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内外冲击超过2020年,一揽子救助政策需要持续加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原子智库-腾讯新闻 Author 刘元春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本文转载自5月25日原子智库-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4576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应出尽出的政策有哪些?
原子智库:从宏观稳增长的角度,您在3月份提到过今年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真正回归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来看,今年财政政策力度是否符合您的预期?
刘元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按照当时的经济目标、经济环境所谋划的,那时确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两大超预期的冲击:俄乌战争和新冠疫情。现在在相对经济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又面临着这两大冲击,这就决定了原来所规划的宏观政策的力度和总体框架可能不适应目前的格局。
因此,原来定位2.8%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不足。我认为,第一,财政赤字率应当要放松,回归到2020年左右的水平。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一轮内外部的冲击比2020年面临的冲击还要大,经济下行压力比2020年所面临的下行压力还要大,所以财政救助的积极程度要提高,赤字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左右应该是必要的。
第二,2020年发行了疫情特别国债,今年也应该发行特别国债,目前来看,各类政策的出台,同时受疫情的冲击,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很厉害。因此,保基层运行成了疫情阻击、疫情纾困、经济复苏的核心,如果基层没钱,很多扶持政策可能就会流于形式主义。
原子智库:所以赤字率如果设定在3.8%是一个更合理的安排?
刘元春:对,财政赤字率设定在3.6%—3.8%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
原子智库:在最近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从而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角度,应出尽出的政策有哪些?
刘元春:首先,对于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领域进行疫情补贴,是最为有效、最为直接、最为稳定的措施。但是这需要真金白银,还需要地方政府有财政能力。
第二,在抵押贷款方面可能要进一步加强。
第三,对于地方新基建资金来源要有所创新,比如政策性基建债券或者是政策性的基础建设基金等,要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资金来源,另外还有特别国债的发行。
从这几年的调控看,中国举国体制的确在制度优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也要看到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
当前必须看到,大量的经济调控目标出现之后,由于地方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没有相应的行政动力,没有相应的政策工具,从而导致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的时候,过度运动化、行政化,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这一轮要避免这个问题,中央应当鼓励地方进行一些政策工具的创新,因时因地进行治理。一方面中央要主动匹配相应的财力和物力。第二,要在一些政策工具的创新上面给予指导。第三,中央要及时给出相应的总体方案。
现阶段的核心重点是疫情救助,然后是复工复产,然后才是复工复产基础上的经济复苏。如果经济循环没有启动起来,还处于非常状态,要想立刻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刺激,效果会大打折扣。
国家在顺序上面的把握,要有明确的要求。在一些政策的边界上面,政策的空间要有更加明确的说明,而不是比较含糊的。
我觉得的确需要关注基层运转,关注其经济基础和动力基础。
原子智库:能出尽出优先要考虑解决疫情带来的问题。
刘元春:抗疫和疫情纾困是重点。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进行复工复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行业、关键环节上要恢复流通。第三才是进行经济复苏。这几个着眼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疫情防控,很重要的是要物资到位,各种人员要到位。第二,疫情纾困,中小企业主体不破产,老百姓有收入。不能因为疫情让他们担忧基本生计。第三,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兼顾物流的畅通,要兼顾一些关键物资的生产。第四,在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循环断点重启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没有复工、又没有复产,物流都是断的,去刺激经济有什么用呢?要注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阶段,根据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
同时,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和工具创新的支持。
原子智库:您刚刚提到发行特别国债,也是近期讨论颇多的点,您觉得这是一个可用选项?
刘元春:对。特别国债与赤字率所发行的一般国债有区别。第一,它可以超越预算法,相当于是另外补救的举措。第二,有专门指向,这属于一种非常规的积极政策,一般不启用。
救治中小企业,要避免外面遍地是水,里面土还是干的
原子智库:近期的高层会议特别关注“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您在年初的时候也特别谈到过,但是从近几个月感知到的情况,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还是非常不乐观,所以关于保市场主体的一些措施效果如何?对中小企业的救助如何能更快、更有效地起作用?
