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哲学日:对中国哲学现状及其出路的思考

2015-11-19 周可真 无处不哲学

无处不哲学编者按:今天是世界哲学日。自200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确立为“世界哲学日”,鼓励人们对思想和理性进行批判,对当代重大问题进行哲学分析、研究和探索。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2012年的哲学日发表致辞时说道:教科文组织重申哲学理念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因为它首先能够帮助我们改变自己;面对不公正,哲学让我们通过反思理清愤怒的缘由;哲学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提出恰切的质疑;同时,捍卫思维的科学模式对于捍卫人类的尊严不可或缺。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哲学是新的人文精神的关键,在解答有关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也具有重要作用。

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对当前哲学的发展情况,却有人信心满满也有人忧虑重重,比如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周可真……下文为周教授对目前哲学的现状分析。文章原名《不是哲学无用而是无有用之哲学——对中国哲学现状及其出路的思考》。


无处不哲学编辑 /周可真著/文章源自作者博客


■ 面对中国哲学的现状,我以为不应该一味去指摘“哲学无用”并因此简单宣布“哲学死亡”了,而是应当改变和抛弃长期以来一直统治我们思想的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真理观,并改造中国传统的学术方式,使之由“以经典往合圣心”的“索道”之术转变为“以科学往合实理”的“求是”之术。


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最近数十年来马克思这话被无数哲学工作者重复了无数遍,但是,我们有没有自觉地做过这样的追问:我们所从事的哲学是不是我们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呢?


作为哲学工作者,长期以来我们所从事的哲学是什么性质的哲学呢?笔者尝论之曰:


“在哲学界(指中国大陆),……那些从事‘中’‘西’‘马’研究的专家、学者即便是最能‘赶时髦’或‘领导新潮流’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以传统经学方式或以现代解释学方式来阐释诸如熊十力之类的中国现代新儒家、诸如哈贝马斯之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诸如罗蒂之类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思想以展示阐释者自己在哲学上的种种‘新见’,抑或通过‘回到马克思’经典文本作考据学式的或义理学式的研究来‘还原’抑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已——所有这些努力所依据的无不是别人既成的哲学著作,这些著作有的与现代科学有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的几乎就没有什么联系” [《加强管理哲学研究——兼论部门哲学研究是哲学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此论一言以蔽之曰:我们所从事的哲学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哲学,而是别人的哲学,由中外历史上的哲学家在他们各自的时空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等具体形态内在的至今已然成为他们所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一份文化遗产的哲学。我们研究这些哲学,不过是在继承抑或至多也只是在批判性或创造性地继承其哲学遗产而已。我们自己的哲学在哪儿?建国60年来,我们自己究竟创造出了什么样的哲学了呢?没有,什么也没有!我们从来都不曾创造出作为我们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尽管至今我们至少已经经历了两个不同时代——过去了的计划经济时代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之中的市场经济时代,而且如果把新中国置于全球视野之中的话,我们更已经经历了前全球化时代和我们现在正处在其中的全球化时代这样两个不同时代。


因为这60年来我们从来没有过至今也还没有我们自己的哲学,特别是没有属于我们现时代的、作为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我们只是习惯于把历史上某个时代的某种形态的哲学当作我们自己时代的哲学,特别是至今仍把它当作我们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来看待罢了所以看起来似乎我们从来都不曾缺过哲学,至今也不缺作为我们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所以,对于已经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市场经济时代和世界历史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来说,其实并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哲学没有用了,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属于我们现时代的、作为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可用。


我们没有作为我们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可用,这不是哲学的问题,而是亟需有用的哲学以用之的我们自己的问题,是我们自己需要有用的哲学,却不思怎样通过我们自己的哲学创新活动来创造出与我们现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并且足以成为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的从而真正适用于我们的哲学。


为什么至今我们都不思自我创造哲学呢?撇开外在因素的影响不谈,仅就习惯了只研究别人的哲学或历史上的哲学的我们自己的主观因素来说,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在阻碍着我们进行哲学的创造:


>>>>我们把历史上某个时代的某种哲学视为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绝对的真理性。


因此,在我们看来,一旦掌握了这种哲学,我们便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哲学资源,从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就根本不存在一个哲学创造的问题了。明初有一位理学家叫薛瑄(笔者注: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后被贬戍边。景泰初起为南京大理寺,明英宗复辟后为礼部右侍郎。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薛文清公文集》),他在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天下以朱熹的《四书集注》和“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命题的范围的情况下,著《读书录》曰:“《四书集注章句》、《或问》,皆朱子萃群贤之言议,而折衷以义理之权衡,至广至大,至精至密,发挥先圣贤之心,殆无余蕴,学者但当依朱子,精思熟读,循序渐进。”(《读书录》卷1)薛瑄还说:“自考亭(按:指朱熹)以还,期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卷282)我们的观点正与薛瑄的观点相类,亦认为我们一旦拥有了历史上某个时代的某种哲学,我们自己就“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了,因为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至广至大,至精至密”,所以对我们来说,只要依据它“精思熟读,循序渐进”以至于“躬行”就行了。


