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十)| 吴尧达:追寻书写此刻生命的每一本书(何刚点评)

吴尧达 何刚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吴尧达 何刚

审核 | 李金艳 刘凤娟

编辑 | 杨茜


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都不相同,每个人对于职业生涯的期许也不相同,加之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使每个人每时每刻所需要读的书可能也不尽相同。专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不断地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自己的书。

——魏智渊


遭遇瓶颈漫溯绘本

2020年初,本想借寒假这难得的闲暇,应承给朋友创作绘本,其文本早已过审,我却一直被儿童的图画语言所困,几易其稿,难以出新。
未曾想,我国乃至全球却遭遇了一场新冠病毒的浩劫。看似忙碌无序的社会被这突如其来的病毒拦腰一截,也仿佛也进入了停滞内省状态整个人类也被迫在抗疫中且行且思。
机缘,让我与《听读绘说》课程相遇。
课程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到底怎么解读绘本,怎么和孩子们讲绘本,怎样布置听读绘说作业?这真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去寻找答案。  
这不正是我的困惑吗?带着好奇与渴求,我开始了过关升级之路。
(一)初入书山,幸遇“贵人”
第一次课程预习作业二选一:作业一,结合自己的教育故事,谈谈绘本阅读对自身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帮助;作业二,解读指定绘本。
工作三十年,倒不缺值得回味的教育故事。很快一篇《追寻童年,向绘本深处漫溯》的初稿一蹴而就。内容依序为:乡村童谣、小人书、动画片,以期从这些尘封的依稀文化身影中,找到绘本魅力的原初影子。
重新审视后,发现这所谓的定向阅读史,不过是一堆陈年旧事的堆积,哪有一点教育启示?
这些童年凌乱的信息背后有什么联系?对自己的社会情感有什么影响?它存在的社会背景对现实教育有啥意义?结合自身的经历得失能否反省当下儿童读物现象?自己能否给出更好的建议?
问题接踵而至,到底哪些积累能急切解决此刻的疑问?诸多杂乱的信息由模糊隐约清晰,一切指向一个关键词:童年的秘密。
这不正是朱教授在《我的阅读观》中的重要论述吗?

带着问题重读此书,原有的一切信息开始神奇地和书中的理论发生了联动效应,孤立的一首童谣、一本小人书、哪怕一句话都在我心中一下子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背后蕴含的意义越来越清晰。当我欣喜若狂地再次读完整本书,不再感觉它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因为作业,因为问题,它已融进了我的心中,成了我的“贵人”。
我想这就是此刻最适合我阅读的书吧!
因有了滋养灵魂的底气,我很快对作业大刀阔斧修改,引经据典地从“乡村童谣的秘密”到“我与《红领巾》和小人书的不解之缘”;从“历久弥新的经典动画”到“童年生活启思”等4个方面进行了关联阐述。
不经意间,作业就超1.2万余字,这些语言总是喷薄而出,没有一点勉强的感觉。
第一次线上教学时,居然得到了小舟老师的高度评价,第2个作业竟然当成范例被小舟老师线上点评,还被推荐到网师周报刊发。
(二)又遇难关,再访“高人”
童书的秘密到底在哪里?我依旧朦朦胧胧,如雾里看花心底的好奇和渴求与日俱增。
第二次作业接踵而至:给三个指定绘本写导读。
搜索百度词条解释:对读书给予引导或指导阅读。
不就是教娃娃或家长怎样阅读绘本么?薄薄的十多二十页的图画书,一目了然,有啥难度?但当你深入探究一下,就知道这其实不是“困难”,而是“太难”了!
朱教授在《我的阅读观》中都感慨:童书的价值远未被发现!
我只得从小舟老师和朱永新教授的书中继续寻找线索,发现松居直的很多观点被他们共同引用过。我按图索骥购买了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老先生的《打开绘本之眼》和《幸福的种子》。特别是《幸福的种子》成了我此时此刻最最需要的书籍。我争分夺秒,带着诸多心结阅读,通过小打卡与学友的交流也愈渐频繁:童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当今育儿迷思;如何鉴别优秀童书;特别是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等我此刻最关切的问题,都如剥笋般渐次明晰。

