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死书 | 心灵深处的改变:放下与喜悦

2017-09-24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忧伤的是,你发现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

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

       

像乔达弥一般深切地反省无常,可以让你从内心的深处来体会无常的真义,当代上师纽舒堪布(Nyoshul Khenpo)写了一首诗,道尽个中真味: 


万物的本性都是虚幻短暂的,

有分别心的人,视苦为乐,

如刀上舔蜜。

坚持万物实有的人,多可怜啊!

同参道友们,往内观照。


然而,往内观照是多么困难的事!我们多么容易被旧习气主宰啊!就像纽舒堪布的诗告诉我们的,即使它们带来痛苦,我们也以几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因为我们惯于屈从。我们自以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习气,就完全沦为它们的奴隶。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固定模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地,我们可以跳出来,有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的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闭关和深思一段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见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舒适地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当你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吗?善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这些时刻,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出离心”(renunciation)。出离心,藏文发音为“ngé jung”。“ngé”的意思是“确实的”或“必然的”,“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头”或“出生”。时常深入反省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正从习气中“走出”,通常带着厌恶的感觉。你开始发现自己越来越能随时放下它们,最后顺利地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好像从奶酪中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出离心,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发现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这不是平凡的喜悦,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而深层的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了,因为你已能真正从旧习气中走出,因为你已经能够改变,并越来越自在。


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

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持续的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就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生活中的我们,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相信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而无法学习会让我们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性和嘲讽性:执著不仅不可能抓住什么,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执著的东西本质上无法执著。藏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用力,沙还是挤不出油。”


真正在心里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错误的恒常观和为求安全感而盲目追逐的一切。慢慢地,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痴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见地;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习依然存在,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过程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甚至连旧习气对我们的影响,都不像过去那么令人震惊。随着每一次改变,我们会有些许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开放。 



敬请关注下一篇:

放下才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上一篇:生死书 | 接受无常,全然改变生命的方向





全球免费免邮流通《西藏生死书》

请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服务号


她让我感到温暖慈悲平和,沐浴此书仿佛在我一直浮躁的心注入了一针安静剂;

她让我学会思考,更加淡定的对待得失,尝试和过去和解,放弃执着和焦虑;

她教我正视自己,理性看待伤害和痛苦;

她是一本可以也必须反复多次阅读的书本;

她就是充满平静、能量和美的巨大世界。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寻找到生命终极的智慧,

愿每一个灵魂都能获得永恒的安乐与光明!




显密本圆融

愚执自他宗

圣法原一味

无偏应普弘


推荐阅读




陈坤:我为什么一再地推荐《西藏生死书》?

生死书 | 接受无常,全然改变生命的方向

生死书 |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

生死书 | 生的迷惑与骗局

生死书 | 现代世界的死亡:误解与希望

生死书 | 透过死亡的镜子,我决心把一生奉献给修行

生死书 | 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

生死书 | 李开复谈生死:除去虚名与成就,人生还剩下什么

生死书 | 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

《西藏生死书》中的18句经典,领悟生死之间的智慧

讲述:马来西亚环滩岛沉船事件,我和家人幸运逃过一劫!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对父母至深的爱:生命的守护(一)

对父母至深的爱:生命的守护(之二)

对父母至深的爱:生命的守护(之三)


大部分人所谓的改变别人,都是因为接受不了自己的痛苦【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

去惑 ︱ 同情心是慈悲心吗?【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

“忍”字头上一把刀,你究竟为什么在忍?【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





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全球范围免费流通、广大结缘

适合当代人根性的佛法书籍,

涵盖修行各个次第的精华。


期盼为所有想一窥佛法堂奥的读者,

筑一条方便之道,

不再寻寻觅觅!


恭请正法书籍

敬请关注以下公众号

选择我要恭请-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近期可恭请书籍


《不只是要快乐: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繁体版)


《白莲花——莲师七句祈请文阐释》

(繁体版)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繁体版)


祈愿我们所有的人,

在亲近佛法的路上,

都能解除困惑,

得受传承加持,

契入心之自性!


虚空法藏流通中心志工

慧莲 手机(微信):13601319336

慧悟 手机(微信):13970791744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圆明文化事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