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珉《被遗忘的晋绥军,曾经的三晋子弟兵》

2017-11-03 张珉 追忆青涩


被遗忘的晋绥军,曾经的三晋子弟兵


晋绥军,一段落满尘埃的陈旧记忆,一个让年青人倍感陌生的历史名词,但是,做为山西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将他们遗忘。


这支纵横阖捭近半个世纪的地方军事集团,肇始于辛亥革命的太原起义,终结于太原战役的隆隆炮声,它的历史贯穿了民国的大陆岁月,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都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 前方是杀戮战场,身后是吾土吾民,他们吹着军号义无反顾地前行,只留下渐行渐远的模糊背影,消失在历史的深处。1936年,方大曾拍摄于绥远抗战前线。


显著的地域性是晋绥军最重要的特征。山西百姓,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三晋子弟,是这支军队的主要兵源;保境安民,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无论盛衰强弱,晋绥军始终根在山西。

草创之初,军阀环伺,强敌觊觎,晋绥军先后击退了众多军阀的进攻,牢牢掌控着山西这块根据地;

鼎盛之时,晋绥军坐拥晋冀察绥平津六省区市,但他们的大本营始终没有离开过山西;

民族危亡之机,山西大部沦陷,晋绥军“宁在山西牺牲,不到它乡流亡”,始终战斗在表里山河。


█ 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士兵,方大曾拍摄


晋绥军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位强势领袖贯穿始终。

从太原起义当天被拥戴为山西都督开始,阎锡山就成为这支军队无可替代的唯一统帅和精神领袖。


这个民国政坛罕见的不倒翁,集谋略权术与个人魅力于一身,他对部下控制之严密、部下对他之忠诚都是其它军阀所不能比拟的。


阎锡山一生中只有两次离开过晋绥军,一次是中原大战失利之后避居大连,一次是太原决战前夕飞往南京商讨和谈条件,即使是在晋绥军最后的谢幕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阎锡山,也依然牢牢掌控着这支身陷绝境的孤军。


█ 阎锡山,晋绥军的唯一统帅与精神领袖。1948年,美国LIFE杂志记者Jack Birns拍摄


显著的地域性与领袖的唯一性,使得晋绥军虽然服从于中央,接受中央的编制番号和统一军令,但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即使到了国共内战时期,军务处副处长雷良如还因为将晋绥军编制机密泄露给军统,而被冠以私通共产党的罪名处决。


█ 1925年1月26日,山西陆军第21团第1营第3连全体官兵祝贺杨连长荣升营长合影留念


晋绥军的这种独立性,虽然并不等同与历史上的封建割据,但也使它成为一个与政治紧密捆绑的政治军事集团。这种政治性,既主导了晋绥军的大多数军事行动,也扭曲了它在大陆的历史评价。


对于大多数晋绥军官兵而言,他们不懂政治也无意政治,他们只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职业军人,但诸多在战争与运动中幸存的官兵们,却被贴满了伴随终生的政治标签。

█ 1936年,绥远抗战期间,晋绥军士兵向国旗宣誓,方大曾拍摄


在晋绥军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太原雄厚的军工基础功不可没。

太原兵工厂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民国三大兵工厂,这个军工体系一直支撑着晋绥军直到最后关头。


太原兵工厂生产、仿制了大量武器装备,山野炮使晋绥军建立了远超其他军阀的炮兵,冲锋枪装备到了基层连队,大号手掷弹、大口径驳壳枪等武器更是成为晋绥军的标志。

█ 晋绥军炮兵,图中的“一三”式山炮和山寨版“汤姆森”冲锋枪均由太原兵工厂制造


█ 太原兵工厂仿制的16式105毫米山炮,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张珉拍摄


█ 太原兵工厂仿制的38式重机枪,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张珉拍摄


█ 太原兵工厂仿制的“汤姆森”冲锋枪,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张珉拍摄


阎锡山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格外重视正规化军事教育,为晋绥军建立了系统的军事教育体系。


