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

黄山日报
2024-09-08

本栏目由

中共黄山市委组织部

黄山日报社

黄山人才发展集团

联合主办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发展的痛点是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的流失。特别是农村中的能人大规模流入城市,导致乡村社会的人力资本相对不足,制约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而在黄山区永丰乡永丰村,则有一位来自皖北的“清华”毕业生闫峰,通过创办山里研工社,以田园生活的自然心性安抚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蔓延带给现代人的压力,以艺术的力量推动着传统乡村向现代新乡村迈进。


01

山里研工社



太平湖畔,来龙山下,洙溪河边。


一家小院,一杯清茶,坐在黄山区永丰乡永丰村山里研工社民宿,芳菲歇去,夏木阴阴,这满眼的绿意阻隔了尘世的喧嚣,彰显生机和活力。



80后主人闫峰穿着宽松随意,眼神平静得像一片清澈湖水。他的言语却如他的作品,写意且天马行空。



闫峰来自皖北亳州,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出生农村的他,本该和众多学子一样,靠实力在大城市落脚,并过上令人向往的艺术人生。





或许是受他老乡老子思想影响的缘故,或者是所学美术设计专业的艺术使然,闫峰对自由灵魂的追求和向往愈来愈强,以至于渐渐对大都市有了距离感、陌生感。


02

山里研工社




2015年,他自驾皖南,路过太平湖时,这里的山水之美和非凡气质令他怦然心动。他想这就是自己内心追寻的地方!于是他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结束15年的上海行走,将工作室搬到永丰村。



“我是谁?我要去往哪里?”说起初衷,闫峰说:“我来自农村,我向往乡村,牵手永丰,破解了困扰自己多年的人生之问。在这里,我可以与自然为伍,与山水交友,与草木谈心。”



租下永丰乡闲置的乡办食品厂,创办山里研工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美学的眼光和巧手造化,让破旧不堪的乡食品厂涅槃重生。不破坏原有肌理,保持原生态风貌,让人感觉到回家般的舒适与放松。



山里研工社的特质,是与山水田园日月为伴,是浓浓的怀旧风,是乡村原生态的保留。原本农民拿来报废或当垃圾的东西,他一件一件收了下来,从前母亲带孩子用的站桶成了独具创意的灯罩;一块块破裂的瓦片稍加修饰就成了一盏盏盆栽;枯落的树枝成了房间吊顶的装饰;上世纪的铁网绿片电风扇成了怀旧的装饰。数千件不起眼的农家物件,经过闫峰的二次创造成了艺术品。



山里研工社的功能不只是研学,重要的是通过老厂房的活化与再生设计,挖掘与振兴乡村艺术,创造全新的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这里有皮革坊、染坊、酿酒坊、农民设计博物馆、画廊、陶坊、艺术家创作工作室、餐厅、民宿等。



村里七八位阿姨被请来上班,手工制作出来的皮具、布染的丝绸棉麻制品及自然米酒等产品受到了客人的一致好评,入住的客人也可以深度体验研工社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03

山里研工社



通过艺术的再造,闫峰让乡村被投影为一种返璞归真的乡隐田园诗。但不止于此,他在竭力通过艺术拓展乡村新意,使乡村再生。




“这是我内心的追求,也是我热爱的事情。”言语中,闫峰很是崇尚“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他说:“乡村对我来说其实非常奢侈。永丰的山水人文和百姓都很淳朴。而我理想中的研工社其实是一个自然的村。她保留着传统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人们可以到这里体验学习,年轻人可以回乡照顾老人孩子,村民在村里有收入。”依照这样的模式,闫峰已经展开了周边一些村庄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影响。




山里研工社一头连接着城市,一头连接着乡村。当城市化开始渗透到每个乡村角落时,闫峰的逆旅回村在山野中安顿自己的内心,用艺术连接乡村和城市,努力探索实践“民宿+旅游+工坊”的乡建模式。或许,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但至少她能承载城市人的新需求,提供了农村人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字:记者 程向阳 实习生 刘路路

图视:江永言

部分图片来自山里研工社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程子洋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王翠竹



推荐阅读【打造全国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④】璜尖:笋箬飘香出大山
【打造全国最美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⑤】凤霞村:凤栖梧桐起彩霞
【乡村振兴“满天星”⑥】沟村:乡愁似海乃知还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⑦】和平:一个有爱的地方
【乡村振兴“满天星”⑧】流口村:探索走出“两山”转化路径
【乡村振兴“满天星”⑨】绍濂村:“探花故里”打出“三张牌”
【乡村振兴“满天星” (10)】芦荔:祁门大米第一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⑪】竹铺:惊艳转身
【乡村振兴“满天星” (12)】汤家庄:改变,从“唤醒”闲置房开始
【乡村振兴“满天星” (13)】中村:“乘”着高铁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14)】岭南:山色真开紫翠屏
【乡村振兴“满天星” (15)】乡村振兴:黄山VS上海之长短板
【乡村振兴“满天星” (16)】新溪口 :“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满天星” (17)】溪口:休西大镇,风正帆悬
【乡村振兴“满天星” (18)】逐梦星空!7位第一书记打擂比武
【乡村振兴“满天星” (19)】从筑秋韵
【乡村振兴“满天星” (20)】瑯𤩐:打造中国状元文化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21)】青峰:竹岭深处有人家
【乡村振兴“满天星” (22)】金利:乡村谱写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满天星” (23)】汪连俊:把青春献给我热爱的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4)】汪乐:因为一个人 爱上一个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5)】方蕾:“准导演”回乡当“村官”
【乡村振兴“满天星” (26)】林干:干!是最好的“方法论”
【乡村振兴“满天星” (27)】翟璐:乡村振兴 一路有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8)】方嘉:饮水思源报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9)】乡村产业,星火燎原【乡村振兴“满天星” (30)】黄山“后浪”一朵朵【乡村振兴“满天星” (31)】高塘:千年古村焕新彩【乡村振兴“满天星” (32)】芳口村:大学城边 “芳华”时代【乡村振兴“满天星” (33)】黄山田野上的农业科技播种者【乡村振兴“满天星” (34)】汪满田鱼灯:照亮山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35)】黄山农业:红芳满眼竞风流【乡村振兴“满天星” (36)】“第一书记”读“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满天星” (37)】黄山:不负春光,全力护好“米袋子”【乡村振兴“满天星” (38)】大茂之美,美在兹!
【乡村振兴“满天星” (39)】西溪南:目及之处皆风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40)】甘棠:一个城关村的华丽“蝶变”【乡村振兴“满天星” (41)】王国贤:与上朱村双向奔赴【乡村振兴“满天星” (42)】孙中正:乐在阜田种大田
【乡村振兴“满天星” (43)】金顺芳:以青春之名  书写活力潭口【乡村振兴“满天星” (44)】周民旺:“土书记”的乡村坚守【乡村振兴“满天星” (45)】陈罕晨:扎根乡村 俯身为民【乡村振兴“满天星” (46)】金竹:大山里的红色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47)】黄山乡村两级书记丽水学什么?
【乡村振兴“满天星” (48)】严池:洞见新机【乡村振兴“满天星” (49)】红色杜家村:如何破茧蝶变?【乡村振兴“满天星” (50)】渭桥:未来可期【乡村振兴“满天星” (51)】“豆腐村”南溪南村产业调查报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