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黑子的二手时代——返城知青的风雨岁月

李黑子的二手时代,
返城知青的风雨岁月

作者:付晓峰

李黑子娶了带娃娃的媳妇

天津市赵家场胡家胡同的老邻居李黑子,也是到内蒙古兵团回城的老知青,刚回城的时候,在家待业,他就用细铁丝编了一个网子,摆放在房上,养了几只鸽子。他整天在小院和胡同里玩鸽子,胡同里的老人们都说长道短,一堆闲言碎语,说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当时他家很贫困,没钱又没关系。(因他家穷,亲戚们都不与他家来往)为此,李黑子常在街道居委会与那帮戴红袖章的大娘们死泡着。后来,他进了一家街道办的小煤厂。在兵团种了十年庄稼,回城还是依旧靠力气吃饭。李黑子每天拉着平板车给街道各胡同里的住户居民送煤球及蜂窝煤。(据胡同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李黑子刚出生时,因他长的黑,爹娘没给他起名,就叫他黑子。)

图片来源网络

李黑子本来长的很黑,自从进了煤厂天天在煤堆里滚爬,上下班老是一身又黑又脏的衣服,他整个人变成了一个非洲黑人,胡同里老街坊人都背地叫他煤黑子。回城的李黑子也算是重操父业,他爹李大头早在解放前就在三条石街拉胶皮,(拉黄包车)父子俩都是靠力气吃饭,二代人都是这座大都市里最底层的人。李黑子有俩个妹子和一个弟弟,全家六口人挤在一间八平米的小屋,憋得人都喘不过气。


李黑子回城的时候,都已快到了三十岁多的人了,该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可看看他的家庭,再看看他干的行业,有谁瞎了眼将闺女嫁给这个煤黑子。最后还是胡同里的白大爷给李黑子介绍了一个西郊赵庄村的一个小寡妇。

图片来源网络

小寡妇长的还有些模样,嫁给李黑子还带来了一个拖油瓶子——一个八岁的男娃。李黑子平日说话很幽默,用李黑子的话说,娶的是二手老婆,带来二手娃娃。这小寡妇嫁给李黑子很知足,从农村进城嫁了个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李黑子自己也在打着小算盘,他以自己家的房子小人口多为理由,干脆就居住在赵庄村里老岳父院子里的二间大房子。李黑子成家后,让老婆管的把烟戒了,但他每天还要喝半斤烧酒,加上一包花生米,说每天拉煤车出汗多,晚上喝酒解累解乏,老婆也很理解,不再逼他再戒酒。李黑子每天汗水砸脚面走街串巷拉车送煤,养活没有城市户口的老婆和儿子,(当时儿子随母亲农村户口)小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已到了八十年代末,城里几乎家家都有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电。李黑子委托门口的派出所的老胡,盼星星盼月亮,才把老婆和儿子的户口落在市里,成了吃商品粮的市民。

李黑子的家庭也很快地进入了电气化的时代,只不过是从胡同里的老邻居买的二手黑白电视机、二手电冰箱、二手电风扇、二手洗衣机。再说李黑子的儿子李小黑,从小在农村野惯了,又让姥姥姥爷的过分宠爱,每天贪玩不喜欢读书,勉强小学毕业就不继续读书上初中了,每天闲在家里玩耍。尽管李黑子多次动拳脚管教儿子,但最终没有效果。李小黑到十七八的时候,无奈的李黑子心里有一个主意,他和老婆协商了一番,想让儿子李小黑去驾校学开出租车。

李黑子买一辆二手出租车

从此,李黑子和老婆节衣缩食,甚至李黑子把每天喝点半斤烧酒都戒了,他老婆又硬着头皮回娘家借了些钱,两口子咬咬牙才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二手车买来了,他们俩口赶快让李小黑去驾校学习,拿个驾驶证本本回来。可是正当这小日子过的有些起色的时候,李黑子却下岗了。


九十年代末,市里大多数人家开始烧煤气了,街面上的多家煤厂陆续地倒塌关门了,李黑子也下岗了。他没有任何专长,无奈只在街头摆个小摊修理自行车,凑乎勉强糊口度日。

李黑子买的二手出租车

李小黑开出租车也是新开的茅房三天香,(过去厕所称茅房)开了几天出租车就不开了,每天与村里的一群野小子和野闺女在街道打台球,跳街舞,下饭馆瞎鬼混。有时候三天二日不归家。不到一年,李小黑被派出所拘留了好几次。尽管以后儿子在家里安分了,他又死活不开出租车了,李黑子自己又赶紧地去驾校学习,并开了那辆二手出租车。刚开出租车半年,就出事了,因他长得黑,象个刚进城租车打工农民,他被一辆开奔驰的有钱的小白脸撞了一下,还让那个狂妄傲慢的小伙子一阵手打脚踢,只打得满脸都是血,又反被诬告他先撞的奔驰车,那位势利眼的处理交通事故的交警,还将李黑子的出租车扣了。等交了罚款再来提车。


