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翠玲,快看1980年你在深圳东门的老家……

西芦葫 2023-03-07




【编者按】
老照片的魅力其实就是时间的魅力,无法回去的岁月。
最让人不能释怀的老照片则是,你在照片里遇到了年轻的自己,或者朋友,或者老家,轻轻抚着发黄的黑白片,明白了时间的不可逆,只能偷偷叹一口气。
小编在Flickr 看到一组深圳的老照片,令人怦然心动的不仅仅只有照片里那些回不去的场景,回不去的时光,还有网友互动时的留言,它们共同构成了老照片的魅力。
“我在这张照片中间那楼三楼玩过,这是我名叫「Peng Cui Ling」(彭翠玲?)的同学的家。在那我看到一个绿盒子,她告诉我这是冰箱。我那时刚搬到深圳,从没看见过冰箱。我记得她爸爸在香港做牙医。”
这张照片是深圳的老街,就是今天东门一带。拍这组照片时,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深圳镇。今天我们说说这组照片背后的一些故事。

从罗湖火车站去深圳水库路上。

Leroy W. Demery, Jr.,生于费城,洛杉矶长大。1980年,27岁在小学教书的他,利用七、八月两个月假期,开始人生中第一次穿越太平洋之旅。

他先到了香港,导游跟他说可以到河对岸的中国内地半日游,被好奇心驱使,他报了名过了罗湖桥。于是,1980年7月17日的深圳就这样闯入了他的镜头。

一个多月后,深圳才成立经济特区。

2008年,他将所有照片都放在网上,曾引起大家关注。Leroy W. Demery, Jr.,重新注解了他的照片(深色字),也选择了部分网友对回复(浅色字),感觉别有意味和惊喜。

我坐小巴士到深圳水库的路上。当时导游是一个香港姑娘。在中国旅行社工作,车上还有一个北大的,大家到了供港水库(深圳水库)。

饭店写着享用丰盛的中国菜。这是位于深圳水库的酒家,1980年代是香港人在经营。

“2013年新安酒店重新装修成7层楼,沿着小道,可以到中国首家麦当劳。”——网友

“我的天,我要把这张图给我爸看看。这家酒店的地方后来重修了一栋很高的楼。我就出生和成长在深圳,我的深爱的家乡。你来玩的时候我才一岁。很温馨地看到自己的城市旧时时光……用彩色照片!感谢分享。”——网友

这个景观挺无趣,但我很好奇后来这里是哪里?

“向西村。放大相片还可以看到向西小学,那时只有1-3年级,4年级要到湖贝小学读。”——网友

看吧,跟香港比,深圳罗湖非常宁静,适合休憩。

“我的个天,我在深圳长大,但从没看到这样的,小时印象中老深圳就是有点脏兮兮的,老的东西都没了。”——网友

深圳水电装修厂(?)门前的人群。

“我们小时跑到这shopping,这让我想起过去时光。现在叫布心街,彻底变样了。”——网友

“我1986年出生,爸妈老说当年深圳呀都只是个小渔村,现在自己看了这些照片……这还是中心城区呢。”——网友

交通基本靠脚和单车,因此,小镇的这里非常安静,最吵的声音是单车铃响。

“我想我在照片中间那楼三楼玩过,这是我名叫「Peng Cui Ling」(彭翠玲)的同学的家。在那我看到一个绿盒子,她告诉我这是冰箱,我那时刚搬到深圳,从没看见过冰箱,我记得她爸爸在香港做牙医。”——网友

我其实下车后走的并不快,这里离罗湖火车站也不远。这里可能是东门,或当地人叫老街。

“相片中间位就是现在的东门必胜客。上帝!这些照片让我想起童年。我都40岁了,东门是我喜欢的小镇,当然那时我们也没啥选择。我记得那有个诊所,当时留下很多痛苦记忆。因为我身体不好,我爸就老把我送到这里打吊针和吃难吃的药。但那里也有一个非常棒的餐馆,叫『wua tun』,我爸经常用金属盒子带走。

同样,如果你是本土人或你家在本地,在诊所旁有一家小酒店,会有不少香港人住那。一个中年妇女有精神病老在那。有时她会跟着人骂,我很怕她。我妈告诉我这个可怜的女人经常帮香港人从罗湖火车站带东西到酒店。她可以赚一些钱谋生。但是,有一天她存在一个秘密袋子里的钱全没了。

我常常骑着我老爸的凤凰牌大单车去逛街。哎,往日真好。去街上的路上我要穿过『wu Bei』(湖贝?)村,你知道我为啥要提到它吗?因为在我们路上左手边池塘旁有特难闻的公共厕所,你可以想象那些鱼该多开心,哈哈!”——网友

连接深港的罗湖桥,熟悉的蛇皮袋。

“这些照片令人惊奇。我现在住在深圳,从照片看到的完全难以辨认。而且,很明显,天气很好,现在很难看到干净蓝色天空。”——网友

商业中心附近。(解放路?)

