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晚年(下)

我们的晚年(下)‍

作者:余杰

目 录

11、阿秀不会过马路

12、阿斐哭了一晚

13、上前线

14、兄弟,谢谢你

15、阿豪的自豪

16、生命的终点

17、固执的老阿林

18、忙碌的阿秀

19、喜欢过瘾的老贤

20、晚年的歌

11、阿秀不会过马路

被罚款后阿秀气得直嚷嚷,怎么这种事情也要罚款,太不讲道理了。


刚才阿秀从菜场买菜回家,她习惯性地从逆向的车道上骑着自行车往回赶路。就差几步路就到家了,没想到被警察拦了下来。


你怎么可以逆向骑车?警察问道。


我一直是这样骑的,回家啊。阿秀理直气壮地回答。


警察没有理会阿秀,直接开出了一张罚款单据。警察教育阿秀: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可以逆向骑自行车的。万一碰到迎面来的车你怎么办?多么危险啊!


阿秀还要辩解,前面就是我家了。从菜场过来不走这个道我要绕一大圈路,再说我一直是这样走的,从来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真是奇了怪了。阿秀一面狡辩一面只好从兜里掏钱交了罚款。


回到家,阿秀越想越生气。她嘟囔着对老伴说,现在连个走路都要管,气死我了。想当年我们在农村的时候,啥个交通规则。现在好了,啥事都要管头管脚的。


老伴斜靠在躺椅上看报,摘下老花眼镜后对阿秀说,遵守交通规则是应该的事情嘛。你不想想前几年和你一起到台湾的事情。


阿秀边整理着买来的蔬菜边回想起那年与老伴一起去台湾旅游的事情。


那天他们旅行团去参观101大厦。

导游指挥着大家排队前往。在过马路的时候遇见了红灯,导游请大家在路旁耐心等待绿灯后再走。阿秀正在与同行的一位大妈闲聊,她压根没有听见导游的话。她说得起劲,连身旁已经停下脚步的那位大妈都不顾,自己径直走向马路的对面。此时,只见迎面而来的车辆纷纷刹车,看着阿秀一个人晃晃悠悠地过马路。


导游一见立即大声喊道,快回来,别乱穿马路!


阿秀已经快到了马路的对面,听见导游的呼喊后一下子愣住了。她回头一看,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穿越马路,两旁全是停着的小汽车。


哇,阿秀吓了一跳,她赶紧收住脚步一个回头往回跑。


导游急了,大声喊道,不要再往回走啊,危险啊。


阿秀还是一个小跑,穿越马路回到了正在等待过马路的旅行团里。


路上的汽车开动了。阿秀见有的车子的窗户打开着,驾驶员朝她连连摇头。


导游气愤地对阿秀说,你以为这是你家里啊,可以随便乱穿乱走的。你看看在台湾哪有这样乱穿马路的事情,真的是丢人现眼,你把我们大陆人的脸都丢尽了!


阿秀一声不吭站在一旁。旅游团的人们纷纷指责阿秀,感到阿秀太不遵守交通规则了,怎么可以自说自话地乱窜马路呢。


同行的一位青年人开口了:这位大妈估计是知青。


为啥?阿秀的老伴惊讶地望着这位年轻人。


青年说,跟我爹妈一样,在广阔天地时间长了,习以为常了。穿个马路算个啥,反正天下我是老大。无法无天的年代留下的烙印啊,改也难!


大家无语。

12、阿斐哭了一晚

阿斐回来了。走进小区的她一眼就看见几位大妈正在闲聊,她立马上前打招呼。


哟,张家大姐啊,我刚从江西回来。对,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对了,是知青会议。忙啊,明天我还要出席一个研讨会呢……。