久违的迫切阅读激情又一次涌动,真是相见恨晚呐!每每与书对话,亲切而又热烈,像谈恋爱一般,是“发自肺腑”的爱,一时不见,都似“如隔三秋”。
如同杜尔克砪说的那种感觉:我好像有了“一种类似灵魂的聚焦的东西”。这种“顿悟”是让我在绘本认知过程中,从不自觉的行为主义经验方式向自觉的建构主义经验方式转向的关键。
成绩下来,老师居然给了98分。但第二次线上教学时,小舟老师展示的优秀导读,颠覆了我的认识。我真切感受到网师藏龙卧虎,天外有天,没有最优秀,只有更优秀。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榜样。
(三)打“怪”升级,依靠“他人”
随着课程的深入,专业阅读和写作也如同一场真诚而深入的恋爱。
正如魏老师所说:“专业阅读需要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热烈地投入。”因为它不是“悦读”,而是深度阅读。”
有了课程导师和学友的帮助,我又继续读了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绘本之力》等书籍。为解决各种课程实战问题,我还陆续读了王林、余治莹、彭懿、曹爱卫、杨文华与绘本理论和实践相关的书籍,前前后后共计17本,几乎每周“消灭”1-2本书籍,不间断地阅读了世界经典绘本电子书600余册。

(四)躬耕课堂,多样尝试
三个草根绘本也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成,终于有了赞叹声。
正是这次学习,绘本走进了我的课堂,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4月20日,疫情被逐步控制,我市迎来了开学季。
学校分配午读课,让我“守”二年级,第一天看到孩子们从图书角借出的书五花八门,老旧不堪,大部分居然非儿童读本。
有个孩子无奈地拿着一本《黑格尔的美学》,在那里颠来倒去地翻。
我问他:“为什么选这本书?”
孩子回答:“我看到‘美学’两个字,以为是图画书。可我登记了,不能换了。”
再看书架上还剩一些诸如《红楼梦》《隋唐演义》《廊桥遗梦》等大部头,只能当成摆设静静躺在那儿了。
孩子们很快失去了兴趣,反倒拿出校外地摊上买的劣质漫画书和鬼怪故事偷偷传看。
班主任也很无奈,因为图书室就只有这些书,没啥选择余地,只能凑合选够数量。最尴尬的是,很多老师认为,教材都还没读透,哪有时间读闲书,况且十多二十分钟娃儿也读不出啥名堂。这也难怪老师们会随时上演表里不一的“戏剧”。
正好,我春季选修了网师《听读绘说》课程,手里有很多适合他们的绘本PPT,可以给孩子们来一场共读。于是《鼠小弟》系列,《花格子大象》系列,《咕噜牛》《大卫上学去》等很多经典绘本故事,陪伴他们度过了美妙的午读时间。
我把这些资源分享给老师们,绘本在师生之间传得更频繁了。
来自孩子们真实鲜活的感受和妙趣横生的想象,既让故事中的人事物与他们有了共鸣,收获了丰富的感觉、感触,甚至感动和感恩,让他们多了共同的话题和对生活更多的理解,也让我收获了对绘本课程深刻的实践感悟。
这也激发我将绘本中精练的构图表现连同故事带进美术课程,孩子们学习美术的欲望和惊奇也与日俱增。
快六月了,六年级的班主任发现有孩子出现了早恋苗头,班主任老师想让我也做做工作。
我思来想去,就借美术欣赏课把《鳄鱼爱上长颈鹿》三部曲绘本带进了课堂,在轻松幽默妙趣横生的图画故事中,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孩子们明白了恋爱就是共同创造美好,恋爱就是互相包容,恋爱就是社会责任;它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有能力承担的代名词,现在友爱才是我们的主旋律。
由此我也感受到了绘本的无穷魅力。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而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
(五)寻枝寻叶,方知有根
不过,我总感觉自己学到的知识还是非常零乱,有些内容似有脱节,如绘本剧和课程的结合、班(校)本课程的编写与绘本的选择原则等等。怎样让其成为一个有机的关联体系,能籍以解决相关问题?以上书籍已不能给我提供有力支撑。正所谓:寻枝寻叶必知根,无智便乃心昏。
现在研读完《教师阅读地图》才知,原来到了这个阶段,自己想寻找这些散漫理论和实践的原点书籍。
这也是专业教师思考的共性:当遇到问题时,教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本书籍,在书籍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也是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自己教育阅读书籍文化积累的沉淀,就会找到适合自己那本根本的书籍。(魏智渊)
不过当时却没有这个地图的指引,我就依照最初的方法按图索骥,过滤以上帮我解决问题的相关书籍中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的出处。没费多少功夫,我就寻到他们的共同指向:加拿大佩里·诺德曼的《儿童文学的乐趣》。可惜,我搜遍全网,居然找不到这本书,却意外发现他还有一本专为绘本而作的经典名著《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相关绘本的散漫论述在这里有了凝聚力量。现在这本书也成了我理解绘本的根本书籍了。

