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慧
近半月,6.13央行降息,6.16国常会部署稳经济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个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6.5-6.18)政策跟踪。
核心观点:总体看,近半月政策聚焦稳增长,包括降息落地、6.16国常会“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发改委发布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多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等。其他可关注,2023年立法工作安排(消费税法等)、上市央企并购重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继续提示:降息可能只是开始,“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5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的“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也正逐步兑现,具体应有4大类措施。短期可紧盯4点:支持民企的法律制度;6.20LPR调降幅度(10BP是基准预期,15BP以上属力度较大);北上广深等核心一二线可能的松地产;专项债发行可能提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模可能加码。
>一是降息落地,6.13OMO和6.15MLF均降10BP;
>二是6.16国常会“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发改委发布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
>三是多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6.9国务院专题会强调“进一步强化紧张快干的作风”;
>其他可关注,上市央企并购重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2023年立法工作等。
2、继续提示:降息可能只是开始,“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5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的“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也正逐步兑现,具体可能有4大类措施: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方面,抓手应是中央加杠杆和降成本,可能的举措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6.20LPR大概率下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加码,针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减税降费(落实好22条降成本重点工作)等;>二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方面,抓手应是地产差异化放松,刺激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出重大基建项目等;>三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方面,抓手应是强产业、稳信心,可能的措施包括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出台支持民企的法律制度等;>四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重点是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三大风险。3、近期看,紧盯四点:支持民企的法律制度;6.20LPR调降幅度(10BP是基准预期,15BP以上则力度较大);北上广深等核心一二线可能的松地产;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提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模可能加码。
>重要会议与政策:降息落地;关注国常会研究提出的稳经济“一批政策措施”、上市央企并购重组进度;
>地方政策:地方继续加码稳经济,延续促消费、稳外资、降成本;多地部署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继续放松;关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在粮食稳产+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装备。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降息落地;关注国常会研究提出的稳经济“一批政策措施”、上市央企并购重组进度。1、重要会议:多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国常会研究提出“一批政策措施”;央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望加快。>6.16国常会,会议主题是“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要求“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主要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4大方面。我们继续提示:降息可能只是开始,5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的“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正逐步兑现。>6.16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明确后续稳经济6大发力点: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稳外资)、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抓手仍是稳信心、扩内需、防风险、强产业。>6.14国资委召开央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明确以央企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继续推动“促进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完善”,此前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应是后续并购重组主方向。并购重组也是央企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后续“中特估”+国企改革行情年内有望持续演绎。>其他可关注:6.17 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6.14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均提及,将更大力度引资政策、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以稳外资;6.9国务院第二次专题学习,要求进一步强化紧张快干的作风,“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打破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谋划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提高抓落实的穿透力”等;各部门调研持续进行中,重点聚焦科技+金融,包括科技部合肥调研量子科技、国务院辽宁调研科技企业、国务院上海调研制造业,以及国务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均在上海调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重点工作。2、部委政策: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降息落地;关注职业教育产能融合、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6.13发改委等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相较于2022年,2023年新增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单独列出)2条,但大规模留抵税额、降低租金成本等政策不再列为重点工作。多项税费补贴政策延续,且更为强调精准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两大方向税费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6.13、6.15分别下调OMO/MLF利率10BP,本轮降息主因4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旨在降成本、扩内需、稳预期,倾向于认为,本次降息可能只是开始,政策组合拳有望加快出台,尤其是6.20LPR大概率下调。>其他可关注:6.13发改委等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活服务业;6.8/6.16商务部分别发文促进汽车消费、绿色智能家电消费;6.6国务院发布《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包括消费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提交审议等。二、地方政策:地方继续加码稳经济,延续促消费、稳外资、降成本;多地部署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1、地方继续加码稳经济,延续促消费、稳外资、降成本,包括湖北3亿元家电消费券,深圳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江苏14条举措稳外贸,此外,天津、吉林加码港口、物流政策支持。2、多地部署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确,包括山西煤炭产业智能化转型,上海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元宇宙技术攻关、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建设,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广东新型储能等。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继续放松;关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在粮食稳产+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装备。1、地产继续放松,仍以二三线城市放松公积金贷款、购房补贴、降低首付比等为主,且当期放松城市数量有所减少,继续提示:当前经济仍属弱现实,后续对政策可乐观些,核心一二线地产差异化放松仍可期。2、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在粮食稳产+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装备。6.16央行等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重点在粮食稳产(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融资需求)、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装备、绿色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园、电商、文旅)等金融支持。
