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居民杠杆率127%,全国第四!央行报告警示下,你还敢再买房吗?

麦格 层楼 2022-05-16


近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极其罕见地开辟两大专题,聚焦居民部门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


其中,杭州以127%的楼市杠杆率,位列全国第四,远超京沪等一线城市。


快速增长的房贷总量,和直线上升的杠杆率,让本已式微的楼市,未来更显风雨飘摇。


部分人惊呼:今年只是刚开始,明后年才是真正危机。到时,不管个人还是房企,都将面临无力偿债的局面,楼市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楼市真的到了千钧一发的转折点了吗?






PART 1


央行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住户部门债务余额4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较2008年增长7.1倍,接近2017年GDP一半(82.7万亿)。


家庭债务,包括消费贷、经营贷和房贷。其中,房贷占比超过一半。

 

2008年时,我国房贷余额仅3万亿。而到了2017年底,膨胀到21.9万亿,暴增6.3倍,占住户部门债务总量54%

 

但大家知道,所谓的消费贷、经营贷,很大一部分,以各种名义,违规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也就是说,21.9万亿绝非房贷债务的全部,实际数字还要更夸张。



当然,只要赚的钱足够多,债务规模再大,也不一定有问题。

 

国家赚钱的速度够快吗?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债务/GDP总量),是一个很好的的衡量标准。简单的说,就是1块钱本金能撬动多少贷款的能力。

 

2017年末,我国居民债务余额40.5亿,相当于2017年GDP的49%。介于国际平均水平和新兴国家之间,不高不低。


但关键是,过去十年,其他国家纷纷降低杠杆率,我国却在迅速上升。


数据显示,美国居民杠杆率从20%升到50%,用了将近40年。我国只花了不到10年,就从17.9%迅速攀升到49%。


如果以住户部门总债务,与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这个结果更接近真实),更加惊人。

 

按此计算,2017年底,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高达112.2%,远超美国等发达国家。换句话说,居民债务已超出居民收入的可承受水平。




PART 2


这轮加杠杆狂潮中,一度走出“独立行情”的杭州,表现如何?

 

有人用“住户贷款余额”占“住户存款余额”比例的方式,计算了主要城市最近的“住户杠杆率(由于住户贷款主要是买房子,也可以视作楼市杠杆率)”,结果非常有意思。

 

排在第一位的是厦门,杠杆率高达178%。深圳作为一线城市的独苗,位列第二,杠杆率167%。合肥以129%,排在第三。

 

而我们的杭州,以127%的杠杆率排在第四,力压南京、苏州,更将上海、北京远远甩在身后


与去年同期相比(102%),杭州杠杆率大增了25个百分点。住户贷款余额,也从不到1万一亿,飙升到了1.26万亿。

 

为什么厦门、深圳、合肥、杭州等城市的杠杆率,远高于京沪等一线城市?


 

跟城市比较新、外来人口较多有关,积蓄少,买房杠杆高。而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政策以“赶人”为主,杠杆率相对更低。

 

当然,从住户存款数量看,北京、上海仍然更富裕、更殷实。


如果用“住户存款”减去“住户贷款”,还可以计算出“净存款”这样一个指标。杭州“净存款”约“-2701.9亿元”,按950万人口计算,人均“净存款”为“-2.84万元”

 

相比之下,厦门和深圳的人均贷款,达到了10万元和9.5万元。若是从这个指标看,堪称“生活压力最大的城市”。

 

这是否意味着深圳、厦门房价,未来有较大下跌空间呢?

 

其实厦门已有明显跌幅,深圳楼市也在变冷。从人口增速看,深圳和厦门都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好的10大城市之一。但深圳产业发达,而厦门的GDP相当可怜。


作为中国居民杠杆率第一的城市,厦门房价泡沫仍然惊人,“去杠杆”任重而道远。


那么杠杆率第四的杭州,又有多少隐忧?




PART 3


抽象的数字固然是一个指标,但数据本身有偏差性。

 

的确,过去两年杭州楼市狂飙突进,投资客比例惊人,杠杆率急剧上升是不争事实。但杭州人的总体投资风格,其实偏保守,疯狂ALL IN的玩家并不多。


多数人即便抱着投资目的买房,一般也预留了足够的现金流,就算短期套牢,也不用拼“生死时速”。

 

在我身边,就有大量此类“猪坚强型”购房人群。

 

第一类,自然是不差钱的“拆迁户”。2016年以来,杭州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拆迁潮,累计拆迁超过10万户

 

