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志勇:CPI温和上涨和PPI结构性反弹不支持货币政策急转

范志勇 王芝清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7-22


范志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王芝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字数:2436字

阅读时间:4分钟


一季度消费延续修复性复苏态势


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我国内需遭受严重冲击,当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好转,消费需求得到逐步恢复。2021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提高反映出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稳步复工复产,劳动力市场逐步复苏,收入预期逐渐稳定,直接导致了消费品零售额出现报复性增长;另一方面,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消费品零售额和2019年初相比依然有所增长,反映出国内的消费仍然较为旺盛。


从趋势值来看,2021年3月份比2019年3月份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为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致和疫情之前的增速相当,并未出现超预期的增速改善。


图1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按消费类型分,3月份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6.9%;餐饮收入增长91.6%,两年平均增长0.9%。随着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年一季度以来居民外出活动的约束和2020年相比有了极大地放松,消费性服务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与此同时,去冬今春以来局部地区的疫情反弹,部分地区疫情防控趋紧,具有接触性特征的消费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着疫苗在全国的普及以及局部疫情结束,消费性服务业将会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从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和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均较快增长。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居民出境购物活动减少,部分消费需求转向境内,带动化妆品、金银珠宝、钟表、箱包等商品销售增长,这类产品同比增速均超过30%。今年一季度,金银珠宝类消费同比增长率达到93.4%,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长率达到65.6%,服装鞋帽类消费增长率54.2%。2020年一季度下降较快的消费品类在今年一季度都出现了较快的复苏。除此之外,第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13.5%。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疫情期间的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予以维持,与上年同期比,年初居民外出消费活动大幅增加,实体店经营明显改善。


图2 分类别商品消费同比增长率(%)


消费需求复苏推动消费者价格温和反弹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引发了国内关于通货膨胀的加剧的担忧。从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来看,消费品价格并为出现普遍性快速上涨。


从同比看,2021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7%,非食品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5%。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6%,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


事实上,在今年的1月份和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1月份和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负0.3%和负0.2%。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负增长一方面说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消费品供给能力得到实质性回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需求方面的恢复的速度慢于生产面。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稳步复工复产,生产秩序逐步恢复,尤其是农业生产,大体满足了像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食品CPI和非食品CPI的剪刀差逐步收窄。


图3 CPI同比和环比增速(%)


图4 食品CPI和非食品CPI同比增速(%)


核心CPI对判断当前物价形势和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更具参考价值。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仅为0.3%,这表明我国消费者价格水平变化尚不构成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


图5 核心CPI同比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月之后畜肉类价格指数长期处于下降状态,成为主导食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整体变化的主要因素。2019年年初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环保政策调整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猪瘟疫情尚未得到全面缓解,又叠加新冠疫情冲击,我国出现了持续两年多的“猪周期”。去年下半年,在各方面条件共同改善作用下,猪肉供给能力得到实质性恢复,推动猪肉价格呈现趋势性下降。2021年3月同比下降7.3%,畜肉类产品成为拉动食品CPI下降的主要力量。从供给端来看,食品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长68.4%,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长45.8%,和食品CPI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6 粮食、畜肉、蛋和鲜菜价格变动情况(%)


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值得关注


受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产业政策局部调整,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和同比涨幅都有所扩大。从同比看,PPI上涨4.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从环比看,PPI上涨1.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


图7 生产资料PPI和生活资料PPI同比增速(%)


P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显著。一季度,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微降0.1%,影响P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中,除食品价格上涨1.7%外,衣着价格下降1.1%,一般日用品价格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7%。而推动PPI上涨的重要原因是输入性因素。2020年5月份开始,在需求逐步回升、供给相对偏紧、市场流动性宽裕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进口价格上涨增加生产成本,推高相关行业出厂价格,带动PPI持续上行。今年一季度,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关联程度较高的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2.13个百分点,超过PPI总涨幅。


价格变化的货币政策含义


物价水平变化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的整体情况对政策调整进行权衡。一季度虽然GDP同比增速达到18.3%的历史高值,但这一高增速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在2020年一季度出现-6.8%的增长率有关。低基数造成了后续较高的同比增长率。


疫情爆发之前的几年间,各年平均增长率约在6%-7%之间。然而从2019年到2021年两年一季度的平均增长只有5.0%,这表明当前我国实际产出水平尚处于疫情爆发的趋势线以下。除此之外,注意到2021年一季度我国仅为2.4%左右的增长折年率,这表明我国距离疫情之前的长期增长趋势尚有差距,宏观经济处于总需求不足的整体状态。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的整体状态和通货膨胀尚处于温和增长的状态,货币政策目前应该主要致力于宏观经济的复苏。事实上,为稳定预期,应对可能出现的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自去年年中以来,货币政策已经进行了微调和预调。广义货币M2增速从去年年中的超过11%逐步将至接近9%,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留了政策框架。




延伸阅读

关注“城乡融合发展的投资机遇与挑战”,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刘守英:以人、业、地为核心,促进城乡互动与融合


王晋斌: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美债收益率近期的盘整性下调


刘元春:紧扣“三新”确立超大城市治理战略


【预告】杨瑞龙 毛振华 李铁 刘守英 秦虹 魏后凯 张琦联合解析:城乡融合发展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招聘】中诚信国际招聘进行时!


刘元春:中国将在2026年左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范志勇:全面认识2021年我国一季度GDP增长率


【荐书】刘元春 杨瑞龙 毛振华倾情作序推荐,王晋斌:《2020全球金融大动荡的思考》


刘元春: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科技自立自强


王晋斌:美元和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角色上的分化


范志勇:开创高质量开放的新格局:2021年一季度我国对外经济数据分析


刘煜辉:中短期看国内面临艰巨的反通胀任务


【预告】《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发布会暨政府降杠杆研讨会


刘元春:除了亮眼的18.3%,一季度经济还要关注哪些?


祝宝良:经济步入常态恢复轨道,短期内要做好预期管理


孙文凯:户籍改革助推城市房价上涨?政府应增加公共福利性住房


刘元春:理性认识当下经济形势,前瞻性分类施策


王晋斌:美联储上次taper的背景信息对此轮调整的参照意义可能有限


丁安华:后疫情时代三大趋势不可阻挡


殷剑峰:反弹不改变趋势,降息、增支、生孩子,是当前最好的应对之策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全球通胀隐忧加剧,经济复苏立足长远


刘元春:宏观经济常态化进程已全面开启,下阶段几大风险更需高度关注


GLOBALink | China's Q1 data reaffirm its 2021 growth target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