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友情提示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论文核心观点,亦可点击目次及摘要的标题直接阅读全文。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本刊专稿


 改革与融合: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成效与未来策略
王登峰
原创成果

 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
王水泉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德育责任:线索、框架与实现路径——基于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启示
张磊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效果、问题与展望
王建,唐炎
 走向具身:身体素养意涵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提升路径
刘黎,魏来来,侯同童,李有强
 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治理的演化博弈
张文鹏,李经展,赵子建

● 法国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模式:理论证成与实践镜鉴

邱林,秦旸
 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与运动转介制度:国外经验与中国路径
王蕾,张戈,陈佩杰,段子才
研究综述

 是何·为何·如何:体教融合研究综述与展望

丁省伟,储志东

摘  要

改革与融合: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成效与未来策略

王登峰

( 教育部 )

     从发展体系、发展机制、发展动力3个维度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成效进行梳理,认为:青少年校园足球构建了教学体系、竞赛体系、训练体系、保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探索了推广普及机制、工作推进机制、融合机制,调动了教育、体育部门的内生动力。基于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问题,提出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未来发展策略:进一步夯实校园足球基础,创新推广普及体系衔接机制;进一步适应校园足球新形势,创新体育教育融合机制;进一步打造校园足球平台,优化发展路径协调机制;进一步扩大校园足球影响力,提升宣传教育协同效应。

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

王水泉

(浙江师范大学)

     探寻现代竞技运动取代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认为: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地缘”社会的解体为竞技运动文明化创造了条件。英国拉格比公学充分发挥运动乐趣,尊重学生主体性,采用联赛制,成功实现了暴力足球向现代足球、现代橄榄球的转型,竞技运动以课后特别课程的形式成为公学培养绅士必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竞技运动教育”由此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业化、城市化的实现,促使课外竞技运动蓬勃开展,加之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进,催生出美国“新体育”思潮;“自然化”的游戏、竞技运动取代“形式化”的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的主要载体。体育课程的定位也随之由“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的教育”,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时代由此开启。得出启示:体育课程不能偏离人格塑造的轨道,手段论的课程观有待超越,身体运动固有的文化属性有待彰显。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德育责任:线索、框架与实现路径——基于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启示

张 磊

(杭州师范大学)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在德育责任内容(立什么德)上缺乏“理论自觉”,在德育路径(如何立德)上缺乏“实践自觉”。“教育性教学”“具身德育”思想以及实践类课程自身的特征与价值为其德育责任提供教育学、哲学思想和学理性线索。构建基于“大德、公德、私德”三维度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内容体系,并借鉴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危机、唤醒、号召、告诫、遭遇”出发,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的实现路径:①关注社会生活中突发事件与实践类课程德育内容的整合,构建“社会生活事件—体育运动”的德育内容整合机制;②重视针对课堂突发事件和生活事件的反思教育,建立“体验—反思—理性”的道德唤醒机制;③注重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职业道德教育,促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约束机制;④捕捉针对课堂不可预知事件的人生观教育,构建“由事实判断向价值判断升华”的道德判断机制。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效果、问题与展望

王 建,唐 炎

( 南京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升趋势;学生(尤其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经验可总结为:形成专项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共识;从社会获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素养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重视专项化体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有待提升;体育品德培育价值有待展现;学生积极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未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探究学练方式与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专项体育课程的体育品德培育价值,动态监测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构建成熟有效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走向具身:身体素养意涵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提升路径

刘 黎,魏来来,侯同童,李有强

(上海体育学院)

     为应对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由体育活动缺乏所引发的健康危机,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概念被重新诠释、凸显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指向。身体素养的理论基础是典型的具身哲学,其概念主要基于一元论、现象学及存在主义,其中一元论作为身体素养的本体论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则构成身体素养的认识论基础。从概念界定角度而言,身体素养情感(动机和信心)、动作(运动模式和身体能力)、认知(知识和理解)等维度的发展与形成均具有鲜明的具身倾向。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只有充分理解身体素养的具身性,创设丰富的环境可供性使学生与之互动,从情感、动作、认知3个具身维度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养,才能促使学生通过“我可以、我掌握、我明白、我行动”的发展路径实现终身体育参与,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治理的演化博弈

张文鹏,李经展,赵子建

( 华东交通大学;郑州大学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县域学校体育的内部治理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和利益动机进行分析并建模。结果显示:学校领导博弈选择概率、家长和学生参与度、体育教师权益、县级政府监管问责力度均可引起学校体育内部治理演化博弈方向的改变;班主任、文化课教师的价值观念、行为倾向、参与意愿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县域学校体育的内部治理效能产生影响;学校领导是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治理过程中“上升促进”和“下降抑制”的核心点,家长和学生群体影响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决策,且三方处于闭环制衡模式之中。建议:①重视县域“小圈子”中利益关系博弈的影响,以“共商”协调利益平衡;②规避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治理的“密集动员型”行为,以“共建”协调监督关系;③强化县域学校内部力量参与体育治理的行为意愿,以规制手段协同“共治”;④倡导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治理责任观念,构建“三方”协同治理制度。

法国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模式:理论证成与实践镜鉴

邱 林,秦 旸

( 苏州大学;天津体育学院 

      在新发展阶段校园足球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成为建设足球强国与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奠基工程。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校园足球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化教学训练模式是促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改革任务。探讨法国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模式中后备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从理念提出、环节设计、方法指导、目标内容四方面分析法国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模式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以理念统一为导向,形塑青少年足球思想体系;以理论指导为基础,构筑本土化教学训练模式;以方法创新为抓手,提高青少年教学训练质量;以目标重塑为锚点,推进内容一体化系统工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打造梯次递进的培养体系。

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与运动转介制度:国外经验与中国路径

王 蕾,张 戈,陈佩杰,段子才

( 阜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对国外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和运动转介这两项体卫融合的实务操作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二者在“Exercise Is Medicine”解决方案中的具体应用,为我国体卫融合的行动策略与实施路径提供借鉴。结果显示:将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并确定简捷有效的测评工具,推动在卫生保健和临床诊疗工作中常规进行体力活动的评估,可实现“融体于卫”;为了使运动处方/建议得以实施,卫生保健/医疗工作者将有锻炼需求者转介到经专门资质认证的社区体育锻炼资源中,从而做到“联卫于体”。通过上述关键环节形成体卫融合从启动到落实的完整闭环。建议:我国应基于运动促进健康理念,设计制订体卫融合的完整实施路线;在体力活动评估和运动转介制度这两项关键环节注重操作性与资源建设;在卫生健康领域拓展运动健康促进的覆盖范围。 


是何·为何·如何:体教融合研究综述与展望

丁省伟,储志东

( 南京师范大学 )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体教融合“是何、为何、如何”的逻辑框架,对近年来体教融合的研究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从培养模式、抽象认知、现实判断、辩证认识、本质探寻、时代发展等多维度对“体教融合是何”进行学理阐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教育逻辑及科学逻辑5个维度对“为何提出体教融合”进行论析;从多维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对“如何实现体教融合”进行探究。研究热点集中于体教融合的概念内涵、出场逻辑、影响因素、实现理路等方面,呈现出研究领域与规模日趋拓展、研究内容与方法日益丰富、学校体育与教育关系回归理性、竞技体育转向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等变化趋势。未来应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理论先行为体教融合实践筑牢思想基础,通过解决实践难题落实体教融合发展理念。 


往期目次: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总目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0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9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8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公众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官网


网址1: 

网址2:

微信: stxb1959

电话: 021-65506286

邮箱: xb@sus.edu.cn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 200438

感谢您支持,欢迎您赐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