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还有哪些可期待?【国盛宏观|政策半月观】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慧
核心观点:总体看,近半月政策继续聚焦稳增长、稳信心,包括7.6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再提抓紧出台一批政策措施,6.29国常会审议通过促家居消费文件,多地继续发放消费券,多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民企、外资、制造业),7.7央行等宣布对滴滴、蚂蚁金服等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基本完成、进入常态化监管,财政部将继续扩大专项债投向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大财政对科技支持等。其他可关注,政治局会议聚焦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央行Q2调查问卷、Q2例会,住建部强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是底线”,国务院发文支持充电基建等。往后看:维持中期报告判断,“信心比黄金重要,形势比人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可能需要“求之于势(主动营造有利的态势)”,“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但难有强刺激,应是托底为主、结构性为主。短期紧盯3点:可能出台的政策、中美关系进展、7月底政治局会议。
>一是稳增长,7.6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强调“注重打好政策组合拳,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6.29国常会审议通过促家居消费的文件、多地继续发放消费券;
>二是稳信心,包括多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如发改委(民企)、工信部(制造业、专精特新)、商务部(外企),7.7央行等宣布对滴滴、蚂蚁金服等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基本完成,进入常态化监管,总体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取向未变;
>三是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央决算报告,明确将继续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大财政对科技支持,也会督促地方“逐步降低风险水平”。
>其他可关注,政治局会议聚焦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央行Q2调查问卷、Q2例会,住建部强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是底线”,国务院发文支持充电基建等。
2、往后看:维持中期报告判断,“信心比黄金重要,形势比人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可能需要“求之于势(主动营造有利的态势)”,“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但难有强刺激,应是托底为主、结构性为主。
3、短期紧盯3点:可能出台的政策,比如促家居消费细则、支持民企的法律制度、北上广深等核心一二线松地产、专项债发行节奏提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模加码等;中美关系进展;7月底政治局会议。
>重要会议与政策: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多部门建立民企、外资、制造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地方政策:地方继续加码稳经济;多地部署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主线均围绕科技创新;
>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继续放松;关注高质量建设充电基建,重点实现覆盖广泛、功能完善、技术完备。
正文如下:
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
事件:7月6日,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主要内容:会议指出,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实现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要注重把握转型的“窗口期”,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要通过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简评:总理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包括两类:一是企业和专家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建议)二是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建议+督促干活),一般在季度初开,如4月、7月、11月,且两类会议并不是交替开,总体是按需开,也有过两类会议相差一天的先例,如2015.7.9开省市座谈会,7.10开企业家和专家座谈会。此次再次强调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但也提出“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如我们此前多次提示(详见《求之于势—2023年中期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一批政策”正在路上,但难有强刺激。
中共中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事件:6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主要内容:当前,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统筹推进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大规模建设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稳步有序、量力而行,持续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积极探索和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强化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创造“雄安质量”。
简评:重点关注,后续重心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包括“持续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等。
国常会:促进家居消费
事件:6月29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
主要内容:会议指出,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助力生活品质改善。
简评:继续激发家居消费潜力,抓手在于打好政策组合拳,包括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指向后续鼓励方向可能与以旧换新有关,且更为强调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如适老化产品。7.6商务部新闻发布会表示,“起草了促进家居消费政策文件,从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该文件将于近日印发”。
多部门召开座谈会,聚焦民企、外资、制造业
多部门召开座谈会、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聚焦民企、外资、制造业等。正如7.6总理座谈会提出的“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近期,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等分别建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等,以及时听取意见。
各部门继续调研
近半月,各部门调研持续进行中,仍多聚焦科技产业和地方优势产业,如调研江苏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陕西中药产业、鞍山铁矿项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着力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金融监管水平
事件:7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央行等联合发文,公布对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整改进展和处罚情况。
主要内容:文件指出,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确保同类业务适用同等监管规则,实现公平监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增强国际金融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
简评:指向本轮对平台经济的集中整顿告一段落,明确“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并由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继续鼓励平台企业提升金融普惠、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实体和民生,总体看,后续常态化监管下,规范与发展并重,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风向未变。
发改委:建立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
事件:7月7日,发改委与7家银行共同签署了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框架协议。
主要内容:建立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要通过投资在线平台与银行信贷系统的互联共享,推动政府政策支持和银行融资服务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投资在线平台要将民间投资项目、国家重大项目信息共享至银行,引导银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平台要将投资主体、建设内容、审批事项等共享至银行,为银行加快审贷进度提供支撑。银行要将项目贷款、建设进度等数据共享至平台,助力投资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融资和建设实施情况,进一步增强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住建部: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防止大拆大建
事件:7月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健全城市更新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提供合理信贷支持,创新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完善居民出资分担机制,拓宽城市更新资金渠道。建立政府、企业、产权人、群众等多主体参与机制,鼓励企业依法合规盘活闲置低效存量资产,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探索运营前置和全流程一体化推进,将公众参与贯穿于城市更新全过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
财政部:关注专项债继续扩围、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地方化债
7月4日,财政部发布《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对于下一步工作,重点关注3点:一是将继续“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二是加大财政对科技支持,包括“运用相关专项资金、税收、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等;三是督促地方“逐步降低风险水平”,总体原则是“督促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工作力度,立足自身努力,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政策措施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交易商协会:为民企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事件:6月2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服务质效有关事项的通知》。
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其中提到,发挥“第二支箭”支持作用。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综合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用联结票据(CLN)、担保增信、交易型增信等多种方式,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二是拓展储架式注册发行适用范围。将储架式注册发行拓展至债务融资工具各类品种,新老项目同时适用优化安排,帮助企业提高融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进一步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响应国家政策部署,通过机制模式及产品创新,更好服务绿色发展、资产盘活、科技创新,满足市场成员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四是便利投资交易、加强一二级联动。鼓励主承销商结合企业需求搭配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延伸业务链条。鼓励积极做市,支持开展回购交易,畅通定向工具投资人信息获取渠道。
五是提高服务质效。坚持“开门办业务”“服务送上门”。
简评:重点关注支持民企发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新一步推进产业和服务创新,以“更好服务绿色发展、资产盘活、科技创新”。
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Q2调查问卷发布
事件:6月30日,央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6月29日,央行发布二季度储户、企业家、银行家三份问卷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
1、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2、Q2央行问卷调查:
居民调查:收入与就业的感受、信心均再度转弱,储蓄意愿未有改善,消费意愿好转、但集中在旅游方面,房价预期恶化、购房意愿转弱,通胀预期继续降温、预计全年物价整体可控。
企业家调查:企业景气未明显改善,内外需可能仍承压,销售回款难度增加、资金周转压力加大。
银行家调查:信贷需求明显走弱,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信贷需求全面下滑,货币宽松预期继续降温。
简评:二季度央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企业、银行家相关指标均不同幅度走弱,进一步印证当前经济压力仍大,内生动能不足、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突出。往后看,“货币不是万能的”,单靠降息降准,应难实质刺激需求、也难实质拉动地产。继续提示:“一批政策”正在路上,5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的“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正逐步兑现(详见报告《“货币不是万能的”——央行二季度问卷调查的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国盛宏观分析师。
相关文章:
[1]求之于势—2023年中期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2023-06-25
[2]“一批政策”可能有哪些?,2023-06-18
[3]“货币不是万能的”——央行二季度问卷调查的信号,2023-07-01
[4]地产销售创新低,出政策还管用吗?,2023-06-25
[5]“一批政策”可能涉及三大财政手段—兼评5月财政,2023-06-17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3年7月9日发布的报告《 政策半月观—政策还有哪些可期待?》,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