正文如下: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降息落地;关注国常会研究提出的稳经济“一批政策措施”、上市央企并购重组进度。1、重要会议:多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国常会研究提出“一批政策措施”;央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望加快。事件:6月16日,国常会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审议通过《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稳经济: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一批政策措施。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科创企业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要把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私募基金监管: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要针对行业突出问题强化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强监督管理和发展政策的协同配合。简评:除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私募基金监管外,重点关注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4方面”,研究提出一批政策措施,且具备条件政策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5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的“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逐步兑现。1)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稳定汽车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2)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建,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3)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突破短板领域,做大做强优势领域;4)扎实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5)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等就业渠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6)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事件:6月1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主要内容:下一步,央企要把握新定位、扛起新使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助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锁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重点任务,以更加务实有力的行动做优基本面、夯实基本功,为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坚实支撑。简评:明确以央企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继续推动“促进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完善”,此前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应是后续并购重组主方向。并购重组也是央企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后续“中特估”+国企改革行情年内有望持续演绎。主要内容:下一步,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1)推出更大力度引资政策。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将研究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务实合作;2)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在评估近几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效果基础上,深入了解地方、外资企业等方面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的诉求,研究缩减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措施;3)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将继续举办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地方招商引资提供平台,健全外资企业直接联系点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为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提供便利。主要内容:要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围绕更好践行已经明确的角色定位、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打破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谋划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提高抓落实的穿透力、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等深入思考,用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审视,并自觉改进和优化各方面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紧张快干的作风,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着力提升执行的创造性、行动的力度和实干的效果。要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制定和执行政策必须着眼高质量发展全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最优政策组合,形成最大整体效果。简评:重点关注,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紧张快干的作风,“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打破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谋划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提高抓落实的穿透力”,与近期中央各项会议基调一致,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快出台、并抓好落实。近半月,各部门调研持续进行中,重点聚焦科技+金融,包括科技部合肥调研量子科技、国务院辽宁调研科技企业、国务院上海调研制造业,以及国务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均在上海调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重点工作。2、部委政策: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降息落地;关注职业教育产能融合、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事件:6月13日,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简评:发改委自2016年起开始实施降成本政策,每年二季度确定当年重点工作,22及23年均继续从税费优惠、金融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工+用地用料+物流成本、企业周转、降本增效8方面入手。总体看,相较于22年26条举措,23年调整为22条举措,其中新增2条、删去6条、总计减少4条,包括新增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单独列出,此前包含在金融环境)2条,大规模留抵税额、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降低房屋租金成本、降低国际物流成本6条不再列为年内重点工作。具体看,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税费支持力度加大,包括“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税收、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由阶段性实施转为常态化实施。延续实施小微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部分,包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新增“加强对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事件:6月13日,发改委等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主要内容: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行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央行:降息落地、OMO/MLF利率接连下调10BP事件:6月13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OMO)中标利率下降10BP;6月15日,央行开展2370亿元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BP。简评:原因看,本次降息主因4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旨在降成本、扩内需、稳预期,也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倾向于认为,本次降息可能只是开始,5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的“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有望逐步兑现;近期看,可重点期待的政策有:支持民企的法律制度、地产差异化放松(北上广深等核心一二线)、进一步降息降准(6.20LPR大概率下调)、支持汽车(新能源等)、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推出一批重大基建项目等。(详见前期报告《降息只是开始,更多组合拳正在路上》)事件:6月16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6月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简评:年内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将是促消费主力,从实施细则看,年内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汽车消费均包含下乡活动,以进一步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事件:6月6日,国务院发布《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总体要求是,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立法需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二、地方政策:地方继续加码稳经济,延续促消费、稳外资、降成本;多地部署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1、地方继续加码稳经济,延续促消费、稳外资、降成本,包括湖北3亿元家电消费券,深圳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江苏14条举措稳外贸,此外,天津、吉林加码港口、物流政策支持。2、多地部署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确,包括山西煤炭产业智能化转型,上海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元宇宙技术攻关、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建设,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广东新型储能等。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继续放松;关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在粮食稳产+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装备。1、地产继续放松,仍以二三线城市放松公积金贷款、购房补贴、降低首付比等为主,且当期放松城市数量有所减少,继续提示:当前经济仍属弱现实,后续对政策可乐观些,核心一二线地产差异化放松仍可期。2、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在粮食稳产+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装备。6.16央行等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重点在粮食稳产(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融资需求)、种业振兴、农业科技装备、绿色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园、电商、文旅)等金融支持。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国盛宏观分析师。
相关文章:
[1]政策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2023-06-04
[2]“一批政策”可能涉及三大财政手段—兼评5月财政,2023-06-17
[3]组合拳应会加快出台—全面解读5月经济,2023-06-15
[4]5月社融延续超预期回落,怎么看、怎么办?,2023-06-13
[5]降息只是开始,更多组合拳正在路上,2023-06-13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3年6月18日发布的报告《 政策半月观—“一批政策”可能有哪些?》,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