由于提倡货币安置,大量家庭手握巨额资金,多者不下千万。这些钱大部分,流入了楼市。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城东拆迁户小程,就用手中的1000多万拆迁款,以自己、父母和亲戚名义,陆续全款购入了普升、亲爱里、雍和府、杨柳郡等楼盘,最近他还去摇了公园1872


 

第二类,长期价值投资型的稳健购房者。

 

这类人不会计较房价的一时涨跌,王小姐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上半年,高点卖掉一套二手房后,以父母名义,全款购入了两套红盘。其中,150万资金来自年化10%的银行借贷。


不过,年收入超过百万的王小姐,并不打算明年交付后就出货(即使楼市低迷),而是计划持有到亚运会。

 

第三类,自住型的刚需和刚改。

 

出于学区、婚房,或改善等需求,这类数量不少的人,或许高位入手了杭州房产。但对他们来说,房价跌也好、涨也罢,卖掉唯一房产的可能性很低。毕竟高卖低买,只有少数人能成功

 

除了那些违规使用首付贷、消费贷等方式“加杠杆”的人外,杭州多数购房者,都有短期不出货的坚忍能力。




PART 4


当然,杭州居民的高杠杆率不触发风险,有一个前提,即多数人的预期收入保持不变或增长。


一直以来,杭州都是二线城市中就业机会最充足的,人口增速名列前茅。

 

统计局显示,2017年末杭州常住人口946.8万,相比2016年末,净增28万,是长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人口抽水机”。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大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正出现戏剧性变化——杭州成为对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但工作机会每年都在变化,从短期看,也并非没有隐忧——那就是可能到来的失业潮


 

上周五,阿里巴巴股价大跌,市值一夜蒸发244亿美元。数据显示,今年6月到现在,仅4个月,阿里股价接近腰斩,狂跌了36.8%

 

不仅是阿里,再看腾讯。从今年初最高点的474.6元计算,到近日的252.2元。腾讯市值已累计蒸发2700亿美元。

 

与此同时,阿里和腾讯的利润,也纷纷出现下滑。京东、网易、美团、小米和百度等企业,同样不能幸免。

 

不管中国还是美国,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都是当仁不让的经济支柱。它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的不仅是经济,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

 

因为它们背后是更大的群体——无数个围绕巨头企业生存的服务公司、数以百万计的快递员、物流员、外卖员......

 

如果经济下滑,相关工作岗位变少,有些购房者高额的按揭或许就难以为继了。



 

PART 5


当然,对今后几年的楼市,其实也不用过度担忧。

 

按照央行报告的说法,房地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只是近年来高杠杆激增和房价过快上涨,导致风险有所上升。

 

这还真不是冠冕堂皇的话。一方面,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住房信贷政策,平均首付比例达34%。往坏的说,居民可以承受30%左右房价下跌。

 

对比之下,次贷危机前的美国,首付比例一度宽松到10%左右,承受能力更差。

 

另一方面,对比其他类别贷款业务,房贷不良率,远低于整体水平。

 

更关键的是,房地产在金融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家庭近70%财富,集中在房地产,既得利益群体不能容忍房价的巨大下跌。

 

其次,楼市与金融体系,密不可分。


根据央行报告,2017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6.8%。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银行业将直接面临信用风险。


 

当中也包括房企融资链断裂,可能带来的风险。

 

今年已出现多例债务违约事件。比如,因资金周转问题,云南房企京鹏地产,一笔原本应在今年5月底兑付的信托(3亿元),出现了违约。

 

所以,无论是基于传统的土地财政、房地产拉动经济的需要,还是基于金融稳定的需要,房价都难有大幅度调整。

 

在金融稳定性的大背景下,楼市不太可能被允许大跌,但同样大涨也不被允许

 

当然,不管怎么说,风险还在增加、集聚。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减少贷款,保留一些流动资产,保住工作,才是当下最该做的。




上周·精彩推文·回顾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跌破万套,“银十”冷清收场 | 层楼10月报告

◆杭州二手房“站岗”大排名,当初究竟怎么下的手?

◆杭州又现滑稽一幕,只因真正的苦日子还没来?

◆免租金!杭州启动人才租赁试点,你符合吗?

◆杭州二手房成交“五连跌”,库存却还在暴涨

◆流拍的美哉美城,二拍反倒溢价了30%!

◆没有救市,下行趋势难逆转 | 楼先生问答NO.301

◆出手了!调控走向彻底定调 | 楼先生问答NO.300

◆不用摇号的杭州楼市要来了 | 楼先生问答NO.299



- End -


文∣麦格

编辑∣二叔


©本文版权归“层楼”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有杭州楼市最新鲜的热盘和消息


微信ID:ultraplus_cross

长按二维码关注层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