等阿斐离去后,几位大妈冲着她的背影呵呵一笑议论道:这个女人好这一口。唉,没有男人了,自由自在啊。老太婆一个了,还要装嫩啊……。

阿斐才不理会这些呢。自从退休以后,她忙着呢。一会儿参加知青联谊会的聚餐,一会儿跟着知青旅游团走南闯北,一会儿当起知青年会的主持人,等等。反正有知青旗号的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对于阿斐来讲,这才是生活。老公早些年去世了,自己无儿无女的,一个人待在家里多么寂寞啊。虽然老公去世以后,阿斐也交过几个男友,但是阿斐都感觉不理想。要不就是抠门的老男人,满足不了阿斐的花销;要不就是腰缠万贯的老板,那她耍着玩的。有时遇到一个心仪的对象,可人家看不惯阿斐的虚荣,只好拜拜了。阿斐真难啊。


最近阿斐有了一位对象,这是他在一次知青聚会时结识的。那人其貌不扬,但是在谈吐上彬彬有礼,出手好大方呀。阿斐听旁人说,这个“神秘”的人据说退休前是一个处级领导呢。阿斐通过几次聚会时的观察,咬定了这个目标:老王。今天,老王要上门来了。


有人敲门。阿斐很激动,整了整衣服去开门。


“啊,老王呀,快进屋。”阿斐乐呵呵地说。


老王提着一篮水果,笑吟吟地走了进来。他扫了阿斐一眼说:“斐斐小姐,今天打扮得真美啊。”


两个人在沙发上坐下后,热情地交谈起来。


阿斐对老王说,你在上次聚会时的发言真的很精彩,到底是老干部啊,我们大家都很佩服。


老王说,瞎讲啦,我也是随便讲讲的。老了,脑子不中用了。现在是闲在家里无所事事,知青有个聚会嘛,我是信口开河啦,不值得一提。


阿斐将身子朝老王边上靠了靠说,是啊,我们老了,都很寂寞。能够找到像你这样的伙伴真好啊。


老王笑了笑,握住阿斐的手聊,天南地北地聊开了。


渐渐地两个人坐得越靠越近了。阿斐闻到了老王身上一股子香水味,真的很爽啊。她情不自禁地想抱抱老王,想把嘴唇凑上去。


老王呢,眼睛里发着一丝光,默默地望着阿斐,突然一把抱住了阿斐的身躯,低下头……。就在这时,老王兜里的电话响了。


老王的脸色上显得有些恼怒。他松开抱着阿斐的手掏出手机一看,心里一惊,连忙接听起电话。


“喂,你在哪儿啊。快点回家来,你老婆中风了,马上要送医院去!”


阿斐在一旁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她下意识地从老王的身旁挪开,用一种惊讶的目光注视着他。


老王呢,慢悠悠地站起来对阿斐说,抱歉了,我要赶回家去了。咱们下回吧。


阿斐涨红着脸说,下回,哼,你在找死啊。说完连推带拽把老王赶出了家门。

那晚,阿斐哭了一晚。

13、上前线

甘大娘怒气冲冲地斥责道:哼,反对毛主席,没门。你们几个小丑,想都不要想。老娘就是要跟你们对着干!


她颤抖的手指不停地在手机上滑动,两眼冒火气愤异常。在一个知青群里,她被一伙人围攻着。有人骂她是不可理喻,有人讽刺她是花岗岩脑袋,还有人怒斥她是在“文···革”翻案。

甘大娘早年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她是一个幸运者,到了农场以后凭着老子打招呼,没有下过一天地就混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她的老子是一个大干部,就凭这一点她跳了三年舞蹈就回城了。怎么回城?工农兵大学生呗。读完书还是靠借老子的光混进了区政府当起了小办事员。可惜啊,这位甘大娘实在是能力太差。老子死了以后没有人照着她了,很快她就被下放到街道。不过按照现行的干部管理机制,她到街道工作升了一级,当起妇联副主任。每天无所事事的她,这里串个门,那儿聊个天,混到了退休。


一次,一位小年青问她,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好苦啊。


甘大娘一听批评道:苦什么!我们那时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广阔天地里锻炼的。


这几天老甘的心情很烦躁。她连续转发了几篇台···海局势的文章,竟然遭到网友们的嘲笑。有人讥笑她,爱打仗的大娘,你不看看打的是谁?有人调侃她,当年yi和团,今日hong卫兵,你就是好这一口!还有人讽刺她,当心啊,炮火一响当心你家被炸啰。


这算什么话呀。老甘一面回答这些人的攻击调侃,一面在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一剑封喉”呢?


