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南,吃一口自然的清香
丨海的味道,我知道!丨
- 风物君语 -
今天风物君很潇洒
刚吃完一桌海鲜
抱着冰镇椰子
躺在沙滩边吹着海风
打了个满足的饱嗝儿
嗝~
……
咦,怎么我还在办公室打字?
一首梦醒时分一首凉凉都送给自己
去不了海南还不能过过海南美食的干瘾吗
来吧,风物君今天带你吃遍海南吧
▼
1
城市的性格,味觉的记忆
海南岛民的口味,就像养育了他们的大海一样包容。但对外地来客来说,想要吃一口最正宗的海南风味,寻找正宗的琼菜馆可能是最慢的一种方法。
吃海鲜是游客来海南必打卡的一个步骤,海岛的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著名的海鲜街。但海鲜大排档的霓虹灯熄灭以后,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大排档背后的招牌可能是“重庆食府”或者“川湘味道”。街上的东北菜馆和川菜馆比琼菜馆要多得多,多到在地的海南人都会戏称三亚是“黑龙江省三亚市”。
想要吃到真正的海南味道,你需要和岛民一样,晚上八九点钟穿着拖鞋,骑着小电驴出门晃晃。
这时候夜市就慢慢地开始开张了。
南洋风格的骑楼老街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人潮拥挤中捧上一碗炒海螺,猛嗦一口海的味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泰龙城里,排队最长的永远是绿豆饼和卤鸡爪。避开人潮再往里走走,才能吃到清凉解暑的鸡屎藤粑仔。放下美食后,向巷子里那尊金色的四面佛双手合十,也许这就是对美食的热爱与敬意。
南门小吃街,清补凉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海大第一家”、“海口第一家”、“海南第一家”,从起名的气势上就不想输给任何人,味道自然也不会差,每家清补凉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制胜一招。
▲ 海口最负盛名的骑楼小吃街
初尝海南菜,吃惯了重口味的北方人大多会一脸懵地怀疑自己的味觉。就像海南四大名菜中最有名的文昌鸡,除了蘸料以外,鸡肉本身是没有味道的,还带着没有煮透的一种半生不熟的陌生口感。
这样的海南菜到底能用什么词概括呢?
曾经,我以为是海南菜的代名词是——淡而无味。但在海南生活数年以后我才知道,海南的味道不是平淡,而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馈赠给这座海岛的自然味道。
最能代表海南的味道,我想应该是甜和香吧。
▲ 看起来就很“寡淡”的海南菜
2
甜蜜蜜,冰镇的甜蜜蜜
海南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一个半月是酷暑,动一动就汗如雨下。每次热到茶饭不思的时候就会祈祷:要是能不吃饭只靠吸仙气就能续命该多好啊。
拯救酷暑的,除了终极大杀器冰镇西瓜之外,我想只有海南特产的各种冰镇甜汤了吧。
说清补凉是海南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但初次来海南的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奇怪地问一句:啊?什么清凉?清什么凉?补什么玩意儿?
清补凉这个叫法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都有,有些地方清补凉的做法是煲老火汤,而海南清补凉则属于甜品。
海南清补凉以红豆、绿豆、薏仁、龟苓膏、红枣、西瓜、菠萝等杂粮和水果作为底料,点睛之笔是一定要来一颗鹌鹑蛋,再加入糖水、椰奶或者冰沙,最后撒上一把花生碎、葡萄干或者椰子丝。
▲ 椰奶清补凉
在海大南门小吃街,每家清补凉店主都爱说自己才是“第一家”,但其实不论谁是“第一家”,每个吃货心里都有自己最爱的一家。
离开海岛的时间久了,早已不记得哪一家清补凉里的鹌鹑蛋最新鲜、哪一家老板放的西瓜丁比较多、哪一家的椰奶最浓郁。但我总记得那时候那些下课后在南门吹牛的时光,点一碗冰沙清补凉,只要没吃完底料就找老板“无限续冰”,即使要一直焦虑地抖腿赶蚊子,也愿意在摊前坐上一晚。
也许就像“最美不是下雨天”吧,每个离开海岛的游子,最怀念的是清补凉,也是那段回不去的抖腿时光。
甜薯奶这个名字对外地人来说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是它绝对算是长期霸占海南小吃榜前几名的顶级选手。
记得从前在海口生活的时候,晚上总喜欢去找卖甜品的老奶奶喝一碗糖水,用甜味消除一天的疲惫,然而每次奶奶都会告诉我:甜薯奶卖光了,地瓜粉也很甜的,来一碗?
这句话听了好多年,但每次下课都赶不上最后一碗甜薯奶,到头来也没吃上几口。可见甜薯奶在海南有多受欢迎。
▲ 甜薯奶
甜薯奶很神奇,别看名字里面有个“奶”字,它里面只有甜薯没有奶,奶白色其实来自于米。将甜薯糊和米浆搅拌均匀后下锅,煮出一锅白玉般的胖丸子,最后再加上古早味红糖和辛辣的生姜,品尝甜辣混合的奇妙口感。
卖甜薯奶的小贩们真正地活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磨粉浆,下午售卖,一天就卖那么些,绝不会多做。
岛民偏爱甜薯奶这一口甜,为了喝上一碗能从海口各地专门寻去西庙之类的老街。但若没赶上最后一碗心里倒也淡然,吃的就是随心所欲,大不了改日再来。
▲ 人家真的是“甜薯”,不是汤圆!