>>>>中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经学传统,中国传统学术本质上是经学学术。


经学由孔子创其始——《庄子.天运篇》述孔子谓老聃之言曰:“丘治《诗》、《书》、《易》、《礼》、《乐》六经以为文。”至荀子作《劝学篇》已强调君子之学“始乎诵经,终乎读礼”,这为汉代经学的兴盛奠定了思想基础。汉代经学分为“今文”、“古文”两派,今文派以阐发“微言大义”为主,古文派以文字训诂为主;前者是对经文思想内容的研究,其研究方式具有认识论意义,后者则缺乏这种意义。就今文派而言,其探究“六经”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对此,汉末思想家王符(公元85—162年)的论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对于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他指出:“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是故圣人以其心来造典,后人以经典往合圣心也。”(《潜夫论.赞学》)这就是说,对于以“索道”为职志的学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圣人创制的经典中去寻求所求之“道”。故经学学术作为一种“索道”之术,就是通过对圣人经典的研究来领悟和阐明“与道相合”的“圣心”。也因为如此,经学又称“圣人之学”,它在汉代“独尊儒术”以后直至清代的整个古代学术体系中一直享有至尊地位,舍圣人经典而他求其道者则被正统儒家学者视为“离经叛道”者而加以贬黜。这种基于“圣道合一”观念的经学及其学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观念及学术方式,以至于到了现代当经学式微而各种新学兴起以后,中国学者仍然按照传统学术方式来治学,不思到现实世界中去探索客观规律,而是仍然借助于被他们视之为“圣经”的学者论著来力求“往合圣心”,以达到对得之于“圣心”而藏之于“圣经”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之“道”的把握。直到今天,当国人多少有些觉醒而自觉缺乏有用的哲学时,学者们仍然不思到现实世界中去探索客观规律,而是普遍倾向于通过复兴“国学”或“儒学”抑或救助于“西学”来达成其哲学创新之愿,从而在学术方式上仍然是继承了传统的经学学术方式,即从他人的或历史上的哲学中去寻求自己所需要的哲学。


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对我们思想协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我们放弃了面向现实世界通过对反映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的具体科学的研究来创造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哲学的努力,如此,足以成为我们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便无以产生,又何来有用的哲学呢?


面对中国哲学的现状,我以为不应该一味去指摘“哲学无用”并因此简单宣布“哲学死亡”了,而是应当改变和抛弃长期以来一直统治我们思想的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真理观,并改造中国传统的学术方式,使之由“以经典往合圣心”的“索道”之术转变为“以科学往合实理”的“求是”之术。



相似内容阅读直接点击以下标题:↓↓↓

俞吾金:人生,为什么需要哲学

原来哲学学好了还有这么大的用处 || 教父哲学



哲人哲语

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蒙田


回复输入“aa”可获取哲学资料下载。

点击以下标题 可查阅相应热点文章。

122 身体作品:濒临死亡的哲学家

121 恐怖主义,是“大获全胜的全球化正在与它自己作战”

120 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119 人类最悲惨的思想

118 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看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的内在矛盾

117 欧洲难民本雅明之死

116 赵汀阳:何谓中国——中国的生长方式

115 陈嘉映:世间的灵性

114 “格瓦拉困境”与中国共产党转型

113 心魔:别让你的心智为情境所控

112 生命哲学——柏格森

111 道德的个人与邪恶的群体

110 我们心底的“怕”——自由主义与恐惧

109 邓晓芒:中西信仰观之辨

108 中国没有历史,只是朝代更替?‖ 黑格尔的中国观及其矛盾性

107 哈佛心理教授: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106 德里达的信仰

105 哲学家应该结婚吗?

104 陈嘉映:此在素描

103 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102 日本人的生死哲学

101 苏格拉底、康德、拉康:三个离奇的同路人

100 世界观中的31个转折点 ‖ 你知道几个?

099 以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来对抗平庸之恶

098 何谓人文

097 卢梭:一位孤独漫步者

095 历史哲学论纲 —本雅明自杀前的最后一篇文章

094 何谓“现代性”?现代社会有何特征?

093 刘瑜:历史漫长的终结——评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092 维特根斯坦在冬季

091 如何分配正义 │ 罗尔斯与诺齐克之争

090 内心生活的消失

089 我是要被献祭的‖克尔凯戈尔

088 当今中国社会的颓废与犬儒

087 超越颓废:生命的自我康复│超人尼采对于健康与疾病的哲学思想

085 康德为什么“不喜欢”中国?

084 康德与福柯:启蒙与现代性之争

083 人为何要“以福论德”而不“以德论福”

082 熵为什么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 熵的社会学意义

081 世界为何存在?

080 那些沉默者的历史——从《疯癫与文明》到《规训与惩罚》

079 辩证法是如何降低智商的

078 人为何要追求权力?│读罗素的《权力论》

077 尼采:从权力意志到虚无主义

076 欺骗如何可能?——维特根斯坦论隐藏、假装和说谎

075 邓晓芒:康德宗教哲学与中西人格结构

074 【收藏】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汇总

073 哲学教育的灵魂: 经典阅读,还是论证?

072 现代技术的危险——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

查阅更多精华文章请点击




.精华文章目录.

与时代的独立思想者同行

·

无处不哲学微信号:zhexue365

聆听不同声音,保持独立思考之精神

您的每一次转发

都会多一分思考的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分享更多哲学思想





↓↓↓ 点击"阅读原文" 【智能搜索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