晋绥军的中高级军官基本都是科班出身,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陈长捷,这一批毕业于保定军校晋绥军军官曾被称为“十三太保”。


这些以卓越战功从学员、基层军官一步步擢升的青年将领,既感恩于晋绥军这个平台,也忠诚于阎锡山这位长官。


█ 晋绥军建立了山西军官学校(后改称北方军官学校)、学兵团等一批军事教育机构,晋绥军后期军官多毕业于此,上图为1935年元旦第68师留学晋绥军军官教导团学兵队同学合影


█ 晋绥军宪兵传习所第八期学兵毕业典礼纪念照


█ 1922年,山西陆军第四混成旅步七团二营七连同人拳术摄影纪念


“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这不过是民间的一句戏言,真实的晋绥军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包容,各级军官来自晋绥各地、天南海北。


晋绥军甚至接纳过土匪出身的军阀孙殿英孙殿英也以坚守孤城亳州三个月的行动报答了知遇之恩。


担任过晋绥军高级将领的还有孔庚、商震、徐永昌、张培梅、张荫梧、郭宗汾、郭景云、续范亭、董其武等人,真可谓将星闪耀,名人辈出,他们或入主民国军事中枢,或成为新政权的开国上将,或因为非凡表现名噪一时,都以不平凡的经历,在民国军事人物志中为自己占据了一席之地。


█ 晋绥军后期主要将领王靖国与孙楚,西北电影公司拍摄于抗战时期


民国之初,军阀林立,城头变幻大王旗,中华大地成为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

喧嚣之后,这些军阀大多成为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强盛一时的东北军、西北军等地方军事集团,最终不是分崩离析就是成为一盘散沙。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晋绥军却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凝聚力,无论内忧外患,始终保持着完整的体系和统一的指挥。


与某些地方军事集团盛产“三姓家奴”不同,晋绥军在历次战争中鲜有叛将。

中原大战失利之后,西北军各部大多望风而降,晋绥军众多高级将领也收到了故旧甚至蒋介石亲笔写来的劝降信,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回归山西。


在这次大撤退中,最后接到撤离命令的,是扼守运河渡口的一支连队,在确认不再有友军通过这个生命通道之后,他们才踏上了艰难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归乡之路。

两千里的行程危机四伏,这支弱小疲弊的百人孤旅穿行在陌生的土地上,一路先后遭遇西北军、红枪会、地方民团、东北军的围追和紧逼,但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漫长和险恶,都无法阻挡这群普通士兵回家的渴望和对于晋绥军的归属感。


█ 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方大曾拍摄


那么,晋绥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这却是一个尖锐而尴尬的问题。

的确,在这支军队的征战史上,既创造过辉煌的战绩,也有过不可思议的失败,笔者也曾愤懑地掩卷感叹:“这仗是怎么打的?!”。


不过,有一点似乎是得到了大家的公认,那就是晋绥军的善守之名。


曾有军史爱好者评议民国十大经典守城战,晋绥军十而有其三,涿州、临汾、太原榜上有名。

这一评议未必全面和客观,但至少从一个侧面映证了这支军队的防守能力。

一些人习惯将晋绥军称为“顽军”,看来,这“顽军”之“顽”,并非浪得虚名。


█ 1948年,阎锡山向美国LIFE杂志记者Jack Birns展示五百颗毒药,表示将死守太原


在前些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中,很多人因为358团团长楚云飞而第一次知道了晋绥军,但他们却不清楚这支山西的军队为什么要在名称中加上一个“绥”字。

█ 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楚云飞,堪称晋绥军的当代形象代言人


晋绥军之“晋”,指的自然是山西,而“绥”,指的是当时的绥远省,这个省直到1954才被撤销,划入内蒙古。


绥远省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呼和浩特、包头均在其范围内。

早在清代,绥远道做为山西四道之一隶属于山西。

民国初年,袁世凯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而实行了“晋绥分治”。

1926年,阎锡山在与冯玉祥国民军的战争中获胜,取得绥远的合法控制权,从此,晋军更名为晋绥军。


█ 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方大曾拍摄


抗日战争时期,绥远另设战区,山西再一次失去了绥远的控制权,但绥远仍由原晋绥军将领傅作义、董其武控制。

绥远,依然是山西人的天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49年从太原突围的晋绥军官兵,很多都选择投奔绥远。


