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海仲裁:大国博弈中的“寒战”!

2016-07-14 李迎春 律事通



 

 

 

 

作者:李迎春(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来源:律事通

最近的南海仲裁案,在国内和国际都无可避免的产生了诸多影响。随着仲裁结果的揭晓,国内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主张开战,显我中华实力;有的主张仲裁于法无据,不足为凭,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有的建议国家如何应对,有的反思国家外交战略……还有人指出,这是大国博弈中的“寒战”!

毋容置疑,南海仲裁案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伤及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民众感情。在我们看来,由美国等在幕后推动、策划(借用外交表述)的这场仲裁,属于国际体系内大国之间的博弈。以博弈的方式和手段来看,与时下热播的电影“寒战”可堪一比。


我们的确需要反思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如何崛起?我们能为世界贡献什么?或者说,我们靠什么引领世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陈述些微浅见,以图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南海仲裁的困境多番挚肘中国崛起


许多人在质疑仲裁机构的合法性、仲裁的权限、仲裁的依据、仲裁庭的组成,也有许多人在关注仲裁结果如何执行的问题,还有许多人在密切关注各有关各方如何表态和作为。


从法理的角度去阐释仲裁本身,从而让不利的国际舆论有所改观,无疑是必要的。至于仲裁结果,的确是无法执行的。自海牙国际仲裁庭成立以来的有关仲裁,除了当事主体自愿执行的以外,几乎没有成功执行的案例。然而,我们却不能简单地“以仲裁看待仲裁”,不能忽略该仲裁结果给中国所设置的以下羁绊和困局。


其一,以“中国不遵守规则”混淆视听,误导世人。


就南海案而言,无论是菲律宾、海牙仲裁法庭南海案仲裁庭,还是美日等国,都非常清楚南海仲裁庭对于主权和领土事项,既无管辖权,也会得不到执行。


但是,仲裁能否执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能够拿仲裁来说事,能够以这样一纸空文误导世人,向那些与中国保持友好合作的国家宣扬“不守规则”的形象,从而能够很好地维护美国所主导的现存规则,也能对许多有中国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的规则形成阻滞。


正因为如此,仲裁结果公布之后,美国国务院既向外界表示,“中菲双方都应该受该仲裁的约束”。紧随其后,又煞有介事地宣称,“大国经常不遵守国际仲裁的结果,包括中国这一次也不会遵照执行”。所有这些表态的含义,就是希望向世人营造“中国不遵守规则,你们跟中国合作要小心”的话外之音。


其二,以南海仲裁执行为楔子,强化在亚洲的存在和影响。


近些年来,南海海域的确出现了一些杂音和噪音,一方面阻碍中国的发展壮大,一方面为美国继续强化在亚洲的存在制造事由。这次,菲律宾充当马前卒,利用并未获得我国认可的南海仲裁庭,通过美国操控,其本意也并非在于仲裁本身。对菲律宾而言,通过抱美国大腿,从美国获得些微利益,仲裁是否能够得到执行,对其并无多大动力。


菲律宾通过这种变相的“开门迎客”的方式,将美国引入到南海,如果不出意外,还会为美国海军进入南海、进驻南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暗箱操作。对于菲律宾的投怀送抱,美国通过如此低廉的代价,进入到垂涎已久的场合,自然无比欢心。只是,菲律宾未曾料想的是,将美国引入,会导致南海的局势更加复杂,菲律宾也绝难从中渔利。


其三,南海仲裁案将加大东盟国家的内部分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伤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直保持着良性的互动与沟通。菲律宾作为东盟的一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南海的问题上,一意孤行,不仅不顾东盟内部的有关双边、多边协定,也置中国与东盟多国所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于不顾,将原本可以通过中菲双边、多边磋商解决的邻里纠纷,提交到南海仲裁庭,从而给自己导致了窘境、给东盟导致了困境,也给中国设置了羁绊。菲律宾这一貌似披着法律外衣的做法,既不符合东盟的整体利益,也不符合中国与东盟达成的多项共识与协定。


