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两次斗琴丨“克莱门蒂只拥有艺术,而莫扎特既拥有艺术同时又有品位。”

2018-03-10 每晚古典音乐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16j8hldt&width=500&height=375&auto=0斗琴




决斗也是种幸福伟大演奏家与钢琴技术风格演变丨李斯特及其弟子丨彪罗丨陶西格丨绍尔丨拉蒙德丨罗森塔尔丨西洛蒂丨安索奇


最近朋友常常见不到我,问我忙什么呢,我说在准备决斗呢。

知道这个回答有点耸人听闻,不过确实接着有几个标要投,有一两个出了些差错,有点小麻烦,需要认真对待。但正是这些麻烦,反而勾起了斗志,有了和对手在策略上决斗的一种氛围。



其实决斗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西方文化里的一种特有传统,体现的是一种绅士风度,在英语里的解释是“A prearranged,formal combat between two persons, usually fought to settle a point of honor”,一般翻译为“因关乎到荣誉而进行的预先妥当安排的在两人之间的正式格斗”。所以我们在阅读欧洲的古典文学时,“是男人就来决斗!”——是那个时代绅士们的一句豪言壮语。为爱,为名,为荣誉,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与对手刀光剑影,就连一向在世人眼里儒雅柔弱的文人也毫不例外。就连孱弱的普希金,因为法国贵族丹特士热烈追求他的妻子,为维护自己的声誉,用西方当时最富有戏剧性的决斗方式来解决冲突——拔枪决斗。结果,伟大的普希金在决斗时中弹身亡。

43 34483 43 14985 0 0 1578 0 0:00:21 0:00:09 0:00:12 2787其实历史上除了这些刀光剑影的血腥决斗,还有一种更文雅的决斗,比如其中有两场钢琴决斗的比拼,特别引人注目,并被广为传诵。



最早的一场钢琴决斗是在伟大天才莫扎特和钢琴家克莱门蒂之间进行的。起因是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与母亲打赌说莫扎特比克莱门蒂技高一筹。1781年,在国王约瑟夫二世的倡议下,25岁的莫扎特和29岁的克莱门蒂应邀赴战。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分别进行了即兴演奏,又各自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并即席演奏了帕伊西埃洛的奏鸣曲,然后又各自用一台钢琴一起即兴演奏了取自这些作品的主题音乐。最后技艺高超的莫扎特让约瑟夫二世赢了这场赌局,大家普遍认同:“克莱门蒂只拥有艺术,而莫扎特既拥有艺术同时又有品位。” 



另一场难分高低的钢琴决斗发生在“钢琴之王”李斯特与钢琴家塔尔贝格之间。这一次决斗可谓非常富有戏剧性,先是一番远距离的舌战、笔斗、开音乐会,既而才转到面对面在钢琴上决一死战。有情节、有场景、有铺垫,精彩得像一部迂回曲折的小说。

话说李斯特离开巴黎后,他的地位迅速被钢琴家西基斯蒙德·塔尔贝格取代。年仅21岁血气方刚的李斯特闻知大为不忿,遂于1832年杀回巴黎,要和塔尔贝格在钢琴上一决雌雄,还在《音乐报》上撰文对塔尔贝格的音乐进行猛烈攻击:“如此空洞无物、平庸低劣的作品居然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公众硬要把我们的名字拉扯在一起,好像我们是在同一竞技场上为同一桂冠进行搏斗似的,这让我深感遗憾。”



1837年3月,被激怒的塔尔贝格宣布与李斯特进行公开决斗,并在巴黎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演奏了他拿手的《上帝拯救国王幻想曲》和《摩西幻想曲》。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李斯特仍颇不以为然:“塔尔贝格不过是在钢琴上演奏小提琴罢了。”而塔尔贝格回答得更绝——当他被问及是否会在下一场音乐会上与李斯特同台表演时,他说:“不,我不喜欢让人伴奏。”李斯特得知后更不手软,为贬低塔尔贝格,竟然把音乐会开到了歌剧院——他要拥有比塔尔贝格多10倍的观众。

1837年3月31日,克里斯蒂娜·贝尔吉欧索女王组织了两个钢琴家的最后决斗比赛。那是在一场援助意大利难民的义演音乐会上,当时共有六位大师同台共演:塔尔贝格、李斯特、埃尔茨、皮格西斯、肖邦、卡尔·车尔尼,并且让所有的大师都演奏了同一首曲子——贝利尼的《清教徒进行曲》。李斯特最后一个登台,他不仅把自己多年研究的演奏艺术以辉煌的技巧,热情的风格表现出来,而且还巧妙地表演了塔尔贝格的那些被评论界宣扬为“新的”实际却是过时的方法,甚至还自然地融合了同台演奏的其他大家们的所有优点:车尔尼的严谨风格、肖邦的幻想色彩、埃尔茨和皮格西斯的自然娴熟。最后在观众狂热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结束了全曲。这次表演向“所有人”——那些音乐界权威、自命不凡的评论家以及真正热爱音乐的人,证明了李斯特可以做到别人所能做到的一切,而且还能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经过激烈交锋后,女王裁决说:“塔尔贝格证明自己是欧洲最杰出的钢琴家,而李斯特,是无与伦比的。”虽然这个裁决显得中庸委婉,但,从此,无与伦比的“钢琴之王”李斯特,不论在创作或演奏上都一直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



当然,两场钢琴决斗,主角是钢琴家,但导演却是国王和女王,没有国王和女王的“导”,这两场决斗的戏,要“演”不是不可能,但绝对没有这么风流和华美。后来,贝多芬自己也曾挑战过钢琴家约瑟夫·杰里奈克和丹尼尔·施戴贝尔特,但是,没有王公贵族的参与,不被人所提起。

正因为这一点,要感谢我的合作伙伴,没有他的加入,没有这两年的认真经营,是不可能迎来这即将来临的几场也从满“刀光剑影”的决斗。对于一个做技术的人,能够检验一下自己的把控能力,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幸福。

【本公号原创翻译,欢迎打赏支持翻译】:1、八十岁时论阿劳丨论阿劳的演奏艺术;2、八十五岁论阿劳丨他的演奏何以伟大?3、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专访丨“我在游泳池里练琴”;4、十五问王羽佳丨“演出”对你意味着什么?5、王羽佳访谈丨“穿长裙?待我四十岁!”6、王羽佳专访丨她赢得了没有参加的“比赛”!7、采访阿格里奇丨“音乐必须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尔曼追忆海菲兹丨“这么多小提琴家都试图模仿他,但他们的演奏却成了活生生的讽刺。”;9、肖邦大赛访傅聪丨“这个比赛没有完美的玛祖卡。” 10、韩国钢琴家赵成珍访谈丨“如果我遇见肖邦……”;11、憨豆先生采访郎朗丨谈肖邦以及古典音乐普及;12、古稀之年克莱默访谈丨谈《克莱默版贝多芬协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奥伊斯特拉赫经常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丨“当代怪杰”吉顿·克莱默访谈;14、“指挥家”李云迪访谈丨“音乐源自内心,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一遍遍地弹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机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马克西姆·朗多访谈丨“郎朗对所有事物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当我们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感受到创造出的音乐竟然如此欢乐!” 16、肖邦“迷妹”阿格里奇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丨“我多么渴望去亲眼看到肖邦怎样弹琴!” 17、纽爱新总监梵志登访谈丨“我并不想被公众看作对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为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