哇,老甘看见网上的大咖在说,一旦开····战,我将捐献一个月的工资。


这话令人振奋!老甘赞誉道。


咦,怎么有人在说到湾湾的事情,怪罪前三十年?

老甘立即在微信群里发言:我一听说毛泽东时代一穷二白,不敢打湾湾,就有气!毛主席是在什么基础上把中国打造成一无外债,又无内债,全工业化,一星两弹,自尊,自强,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国家。外不怕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威胁,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豪情满怀建设祖国!那时我们的口号就是一定要解放台湾!改开是在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有相当经济基础上开始的。起点不一样,有可比性吗?要比也行,毛泽东时代,一家养5、6个,7、8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不犯愁,现在连一个孩子都不敢生。毛泽东时代住房,读书,看病是问题吗?现在呢?凡是不感恩毛主席的不配生活在他老人家缔造的国家,不配享受他缔造的共产党的福利!


写完后,老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带劲!


瞬间,微信群里调侃、讽刺、斥责的话语接二连三涌来。老甘气得两眼冒火。


她在微信群里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哼,要是现在打湾湾,只要党召唤,老娘我立刻扛起枪上前线!


卧槽!

14、兄弟,谢谢你

在一次知青聚会的时候,阿黄终于和老俞见面了。阿黄激动地握着老俞的手连连说,谢谢你啊,从心里感谢你!

为啥阿黄会如此激动呢?事情要从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说起。那时大家从上海来到云南农场上山下乡。一天突然来了两位上海市公安局的人,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这两个人公安与生产队支部书记关在一间屋里秘密谈了一会儿,就把阿黄抓了起来。


阿黄犯事了?大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为了破案,两位公安在支部书记的指点下,找了三位知青协助,老俞就是其中一位。对了,那时应该是小俞。


阿黄被关在一间曾经是放生产工具的仓库里,由老俞和其他两位知青朋友看管着。每天三餐饭送进去给阿黄吃,剩下的时间就是要阿黄交代问题。至于交代什么问题,公安一直不说。一个星期后,那两位公安亲自提审阿黄,还动手打了他。老俞看见,阿黄被打得鼻青脸肿的。


还是要阿黄交代问题!阿黄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有啥问题可以交代的。上完小学后,阿黄和大家一样闲在家里无所事事,外面都在“造反”,学校里不读书了。等了三年后,“一片红”,全部上山下乡。阿黄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来到了云南。那么,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呢,阿黄怎么也想不起来。


又过了一个星期,两位公安把老俞三个人召集在一起,向他们透露了一些情况。原来那些年阿黄闲居在家的时候,他居住的石库门里发生了一个案件。有人在灶头间堆煤饼的地方将一张写有“打倒Mao某某”的字条塞在煤饼的夹缝里。案发后查了好几年没有结果,最后一个怀疑对象就是阿黄了。


“你们可以直接问他呀”那时的小俞对公安说。


“不行!我们对了笔迹,有点像。这种写反标的案子只有靠他自己交代。”公安说。


于是,阿黄继续被关押,继续遭到殴打,继续被饿肚子。阿黄实在忍不住了,开口向老俞求助。


“帮帮我吧,我到底犯了啥事情啊。”阿黄哭泣着说。


老俞忍了很久,才暗示阿黄,当年你家的灶头间里有没有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经老俞提醒,阿黄想起了几年前的这件事。那天他与同学一起到南京路去看大字报了,回到家才听邻居们在议论这件事。怎么……?