其四,意图以南海问题拖住中国发展步伐,阻滞中国的发展壮大。


现下的国际秩序,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国际秩序的单极结构。尽管这种单极结构,一直受到包括俄罗斯、欧盟等主要经济体所谋求的“多元共治”秩序结构所挑战,但在美国心中,中国才是挑战其大国地位的首要力量。


美国的对外政策,诚如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所揭示的,认为新的大国的崛起,一定会通过军事力量的使用和压制,取代老大国的大国地位。这种政策逻辑的背景下,一旦发现有新兴国家对其构成挑战,美国无疑会从多个方面阻滞、拖延新兴大国的崛起。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令美国的一些好战人士坐立不安、十分忧心,并多番勾画,以期能阻滞和拖延中国的发展,从而更久地维系其“金牌老大”的地位。


大国博弈的场域规则,利益,实力,心理


大国的博弈,自然是有迹可循的。以此宗南海仲裁案来看,美国的痕迹就十分明显。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无法完全绕开美国的。我们比较认同,中美两国之间可以合作共享的竞争关系,也可以是暗中较劲的博弈结构。以大国的兴衰为基本逻辑,新老大国在国家秩序之中的移位与交替,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自然应当有一个博弈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考虑大国博弈的逻辑与场域的出发点。


1.规则博弈。


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规则博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场域和方式。一方面,对于现存的规则,大国对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巧妙加以利用,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获取最为有利的效果。这需要对现行规则有精熟把握,并且也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则。既存的诸多国际体系规则,都是美国主导、操控、抑或参与制定的,很多的规则都使我国处于不利地位。以南海案为例,美国正是利用了中国对有关规则的不熟悉、不深入来推动了整个仲裁过程。


另一方面,在新规则形成的过程中,美国也不希望中国有过多的话语权。基于中国经济实力,在很多场合,美国已经没有那种众星拱月的优越感,很多多边规则的形成过程,已经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态度和立场了。检视我们在南海仲裁过程中的有关处措,我们也得承认,我们在对有关国际规则的巧妙利用上,远远没有美国精熟老到。


2.利益场域。


“国无恒敌,亦无恒友,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丘吉尔的这句名言,依然是现在国际舞台的真实写照。如菲律宾等国,部分政治家为了些微利益,可以罔顾中菲源远流长的友谊,甘愿为美日等国驱使;可以将诸多协定弃之不顾,而肆意妄为谋求一己私利。


对美国来讲,通过小恩小惠,就可将菲律宾的部分政治家驱驰调用,无疑也是乐在其中。尽管,南海仲裁只能是一纸空文,但对美国而言,其目的、动机与利益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冷战拖垮苏联,以石油打乱中东,以美元压制欧元,以军事压制拉丁美洲,一举一动皆为利益使然。尽管中美两国的经济交往日渐深入,在很多领域已经是高度相互依存,但在美国有巨大利益的领域、场域,美国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阻碍中国的参与。美国希望通过这种利益的锁链,一方面培育诸多“小兄弟”,一方面也能压制中国的发展。这种通过策反中国的友好国家的手法,无异于国家竞争领域的“寒战”。


3.实力展示。


这是国家间政治的最为微妙之处,在一些时候,国家通过演习、互访、参观等方式,展示国家在涵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实力,既是彰显自身实力,也是为了吸引跟班。


以国际关系学者苏珊•斯特兰奇的研究,国家展现实力的领域,可以概述为四个方面:价值观,科技,军事,金融。这四个领域,是国家展现实力并谋求霸权的最为重要的领域。以中美两国的现状而言,两国的价值观难以单方的观念去区分高下;中国的军事、科技力量与美国的距离也相距深远;中国在金融领域与美国的差距则更为明显,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在主要的金融组织之中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就这些方面而言,目前的中国还无力与美国竞争,更遑论与美国齐平。


4.心理转换。


国际竞争领域的这种心理转换也是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以南海仲裁案为例,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菲律宾对其马首是瞻,无疑也是羊群效应使然。应当承认,当下的国际体系中,对美国的尊崇,仍然有着非常深厚的心理基础。


