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国电影《隧道》为何要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收尾呢?

2016-09-21 逝如整理欢迎置顶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217kt20x&width=500&height=375&auto=0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釜山行》的热播带动了一波韩剧观影高潮,我顺便看了《隧道》,这部电影本身的优劣这里不多评价,但我觉得这种剧也的确适合韩国这种小国家拍摄,因为这事如果发生在中国,估计几天就就救出来了,用不着四十五天,也就没这种电影的剧情存在可能了……当然也是玩笑话了,灾难任何国家都会遇到,任何国家遇到这种事也都会尽其全力去救援的,国家实力的大小只是一个方面,虽然也很重要。电影在最后的地方提到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部作品,看这部作品在表达什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00f89bxk&width=500&height=375&auto=0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为何电影最后要选择这样一部作品呢?我们不能多想,也不能不想。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7年,由于苏联当时的政治因素,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被认为含有“形式主义的危害”而未能公演,在那充满了无穷的压力而令人惶恐不安的岁月中,肖斯塔科维奇只能将手稿埋藏在抽屜的最底层,直到斯大林去世,该作品直至1955年才得到公演並获得空前成功。

   来看第一乐章表达了什么:第一乐章《夜曲》所描绘的并不是一般小夜曲通常表达的夜半情侣幽会的情景,而是茫茫的黑夜,黑暗降临的一种时间状态。作曲家以阴沉紧张的旋律诉说内心的哀怨。描述那个苦涩年代下的人们的茫然、徬惶、无助、委屈、怨恨、蒙冤、受害,多少人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家破人亡。在这里作曲家抒发了在黑暗压抑下的深忧,一直到乐章的结束。小提琴高音区的泛音及钢片琴明朗轻柔的音响,才显现出一丝希望之光。这是一首充滿了忧伤和沉思的抒情诗,以柔板的音乐表达严峻而含蓄的情感。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分析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Op.77)完成于1948年3月24日,并为奥依斯特拉赫所作,但因迫于当时的政治原因,该作品直到1955年10月29日才由奥依斯特拉赫在列宁格勒正式首演。全曲共分为4个乐章:

  1. 第1乐章为中板-夜曲,该乐章虽标为a小调,但作者为更好地表达乐思与深刻的内涵而采用了现代派无调性的写作手法并贯穿始终,使调性极度的游移,并通过夜曲梦幻的风格表现出迷惘、困惑、不解和无奈的思想情绪。由于小提琴不是很适合演奏无调性的音乐,所以演奏起来会比较困难,对左手指位和听觉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我们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调性持续转换的特征和旋律音准。在开始的第9、10、11、12、14等小节处可采用蟹式换把,以避免换把滑音的出现;在第39小节第一个A音时可用大分弓奏出,并注意保留手指以确保随后出现的bB音的音准;第58小节一开始的F音可用窜弓奏出,以刻划腾飞的意境;要特别注意第63小节第4拍出现的bE音的音准,因为该段落刚进入临时性移调,很容易造成bE音偏高,该音的音色应该是暗暗的,如果是明亮的话肯定是音高了。 

  2. 第2乐章为快板-谐谑曲,它是一个结构紧凑的乐章,由2个性格对比的主题发展成完整的奏鸣曲式,再经过压缩的再现部进入急速的尾声,其间我们似乎从旋律中看到了妖魔鬼怪、群魔乱舞和刀光剑影的画面,并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受。

  3. 第3乐章为行板-帕萨卡里亚舞曲,这是一段及其柔美并略带忧伤情调的旋律而感人肺腑,我们突然感觉到原来这才是作者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段落,并在该乐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痛苦的自省和反思,也是无尽的悲伤和绵延的哀述,更是历尽沧桑后的豁达。由此使我们联想到前2个乐章无调性旋法的铺垫实在是运用的非常恰当而令人拍案叫绝,该作品真不愧为20世纪最杰出的力作。

  4. 第4乐章为活泼地快板-滑稽曲,它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并在讽刺中结束全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57l8sug2&width=500&height=375&auto=0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文学分析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四个乐章,顺序是:慢—快—慢—快。乐章的安排明显带有肖作品中常有的象征意义。

  1. 第一乐章《夜曲》所描绘的并不是一般小夜曲通常表达的夜半情侣幽会的情景,而是茫茫的黑夜,黑暗降临的一种时间概念。作曲家以阴沉紧张的旋律诉说内心的哀怨。描述那个苦涩年代下的人们的茫然、徬惶、无助、委屈、怨恨、蒙冤、受害,多少人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家破人亡。在这里作曲家抒发了在黑暗压抑下的深忧,一直到乐章的结束。小提琴高音区的泛音及钢片琴明朗轻柔的音响,才显现出一丝希望之光。是一首充滿了忧伤和沉思的抒情诗,以柔板的音乐表达严峻而含蓄的情感。

  2. 第二乐章快板的《诙谐曲》在急速猛烈的旋风行进中,紧張而又极其尖锐的力度变化、繁杂的复调织体、鲜明的配器、发展部中段的赋格等等,带給人一种恶魔般猙狞辛辣感,表达了一种疯狂,同时也表现了作曲家对犹太流浪音乐家在思想感情上的认同,乐曲在这里承载更多的作曲家无言的悲痛和顽强的生命冲击力。

  3. 第三乐章动人的《帕萨卡利亚》以抒情悲壮的格调,表现了作曲家内心最为深刻的哲理性沉思以及高傲不屈的人格魅力。高尚而优美,在庄严的步伐裡有着哀痛、崇高的哲学理念。当独奏小提琴以高八度双音奏出帕萨卡利亚的主题时,乐曲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威武悲壮,气势磅礡。在乐章《帕萨卡利亚》中乐曲所蕴涵的意义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时常出现,它其实也是为斯大林主义时代众多的受害者所创作的另一种形式的安魂弥撒。第三乐章的结尾是一个很长的华彩乐段,与其说这是在炫技,不如认为是对作曲家感情深情的表白。在最为精彩的华彩过后不加停顿地引出第四乐章。第三乐章动人的《帕萨卡利亚》以抒情悲壮的格调,表现了作曲家内心最为深刻的哲理性沉思以及高傲不屈的人格魅力。高尚而优美,在庄严的步伐裡有着哀痛、崇高的哲学理念。当独奏小提琴以高八度双音奏出帕萨卡利亚的主题时,乐曲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威武悲壮,气势磅礡。在乐章《帕萨卡利亚》中乐曲所蕴涵的意义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时常出现,它其实也是为斯大林主义时代众多的受害者所创作的另一种形式的安魂弥撒。第三乐章的结尾是一个很长的华彩乐段,与其说这是在炫技,不如认为是对作曲家感情深情的表白。在最为精彩的华彩过后不加停顿地引出第四乐章。

  4. 第四乐章称为《布尔列斯卡》,急促的音型,强劲的节奏,表面的狂放掩饰内心的抑郁,乐曲的尾声在快速律动的背景上再现了《帕萨卡利亚》的主题,通过小提琴演奏的华彩乐段表现了热烈的节日氛围和舒畅的欢乐情绪。坚定了必胜的信念,那些年代所有的焦虑和疯狂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电影里最好玩的地方了吧……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群加入联系微信17098908309

北上广音乐会转票群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