阿黄开始交代了。


公安开始很高兴,这个小子终于交代了。可是阿黄越说越离谱,连公安都在怀疑当年是不是阿黄作的案?一阵拳打脚踢后,阿黄交代说是老俞提醒的。


公安气坏了。他们立即向支部书记汇报,下令不许老俞再看管阿黄。他们建议生产队严肃处理老俞,结果支部书记根本不当一回事,连问都没有问老俞一句,一切正常。


但是,是不是阿黄作的案呢?公安无法断定。最后他们决定将阿黄带回上海去处理。于是,阿黄办理了回家的手续被公安押着回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阿黄一直在找老俞。一是要对老俞说声对不起,当年实在受不了“酷刑”。二是要当面感谢当年他的提醒,阿黄因祸得福提前离开了农场回到上海。在回来后经过上海市公安局的反复核查,证明阿黄根本不存在作案的时间。为此,他们出面给阿黄安排了工作进了一家国企工厂。


原来如此。


老俞乐呵呵地说,别提了,我们都是“因祸得福”啊。没有1978年的大返城,哪来今天我们的相聚。

15、阿豪的自豪

阿豪一直很自豪,因为儿子争气。他一直自言自语:我们算了,这辈子都瞎混了。该读书的时候没有书读,该干活的时候统统到乡下去了,该养家糊口的时候下岗失业了。唉,总算混到退休,算了算这个退休工资还比我失业时候的钱还多呢!

每次知青聚会的时候,阿豪总是找个机会与同伴们谈起孩子。阿豪确实有理由骄傲啊。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就职于一家大型外企,当上了中国区的总管。呵呵,年薪嘛,你懂的。每次看见别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自己的时候,阿豪总会讲,全靠我教育有方啊!


这时,阿豪的老婆就会接他的短:就你教育?哼,儿子早就废了!幸好是我管着儿子,要不然……。


了解阿豪的朋友都知道,阿豪回城以后进了工厂干活,没几年就下岗了。对于阿豪来讲,儿子的事情似乎根本不在心上,他关注的是每天晚上的一顿小酒,还有就是每天一包香烟。幸好老婆是在区政府当办事员,公务员嘛有稳定的收入。阿豪靠着老婆的收入七混八混过着日子。最令阿豪难忘的是儿子当年考大学的时候,天天在家埋头复习功课。可是阿豪呢,因为参加赌博被派出所抓了进去,那一刻阿豪担心此事会不会影响儿子复习考大学。还好老婆一面到派出所为他交了罚款,一面安慰儿子好好复习。当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来了后,阿豪躲到外面无脸见儿子啊。


从那以后阿豪再也不敢在外面瞎混了,老老实实在家里做家务。


儿子毕业后要找工作,阿豪开始担忧。你看看人家有个好爸爸,子女的就业根本不用担心。可自己呢,一个混在家里的失业老人,无权无势。儿子得知后安慰他,不用担心,我自己有办法。果不其然,儿子进了外企工作。那天晚上阿豪有点喝醉了。


聚会的时候,有人对阿豪说,你这辈子可以享清福啦。你们两人都退休了,儿子这么有出息,还愁个啥?


阿豪回答,说得也对。但是一家总有一家难念的经。我们两口子现在就是操心儿子的婚姻大事。你看看,他已经35岁了,女朋友的事情没有一点眉目,犯愁啊!


阿豪的老婆坐在一旁呵呵笑了一声,冷冷地对阿豪说,儿子会告诉你这个爹?


阿豪一惊,难道老婆知道儿子的事情?


阿豪的老婆对朋友说,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们那个儿子啊,早就谈恋爱了。小俩口都在外企工作,都是高管。他们说了,等忙完这一阵就结婚。但是有个条件,不要孩子。我劝他们还是生一个吧,趁我们老胳膊老腿还行可以帮着你们带带孩子,他们还是不愿意要孩子,没有办法啊!