他老婆赶快找到我哭着说:“大兄弟,您认识人多,我家小黑的爹让人打了,交通队还扣了他的出租车。”我忙安慰说:“嫂子,你先回家吧,我去交通队一趟,不知能不能办成。”李黑子老婆抹着泪走了。我赶快去天津北站附近的交通中队,找到了那个中队的刘队长,刘队长认识我,一年前,交管局领导陪着我采访过这个中队的一位模范交警。他对我很客气。我对刘队长说:“我是李黑子的兵团战友和邻居,我今天来不是找您走后门,咱们按交通法办事,先把撞车的路段的安装的交通监控视频看看,就问题解决了。”刘队长与我仔细观看监控视频,录像显示记录了是那辆奔驰车先撞的李黑子的车,那个开奔驰的小白脸下车就疯狂地暴打了李黑子的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

我没有吱声,却看见刘队长皱着眉头出去,将交通事故组的交警叫来。他对那个交警喊了起来:“你怎么处理的这件交通事故的?”我知道,那个开奔驰的人是你的亲戚或朋友,你这样颠倒黑白,我今天决定你调离事故组,做完检查去站大岗,赶快放行扣留李黑的出租车,那个开奔驰的司机负责这次交通事故肇事的全部责任”。停了了一会儿,刘队长又说:“开奔驰地司机太狂妄了,他撞了李黑的车还打人,除了赔偿负责修理被撞的车,还要给李黑子赔礼道歉,赔偿医疗和精神损失费。”我感谢刘队长办事认真与公正。此事我管到此,后来的事由李黑子自己办了。后来,李黑子告诉我,他的五个农村小舅子(五个长得粗壮愣头愣脑的小伙子)抬着被挨打的姐夫到了交通队,(后来听说,要将李黑子抬到那个开奔驰的小白脸的家。)那个开奔驰小白脸吓的尿了裤子,立刻愿意缴纳罚款和补偿款。具体给了多少补偿款?我没有详细询问。事办成就行,兵团老知青李黑子的日子过的虽贫困,但活着要有尊严。几天后,李黑子给我来电话要感谢我,并请我去饭馆吃饭,我谢绝了。我告诉他:“因咱们都是兵团战友和邻居,有事应该相助。”我接着又对他说:“另外你委托我给李小黑找工作的事,他只有小学的学历,到哪里找工作也困难,我只好求人找关系到一家企业当了一名保安。”

李小黑也娶一个带娃娃的媳妇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李小黑娶媳妇的时候,李黑子和老婆都很着急,托人给儿子找对象。可是在这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有谁家父母脑袋进了水,将自己的宝贵女儿嫁给一个没有一个正式单位,没有稳定收入的小学学历的社会混子?最后,李黑子还是求老胡同老邻居介绍了本市南郊区一个离婚并带了一个三岁女娃子的女人,儿子也娶得是二手媳妇。不管怎么,李小黑总算成家了,李黑子和老婆也总算心里踏实了。

李小黑成了家娶了媳妇,又有一个娃,他胡混的心思没有了,他开始安安稳稳地和媳妇过日子了。他在一家企业干了五年保安,后来嫌挣钱少,他脱掉了那身二尺半的制服。去给一家食品厂推销火腿肠,他和他爹一样过日子抠门,也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每天在风雨里蹬一个破电动车给市场送货。李小黑挖苦心思赚钞票,他还兼职跑外卖。他的媳妇看到自己的丈夫学好了,会过日子了,她也不闲着,她在家门口附近的菜市场里摆个小摊卖蔬菜,小白脸晒的黑黑的,正是不是一张黑脸人,不象李小黑的家人。看到儿子的转变,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李黑子和老婆瞅到自己家的儿子和儿媳妇同心合力过日子,他们老两口的心里象灌了蜜一样,甜滋滋的。夜里,他们老两口在睡觉时也偷着乐。


2010年我提前一年办了退休,除了每天晚上文学创作,我又参加天津兵团合唱团,(每个礼拜去一次)我又去了由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天津工作站当志愿者,(天津康宁大厦802室)我们经常组织天津知青聚会及文艺演出活动。

天津知青文化促进会举办的露天文艺演出。演出结束后大家合影,作者(前排右二)

我常常邀请李黑子来参加知青聚会,可他只来了一次,尽管有我及唐会长的热情接待,并在饭店让他与很多的老知青聚餐一次,但他始终在餐桌上默默无语,低着脑袋吃菜喝酒。聚餐结束后,我送他走出饭店大门,他说:“谢谢兄弟邀请我来聚会,下一次我就不参加了。”我说为什么你不来与知青们聚会,来了,多开心。”他不吱声,过了一会儿,他才说了心里话,“我一个开出租车的穷知青,穿的过时的旧衣裳,和那些穿的体面的当官及老板知青们在一起,我来了给知青们丢脸!”我也沉默了,我真不知用什么话来安慰他。也许在知青们聚会时,他看到了一些现实情况。分手时,我握住李黑子的手说:“您有空能来就来,不想来就不要来。”