一学期网师课程在忙碌的工作与学习中不知不觉拉下了帷幕,在小舟老师最后一次线上教学后,我还意犹未尽,心中有万千的不舍,犹如与挚爱的恋人分别。当晚打卡写道(仅摘录其中部分):

……从认识绘本开始到学会解读绘本,从书写绘本导读到绘本案例设计,从布置写绘作业到编排绘本剧,再到今天的听读绘说小课程设计,处处都充满了困惑与挑战。每次作业就像一场过关打怪升级,激情与彷徨随时伴随左右。
……今天,小舟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绘本教学相关内容,虽将画上一个句号,但在我心中,感觉这个课程才刚拉开帷幕,未来的路就在自己脚下,继续勇猛精进地开疆拓土,打拼天下,不正是自己入职教育事业的初心吗?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不正是我们教育人的毕生追求吗?听读绘说课程,真是一场美好的遇见,但愿一生相伴
秋后“算账”:完成作业9次近9万字,打卡138天共计21万余字。综合成绩98分侥幸获优。


穿越理论,建构框架

2020的暑假,我加入了网师暑期共读圈,跟随小龙老师学习《教师阅读地图》,我才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路径和方法,在完美模型的阅读基础上,构筑具有丰赡的知识结构的专业头脑。
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专业发展之路吗?
虽近30年辛苦摸索,我也收获了高级教师职称,小小县城中还算有些知名度,但我却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对实践所得仍然认知模糊,经验文章难以深入本质。
此种状态下,我的教学管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依然处在经验型水平;虽进入反思教育行为与水平的阶段,却难以系统化、条理化;远未进入成熟的专家型教师行列。
而自诩原来读过很多书的我,不过是随机的、偶然的和碎片式的阅读而已,毫无系统性。
这也是大多数向往成长的教师通病吧。
新教育的掌舵人也在深度思考。
秋季,新网师作出了重大课程改革,将多本经典教育著作的精髓作为通识内容。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先能积累丰富的前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为后期的精读与实践贯通打下坚实基础,远离思维假定,以期让大脑建立强大的纠错能力,发展朝向真理的元认知能力。
从8月份开始至今,跟随讲师我学习了《教育的目的》《教育人类学》《给教师的建议》《人是如何学习的》《论对话》《静悄悄的革命》《教学勇气》等12本教育专著。
每一位导师的讲座,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合宜的知识结构所建构的认知框架的强大。
王辉霞老师《润泽的教室》的讲座,结合《人是如何学习的》三条原则,不但与佐藤学三重对话打通,而且还在第二条原则中引入怀特海的教育三节奏论,将知识的组织过程与其相互编织,同时将自己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导)-独-和-展-测-结”的实践步骤融入其中,让我的思考空间得到极大拓展,相当于对我的学习方式也进行了一次革命。
这样的对话几乎贯穿整个讲座。当讲到润泽教室的背景知识时,又与博尔诺夫的教育的气氛关联;当讲到润泽过头的危害时,又结合自身的体会、郝老师的批注、苏翁《给教师的建议》等内容,多方位讲解;当需要理解“被动的能动性”时,又引用了魏智渊老师的批注、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来说明,同时还列举跳芭蕾舞和打乒乓球等实例来生动形象地阐释。
这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与实践相互贯通,在贯通中形成自己的“结构”举不胜举!
郝老师的《教学勇气》的解读,更是让我叹为观止。
为了让学员能从根本上去分析这本书,厘清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郝老师用其宏大的知识背景将所有知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融汇贯通。
郝老师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准备这堂课。他在“每日晨钟”中谈到,自己曾写过这本书的讲义,但现在不愿重复过去,又开始重新整理讲义,重新阅读原著。
听完这节讲座,我发现郝老师是用自己的一生在准备这节课。
看得见的付出仅是冰山一角。
这是一个讲师的精益求精,更是一个心灵导师的情怀。
四个多月的学习,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建构知识框架的神奇魔力,深刻认识到网师课程的完美整体性。
清算学习副产品:打卡150天,20余万字;置顶文章78篇;完成作业7次,最高96分,最低90分。
因学习和教学成果还算不错,意想不到竟入选广元市十佳“百姓读书之星”。