阿豪一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他立刻说,我去做做他们的工作,我可要抱孙子啊。


老婆打断了阿豪的话说,你去做工作,就不怕被儿子弹回来。他根本不会理睬你的。


阿豪不啃声了,想想也对,自己在儿子身上都是负面效应啊。

16、生命的终点

老金与爱人阿英漫步在公园的林荫大道上,相互搀扶着、依偎着。路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感叹这对老人的恩爱啊。

五十年前老金与阿英一起上山下乡去了安徽插队落户。苦难的岁月里结下了爱情的果实,儿子的出生带给他们是苦中作乐。等到大返城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已经该上小学了。带着儿子兴匆匆地返回了上海,居然没有一个落脚点。老金和阿英只好在郊区借了一间农舍先安居下来。靠着自身的努力,老金考取了业余大学,进了一所中学当起了历史教师,阿英则进了一家纺织厂工作。两口子勤勤恳恳地干活,把儿子养大。后来在市区边缘地带买了一间两居室的房子,总算安定下来了。


俗话说早生儿子早得福。老金的儿子长大后考取了公务员,进了一个区的卫生局工作。老金很知足,对老伴说,你看看,我们同龄人中间许多人的孩子还在读初中高中呢,我家儿子已经工作了。最令老金和阿英开心的是,老金生日那天,儿子居然把女朋友带回家了。看着未来的媳妇,老金乐得合不拢嘴。那年,老金和阿英忙着张罗孩子的婚姻大事,忙得不亦乐乎。


可惜啊,老金的儿子在一次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的时候突发急病。一查,是白血病。老金顿时傻了眼,大哭了一场。未来的儿媳妇离去了,老金的儿子住了半年的医院也走了。老金和阿英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一家人的幸福顿时化为泡影,老金和阿英天天坐在儿子遗像前哭泣。


儿子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老金退休后谢绝了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的邀请,整日在家陪伴着阿英。家里的电视机成为他们消除寂寞的唯一工具,天天开着电视机直到睡下为止。


去年,阿英不小心摔了一跤。送到医院一检查,大腿骨折。阿英烙下了残疾,只好坐在轮椅车上过日子。老金忙里忙外照顾着老伴,还要操持家务。有时阿英会劝老金,家里赃一点没有关系的。老金回答说,你当家的时候,家里干干净净的,我可不愿意现在家里不干净。


老金终于累倒了。一天午饭后他没有午睡,而是急着出去买牛奶。刚起身想出去,头一晕就倒下了。阿英急得大声呼救,邻居们赶来,赶紧拨打了120。阿英坐在轮椅上无奈地看着担架把老金抬走,急得她使劲地捶着拳头嚎啕大哭。


经过抢救老金捡回一条命,他是患了脑溢血。出院后老金半身不遂,只好拄着拐棍艰难行走。


从那时开始,每天晚间在公园里再也看不见老金和阿英的身影。在菜场里再也看不见老俩口缓缓地走路的身影。


一天,老金喃喃地对阿英说,我们都去养老院吧。


阿英的眼眶里含着泪水。


老金说,唉,一生就这样过去了。无儿无女啊,我们还能靠谁呢?你我都走不动了,老了,该上天与儿子团圆去了。


阿英点点头。

17、固执的老阿林

老婆死了,老阿林像没事一样照样喝茶品酒。女儿骂他不是人,老阿林回答说,我不是人怎么会有你!女儿气得回到自己的家里,发誓这辈子不认这个爹!

老阿林才不管那么多,心想一个人反而自在。想当年在农村的时候,全凭着自己身强力壮才把孩子她娘花到手。那时老阿林一个人可以干两个人的活,每年的工分挣得不比当地人差。


如今老了,用老阿林自己的话讲,等死!


退休后的老阿林没事可干。因为回城后老阿林进了一家运输公司上班,开着大卡车跑运输,所以女儿特意为他买了一辆小车。开始的时候,老阿林还带着老婆在江浙一带玩玩。老婆去世后,他的小车一直停在小区了,每个月最多开个两回算是“保养”一下小车。因为小区的停车位很紧张,保安见状就劝老阿林把小车停到角落的位置上,腾出位置让给上班族停车。老阿林一听冷冷地回答保安:怎么,我没有交停车费?我就停在这里!保安一听无奈地摇摇头走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老阿林非常“横”。


