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建特区以前深圳是个小渔村?看看当年建过的那些工厂……
宝安电子厂。
提到深圳,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深圳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
2000平方公里的小渔村?你不是逗我玩吧?
谁都知道,在成立特区前,深圳就是宝安县。
解放后宝安县的人口一直徘徊在30万人左右。究其原因,一是外逃香港,所以任何一个老深圳豆有无数的海外关系,从香港岛欧洲到美洲都有亲戚;二是因为深圳是个边防县,对于外界来说,这里是禁区,所以人口不容易流入进来。
宝安是一个农业县,从1967年起,每年上交国家商品粮都是1亿多斤,人均上交400余斤,比珠三角各县都高。
说到工业,宝安县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当然也不是没有。
宝安县先后建立起了农机厂、石灰厂、砖厂、糖厂、酒厂、纸厂、磷肥厂、氮肥厂、罐头厂等与农业生产配套的厂家,但产值很低。
特区成立以前的1978年,工业总产值只有6000万元人民币,比1950年仅仅增长8.2倍,低于全国的正常水平(全国工业总产值1979年比1949年增长32倍)。甚至远低于珠江三角洲其他县份同期的增长速度。(惠州市22倍,东莞市10倍,佛山37位倍,顺德30倍,中山20倍,台山25倍。)
下面是深圳当年建设过的工厂,大家能猜到是哪里吗?
宝安县农机三厂,摄于1973年。
深圳磷肥厂,1970年代。
宝安氮肥厂,1972年。
宝安县砖厂,1971年。
龙岗水泥厂,1971年。
宝安县罐头厂,1975年。
最后一张留给大家猜,这是生产什么的工厂?欢迎留言。
(本文所有照片均由著名摄影家何煌友拍摄。)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