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怎么看人民币汇率?【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刘新宇
1、该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更主要的目的是表达央行态度、引导市场预期,其信号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
2、
3、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强势,但2022年全年来看,人民币汇率大概率由升值转为贬值,拐点可能在2022年一季度末。贬值的开始可能要等两大信号,一是中美关系出现紧张的迹象,二是全球疫情开始触顶回落。
正文如下:
1、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机制、调整历史、影响效果。
>实施机制: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外汇存款中,需要缴存在中央银行用作准备金的比例,与常规的存款准备金率意义相同。央行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金融机构提供外汇贷款的能力将有所减弱,从而减少外汇供应,最终抬高外汇汇率、压低人民币汇率。
>调整历史:2004年10月、2006年8月、2007年5月,央行曾3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2%提高至5%,每次上调1个百分点。随后时隔14年至2021年5月,央行再次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5%上调至7%,本次进一步由7%上调至9%。
>影响效果:截至2021年11月,金融机构外汇存款规模1.02万亿美元,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意味着将直接回笼200亿美元的外汇流动性。相比之下,根据BIS统计,2019年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规模高达2850亿美元,因此影响有限。从实际表现来看,过去4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款规模均未受到显著影响,总体仍维持上升趋势;2021年5月上调后,人民币汇率仅短期内出现小幅贬值,随后持续大幅升值。因此,这一政策更主要的目的是表达央行态度、引导市场预期,其信号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
2、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主因中美关系缓和、全球疫情恶化。
>中美关系:自2015年“811汇改”之后,美元兑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基本完全同向变动,二者仅有过2次较明显的背离:第一次是2019年初至2019年4月,美元指数上涨2.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8%;第二次是2021年10月初至今,美元指数上涨3.1%,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7%。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两次背离均发生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2019年初中美曾一度接近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今年10月初则是由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发表讲话,称将会启动对华关税的豁免程序。
>全球疫情:在前期报告《美元反弹,人民币为何坚挺?能否持续?》中我们曾指出,全球疫情恶化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表现为全球新增新冠确诊人数领先人民币汇率1个月作用。背后的逻辑在于,中国疫情防控能力更强,经济受冲击程度也更轻,同时中国出口份额有望维持高位。10月中旬以来,随着天气转冷以及Omicron病毒爆发,全球疫情再度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3、人民币汇率展望:短期保持强势,明年全年趋于贬值,拐点可能在一季度末。
>短期内:鉴于关税豁免尚未落地,同时拜登1.75万亿“更好重建法案”尚未在参议院通过,短期内中美关系依然可以偏乐观。关于全球疫情的演化路径,可参考Delta病毒爆发后的表现,2020年10月Delta病毒首次在印度发现,随后全球确诊人数快速上升,直到2021年1月中旬才开始回落。而Omicron病毒的感染性明显强于Delta,因此预计本轮全球疫情恶化至少持续到2022年2月。此外,近期美元指数上涨速度过快,明显超出基本面表现,短期内可能会有回调。
>明年全年:在前期报告《反转之年——2022年海外宏观展望》中我们曾指出,2022年美元指数大概率上涨,高点可能破100;同时,出于中期选举诉求,拜登大概率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立场,中美关系在2022年更有可能边际趋紧。再考虑到全球疫情不会持续恶化,中国货币政策保持独立宽松,人民币汇率难持续保持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