█ 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方大曾拍摄


需要说明的是,晋绥军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名称,通常只用于口语或非正式文本。除了中央授予给各部队的番号之外,也有人统称他们为山西陆军第二战区,日本人称他们为山西军,还有人称他们为阎军顽军


虽然民国时期山西对绥远的控制只有短短十几年,但晋绥军这个称呼却习惯性的延续下来,本文也依循惯例,无论是绥远归晋之前还是离晋之后,均统一称之为晋绥军。


太原起义,打响建军第一枪


晋绥军的前身是晚清的山西新军

得益于阎锡山等一批同盟会成员的多年布局与临阵决断,太原在辛亥革命中成为第四个响应的城市。

套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太原起义,打响了晋绥军建军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29日凌晨,起义的山西新军由承恩门攻入太原,承恩门后来改名为首义门,其位置就是现在的五一广场。1914年美国人Clapp, Frederick G拍摄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访问太原,在演讲中肯定了太原起义的历史功绩:“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孙中山的赞誉虽有溢美之嫌,但晋绥军在历史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就展现和预示了它在这个风云乱世里的历史担当。


█1912年9月18日,阎锡山在太原率晋军官兵迎接孙中山


█1912年9月18日,太原首义门外正太火车站,列队迎接孙中山访问的晋军官兵


保境安民,无愧三晋子弟兵


北洋政府时期,在阎锡山的苦心经营之下,山西成为全国少有的安定之地,初具“模范省”的表征。


█ 民国初年的晋军军官


█ 1914年,美国人Clapp, Frederick G在晋祠圣母殿拍摄的照片中,出现的两位军人


█ 这张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拍摄于应县木塔的照片,里面那些模糊的面孔,是奉军?还是晋绥军?


█ 1929年,在海子边自省堂参加太原市工人卫生展览会开幕典礼的晋绥军官兵


木秀于林的山西遭到众多军阀的垂涎,冯玉祥国民军为了激励进攻山西的士气,甚至编出了“北地胭脂大同女,银子窝窝府十县”的军歌。


成长中的晋绥军,先后击退了国民军、奉军、郭坚、樊钟秀等大小军阀的进犯和滋扰,无愧于保晋安民的誓言和三晋子弟兵的荣誉。


█1925年,樊钟秀建国豫军进犯山西,晋军在辽县全力抵御,小钢炮是他们的致胜法宝,一左一右那两位士兵,以其拉风的围巾引领着民国时尚。


█1925年,在抵御樊钟秀进犯的战斗中阵亡的晋军士兵,不要忘记他们是为了保卫山西而牺牲的。照片由辽县外国传教士拍摄


中原大战,晋绥军的巅峰与噩梦


北伐战争时期,改易青天白日旗的晋绥军率先进入北京,使得阎锡山坐拥晋冀察绥平津六省区市而风光一时。


█ 中原大战四巨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


全国完成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却因为缩编军队而引发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并最终引爆了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蒋冯阎战争。


█ 生死存亡之际,将晋绥军以基本完整的建制带回山西的徐永昌

左二徐永昌将军


中原大战期间,经过四次扩军的晋绥军凭借25万兵力成为反蒋阵线的主力,以问鼎中原的实力和野心登上了它的历史巅峰。


然而,表面有利的形势却迅速急转直下,随着张学良挥师入关,反蒋阵线土崩瓦解,阎锡山宣布下野,晋绥军虽然被徐永昌以基本完整的建制带回了山西,但却无法逃脱被大规模裁军的结果。


