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边一印度妈妈这么教育娃,我忍不住给她上了一课...
我蹲下来悄悄问她,你想要送什么礼物啊?
她妈妈在旁边摘下一只耳机,对我摆摆手说,不用不用,不用送礼物!
女孩眼里的光暗了下去,欲言又止,骑着车去前面了。
我问她妈妈,为啥啊?这可是5岁生日啊!
她说,这个孩子现在物欲太强了,过节为了收礼物,过生日为了收礼物,朋友来家里做客,如果没给她带礼物,她就拉下脸了,好像不带礼物就白来了似的。
她继续说,她应该明白,快乐不是物质给的,不要那么看重礼物,大家来给你庆祝生日,你应该享受过程,而不是光想着礼物礼物礼物。
我想反驳她,但又觉得这一刻和她产生了灵魂共振。
饼饼很喜欢小姐妹来家里玩,以前是24k纯期待,孩子还是更喜欢和孩子玩。
后来一个小姐妹来玩的时候,送给她一个小玩具,她接过来,愣在那好几秒。
我估计她心想,还有这操作呢?原来别人来家里玩,还能送我礼物啊!
从那以后,只要一说起谁来家里玩,饼饼的第一反应就是,她会送我礼物吗?
有一次,人家在我们这玩到一半,饼饼突然跑来问我,她妈妈什么时候接她走?
我说咋啦,你们玩得不开心嘛?
开心啊,但我想她快点走,这样就可以快点送我礼物。
。。。。。。
所以,当那个妈妈嫌她“物欲太强”,“满脑子都是礼物礼物礼物”,我真是特别理解她的心情。
虽然但是,我还是缓缓道出一句,你说的我都同意,但我不能听你的,哈哈哈。
一是因为饼饼过生日时候,你也给我们买了礼物,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不送说不过去。
二是因为你说的那些道理,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但都是一些“成年人的哲学”,孩子不认同的。
盗梦空间第3层 | 女儿在幼儿园遭到了孤立,孩子的社交比想象中更残忍
孤独是人生常态,这句话我同意,恐怕是个成年人都得同意,不然显得自己不够成熟。
但我只能作为一个35岁妇女同意,时间往回倒30年,作为一个5岁女孩,我不同意,我也没有理由同意。
你活了三四十年,从孤独到热闹,从热闹到孤独,从一群人的孤独到一个人的热闹,从看开到看不开,从看不开到看开,兜兜转转一大圈,挣扎着悟出了这个道理:孤独是人生常态。
然后期待一个几岁的孩子,跳开所有关于孤独与热闹、看开与看不开的挣扎,大跨步进入你的人生状态,接受你活了几十年得出的结论,不合适,也不公平。
就像一个退休老人对你说,活着最重要,其他都是小事。
有错吗?
没错啊!和生死相比,其他的可不都是小事么,大智慧!
但90后00后可以打心里接受这个智慧吗?学业是小事吗?工作是小事吗?女朋友和你闹分手是小事吗?
中年人也不能接受啊,孩子教育是小事吗?房贷是小事吗?中概股啥时候解套是小事吗?
你不能接受退休老人的智慧,孩子也没理由接受你那些“成年人的哲学”。
你告诉娃,快乐不是物质带来的,但他们自己并没有体会到这点,洗再多的脑也是徒劳。
就像你告诉娃,糖不甜,糖是苦的,糖难吃死了,他们也不会认同啊。
既然想让他们享受生日会的过程,那就让过程变得更美好,盖过礼物的“风头”,而不是通过剥夺物质,来“反衬”过程的美好。
成年人只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孩子也是,只对自己想明白的道理心服口服。
3. 像孩子一样想问题,
饼饼以前在托班的老师K,也是我写的《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系列第一个出道的老师,曾经说过一个金句:
像孩子一样想问题,像成年人一样讲道理。
像成年人一样讲道理,不是说给娃讲“孤独是人生常态”这种道理,而是做一个讲理的成年人。
怎么算讲理的人?
首先,你得待人平等,待孩子和成年人平等。
重视一个人,不等于尊重一个人。
比如娃帮你一个忙,配合你做一个事,很多人就会脱口而出,很棒,不错,奖励你个麦当劳鸡腿堡。
但如果换成对方是成年人,你肯定不会这么说,你会真诚地对他说谢谢,你真是帮了我个大忙,没有你我可怎么办。
这不是不平等是啥?
盗梦空间第4层 | 德国幼儿园老师也太不会夸人了
我不是说夸奖本身有什么错,而是很多人夸奖容易自带一种“俯视”姿态,尤其当对方是在个头和认知上都矮你一截的孩子。
比“像成年人一样讲道理”更难的,是“像孩子一样想问题”,这点我自己也做得不好,也在努力中。
和你们说个新鲜出炉的例子。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和朋友送娃去一个群魔乱舞班里跳Zumba。
朋友迟到了,她一见面就和我吐槽说,我女儿太磨蹭了,她都马上5岁了,怎么出门还是这么拖延啊?一点小事就能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走,干什么都慢。
说这话的时候,她女儿换鞋换到一半停下了,凑过去听旁边的人在说啥。
朋友说,你看到没有?人家在旁边聊个天,也能把她吸引过去,她都快5岁的孩子了,怎么还这样啊!
我露出姨母微笑说,我都35岁了,还这样呢。
要说拖延,谁也别嫌弃谁,现代人有几个不拖延的,我开始写文章之前也会刷刷朋友圈,观摩一下微博,回几个无关紧要的邮件,把微信上的小红点都点掉。
旁边有人聊八卦,我也会走神,不自觉地竖起耳朵听他们说什么呢,谁还不是个好奇宝宝啊。
虽然但是,我也很懂朋友的无奈,因为我着急了,也会没好气地对饼饼说:
你都已经4岁多了,怎么还要我帮你做这些啊?
你都已经是4岁的孩子了,怎么还和个小孩子一样?
但每次说出这句话,我就会反应过来,4岁的孩子,可不就是个小孩子么!
四五岁的孩子,看上去确实比两三岁那会儿更“成熟”更懂事,通情达理,能听商量了,所以我总有种错觉,她长大了,不用我再像待小孩子那样待她了。
事实上呢,大脑里负责调节情绪和复杂行为的前额叶,到青春期才开始快速发育,25岁才能发育完全。
说白了,青春期前都是“孩子脑”,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没有成年人想得那么“理所当然”,“成年人的哲学”很有道理,但不能直接套他们身上。
其实做到“像孩子一样想问题”也有捷径,换个说法就行了:
她不是“都已经4岁了”,她是“才4岁呢”。
黛西
这说明,太阳太毒了,明天要继续安排防晒装备,我和饼饼一直戴的澳洲Bedhead太阳帽。
黛西好物推荐
黛西专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