家庭)都有小孩,有两个还和妞差不多大,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这群朋友都很信睡训,大家还有一个微信群。
当时我买到一本睡眠书就是其中一位妈妈推荐的。她反复、反复地对我和我老公说:“与其说是训练宝宝,不如说是训练妈妈。你一定要忍住,对自己的孩子就是要狠一点。”
我不愿意,但是我有必须要试一试的压力。因为我没有经验,她们有。
我们一群人一起出去旅行的时候,我是唯一一个宝宝一哭就去哄的,大家看我都是一副很无语、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晚上大家一起喝酒聊天,我却来来回回要离开去哄娃无数次。别人家的宝宝是带着移动婴儿床来的!自己大哭睡着。我当时真的压力山大,觉得我在她们眼里就是一个软弱的母亲,一个失败者。
真的,当时我生活中的所有朋友都在睡眠训练,哪怕我心里不信任这种理念,我感到我不得不这样做。
后来我甚至不愿意跟他们聚会了,逐渐疏远了这些朋友。我跟我生孩子前认识的同是妈妈的朋友全部不聚了。所有。
我的所有遛娃朋友都是后来交的。
当时给我压力的是朋友,是睡眠训练成功的同龄孩子的妈妈。可悲剧事件里的这个妈妈,她加入的这个群,群主的简介写的是:“2012年获药剂学和化学学士双学位,2016年获美国药剂化学博士学位。持有美国红十字会高级育儿护理培训师资格证、高级婴幼儿护理证、婴幼儿急救证。
在哭免这件事上,这个睡眠训练的机构的免责申明和珀斯那个睡眠学校如出一辙:“我们不支持睡训哦,我们是睡眠引导”、“我们不是哭免哦,是循序渐进”、“我们不允许人为趴睡哦,但鼓励宝宝自己解锁趴睡”、“妈妈自己决定进不进房间干预哦,但是进去了就等着睡眠倒退吧。”
在她女儿为生命做最后挣扎时,她真的不慌张吗?她在群里不停地问问题,还说:我怕她闷死去。
但群里还有人鼓励她:“不会不会”、“她解锁了”、“我老师说不是大哭不干预哈哈”、“深呼吸,想一想我们在握着你的手陪着你。”
这位妈妈,她为什么要花几千块钱来加入这个收费的睡眠训练群?为什么信任这个群主,这些群友?为什么心急如焚地时候还在群里问问问而不是去亲自查看孩子的状况?她的主观意愿真的是为了至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吗?
我更相信,她真的就是为了学习科学育儿、真的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不自信,所以才加入这个组织啊!
第一次当妈妈,谁不是到处去打听该怎么做,到处去学习经验和方法?就算你做了万全的准备,力挺“亲密育儿”,也一定还是希望宝宝睡得好、自己睡得好,一定曾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尝试。
△在澳洲政府派发的育儿资料里,明确反对哭免法:
“照顾好你自己
碎片化的睡眠让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和易怒。
向家人和朋友求助
白天找机会就休息一下
时不时地给自己放一会儿假
试着有规律地锻炼
你会收到很多建议。一些人可能会建议你让宝宝“哭出来”,或者用“有控制地让宝宝哭/安抚” 这对宝宝不好。宝宝需要你回应他们,这将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不能因为孩子长大了,失忆了,就忘记了自己当时的无助和抓狂。
当我们在社交网络上轻易指责一个母亲”不配做妈妈“的时候,更应该仔细想一想,当一个女人成为妈妈,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医院所提供的新生儿护理建议、法律对于伪科学的育儿机构的监管,这些是否都到位!
在这些都没有到位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她。我们不是她,不是因为我们智商更高,我们更有常识,仅仅是因为我们幸运。
当一个孤独无助绝望的母亲,半夜两点在手机上寻求答案时,无论她打开的是抖音、小红书、百度搜索、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还是各种各样的妈妈群,都能得到靠谱一致的信息。当育儿常识真正的成为常识,而不是少数妈妈的优越感,才是新生儿和妈妈的社会支持到位了。
我们应该指责的,真的不是无力的个人。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