兵工筑路,反哺三晋父老


晋绥军对于三晋父老的回报与反哺,不仅在于保境安民,还有兵工筑路。

短暂下野的阎锡山重回山西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之后,致力于省政建设,以一省之力修建了同蒲铁路。


晋绥兵工筑路局,将3万官兵转化为筑路劳力,在节约资金成本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殊形式让晋绥军回报三晋父老。


█ 参加筑路的士兵


█ 1934年《晋绥兵工筑路年报》,在张这模糊的合影里,依稀可见军人的身影


抗战烽火,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


晋绥军有着坚决抗日的传统,早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晋绥军傅作义部就挥师东征,血战怀柔,树功扬名。


三年之后,绥远烽火又将晋绥军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伪蒙军对绥东的进犯,晋绥军冒着零下42度的严寒发起反击并最终取得绥远抗战的胜利。


█ 绥远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由晋绥军高级将领兼任,如商震、徐永昌、傅作义。上图为绥远抗战时期的傅作义、赵承绶,方大曾拍摄


█ 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方大曾拍摄


█ 晋绥军伤兵,方大曾拍摄


█ 山西各界慰劳绥远抗敌将士代表团宣传队在集宁火车站留影,方大曾拍摄


抗战爆发后,山西划入第二战区,晋绥军浴血奋战,做出了重大牺牲,浸润在忻口的热血,八年化碧,成为铭记晋绥军抗战功绩的英勇勋章。


█ 1937年10月,太原市民为奔赴抗战前线的晋绥军将士壮行


█ 抗战时期的晋绥军,美国LIFE杂志记者拍摄


█ 抗战时期,正在集会的晋绥军,西北电影公司拍摄


太原沦陷之后,晋绥军转战晋西,始终战斗在表里山河。壶口瀑布北侧的克难坡,成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的战时驻地。


人们常说,壶口的巨浪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那么,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同样出自千千万万晋绥军将士。


█ 1944年5月,晋绥军将士列队欢迎访问克难坡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背景为洪炉台。本组照片由哈里森·福尔曼等记者拍摄


█ 守卫黄河马粪滩渡口的晋绥军士兵


█ 克难坡的晋绥军士兵


█ 身穿制服列队行进的克难坡小学学生,他们大多都是晋绥军和山西省政府的子弟,有的已经永远失去了父亲,他们,正是艰苦卓绝坚持抗战的动力,他们,正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所在


晋绥军中的两个异类


第一个是决死队,也称山西新军。出于救亡图存的目的,阎锡山与共产党合作并组建了这支数万人的武装,但它的实际控制权后来被共产党取得,并最终在“十二月事变”之后投归八路军序列。


█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山西新军


█ 《山西新军影集》封面


第二个是第10总队

晋绥军在抗战中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

为了增强实力,数千名投降日军就地复员后加入了晋绥军,主要编入陆军暂编独立第10总队。

此事引起了诸多误读,有资料将他们称为“残留”日军,就事实和本质而言,他们不再是日军现役军人,而是以日本侨民身份入伍的外籍雇佣军


█ 第10总队由中国籍官兵和日本籍官兵混编而成,上图为第10总队第3团合影


█ 第10总队司令晋树德(今村方策)检阅部队


█ 日本导演池谷熏拍摄的纪录片《蚁の兵队》,还原了日籍官兵参加中国内战的那段历史


█有军队通常就有女兵,晋绥军也不例外,在为数不多的历史照片中,偶尔也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 1937年,太原军政训练班女兵连在文瀛湖畔五角亭举行抗日宣传活动


█ 身着军装的女士名叫王怀义,中英混血儿,曾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外事处担任上校翻译,见证过第二战区受降仪式,后来成为山西省国大代表


兄弟阋墙,是非成败转头空


当政治家的智慧与德行不足以和平解决纷争时,注定将演化为民族的悲剧。


被强行推向内战前线的晋绥军,与无数参战的职业军人一样,在这场他们无力左右结局的自相残杀中,承受着肉体与思想的双重苦痛。


伴随着此消彼长,此时的晋绥军,影响与地位急遽下降,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支大势已去的疲弊之旅,却将其最擅长的防守发挥到了极致,在四面合围之中上演了内战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伤亡最严重的城市攻防战。