闲得无事的老阿林有时会跑到小区大门口傻站,东看看西望望,看见有人在闲聊的时候他总喜欢插一脚。一天他听见有人感叹一句“太阳从东边升起”,老阿林立即插上去说,不对,太阳从西边升起!人们嘲笑他连个基本的常识也不懂,老阿林则一口咬定这个死理,非要与人家争个面红耳赤。吓得大家立马四处散去,还有人说以后不要与这个“怪物”交谈。


前几天老阿林参加一次聚会,也与别人争吵起来了。起因是这次聚会是一个知青联谊会组织的研究“知青精神”的讨论会。会上大家争论很激烈,有人认为有知青精神,包括了“爱国为民的责任意识、自主自强的自立意志、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风格、探索实践的务实态度、无私牺牲的奉献精神”。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说法,认为这是自说自话,是自己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是胡言乱语,这种没有个性特点的所谓知青精神,放到哪里都一样的。


老阿林心想,这个知青精神没错呀。瞧瞧,里面说“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我当年就是靠着这个作风拼命干活才把老婆弄到手的。说知青精神错的,哼,这是在否定我们嘛。


轮到老阿林发言了,他大吼一声:“否定知青精神就是否定革命精神”。老阿林说:“知青上山下乡是党的号召,它为国奋斗的精神是革命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否定知青精神就是否定革命精神。人生苦短,时不再来,老知青都是七十岁左右的人。我们应抓紧时间,少图虚名,多做一些对社会有进步意义的事,否则做更多毫无实质意义的事,也只能是虚度光阴。”


有人鼓掌,有人嘲讽,有人讥笑,有人赞同。


老阿林怒气冲冲地扬言,谁要是再说没有知青精神,老子就揍谁!


说完,老阿林一拍桌子扬长而去。

18、忙碌的阿秀

退休以后的阿秀很忙。儿子和媳妇忙着上班,弄不好还要加个班。唉,这小两口就是一件事情不好,不要娃。阿秀常常唠叨这事,儿子说,你再这样唠唠叨叨我们搬出去住了。阿秀不吭声了。


清晨,儿子和媳妇还在酣睡,阿秀就出门了。

第一站是菜场。阿秀要赶在小贩们刚刚摆摊的时候来买菜,说是这时候的蔬菜新鲜。阿秀左挑右捡还要讨价还价一番,摊贩们早已习惯了阿秀,都不耐烦地应付阿秀。


“喂,大嫂,你不能这样挑菜呀。”摊贩说:“你看看把菜都弄得乱七八糟的,我还不要做生意啊。”


阿秀不理,继续把菜筐的青菜一颗一颗地挑出来,东看看西瞅瞅,剥去菜叶皮后将菜心装进马夹袋里。


“唉,真拿你没办法。”摊贩生气地说。


买好菜,阿秀的第二站是跑步到面包店。


阿秀一看,还好,差20分钟就是开门的时间8点了。阿秀赶紧排队等候。每天这家面包店在开门的时候,会将昨日没有卖完的面包打折出售,便宜呢。儿子常抱怨她买隔夜的面包不卫生,阿秀才不听呢。阿秀心想,就隔了一夜没有关系的。再说人家面包店都保管得好好的,哪来不卫生啊。关键是这种面包便宜呀,能省几个钱也是好的。唉,现在的年轻人大手大脚的,一点也不知道穷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想当年上山下乡那会儿,这样的面包都吃不上,那时真苦啊。自己回城以后进了纺织厂工作,没有几年厂子关门了。阿秀只好下岗回家,到超市里当起营业员。每个月才这点收入,养家糊口就是靠一点一滴省吃俭用才过来的。儿子不懂啊。


面包店大门一开,阿秀随着人群挤进去,手忙脚乱地抢着面包。当阿秀心满意足的时候一看手表,她立刻赶往下一站:超市。


阿秀提着菜和面包急匆匆地来到超市,看见门口已经有不少的人在排队。她一眼看见当年一起插队落户的阿琴,连忙挤了一下眼睛,朝着阿琴站的地方走去。


“喂,你不要插队!”身后有一位老头提醒道。


阿秀心头一惊,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扭头缓慢地朝人群末端走去,老老实实地排起了队。排在队伍前面的阿琴无奈地摇摇头。阿秀心里直骂那个老头,哼,多管闲事,老不死的东西。