志愿服务,思行相长

从小爱读《论语》的我,深受同是教师的父辈影响,“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思想已深入我心:在有余力的时候,尽己所能,无需回报。
2020年两个重要选择让我遂愿:一是防疫志愿者,二是网师义务点评及作业批阅。
(一)小区抗疫,倾力而为
年初新冠疫情,危及全国。作为居住小区业委会成员的我,敏感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月初二从老家赶回市区,立即同业委会主任和物业经理碰头,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连夜起草并发布防控疫情告示;封闭小区后门和侧门,禁止外来人员入内;所有业主进出必须测量体温。成为广元市最早封闭、防管规范的小区之一。得到当地领导的高度肯定。
走出书斋,走入社会,逆行防疫,成了我整个寒假的另一主旋律。
为了协查一户湖北黄石回来的住户,连续3晚蹲点守候,苦口婆心换来无数辱骂和误解,好在我曾自学过法律专业,动之以情不行,就晓之以理,最终让户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到线索,成功化解了小区的恐慌。
我与志愿服务队使出浑身解数,想法购买了奇缺的消杀物资、红外体温计和500个口罩。多次在小区发起倡议,发动小区业主共同抗疫,募捐了大量防疫物资,缓解了小区防疫物资匮乏现状,还为小区必须出门又没口罩的业主免费提供了口罩。同时我也亲自设计制作了4期抗疫宣传栏,及时宣传了小区抗疫期间的感人事迹。
多年的各类志愿工作,如同翻阅一本更接地气的书,我也收获了理解、友谊和信任,收获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平时积累的法律知识,没有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没有基本的文书功底,没有设计制作能力,我这个志愿者还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一个优秀的教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如果没有一腔激情,如何引领学生围在您的身边与知识共舞?
(二)吸取力量,相伴而行
新网师特别注重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曾指出:要在新网师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往往遵循两个条件。一是与讲师、榜样学员经常围绕学习互动交流,彼此“驯养”,积淀了真诚、信赖、友爱、润泽的关系,在网师体会到了归宿感;二是每天不间断阅读、批注、打卡、紧跟课程节奏,认真完成作业和参与授课讨论。无论再忙,也能打开课程打卡群、授课群,关注其他学员的学习动态,以此保持学习上的黏性。多数中途掉队者,都是因为在上面两条上出现了问题。
打卡群和网师公众号就是一个共读窗口,也是一张晴雨表。每天守候在群里,或浏览、或欣赏,或点评,几乎天天被感动,被启发;更多的是相互学习,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王昌侠老师是2019级的学员,自言也是知天命之人,她的《第二次作业诞生记》记录了照料住院的母亲时,在嘈杂的医院啃读,居然感染了身边人一起学习。用手机码字做完,经历了惊险、艰难的远程修改,在限定的最后期限终于上传成功。这份作业的背后,岂止是汗水和辛劳,简直就是宗教徒般虔诚信仰的坚守,它的诞生见证了生命华章的书写!
年过半百的张建娥校个人家庭幸福美满,教师职称登顶。所领导的学校成绩斐然,荣誉奖励等身,可谓光荣与梦想集于一身,还毅然加入新网师,而且已进入了为之痴迷,无法自拔的境界。她在《我为什么那么努力》中仅简单回答:更加丰盈自己,让自己更有趣,以此感召团队,成就师生幸福。
这样的情怀和力量,几乎天天汇聚。
有这样一群“学习疯子”的不断激励和唤醒,裹挟着我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不停的思考,每天的小打卡绝不能敷衍,学习感悟开始如涓涓细流,有了活力,有了力量。特别是每次预习作业,更是不敢马虎,孤灯清茶,枯坐凝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几乎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如建基垒房,一砖一瓦,皆是汗水浸透。
郝老师说:承担也是一种成长!
我从去年入学新网师开始,就申请加入了义工团队,全程共3学期担任打卡点评员。点评工作的辛苦程度非一般学员所能感受,我在12月7日写了一篇小打卡记录了我们团队的一个片段:

……白月老师说她最近失眠严重,吃药也没用,于是干脆凌晨四点就起床打卡点评,完成之后,才感到安稳。原来“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打卡任务“缠身”之因。
不过,人为失眠的不止白老师,她点评完成后,已是凌晨五点多,就看到网师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也如约而至了。天啦,“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料想要编辑一篇文章,不光校稿,还得排版,美化,一系列工作做下来,以我的经验,至少得两小时,再熟练也得1个多小时吧。这样算来,最迟也得凌晨4点就工作才能完成。要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每天!我不由得对公众号的义工们肃然起敬。“起五更,睡半夜”,痴迷于课程学习,为完成网师义工任务,这样的学友不在少数。经常看到徐丽敏、孙春云、王昌侠等老师或微信、或打卡自述,这样的情形已司空见惯。杨艳老师不久前在一篇打卡日记中将点评工作列为一天中“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头等任务,哪怕再忙再晚,也必须今日事,今日毕。正是这一群义工(包括讲师)在背后用无数个夜以继日的时间,辛勤付出,垒起了让教育界惊叹的“九层高塔”。与新网师这样一群尺码相同的的人为伍同行,真是我的幸运!不过今天打卡人数不多,晚上十点之前仅8人出帖,我知道学友们大多是夜猫子,大量的美文都在十点以后,所以我一般十点前点评完这几篇后,就休息了。  我没有熬夜的习惯,也心疼熬夜的同伙们。我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愿伙伴们在身体力行的前提下,把这个大家视为最重要的义工做好。第二天一早,继续点评学员文章,严格要求自己九点之前置顶优秀文章。最后再花半小时总结上传,一次打卡才算完成。前前后后耗时4-5小时左右。想想王宗祥老师的点评经历,我觉得自己这点义务简直不足挂齿。王老师说自己担任《人是如何学习的》点评员时,每次要点评七八十篇文章。点评前,还先写在笔记本上,反复修改,再一一码进帖子中。每次点评几乎就是一次夜以继日的战斗。这和我一年前初次打卡几乎一样,个中滋味,深有同感。辛苦也有收获,天天读这些学友们的文章,也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中为学日益,感谢他们的陪伴和分享。……
今年秋季有幸协助讲师批阅作业,当与每一篇作业相遇,我“将心比心”。一想到这是把学员的心血结晶给我批阅,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任油然而生。它促使我每次必先反复阅读书本,深入理解讲师的课程讲义。找到信心和勇气后,方才逐字逐句阅读每篇文章,直到完全理解,方敢字斟句酌下评语,颤颤巍巍给分数。一篇作业批阅下来,少则40分钟,多则一小时以上,每次五六十篇文章批阅下来,基本耗费一周所有的闲暇时间。
这也让我心生更多愧疚,感到了生命依然残缺。
为了这些义务服务,我几乎没洗过一次衣物,没刷过一次锅碗,看望父母也是来去匆匆,更难得陪妻儿一起逛街游玩。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春节期间一定要多陪陪家人,显摆一下厨艺,来几次吹拉弹唱,一起享受家的温暖。
我想,为了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也会“衣带渐宽终不悔”。学习也是一种反本能的事,只有负重前行,方有所获。