刘元春:目前国家各个部门,已经将中小企业纾困作为现有政策的核心落脚点之一,应该说国家在这方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5日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于中小企业的纾困问题进行了研究。
它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中小企业保不住,就业就保不住。就业保不住,经济和社会问题就会非常复杂。
国家的这些政策还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然,可能失业率就不是6.1%了。目前社会还是相对平稳的,这说明对于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类型太多了,我们的市场主体1.5亿,中小企业8000多万,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它的差别很大。因此,不同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存在着很大差别。
有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工商户,以退税、减税、减费为主体的救助方式下可能获得感不是很强,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交税,或者交税量很小。退税对于中型企业来讲获得感会大一些。
第二,很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简单的资金问题,而是整体性的生与死的问题。因此,能够免他于死,不是交费的问题,而是它的订单问题。因此,对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采购力度要加强。一个是政府采购,一个是国有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采购方案要更偏向于中小企业。
第三,由于断链和社会停摆,一些企业实际上是处于休眠状态。因此,有订单也解决不了它的问题,有钱也解决不了它的问题,有流动资金也解决不了它的问题。所以对这一批企业,更恰当的是进行疫情补贴。或者说按照工商管理条例,应该采取休眠政策。一方面所有的税收和费用全部减免,另外一方面,给予一定的休眠补贴。这点很重要。
大家谈到欧美中小企业,美国政府采取了保工保产的薪资补贴,企业发给工人多少钱,就补贴它多少钱,这就不是减费的问题。很多政策通过直接补贴,保证企业保供、保产,让它维持生存状态。为什么很多人呼吁要给予社会主体和居民疫情补贴,意义就在这里。它比其他的一些政策更彻底、更直接,更能够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我觉得,我们对于小微企业的政策,第一,要在手段上进一步创新;第二,要在量上进一步加大;第三,救助方式不能太多样化。各个部门都在出,出得不痛不痒,最后让很多企业获得感不是很强。避免九龙治水,外面遍地都是水,但都没有浇透,里面的土还是干的!
同时,有一些政策可以整合,这样中小企业的获得感更强一点。本来就10块钱,非得让10个部门每个部门给它一块钱。如果一个部门一次性给它10块钱,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政策还是应该更集中,不能够过度分解。
原子智库:如果给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补贴,今年的财经收入状况能够承受吗?
刘元春:这就是我刚刚讲的,财政赤字力度要加大,还要发行特别国债。
原子智库:近期有学者呼吁要“不计一切代价去救经济”,您怎么看?另外,不计一切代价,代价会是哪些?
刘元春:首先,这种说法是矛盾的。不计一切代价去救经济为了什么?为了人民的福利。不惜一切代价去救经济,如果不顾整个未来的可持续性,整个经济最优的一种增长,去救它有什么用呢?
所以不计一切代价救经济,首先就是一个矛盾的伪命题。救经济,是当前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上把经济复苏、经济提振放在核心的位置上,要坚决落实中央反复重申的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
一定要反对这种情绪化、口号化、不注重逻辑的建议。
首先,中国经济不能停摆。停摆产生的成本太大,是不可承受的。大国经济有超大规模的优势,但停摆之后的重启成本也远大于小型经济体。因此,要以中国经济循环的基本稳定作为救助的核心。中国经济的循环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就需要在防疫上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社会各级要形成共识,要明确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另外,对于经济复苏的规律,疫情防控的规矩,要有更深入的认识。科学制定出中国一揽子的疫情防控、经济救助、经济复苏方案,避免过度民粹地来处理这种问题。
现在很多底层呼吁是切实的,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这些呼吁,不按照一定的规律、科学转化成政策的话,也会出现另外的问题。科学抗疫、科学复苏、科学现代化不能用情绪化的口号代替。
4-5月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
原子智库:最后还是想请您预判一下今年后续的经济走势,包括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您现在怎么看?
刘元春:今年我认为尽可能地完成经济目标,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达成5.5%。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目标,包括六大类,我们不要过度拘泥于5.5%的目标,要以中国经济的循环畅通作为基本坐标,作为底线目标。
从过去奥密克戎、德尔塔病毒周期演变规律来看,疫情可能在6月份告一段落。但4-5月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负增长,从而导致上半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就在3%左右的水平。
下半年,很可能在经济规划的一揽子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追赶,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能够达到8%左右,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在4.5%到5%这个区间,一个常态的增长。
原子智库:您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增长还是非常乐观的。
刘元春:对,只要我们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下半年整个经济恢复一些正常,经济快速步入到复苏的状态,应该是可期望的。原因很简单,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冲击,它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冲击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市场主体保持比较完好,家庭、企业、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不发生根本性变异,我们发挥复工复产的举国体系效应,应该会快速步入到正常轨道之上。疫情带来的停滞与经济危机带来的停滞有本质区别,它的启动速度要比经济危机带来的启动速度要快得多。
下半年经济启动会比较快。当然,再加上出台增量的政策工具,以及存量的政策进行前移,尽可能地释放它的空间,下半年出现一波较好的增长态势,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这里面的确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第一个不确定性就是疫情。这一波疫情结束了,是不是还有新的疫情?特别是随着病毒的演化,可能导致疫情防控的成本有所增加,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第二,俄乌冲突是不是会在战争爆发三个月之后出现阶段性的休战,会不会在消耗战中进一步激化,具有不确定性;第三,中美之间的冲突会不会在后疫情时代和俄乌冲突中全面升级?第四,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第二次触底,这些不确定性都严重影响我们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的复苏进程和具体路径。
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下半年最重要的政策理念就是要保持底线思维,做好预案,尽可能进行政策储备,来对冲这几大不确定性。
延伸阅读
刘元春:从中美中央与地方的债务结构解析中国破解债务软约束新思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云霄:稳增长背景下地方债、基建投资等财政政策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聚焦“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空间”,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财政空间不只是收支空间,还包括政策与改革空间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消费券发放应以地方财政为主,控制规模防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