█ 1948年11月,围困中的太原,守卫碉堡的士兵。本组照片由美国LIFE杂志记者Jack Birns拍摄


█ 训练中的士兵,拍摄地点为迎泽门瓮城


█ 年青的士兵们,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恶战即将到来


█ 太原城中,伤兵满营


█ 持续数月的围困和战斗使得城内伤兵多达上万,照片背景为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主楼


█ 围困九个月后,太原城破,太原绥靖公署的洪炉台与进山钟楼,回荡着晋绥军的最后一枪


随着太原城破、大同弃守,曾经纵横阖捭的晋绥军,最终在风雨苍皇间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难以尽言的是非成败与兴衰荣辱任由后人评说。


█ 太原一战成绝响,绥靖公署内,晋绥军为历史留下了最后的背影,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无法选择的父兄,不能遗忘的晋绥军


晋绥军虽已远去,但与他们有关的历史遗存仍然散布于三晋大地。

克难坡的第二战区司令部、忻口的战备窑洞、盘道梁的防御工事、太原周边的碉堡群,仍然铭记着那段历史。


█ 克难坡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


█ 曾在忻口战役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忻口战备窑洞


█ 修建在内长城盘道梁一线的防御工事,堡墙上的火炮射口依旧威严


█ 晋绥军营盘旧址里的陆军墙


█ 太原百里防御圈内的碉王——牛驼寨庙碉


同样铭记那段历史的,还有凋零之中的晋绥军老兵们,无论经历怎样风雨,他们永远拥有一颗钢铁的心(以下老兵照片主要拍摄于2015年)。


█ 晋绥军老兵胡丛生,96岁,黄埔军校第七分校16期骑兵科毕业后分配至第35军31师1团2营6连任排长,曾参加绥远抗战。胡远嘉拍摄


█ 晋绥军老兵王连荣,92岁,曾任第二战区第43军谍报少校参谋,在抗日战斗中腿部负伤。徐劲松拍摄


█ 晋绥军老兵晋利民,92岁,曾任第34军野战医院上尉军医。邱小林拍摄


█ 晋绥军老兵李蓼源,91岁,曾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担任阎锡山上校侍从秘书,徐劲松拍摄


█ 晋绥军老兵杨仲,88岁,曾任第19军排长。梦冰拍摄


█ 晋绥军老兵张日明,86岁,从军不过数载,却为老长官阎锡山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墓,穷其一生来诠释山西人的忠义精神


█ 2008年,94岁的王怀义出现在台湾电影纪录片《被遗忘的时光》中,成为主角之一


█ 2012年10月23日农历重阳节,来自乡宁、襄汾、蒲县的贺中篇(中)、晋利民(右)、高振邦(左)三位晋绥军老兵在临汾市相聚。韦亮拍摄


█ 2015年8月19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到之际,李蓼源做为抗战老兵代表参加民革中央“镜头中的抗战老兵”出版座谈会


█ 请接受晋绥军老兵的敬礼!刘利平拍摄


太原新民北街,曾举办第二战区受降仪式、历经炮击与烈焰的原日军军部大楼依旧矗立,这件晋绥军最大的战利品,既承载着屡战屡败、丧师失地的耻辱,也见证了浴血坚持、最终赢得胜利的荣耀。


█ 背景为原日军军部大楼,照片题记为“抗战八年无线电同志胜利返并摄影于复兴大楼”。


█ 原日军军部大楼,后改称复兴楼,现为山西省军区军史馆


70年后的今天,我又来到这地方,楼宇依旧,旗正飞扬,哨兵挺立,宛如昨日,穿透时空的目光在我眼前叠映出一段模糊的旧时影像,正在注视着我的哨兵仿佛似曾相识,一样的年青,一样的鲜活,只是恍惚间,他的身影已经被替换成身穿灰色粗布军装、扛着“晋造”步枪的晋绥军士兵。


