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色列人的会幕、圣殿与会堂(内附视频和结构图)

张迦勒 迦勒神学小知识 2020-08-25





新门内教堂


提到“教堂”,即使有人没去过,但想必很少有人不知道。“教堂”是基督徒敬拜神的场所。


那么,作为神的选民——以色列人敬拜神的场所又是什么地方呢?

 

大家都知道圣殿是以色列人敬拜神的场所,然而在圣殿建造前,与圣殿被毁后,以色列人分别有着不同的敬拜场所。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以色列人敬拜神的场所——“会幕”、“圣殿”与“会堂”。





PART  01会幕


在以色列的族长时期(出埃及前的历史),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方式,所以还没有固定的敬拜场所,只在所居之处筑坛献祭。


直到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旷野时期,神吩咐摩西“又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当中”(出25:8)。


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敬拜场所——会幕出现了。

“会幕”意为“神的居所”,会幕一共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01外院

首先是围在会幕四周的帷子,是用捻的细麻做成的(出27:9,11,12,13)。在面向东边的地方有一个门,门帘是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织成的(出27:13-16)。


走进门后,可以看到一个 5×5×3 肘的祭坛,是皂荚木外面包着铜做成的(出27:1-2)。以色列百姓献各种祭祀,都在这个地方。



再往前是一个铜做的洗濯盆,供祭司洗手、洗脚用(出30:18-19)。










02圣所

会幕的圣所,其南北西三面由皂荚木作竖板围成(出26:15),上面盖着幔子,幔子是用捻的细麻和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制造,其上绣有基路伯(出26:1)。

除了帐幕外,圣所顶端另外盖有三层罩棚,由内而外依次为山羊毛织成的、染红的公羊皮、海狗皮(出26:7-14)。











圣所里面有三样东西:


一进幕帘,左边也就是南边,有一个金灯台,共有七盏灯。它是用重一他连得的精金锤出来的。从晚上到早晨,灯要常常点着(出25:31-39)。











右边也就是北边,有一个陈设饼桌,它是皂荚木外包精金做成的。祭司每安息日要摆十二个饼在桌上,祭司及家属都可以吃(出25:23-30)。











最里面的地方,正对着约柜施恩座前摆着的是香坛,它由皂荚木外包精金做成,祭司每天早晚要在耶和华面前烧香(出30:1-10)。












03至圣所

至圣所位于圣所最里面,用幔子隔开而成,幔子是由蓝色 、紫色、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织成的,上面绣着基路伯(出26:31-33)。











至圣所里面只有约柜,它是皂荚木外包精金做成的,上面有施恩座,由一对基路伯遮盖着(出25:10-22)。











约柜里面放法版、一罐吗哪及亚伦发芽的杖(来9:4)。











约柜上的施恩座是神与人相会之处,施恩座原文是蔽罪的意思。

神曾吩咐亚伦,不能随时进入至圣所,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献过赎罪祭之后才能进去。

会幕从外到内,一共有六项圣物:外院有祭坛、洗濯盆,圣所有金灯台、陈设饼桌、金香坛,至圣所有约柜。


曾经有人把会幕的结构与圣物比喻为信徒灵命的三个阶段:


外院代表称义,靠着基督的代赎(祭坛)和圣灵的洁净(洗濯盆),信徒得以称义。


圣所代表成圣,信徒进入成圣的生活,就有真实生命的流露,可以活在上帝的光照中(灯台),饱享灵粮(陈设饼桌),并有蒙悦纳的祷告(香坛)。


至圣所代表得荣耀,信徒至此即与上帝同行,活在上帝无尽的同在当中。


以色列人经过四十年在旷野中流浪,终于占有属于自己的迦南地,而会幕则停放在示罗,各支派来到这里学习神的旨意和话语(约18:1)。


之后会幕再次迁移至基遍(代上21:2),后来约柜被移至大卫城,即锡安(撒下6:12)。


最后会幕被圣殿取代。







PART  02圣殿



第一圣殿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后,从旷野时期跨入到士师时期,然而以色列人仍旧在会幕里敬拜神(撒下7:6)。