这也是菲律宾意图在中美之间,借由南海问题采行“骑墙”策略的现实境况。在这个漫长的心理过程中,美国利用这种心理上的优势,调侃、戏弄甚至打击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心理,也并非鲜见。南海仲裁案,对我国而言,其后果与其说是现实的利益,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冲击;与其说是利用了规则,毋宁说是利用了规则所展现出来的心理情境。


破局与突围策略低调处理仲裁案,示弱不示强


郑永年指出,中国的外交战略之中,存在有较多的妄想成分。其言外之意在于,我国的外交没有能够尽可能早地对各种情形进行预判和推演,以至,如南海仲裁案,并没有能够做到进退有据、张弛自如。现在的亚洲乃至全球局势,对中国无疑谈不上特别有利。尤其是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挑战者”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中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中只有非常狭小的腾挪空间。


在面临南海问题、东海问题、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导弹问题、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日关系等等一系列的外交难题,有人指出这是中国在迈向大国之路所不得不进行的考试。能否在这些考试之中过关,关系到中国真正发挥世界作用的时间、方式与周期。


也正是因为这种利益攸关,许多人建议在南海仲裁案结果揭晓之后,国家应该强力应对,甚至有人主张直接向菲律宾开火……对于南海仲裁案,既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被动局面,从执行的角度而言,又完全没有执行的可能,我们认为,低调处理或许是避免尴尬的最佳模式。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着眼,南海仲裁案只是中美之间博弈的一个小浪花而已。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在现存的国际秩序中,确保国家的和平和强大,如何能够在美国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现行体系中,提升国力、倡导理念、重塑规则?在我们看来,可以依循以下策略予以突围和破局:


其一,示弱不示强,维护现有国际秩序。


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积聚了相当的力量,但我们积聚的是捍卫和平的力量,而不是挑战现存国际秩序的力量。这种示弱不示强的心态,在大国的交往之中很有必要,尤其是在中美两国的交往中。中国需要向美国说明的是,中国不是美国利益的挑战者,也不是现存国家秩序的挑战者,而是现存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捍卫者。中国可以在更多的国际事务和国际领域中,协助美国更好地处理和应对。


其二,通过双边或中国-东盟多边协商机制,重新让中菲南海争议回归正常途径。


随着菲律宾新总统的上台,菲律宾国内谋求与中国解决南海争议的声音日渐响亮,两国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双边谈判确定南海部分岛礁争议的解决框架。同时,也可以将该争议置入中国-东盟多边协商机制,通过这一模式,一并解决南海的其他问题。


中国需要让东盟国家放心的是,中国强大了“不称霸”的外交政策将一以贯之,在与东盟诸国的交往中,中国不会因为自身强大而放弃对近邻的尊重。这种耐心细致的说服、诚心诚意的行动,对东盟国家深有必要。


其三,中国要强化对国际规则的研究和把握,逐步学会利用这些规则捍卫国家利益。


通过对各种各类国际规则的精熟把握,在与各国的交往之中,确立自身的形象,通过规则来捍卫和争取自身的国家利益。培育更多的国际规则的研究和实务人员,并且积极鼓励这些人员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论证之中,从而突出中国对于规则治理的意愿和尊重。


其四,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行动,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际行动之中,一方面摸索跟大国之间合作交往的成熟模式,一方面也是通过这些国际行动展现中国的智慧和力量。中国需要在这些行动中,展现作为国际体系成员的负责任形象。同时,中国需要将这种形象观察到国际事务的治理之中,比如环境、大气、太空、南极开发等等。


诚然,中国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历史大势。在这个发展的路上,妥善处理与美国的关系,能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能为世界和平提供更多的保障。总而言之,对于南海仲裁案,低调处理是务实可行的方案,也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




推荐阅读:


律协,该叫你亲妈还是继母?——温州中院审理状告律师协会行政上诉案

法官辞职的多米诺效应

消费一个老师的死:谈谈法律的万能与无能

“非诚勿扰”之败与执行该如何是好

范明志:“互联网+法律”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趋势

致微信审判:不要重蹈“一百元钱都不给”的惨剧

万科攻防战,律师去哪儿?

法院能否对律师进行安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