“相片中间就是现在的东门M记(麦当劳)。”——网友

“从衣服和行李看,这俩人是从香港过来的。”——网友

唯一的小广场。(酒家还在呢)

这辆巴士好像就是我们坐的。

这是个商店。我记不清哪一种了。我拍完照,还换了一些钱。

我很快就不想买任何东西了,因为我意识到商店没啥可买的,没有明信片呀!我不懂价格。后来用人民币买了一支苏打水

(“我认为你不能用人民币,人民币只能本地人用,要用外汇券,这里每一样东西都有两种支付方式,一种人民币,一种是为老外的。”——网友)

1993年,我在广州了解到,外汇券在旅行社、友谊宾馆和中国国旅引发不少问题。

很多人不认识外汇券,所有在公共巴士上使用很少,甚至在外面买个食物都很麻烦。我很快决定把外汇券换成人民币。

导游手册上讲没有法律禁止外国人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很明显,在宾馆,我换了一些人民币,也没有人留意。

然后,有一天,我在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把外汇券换成人民币,成了。

从那以后,只要想把外汇券换为人民币,我就找人民银行营业部门。

这在大部分城市都很普遍,但只用中文。没关系,我只要找「中国人民银行, Zhōngguó Rénmín Yínháng」就行了。

银行经常挤得啊,我基本上要等半个钟以上,甚至更长。当我走到柜台前,简单取出外汇券后说,qing,rénmínbì?

这时银行工作人员会抱有拒绝的神情,但还是会给我人民币。

使用人民币而不是外汇券确实带来麻烦。很多很多火车站售票需要外汇券。


“是的,你记得没错,因为我大概中国南方1988年呆了半年,我记得人民币和外汇券都有,外汇券使用的越来越少,因为它只用于买火车票,还有一些非常官方的东西,别的用人民币都可以搞定。”——网友

“你错了,其实有两个价目条,外汇券标价跟人民币一样,大致区别是,外汇券可以任何时候换外国货币,而人民币没有特定配销政策是不行的。”——网友

东风, Dōngfēng, = East Wind,or Oriental

呵,是拉,这右边就是我,我让我的同伴帮拍的,衣服上还有 Kit Carson School,洛杉矶的一所学校,曾在中国表演过。这里很多孩子都成为中国南方经济蓬勃发展中的精英人物,就像他们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嘿,我在南方日报上看到了这张照片,一份中国报纸。”——网友

“样子很酷!简单的小发辫和牛仔裤,现在看还是挺流行呢!”——网友

这是一张照片是「看这些老外哈」的一部分,或多或少,也是一种经历。

“80年还没我呢。看起来很亲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网友

“噗哈哈~那年代非常流行的大頭娃娃面具~”——网友

一些娃在表演一种舞蹈,另外一些在一边做一些轻松活(……看下图……)

这些孩子坐着摆一些造型等拍照,记得他们在我们参观时一直坐在那。

“我是那些娃娃中的一个,好多年了!”——网友

“女孩子们是选择的,穿着最好的装扮,画着浓妆,表演着一种叫『我们很幸福』的情景。”——网友


这是一节货币交换课。教室挂着毛和华国锋的像。华国锋被誉为英明领袖华主席。我真不敢相信,在一个小学生课堂上,在上人民币和港币的货币交换知识——放在现在也不可思议——而且是学校规定的。这是深圳1980年代觉醒的一个证据!

“这没有货币交换,老师在教孩子们认识人民币的价值,中文有元、角、分。”——网友

“亲爱的Leroy,我们是照片里的孩子,在2012年12月,我们将与我们幼儿园老师一起喝茶。如果你有Email,我们给你发照片。”——网友

脑子里不断回响的是,这地方现在怎么样了。



更多阅读:



点关注,不迷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