看到“屎”这个字,一般人都会望而却步。敢把自己名字叫“屎”的食物,一定是好吃到不怕遭人嫌。这道甜点,真的就叫“屎”,还是杀伤力超群的“鸡屎”。
鸡屎藤,是海南人的“土参”,它清热解毒的功效,对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海南人民来说是最好的良药。
▲ 鸡屎藤粑仔半成品
在海南许多地方,产后的妇女会吃鸡屎藤来滋补身体、清除暑气。
琼海美食的丰富程度绝对不输海口,它拥有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积鸭,有椰丝白粿卷,有塔洋白粑炒。但鸡屎藤粑仔依然是琼海人夜宵的主角。每年七月初一到中元节前后,琼海人都会特意去多吃点鸡屎藤粑仔,既是消暑,也求解厄运。
▲ 鸡屎藤粑仔
3
海南饭,吃一口自然的清香
一碗普通的米饭有几种吃法?海南人的答案可能是——无数种。
海南拥有着最独特的物产资源。在海口随处可见的椰子,仅仅过了琼州海峡到广东,就只见椰子树没有椰子水了。还有那满大街的菠萝、芒果、木瓜、榴莲……当真是其他地方羡慕都羡慕不来的丰饶。
丰富的物产又给了海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入一点海南人的巧思后,米饭,就不再是填饱肚子的一碗大白米,一口吃下去,唇齿间都会弥漫着属于热带的迷人风情。
椰子是海南的代名词。海南被称为“椰岛”,海口外号叫“椰城”,又有“海南椰子半文昌”的说法。整个海南,大大小小的道路上都种着椰子,随处弥漫着椰香。
爱吃天然味道的海南人,当然也不会浪费椰林的馈赠。
把浸泡好的糯米填入椰盅,再灌入白糖、鲜椰汁、鲜奶,最后用椰盖封口小火慢炖,就成了一盅晶莹透明、状如珍珠的椰子船。
糯米和椰子都属于味甘性温的滋补佳品,椰子船的甜不仅来自味觉的满足,还有通体被滋润的饱足。
▲ 原汁原味的椰子船
都说大学食堂是第九大菜系,食堂师傅特别爱用水果炒一切,创造了诸如桃子烧豆腐、草莓炒肉段、西瓜炒苹果之类的奇葩菜。菠萝炒饭凭着“黑暗料理”的外表在武汉大学成了一道网红菜,想吃上一口几乎只能靠命运的安排。
但在盛产菠萝的海口,菠萝炒饭是街头巷尾都有的市井小吃,想把水果的甜和水产的鲜一口吃下,来海南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肉丁、青豆和虾仁的丰富营养,配上酸酸甜甜的菠萝丁开胃下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挑食了呢。
许多树林茂密的山区都流行吃竹筒饭,竹筒既是锅也是碗,应该能称得上是物质匮乏时期最简单易行、最满足人心的食物了。
台湾阿里山地区的竹筒饭会用高丽菜或者山酥封口后炭烤,广西竹筒饭会用竹叶塞好竹筒口,而四川人则爱用茶叶锁住清香。
在三亚,体验黎族风情必不可少的就是吃上一口竹筒饭。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海南黎族的竹筒饭会用香蕉叶封口,还会加入像山鹧鸪肉、山鸡肉、山猪肉之类的野味,让米饭中混入竹子和野味的清香。
笠饭是文昌的特产。就像北方人包粽子一样,文昌人用露兜树叶(也有说是椰子树叶)编成方形或者鸭子形的“饭筒”,再将与盐巴、大蒜搅拌过的糙米灌进“露兜饭筒”煮熟,糙米就同时拥有了蒜和露兜树叶的香气。
在海南,笠饭代表了亲人之间的情谊,互送笠饭就是互送吉祥。
▲ 笠饭
过去吃笠饭有讲究,吃笠饭的时候忌讳切开或者剪开,只能用手慢慢解开,寓意把困住自己的事情一一解除。
普通的红包里塞钱,这文昌的“绿色红包”里,塞的是对亲人的祝福与思念,用手搓揉进一粒粒米里、编织进每一个饱满的笠里。也许解开笠饭的过程,也是体会亲人心意的过程吧。
离开海岛多年,关于旧日时光的记忆早已模糊得像是罩上了一层雾气。但唇齿间留下海岛的味道却始终难以抹去:海风的咸腥,清补凉的甜蜜,椰子饭的清香……
每次说起海南味道的“清”和“甜”,我总觉得这不止是海南的口味,而是海南人的性格融入到了美食中,形成专属于海南的味觉记忆。
海南的市井气始终是不变的,总是那么平淡,却有一股深深的感染力。
在海南,不论上身穿什么,只要不是正式场合,岛民的脚上总是爱穿着拖鞋,随意的混搭是海南街头真正的时尚。没事做的时候,去老爸茶馆里点一壶茶,侃天侃地,指点江山,挥斥方穹。岛民生活得淡定,台风来了就蹲在家里斗地主,台风走了就像没事一样上街买菜,大风的存在仿佛只是为岛民做了个发型。
海南的味道,就像这座海岛的生活一样,看似平平无奇却总能尝到一丝甜意。不论多少年过去,离开海岛的游子都不会忘怀。
你最爱的海南小吃还有哪些?
快来留言让大家都一起尝尝海的味道吧!
文丨线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方图片,一起吃吃喝喝
🕗
风 物 精 选
文化地理
物产美食
匠人手艺
✍️
|新 媒 体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作者”,获取相关信息
投稿邮箱:editor@didaofengwu.cn
👀
|工 作 机 会|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招聘”,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