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衍:今年债市信用风险总体释放减缓,但结构性风险仍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诚信国际 Author CCXI
闫 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本文转载自6月2日中诚信国际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1755字
阅读时间:5分钟
2022年以来新冠疫情持续演变,奥密克戎在全球多个国家暴发。国内新冠疫情则呈现出多点散发、点状暴发的态势。由于本轮疫情的暴发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高传染性、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这使得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同时,近期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全球供应链紧张局势有所加剧,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明显上升。在疫情叠加多重风险因素扰动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大。2022年年初至今,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宏观政策在加大稳增长和保市场主体的同时,积极防范风险和化解债务风险,尤其是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年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呈现总体释放减缓、但结构性风险仍存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债券市场违约呈现“双减”的特点,新增违约债券及新增违约发行人同比双双大幅减少,并达到近三年来相对较低的水平
1-4月债券市场新增违约规模不到130亿元,同比减少近九成;新增违约发行人5家,同比减少8家。今年以来违约规模的大幅减少,一方面受益于市场流动性整体维持合理充裕,对企业流动性水平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前期债市违约风险的释放,弱资质、风险抵抗能力差的主体陆续出清,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有所下降。此外,还有部分债券通过展期的方式缓释阶段性风险。
二、房企信用风险水平仍然较高,地产行业内部信用资质分化较为显著
年内新增违约发行人和新增展期主体均以房地产企业为主,且房企主体级别下调次数也位居前列,特别是民营房企,信用风险持续释放,行业内部分化明显。不过,近期在继续秉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央行、银保监会对于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行调整,调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并下调五年期LPR基准利率。同时,“因城施策”特点愈加明显,多地政府根据实际出发,边际放松地产行业调控,并调整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此外,近期有关民营房企债券融资信用保护工具的正式落地,后续部分房企债券融资及经营修复状况或有望得以改善。
三、产业类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趋势显现
近年来产业类企业信用风险向金融行业传导现象频发,截至目前债券市场累计有6家非银金融机构发生债券展期事件,其中多数机构受相关产业类企业负面事件影响,导致自身流动性紧张发生展期。今年还新增1家集团型企业旗下非银金融机构违约发行人,成为公开债券市场发生违约的首家租赁类的非银金融机构。目前债券市场发生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事件,主要是受产业类关联方或控股股东的间接影响所致,产业类风险向金融领域风险传导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防范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依然是宏观调控的底线之一,主要监管部门均强调要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加快补齐制度短板,不断完善债务风险管理、风险处置、投资者保护等机制。同时,在当前经济修复趋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需平衡多重目标,结构性货币工具将持续精准发力并重点向稳增长方向倾斜,未来流动性总量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近期,证监会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交易商协会发布“四项制度”,对债务风险管理与投资者保护再升级,同时还推出“中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未来随着民企融资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及落地实施,部分发行人经营困难和资金压力有望得以缓解;总体来看,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在可控范围内。
不过,在国际环境趋于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不确定性增加所带来的多重考验下,“三重压力”仍然存在,消费等领域仍在探底,短期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疫后行业修复分化或有所加剧。再考虑到后续信用债的到期压力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下半年信用风险仍存在一定释放压力,尾部风险和结构性风险或将进一步出清。短期内还要关注行业分化、经营修复有限的房企债务偿付风险以及产业类行业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可能;此外,在城投企业融资趋严和非标违约事件常态化趋势下,仍需关注弱区域的城投风险演化情况。
延伸阅读
刘元春:从中美中央与地方的债务结构解析中国破解债务软约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