回到家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电脑里的图片,一群质朴而又富有朝气的面庞扑面而来,挺直的脊梁支撑着不屈与顽强,高擎的臂膀振奋出救亡的呐喊,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晋绥军士兵,他们也许目不识丁,他们可能满嘴粗话,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每天都离不开大烟,但是,倘若时光倒流七十年,他们就是你我别无选择的父兄,正是这些可亲可敬的三晋子弟,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出了强劲的吼声,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保卫着家园,保卫着亲人。晋绥军,那是一段不能遗忘的历史!






编辑絮语:编辑的过程是学习过程。了解历史真相,恢复它本来面貌,勿忘它的历史功勋。晋绥军来自老百姓,三晋子弟兵,职业军人,天职是服从命令,为了民族的福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缅怀他们,永志不忘!






人文山西系列:

远去的晋绥军,曾经的三晋子弟兵!

寻故——寻找阎锡山的生前身后事

一半中国人会唱他的歌,却不知道这个山西天才作曲家的悲剧人生

超级震撼的太原全景照片

千年的衙门流水的官:图说督军府沧桑

本站首篇10+阅读量的文章:厚重的山西

山西为什么被称为“表里山河”

山西,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宝库

山西古代石窟与石刻造像大历史

山西古代壁画两千年大历史

山西木构古建筑巡礼

山西告诉你:远古神话并非虚构

黄土高原上的别样风景——话说山西窑洞

自古兵家必争的八个山西军事要地

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人文名胜,是否也是你心目的地标?

韩石山: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韩振远:矗立在人神之间品味山西古祠堂

楹联伴君访山西

宋金词里看山西

绚丽多彩的山西民歌!

山西,贫瘠缔造丰饶

鲁顺民:山西人,曾经如此辉煌

山西人的性格解读

俯瞰山西,三晋大地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走近雁门关,走进历史深处那一页

雁门关前,那些不来的忠魂

山西男人——地地道道土做的男人

拆开应县木塔给你看,令人震憾的匠心营造

如翚斯飞——山西唐代建筑上的斗拱

韩振远:大河出龙门

太原赋

最强“山西大全”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问山西有什么了!

你晓得表里山河几十几座山来几十几条河?

山西各县市最高峰盘点

山西各县市别名别称盘点

涨知识,山西119个县名歌(值得收藏)

山西风物系列:

故乡风物 | 山西的窑洞,冬暖夏凉神仙洞

故乡风物 | 晋北人家的炕,温暖了整个冬天

故乡风物 | 老家的风箱,童年的儿歌

故乡风物 | 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的豆面饿折腰

王祥夫:说说小米

王祥夫:说说大同黄米

故乡风物 | 荞麦灌肠,荞面碗团,另一种庸常生活的体验

故乡风物 | 家乡的煮疙瘩,粗粮年代蕴藏在生活深处的一丝安慰

故乡风物 | 家乡的蘸片子,朴拙自由的简约美食

故乡风物 | 家乡的红面糊糊,一天的温馨和实在从它开始

故乡风物 | 家乡的拨烂子,记忆深处成长的一部分

故乡风物 | 汾阳老家的饭食

故乡风物 | 又到杏子成熟时

山西的面,那是山西女人用心生活的写照

美食旅行作家告诉你:世界顶级杂粮产区在山西!

故乡的土炕,满满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记忆

故乡的麻麻花,清香幽幽的佐餐佳肴

故乡的醋柳柳,多少酸酸甜甜的儿时记忆

腌菜,浸润在岁月中的风味

玉米面糊糊,饥馑年代的记忆与怀旧

腊八蒜中滋味长

记忆深处的腊八粥

莜面栲栳栳,永驻心间唇齿留香的山西记忆

质朴温润味悠长,山西人离不了的小米粥

黄河岸边话枣树,天赐山西的丰厚馈赠

又闻槐花香,那些与之相关的美食和生命场景

你吃过槐花拔烂子吗?