人群中在议论。有的说今天是鸡蛋打折,有的说是豆制品打折,也有的说是猪肉打折,反正总有一样东西打折。这是这家超市每天的固定节目,拿出一样东西打折吸引顾客。是啊,现在生意难做了,大家都在网上购物了,实体店经营惨淡啊。


等了一会儿超市开门了。阿秀和大伙儿一起拥进大门,一看傻眼了。今天没有东西打折!气得阿秀开口就骂,玩人啊,怎么不讲信誉的啊!


阿秀气呼呼地回家了。临走的时候她特意问了超市的工作人员,明天有打折的东西吗?

19、喜欢过瘾的老贤

喝口茶歇一会儿,老贤在阳台上静静地坐着,思考着下午该讲些啥。


今天下午是知青联谊会的一个讲座,按照惯例老贤总是做主旨演讲的。因为他是这个联谊会的会长,第一把手嘛。这些年来,老贤一直很忙的。退休前他是一位副局级的干部,到了正式退休的时候让他官升一级,成了局级干部。有时老贤会自得其乐,瞧瞧,在咱们知青队伍里有几个局级干部?想当年从广阔天地回城后,老贤一路晋级好不顺利啊。到了退休以后,大家请他出面组织了这个知青联谊会。老贤当时想闲在家里也是无所事事的,能够当个会长可以过过“官瘾”,打发一下时间。


老贤组织大家出版报纸办起刊物,可惜,不久就被查封,因为没有官方出版号。


老贤又组织大家外出旅游,号称是“回娘家”,可惜参加的人寥寥无几,还有人质疑他在组织活动中收了旅行社的“回扣”。


老贤还组织一些专题研究会议,围绕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讨论。可惜有人反对他的说法,认为这个上山下乡没什么好处,耽误了一代人的青春。

图片来源网络

老贤才不理会他们呢。他依旧乐呵呵地组织各类的活动,因为他好站在舞台中央这一口。多么神气啊,就像在工作期间那样“发号施令”,过瘾!


下午讲些啥?老贤拿起茶几上的报纸看了看,有了!就讲讲我们老知青如何学习“四史”,对,这个切入点很新鲜的。现在上班的人都在开展学习“四史”,我们这些退休的老知青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啊。老贤开始打起了腹稿,第一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可以吹吹自己的历史。第二,讲一讲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四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伟大的战略部署。第三,提点学习的要求。老贤感到这部分难讲,都开始奔七望八的人了,提点学习要求纯属瞎扯蛋了。但不管怎么说,领导者总归要提要求的。老贤很满意自己的这份腹稿。


手机响了。


老贤打开手机问道,谁呀?是阿凤啊。


手机里传来一个嗲嗲的声音,老贤啊,你快把我忘记了吧,人家好想你啊。


老贤说,怎么会呢。


阿凤说,我已经出发了,在路上了。下午听你的大报告,晚上……。


老贤连忙对阿凤说,好的,好的。晚上到老地方,不见不散。


阿凤还在说,想死你了,都快一个星期了。我一个人多么寂寞啊,瞧你在台上威风凛凛地演说,我的心里直痒痒啊。


此时,老贤见老婆走了进来,他立刻挂断了电话。装得若无其事的老贤对老婆说,下午我要去做个报告,晚上大家还要聚会。今晚你自己吃饭了,我可能会晚点回来,你自己先睡吧。


老贤说完起身,整了整衣服,开始打起领结准备出发了。老婆板着脸对他说,你给我小心一点,不要在外面瞎搞八搞的,都七十的人了,要点脸!