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大卫渴望并计划要兴建主的殿宇,但是神拒绝了大卫,却获准大卫为建造圣殿收集材料,而让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来建造圣殿(撒下7:2-17)。


所罗门继任王位后不久,即着手安排这项工作。他在统治的第四年奠定地基,并让圣殿在七年之内完工,一般称之为“所罗门圣殿”或“第一圣殿”(王上6:37-38)。


“圣殿”的希伯来文意为“神的住处”,圣殿乃为敬拜神而建立的,是进行各种献祭礼仪的合法场所。


圣殿和会幕是一脉相承的,基本结构也是一致的。会幕是从东边进入,圣殿也是从东边进入。圣殿与会幕一样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01院子

院子又分为祭司院和大院,祭司院为祭司进入的,大院是百姓进入的(代下4:9)。

祭司院里有两个物品:铜坛和铜海。

铜坛是方形的,长和宽都是20肘,高是10肘。用来献祭。赎罪或者奉献的祭物都可以献在铜坛上(代下4:1)。 










铜海是圆形的,高5肘,径10肘,围30肘,里面装的是水,用来洁净的(王上7:23-26)。




02外殿(圣所)

铜海的左边(北边)为殿门(王上7:39),进门之后,就是外殿(圣所)。殿长40肘(王上6:17)。里面有三样物品:

第一就是金灯台,一共有十个金灯台,五个在右边,五个在左边(代下4:7)。

第二个是放饼的桌子,也叫陈设饼的桌子(王上7:48)。

第三样是金香坛,需要特制的香才能烧在金香坛上,这种香不允许私下去调配,也不允许使用在其他地方(王上7:48;出30:37-38)。


03内殿(至圣所)

金香坛后面就是幔子,幔子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

幔子后面就是至圣所。至圣所的长宽高都是20肘(王上6:20),在至圣所里面安放着约柜。约柜里面放着立约的石版,一罐吗哪,还有亚伦发过芽的杖。

约柜被放两个基路伯之间,当初亚当夏娃从伊甸园里面被赶出来的时候,上帝安排了基路伯看守通向伊甸园的路,使人无法再回去。如今在至圣所内,基路伯守护着约柜。伊甸园和圣殿,这是相互呼应的。





第二圣殿

主前586年,南国犹大被巴比伦所灭,犹大人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往巴比伦,第一圣殿被毁(王下25:9)。


后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所灭,第一圣殿被毁70年后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了犹大人,并允许省长所罗巴伯带领犹大人重建圣殿(拉1:2-4)。


重回故地的犹大人开始了圣殿的重建,但重建过程并不顺利,曾经一度中断了圣殿重建工作15年之久。之后先知哈该鼓励犹大人重新开始建造第二圣殿,并最终完成。


此圣殿又被称为“所罗巴伯圣殿”,虽与“所罗门圣殿”在规模上完全无法相比,但神借先知哈该的口应许:“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该2:9)




主前19年,大希律王开始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第二圣殿(可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圣经中的几个希律究竟是什么关系),因此也被称为“希律圣殿”。


主要结构大约在主前9年完成,而整项工程大约在主后64年方完成。



“希律圣殿”的庭院分为三重,最外面部分称为大院,又称为外邦人院,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进到这里,大院也就是商贩和银币兑换者聚集之处,也是耶稣驱赶做买卖的人洁净圣殿的地方(太21:12-17;可11:15-19;路19:45-48;约2:13-22)。   

    

 紧靠着圣殿的称为外院,只有犹太人、或已经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才能进入外院,这就像现在一般教堂外的庭院,作为进入圣殿(教堂)进行朝拜、献祭、奉献礼仪的等待或休闲区。


