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2017-06-17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文丨顾易




编者按

为官者要有义之心,要行义之道,要有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义务,要有坚持正义、向罪恶说不的勇气,为人民办事要义不容辞。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义” ,学习什么是“义”,怎样坚持道义。




义:善美为首,己之威仪



在中国的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豫让、荆轲、聂政可以说都是侠义之士,他们为了一个“义”字,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展示了壮烈的情怀和深重的情义。


“义”,会意字。


甲骨文为,“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为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


金文为,篆文为,繁体字为義。


《说文解字》:“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义”从“羊”,即与善、美同义。“义”又从“我”,即谓义出于己,由己决定。《释名》中:“义,宜也。”“宜”为适宜。“义”的本义为公正合宜的言行或道理,是做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义者,德之宜(道德的准则)、事之宜(立身处事的依据)、天理之所宜(顺乎天道自然的法则)。“义”还有情谊、恩谊之意,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照、提携。


由于“义”是所崇拜的东西,凡是常有“义”字的成语都是褒义的,如“义海恩山”、“义薄云天”、“义不容辞”、“仁至义尽”、“义无反顾”、“仗义执言”、“见义勇为”、“义重如山”、“义结金兰”、“义愤填膺”等。


儒家把“义”与“仁”相提并论: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孔子很推崇“义”,把义作为君子的品格之一。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还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意思是说,君子把义作为原则,用礼来做事,用恭顺的言辞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啊!孟子把“义”看得比生命还宝贵。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生与义相冲突时,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可见,义是多么的重要。姜太公说:“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因此,正道为义,如义师、义战;众所尊戴为义,如义帝;与众共之为义,如义仓、义社;德行过人为义,如义士、义侠。



“义”是为官的基本准则。为官者要有义之心,要行义之道,要有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义务,要有坚持正义、向罪恶说不的勇气,为人民办事要义不容辞。为官之义,不因私情私利厚此薄彼,不向强势罪恶屈服低头,无论什么时候都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心有人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努力为国为民谋福祉。

义是美善之举


义的繁体字,上面是一个羊字,“羊”是食草动物,性情温顺而不侵扰他类,聚群而不内讧,有跪乳之美行,是善良的代表,大善之表率,美好的展示,吉祥的象征。“羊”是“美”之首、善之首、祥之依,“羊”在“我”之上,即是我把自己最美好、最善良的东西顶在头上,这就是“义”。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义治我。”意思是说,以仁对待他人,以义(法度)对待自己。





(请向上滑动阅读故事)


相公巷


广州越秀区有一条小巷,名叫相公巷,相公巷有一个义举的传说。故事发生在明代,当时,濠畔街住了一位在广州做生意的浙江绍兴人,姓吴,不知其名,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八,因此人们称他为“吴八爷”。这位吴八爷虽是商人,但乐善好施,很讲义气。一天早晨,吴八爷像往常一样到井边打水,看见一个头顶缭绕着一团黑气的男子,正盘腿坐在井盖上。吴八爷感到十分奇怪,连忙上前询问。那个男子对吴八爷说,他是掌管此地瘴疠疫气的瘟神,这口井里疫气正盛,喝了它的水必死无疑,必须要过了七天七夜后才能喝。话一说完,瘟神就腾空而起,消失无踪。


吴八爷听后大吃一惊。他想:人命关天,此事非同小可,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一定要制止居民取水。于是,他不分昼夜地守候在井旁,凡有人来打水,他就把瘟神那段话如实相告;如果有人不信硬要打水,吴八爷就不惜横眉怒目予以斥骂,坚决把来人赶走。人们对他的话半信半疑,有人甚至认为他得了神经病,但为了不惹事,只好离开。


七天七夜终于过去了,吴八爷成功地制止了一场灾难。他已疲累得很,想回家休息,但仍然不放心。决定自己先尝试一下。于是,从井里打起一桶水,喝了一碗;谁知没过一会,却毒发身亡。


这时,人们才相信井水有毒,大家都对吴八爷的义勇行为感激不已,就凑钱在井边修建了一座祠堂纪念他,命名为“相公祠”,同时把位处濠畔街旁的这条小巷命名为“相公巷”。



忠义是勇于牺牲自我的行为


繁体的“義”下半部是“我”,我是自我,“我”在下面,就说明“我”应该为“义”作出牺牲,勇于承担责任,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肝胆相照,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或亲生骨肉去搭救。“赵氏孤儿”的故事说的就是这种义举。




(请向上滑动阅读故事)


赵氏孤儿


春秋时期,晋国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杀掉了赵朔全家老小,唯一漏网的是赵朔有身孕的妻子。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一起商议救孤。不久,赵妻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来搜索,恰好程婴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死在乱刀之下。随后,程婴身负“忘恩负义,残害忠良”的“骂名”,带着赵氏孤儿隐居深山,培养孤儿赵武长成顶天立地的汉子。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大臣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之义举亦光耀千古。



(请向上滑动阅读故事)