阎锡山系列:

寻故——寻找阎锡山的生前身后事

十年砍柴:阎老西一点都不土,“公道主义”治晋近四十年

从修筑同蒲铁路看阎锡山的经济政治谋略

阎锡山治下的山西义务教育奇迹

阎锡山的后代们

从阎府楹联看阎锡山与徐竹青的夫妻情缘

阎锡山二太太徐兰森的故事

新版五妹子盛装亮相,揭密真实的阎锡山堂妹阎慧卿

阎锡山家事:五儿子娶了二儿媳,阎锡山夫妇的不同态度

阎锡山离晋真相和对山西广播讲话原声

究竟是哪个“败家子”出卖了阎锡山的珍贵遗物和私人相册?!

阎锡山高干家庭的那些“豪门逆子”

担任阎锡山英文秘书、山西省国大代表的中英混血美女与电影《被遗忘的时光》

坎坷人生路,拳拳赤子心:阎锡山侍从秘书李蓼源的传奇人生

阎幕琐记01:侍从秘书李蓼源眼中阎锡山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阎幕琐记02:阎锡山的口述与日记

阎幕琐记03:阎锡山的家人与朋友圈

阎幕琐忆04:1945年“阎督军率三十万雄师直下太原”

阎幕琐记05:阎锡山秘书“熬刑”九死一生

阎锡山与泰戈尔谈山西人的理想

“飞虎将军”陈纳德与“山西王”阎锡山

阎锡山故居的风水考察

阎锡山与五台山的佛缘







点开以下链接,系统了解太原、了解山西人文历史:

十、张珉《晋阳、并州、龙城、迎泽……太原这些名称的由来和含义你都知道吗?》

九、韩石山: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八、《人文山西系列》之《神的子民》

七、山西木构古建筑巡礼

六、《人文山西系列》之《山右壁画2000年》

五、《人文山西系列》之图鉴《寂寞千年、撼天动地——石窟石刻大历史》

四、《人文山西系列》之图鉴《东方彩塑、世界瑰宝》

三、《人文山西系列》之《晋善晋美之表里山河》

二、《人文山西系列》之《山右?尔在哪里?》——山西省的由来

一、《人文山西系列》之《“晋善晋美”断想》——厚重的山西




17、张珉《这座城……》之《太原起义与首义门》

16、张珉《这座城……》之《庚子教案与山西大学堂》

15、张珉《这座城……》之《张之洞治晋与梅山钟楼》

14、张珉《这座城……》之《名士傅山与尘表孤踪》

13张珉《这座城……》之《明清重镇与太原府城》

12、张珉《这座城……》之《胡尘泪与双塔寺》

11、张珉《这座城……》之《火烧晋阳与圣母之谜》

10、张珉《这座城……》之《大唐名相与狄梁公街》

9、张珉《这座城……》之《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8、太原道张珉《这座城……》之《霸府风云与古墓俪影》

7、张珉《这座城……》之《异域孤军与店头古堡》

6、太原这座城之六:龙潜太原与龙天庙会

5、张珉《这座城……》之《水灌晋阳与豫让桥》

4、张珉《这座城……》之《晋阳始肇之奢华》

3、太原道张珉《这座城……》之《穿越城市的河流》

2、“太原道”张珉《这座城……》之《晋祠流水忆先贤》

1、张珉《太原这座城……》——以上《沧桑阅尽话太原系列》17篇






本平台(加微信13593153292)特色——纯真纯情率真率性真善美;求稿——强调文学性——追忆青涩诗文鉴赏唯美絮语艺术探讨图鉴箴言民俗百科;本平台非营利性,属草根自媒体黑板报,大家小家、旧文新文、一概接纳,不过就是编辑者退休以后消食破闷、健脑动手的一项养生爱好,同时所刊诗文美图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儿茶余饭后、闲读养性的情趣;敬请赐稿!敬请分享、转发!敬请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