 真正圣殿内部称为内院 。又分为女院、以色列人院(只有以色列男人可以进入)、祭司院,最里面则是圣所与至圣所。



在整项圣殿重建工程完成后不久,主后66年“第一次犹太人战争”爆发了,罗马将军提多率军队于主后70年攻陷耶路撒冷并焚烧拆毁了“希律圣殿”。


正如“提多拱门”上的雕刻所显示,罗马军队把殿内的金灯台、摆放陈设饼的桌子和其他物品都带到罗马城去。自此,圣殿就再没有被重建了。



圣殿被火焚烧后,只留下一座西墙,西墙并不是第二圣殿本身的墙,只是大希律时期修建的圣殿的附属结构,用来支撑、加固圣殿的西侧。


许多世纪以来,犹太教徒都到这里来面壁祈祷,每当追忆历史上圣殿被毁情景,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场,“哭墙”因此而得名。


以色列人发誓决不废弃“哭墙”。残留的西墙——“哭墙”成为犹太人最神圣的地方之一。





PART  03会堂




当犹大国被巴比伦倾覆,第一圣殿被毁,许多犹大人被俘虏到巴比伦后,他们身在外地,为了维持敬拜生活,开始在某些利未人或先知的家里聚集(结11:16),“会堂”就是这样开始的。


会堂指的是一群人一同聚集敬拜神,而“会堂”的希腊文意思也是“聚集在一起”。


在耶稣时代,虽然第二圣殿重建已久,但会堂并未减少。对很多犹太人而言,单单到圣殿敬拜并不能叫他们满足,他们还希望有更紧密的聚集,听有关圣经的教导。


主后70年,罗马军队捣毁耶路撒冷圣殿,会堂便成为犹太人敬拜的惟一正式场所。直到主后2、3世纪,专供会堂使用的独立建筑物亦相继建成,通常都是面向耶路撒冷的。


会堂的规模并非千篇一律,巴勒斯坦境外与境内的会堂在规模上就有很大差别。但一般而言,每间会堂都有一个箱子,用来放置律法书及先知书的经卷。


在聚会时,领会者会按照一定的规矩诵读经书、祈祷、短讲,在结束聚会前亦有一个最后的祝福。


此外,会堂更成为人民的会堂和帮助贫穷人的福利中心。若有犹太人犯了严重的错事,就会被赶出会堂,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严厉的刑罚(约9:22,12:42)。


据拉比文献,一间会堂需要有10个犹太裔成年男人聚集方可建成。如果人数不足够,他们可先组成“祷告的地方”,这地方通常是在河边,目的是要施行洁净的洗礼。


一般会堂有两位领导,一位是大家公选出来维持会堂事务的主席(管会堂的),另一位是由主席选定的负责宗教事务的“拉比”。


在罗马时代,因四处都有会堂的设立,所以基督信仰传播得很快。使徒行传证明了基督教会的宣教工作,是由犹太人群体开始,并以会堂作为基地。


索菲亚犹太会堂


下面以一张表格来整理下会幕、圣殿与会堂



会幕和圣殿不过是属物质的建筑,并不是神的居所,只是神的名的居所(王上8:17-19)。不过是人到神面前求告神的名的一个中心而已。


所以无论是会幕或圣殿,都有个“幔子”将“圣所”与“至圣所”分开。神借以教导我们,人与神不能随便相会交通,必须按照神所指示的方法和途径,分别为圣,完全洁净,才可以与神相会。但这不过是初步的启示。


基督在十架受死时,圣殿中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27:51)。使如今活在恩典中的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施恩宝座前。


神的启示是渐次显明而直到完全显示给我们为止。神并不真是要借属物质的会幕或圣殿跟人相会,那只是一个表样。而是要建造一个属灵的圣殿(教会),借着这属灵的圣殿神要与人合一。


最后以一处经文与弟兄姊妹们共勉: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往期精彩回顾
从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看天使的工作
圣经中的几个希律究竟是什么关系
引领东方博士朝见耶稣的星到底是什么星
耶稣时代的五大党派
你知道耶稣行了哪些神迹吗(下)
你知道耶稣行了哪些神迹吗(上)
看看你对耶稣的十二门徒有多少了解
如何快速理解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
耶稣生平为何要以四卷福音书来记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