荆轲刺秦


“荆轲刺秦”也是勇于牺牲自我的感人故事。战国末年,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诸侯国进攻。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后来偷偷逃回燕国。为复仇,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军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逼近燕国。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荆轲知道无论成败,必死无疑,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太子丹和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边送别。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甚为悲壮。最终,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为秦王所杀;但他慨然赴死的义举,却千古流传。


正义要敢于向邪恶说不


“义”字从“我”,“我”是手持一把“戈”,其意思是正义要向恶人坏事说不。不轻易因私心私情而罔顾纲法,放过触犯法律者。



(请向上滑动阅读故事)


苏章办友


东汉时期,有名清官叫苏章,其为官清正,公私分明,深受百姓的爱戴。苏章任冀州刺史时,清河太守是他的好朋友。有一次,苏章发现一个案子与清河太守有关,于是便请清河太守吃饭。清河太守本来心里有鬼,吓得不得了。不料苏章绝口不提案件之事,只是一直交谈平生之好,于是两人相谈甚欢。清河太守非常高兴,以为苏章是念旧情而不追究自己,便道:“人人都只有一个老天爷照应,我却有两个,这真是我的荣幸啊!”然而,苏章突然正色道:“我今天请你过来喝酒,是因为朋友之情,明天我将升堂办案,定会公事公办,你可千万不要误会。”第二天,苏章果然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按律给清河太守治了罪。于是冀州境内都知道苏章是个刚正无私、拥护正义的人,十分敬畏他,此后再也没人敢胡作非为了。


在旧时封建社会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屡见不鲜,苏章能够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不徇私情,大义灭亲,实属难得。


道义是从政之道


道义应该是一个人本性的基础,《陆九渊集》中云:“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意思是:志于“利”者,必被“利”所趋;志于“义”者,必会以“义”为行为的准则。所以为官之要便在于立志做个道义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除名利之心,以圣贤之道为志,方能刚正不阿,踏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清官海瑞塑像


(请向上滑动阅读故事)


清官海瑞


海瑞是明朝的一位大清官,在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极为重视。不仅要他熟读圣贤之书,还不准他贪玩顽皮。但凡海瑞冒出玩耍的念头,都会遭到其母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长此以往,海瑞形成了正统刚直、遵循圣贤之道的性格。后来,海瑞在担任浙江淳安知县时,他定下许多规矩,如均平徭役,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其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反对贪污。海瑞革去了历届相传的知县常例。所谓“常例”,就是摊派在田赋上的加收,作为县官的津贴。当时照例知县进京朝觐,可以从老百姓头上摊派四五百两银以至上千两银子,以便进京行贿,京官把朝官年看成是收租年头。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只用了路费银四十八两,其他一概裁革。他反对行贿,自己就坚决不干这种事。有人劝他随潮流一点,他愤然说道:“全天下的官都不给上官行贿,难道就都不给升官?全天下的官都给上官行贿,又难道都不会被降官?怎么可以为了这个来葬送自己的品德呢?充军也罢,死罪也罢,我都甘心忍受。这小偷行径,我却干不得!”海瑞正是用他这种刚直不阿的精神,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和拥护。


海瑞的正直来源于自小生活中对圣贤之道的习染,这种习染使他立志成为一个遵循圣贤之道的人。为官就要像海瑞那样,只有秉持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才懂得何谓真正的道义;当成为一个有道义的人之后,才能在执政坚持清正廉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以及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从而在执政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义”字加“人”字为“仪”,表示为义之人,姿容、举止、风度端正、有礼,仪表堂堂,仪态万方。“义”字加“言”字则为“议”,意为有义之人,作风要民主,善于听取众议,善于讲符合正义的话。


“义”,字形一撇一捺交叉竖立,在上方捧着一点,就像一个人稳稳站立,手捧一颗赤诚的心。这代表“义”是为人为官的根基。义的谐音为“宜”,意为讲话合时宜的道理,既讲情义,更讲道义。一个坚持道义的人,必定是一个好人,一个稳健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当好人民的父母官。 


官  箴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 


君子对于社会人事,无所谓亲近厚待,也无所谓冷淡疏远,能够作为标准的,只有道义。


【解读】


孔子所说“无适也,无莫也”用生活中的大白话说就是“一碗水端平”。这就是所谓的公道之心。孔子提倡的君子的公道心就是讲“义”,讲社会之义。为官者遵照公道之心、社会之义尤为重要。一切都置于公认的社会标准之中,一切都按照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判断。这是一种超脱、超越个人狭隘观念的境界,一种真君子的境界。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由于自身丰富的情感,因而很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影响,有些讲人情、讲义气,置公理、法规于不顾,这是“江湖义气”,其实是害人害己。为官者与普通人不同。官员由于执掌着国家权力和资源,因而执政办事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失之偏颇,否则就会导致营党结私,甚至走上腐败之路。官员要始终依据一定的合乎道德、法规的原则来对待工作中的一切人事,根据法规来处理,这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也才能真正地有义行、义举。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1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2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南方先锋号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林琳 莫群

统筹丨戎明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