老贤楞在原地,许久说不出话来。

20、晚年的歌

现在世卫组织,对于老年人是这样确定的,老年人分三个阶段。60岁—74岁属于年轻老年人,75岁—89岁属于一般老年人,90岁以上称作长寿老年人。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60周岁。

老年,就是晚年了。这个时候我的耳边响起了赵照、叶芝作词,赵照作曲,莫文蔚演唱的那曲《当你老了》这首歌——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当我老了

我真希望

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同龄,现在都老了。小的时候经历了大饥荒,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饥饿;上学的时候经历了一场大革命,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造反”;就业的时候,大部分到了“广阔天地”,我们知晓了中国底层的真实;开放年代,我们张开双臂迎接世界的美好;改革年代,我们中一部分人下岗失业。如今,都老了!


老了,到了晚年了。一些兄弟姐妹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没有享受到人生最精彩的年龄段——老年。我们呢,还在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地讲啊、唱啊、跳啊、跑啊。也有人“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还有人躺在养老院或者是医院的病床上度日。唉,老了,生命即将走向终点了。


人生百态,到了晚年还在“演出”啊。


躺在病床上的阿海“临终嘱咐”是想要一个孙子,怎么就这样想不明白呢?


一辈子没有结过婚的老刘蜷缩在养老院花坛边的长椅上,期盼的是当年同一屋檐下生活过的朋友的陪伴,可怜啊。


晚年欢乐的老王以旅游为生活的全部,可惜在一次意外中死于他乡,没能继续享受快乐的生活,可惜啊。


一辈子忙碌的小强他娘,到了晚年还在为孙子操劳,她期望儿子不要生下这个孙子,生活的苦楚真的有些悲哀啊。


小芬得了癌症,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奢望自己的初恋能够见上一面,可惜啊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那位暴跳如雷的阿娟一辈子改不了唯我自大的毛病,到了晚年依旧如此,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难道还少吗?


老康的气恼不仅仅是大龄女儿不愿出嫁,心中隐藏着一股痛,到了晚年居然发出“你我两个人还有二胎任务没有完成呢!”的哀叹,这是我们这辈人都经历的。


上当的阿晴被男人迷惑住了,能够怨她无知吗?晚年需要找个伴,只是找寻的路上容易上当啊。


南风的怨气里是一股子那个年代孕育出来的,为我独左的毛病在这代人中间有着滋生的土壤啊。


与南风一样的“左”,老秦在公园长廊里斗殴,无非是为了争执上山下乡到底好不好。晚年了,该消停啦。


是啊,那个年代孕育出来的阿秀自说自话,还“无法无天”时代的烙印深深地打在这些人的身上,可怜,可悲。


晚年了,继续喜欢招摇过市的阿斐在人生路上继续想演出一场爱的长跑,结果是自食其果啊。


至于那位甘大娘的怒气冲冲,并豪言晚年要“上前线!”,这类人充其量是一个小丑而已,不值得一谈。


阿黄的因祸得福源于老俞的阴差阳错地“帮忙”。晚年时刻再次相见,感慨万千啊。


阿豪为儿子的争气自豪,一点也不过分。只是他喜欢把功劳记在自己的身上,晚年时分闹出了一些笑话。


老金与爱人阿英的命运不是少数。当失独老人在规划自己人生最后几步时,有点心酸啊。


晚年的老林非常固执,认个死理非要与人争个明白。这样固执的老人在我们的身边不是很少,而是不少。


到了晚年了,像阿秀一样为生活在奔波的老人不少啊。我们无法责备他们的“贪小”,更多的应该是同情。


那位喜欢过瘾的老贤,一辈子喜欢过过“官瘾”。到了老了还是照旧。但是在背后却有着一些见不得人的丑陋。

大千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写了19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难以概括全部。生活还在继续,但愿我们这代人能够过得安稳一些,自在一些,潇洒一些。

 余杰文章

我们的晚年(上)

夕阳下……已近黄昏的老知青们

天地之间一杆秤 —— 追忆“知青之父”赵凡

云南知青生活趣事

知青偶遇记

知青口述:我们的后代

知青回家探亲的故事

他,无愧覆盖这面“知青”的旗帜

过年了,想起了他们

国庆的记忆

知青往事:抽烟趣谈

文章来源:知乎“上海余杰”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知乎“上海余杰”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