卖了二手出租车后,又买了二手房子

十多年过去了,去年五月初,我在东北角一家批发商场门口遇到了老邻居老知青李黑子,他穿着一身旧工作服,蹬了一辆破三轮车,车上装载着空塑料瓶和烂纸盒子等废品。

回城晚年的老知青李黑子捡的废

七十三岁的李黑子满头白发,多皱纹的面孔苍老了许多,不是他先认出了我,我已认不出他了。在路边一个茶摊上,我们俩畅谈着,李黑子告诉我,他居住的赵庄村农民的平房要拆迁,村里集中盖楼房,因他不是赵庄户口,住楼房没有他的事,村里只给老岳父和老岳母的一套八十平米的楼房。五个小舅子各分一套楼房。他不能再赖在老岳父家了,他用卖出租车的钱和自己多年积攒的钱在本市西郊区卞庄附近,花了四十万买了一个二手五十平米的小独单楼房。


十年前河北大街办事处给他媳妇也办了低保。因他下岗早,(单位没有了)他还有在兵团的十年工龄,在街道小煤厂十多年工龄,后又补交了几年的养老金,现在每月能拿一千九百元退休费,再加上他蹬三轮车捡废品,解决了他俩的温饱。他还提起他的儿子李小黑如今很守本分,已安下心过日子,他给市里一家食品公司推销火腿肠,如今在郊区成立了一家食品经销分公司。有空,还兼职跑外卖。

如今他还每月乘坐一次飞机,跟自己的大舅哥从津城往大西北的兰州市倒腾二手手机,没白没黑地不闲着,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说起了他自己,他苦笑地说:“我李黑子这辈子没本事,回城却娶了一个二手老婆,家里用的又全部使用的是二手电器,还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没有想到,我的儿子也娶了个二手媳妇,现在又倒腾二手手机,我又购买了二手房子。哎!我们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二手时代了。”听罢李黑子说的令人心酸的并带有些幽默掏心窝的大实话,我心里感觉到沉甸甸…….其实李黑子并不是一个庸俗混日子的人,他在兵团基建连队还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常编一些顺口溜。那时他有理想,有激情,心里有着一个彩色的文学梦,可是如今却如此地潦倒落魄!是的,在这座美丽繁华现代的大都市的背后,有多少个象李黑子一样的老知青。

兵团老知青李黑子蹬破三轮车的背影

我们聊了好半天,我怕耽误他捡废品的正事,我和李黑子告别,我望着远去的穿着破旧工作服他,蹬着破旧的三轮车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酸痛……

2022年10月20日,初草于天津顺通家园 

作者简介

付晓峰,祖籍天镇县。1952年出生内蒙古商都县,1965年就读包头十五中学。1971年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五团十七团战士,后调兵团电厂(乌拉山电厂)宣传干事。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业报》《巴彦淖尔报》《天津日报》“满庭芳版”版《今晚报》“人物专刊”版《人民日报》“国际副刊”及“文化广角”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人民政协报》“春秋,朝花夕拾”版,《民国春秋》《良友》《连云港文学》等二十五家报纸和杂志发表文学作品。

已出版《绿星照耀在东方地平线上——华夏名人与世界语风云录》一书,《小火炬手之歌》报告文学集。2014年,山东枣庄大学国际世界语博物馆收藏作者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发表的“名人与世界语”名人传记文章33张报纸,并颁发收藏证书。2000年,其生平与世界语创作经历被收录于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语人物志》。2017年,又被收录于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语人名录》。

作者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世界语协会理事,全国世界语协会会员。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公众号发布,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付晓峰文章

一位回城知青交警的苦涩婚姻

两位兵团知青踏上了人生不归之路大山里的牧羊人,文革中一个回乡知青的放羊生涯桑干河的女儿——我骨肉分离的妹妹三姐嫁给小山村的农民——一个回乡女知青的坎坷人生农民苦瓜娶的媳妇是一位女知青——地主的女儿我的老房东是地主

回城梦——返城知青的孤苦老年嫁给农民的女知青——她在寒冬中悄然自杀留在北大荒的最后两位女知青乌拉山下的两座女知青墓老连队写黑板报的那个小伙子 ——怀念我的兵团战友任庆生一位女兵团知青回城后平凡的故事学长号的厕所清洁工,是一个回城下岗的老知青

一位兵团老知青回城后平凡的故事

一个老兵团知青送儿子到内蒙古农场体验吃苦的日子

一对兵团老知青夫妇回城住大杂院平房的难忘岁月

回城后替别人相亲—— —位老知青真实的回忆

征 稿

童年回忆、青春往事、上山下乡、知青岁月、知青历史、返城生活、人生经历、光阴故事、老年生活……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和老照片
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