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谎言:你配得上更好的!
以白领阶层和国企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群一直存在一个幻觉。认为自己获得的一切都都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小市民的生活技巧。这就好比你常年在一栋摩天大楼的格子间里工作,每一天只要进入电梯就能瞬间从地下负五层的车库抵达顶楼,久而久之你就会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直到有一天电梯坏了,你才猛然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爬楼梯上去!
我们每一天回到家里,拧开水龙头就有水,按一下开关就有电。时间一长我们就会习惯性的认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会本能的忽略那些管线系统的存在,更会忽略搭建和维系这一整套体系的人和成本。
咨询行业的人不需要对自己的建议负责任,也不需要对自己方案的执行负责。如果你做一件事,赢了算你的,输了都是别人傻逼。久而久之,你就真的会相信自己无比的正确和优秀,其他人都是傻叉。要了解原理去读《论评价系统的运作机制!》。
人的自我评价依赖于周围的反馈,而周围的反馈如果是被无形之中筛选过的,就会形成一个信息茧房——你能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你能听到的都是你想听到的,你能接受的都是你本来就认同的。有一些小镇美女在年轻的时候被一群低层次的舔狗环绕,时间一长就会本能的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是舔狗,所有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自身价值的日益降低,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舔狗们慢慢散去各自上岸。即便周围人对其处境洞若观火,但当事人依然会陷在一个自问自答的死循环中出不来,紧接着把一手烂牌打的更烂…
不管个体还是组织,生命体的自我遮蔽性源于其结构基本属性。如果理论太枯燥,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一个缺乏安全感,没有主见,又情绪化的女生,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绝对特别依赖自己的闺蜜。然而,能够一直留下来的闺蜜,绝对具有一个这样的特征:只说她喜欢听的话,任何事都站在她的立场上,不管是观念、看法、行为,甚至说话的方式都极力的迎合当事人。这种迎合能够不断的编制起基于共同点的连接。越密集的连接,就越让当事人觉得对方最懂自己,最在乎自己,最关心自己,最能与自己共情,也更信任和依赖对方——正因为自己缺乏主见,所以任何事都需要对方为自己做判断和决策。正因为自己缺乏安全感,所以,会本能的对与自己连接的触点更多的人产生依赖。事实上,这种格局一旦形成,闺蜜就能很轻易的操控当事人,而当事人还会对其感激不尽!
有一句俗话说:是个闺蜜有九个劝分,而十个兄弟有九个劝和。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一个女生在亲密关系中感觉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她去找闺蜜诉苦本质上是为了索取一种情绪安慰。在一切还未发生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基调:当事人自己是没有错的!作为她的闺蜜肯定会完全站在她的立场上捍卫她的正确。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被当事人剔除出闺蜜的队伍。因为她来索取情绪安慰,你明明能够给予,不仅不给与,还对她讲一堆道理。当事人就会把恨意转嫁到闺蜜身上。多几次这样的事,这个闺蜜就出局了。如此一来,能够留下来的闺蜜,肯定是她喜欢什么就说什么,极度迎合她,满足她的情绪诉求。劝分的本质是转移问题:在这么多次亲密关系的冲突中,你始终没有错,都是对方的错,对方做的很不好,对方完全配不上你,你这样委屈很不值。
这种话就如同精准投喂的信息,恰好能够满足当事人渴望把内部的冲突转移出去的诉求。久而久之,对那个是因为对方配不上自己的结论绝对会信以为真——而且每一次闺蜜们的反馈就是确凿的证据!一个人在缺乏自我判断的时候,周围人的反馈就是自己的判断。
一个小孩在成长环境中,总是遭受父母毫无征兆的惩罚,那种不确定性所带给他的恐惧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剧烈的冲突。他就只能通过否定自己来缓解!这恰恰是为什么情绪化的父母会让孩子变得极度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缘故。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极度的依赖和信任父母,从来不会质疑是父母自身存在问题,而无缘无故的情绪化反馈和惩罚行为,会让小孩无所适从,他只有不断的告诉自己是因为自己有问题,才惹得父母生气并惩罚自己。他只有通过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嫌弃自己,不断的仇恨自己,才能为这种不确定的反馈找到一个确定的解释!这个确定性解释的潜台词就是:我不配拥有父母的尊重和爱护,我本身很差劲,所以,我就应该被惩罚——他只有相信这一点才能向自己解释的通父母的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和恐惧的行为是合理的!
之所以用小孩的案例来阐述这个逻辑,就是为了解释女生为什么最终会坚信闺蜜们的反馈——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那个男人配不上自己——只有如此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自己永远没有错的情况下,依然会时常感到委屈和痛苦,只有一个理由才能解释的通:这个男人太差劲了,配不上自己,自己配得上更好的!
喜欢吃糖的人蛀了牙,喜欢游泳的淹死在河里。最懂你的人,从来不帮你解决真正的问题。为穷人说话的人从来不会为穷人办事。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民群众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是他们的自作自受!虽然尖酸刻薄却是一阵见血!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下注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