为了孩子,学无止境

徜徉在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我也更明白了魏智渊老师所说:“教师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职业,不是你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业才能当老师,是在行走中渐渐成长!”因此“专业发展,是一个辛苦的修炼过程。渴望专业发展的教师,必须穿越许多理论,才能够最终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教育,理解学科。”
这也给弥补专业不足的我找到了出路,那就是——学无止境。
我想教育的艺术必然得经过长期锲而不舍的精确修炼,此修炼必然躬身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的发展。然“行成于思毁于随”,因此精确更需严苛的纪律约束,还需要破釜沉舟的坚决,需要见微知著地建立系统,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和专注,这也是专业发展迈向综合,获得更多自由的必经之路。
李镇西老师说:“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都吃惊的我!”
郝晓东老师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
在教育生活的危机与遭遇中,在师生应对困惑与探索中,追寻书写此刻生命的每一本书,就是我生命叙事中的波澜,就是我生命意义的源泉。如同每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在解决不可能的任务中,成为动人的故事。 

吴尧达,高级教师,执教旺苍县白水镇中心小学校美术学科。最尊奉的名言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最大的梦想是:点亮孩子的心灯,送往理想的彼岸。




何刚点评:点亮生命

那里,写着我所相信的、我期盼的和我梦想的。那里,就像是命运的掌心,早已昭示思考的路线和期盼的终点。——戴珊卡·马克西莫维奇(塞尔维亚女诗人)

吴尧达老师,我的四川老乡,虽未谋面,但已如老友。

认识他是从打卡开始,2020秋,他担任2019级群的打卡点评员。每天早上,最为期盼的就是读他的点评,读着读着,就不断猜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一定是教育领域的“陈丹青”,美术老师中的“丰子恺”,孩子们心中的“马修”。那集诗意与力量的文字背后是一颗怎样的灵魂啊!一定是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语言犀利,勇猛精进,虚怀若谷,勇于担当。

吴老师说:“每一个生命都在精彩感人的故事中复活,每一个故事都如精神家园中的浪花涌动,汇聚在温存、愿景、学习、伟大的河中,夜以继日地奔流不息。”2020年,他饱蘸教育的热爱和理想抒写了一本有关生命成长的精彩故事,并点亮了自己的生命。

深度学习筑卓越课程

2020年,吴老师连续打卡288天,超过41万字,完成作业16次,最低90分,最高98分,近16万字,如果印成一本书,将是多厚重啊!

上期,他阅读朱永新的《我的阅读观》、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绘本之力》《打开绘本之眼》和《幸福的种子》、诺德曼的《儿童文学的乐趣》和《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还陆续读了王林、余治莹、彭懿、曹爱卫、杨文华的绘本理论和实践相关的书籍,共计17本,几乎每周读1-2本,不间断地阅读了世界经典绘本电子书600余册。

下期,他阅读《教育的目的》《教育人类学》《给教师的建议》《人是如何学习的》《论对话》《静悄悄的革命》《教学勇气》等12本教育专著。

吴老师一年的阅读量相当于许多人的一生,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在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中成就自己的,以怎样的姿态抒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吴老师说:“当遇到问题时,教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本书籍,在书籍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第一次预习作业完成后,他极不满意,于是,不断反思,重新审视,带着问题啃读专业书籍,一本又一本,渐渐地,铺就了一条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他说:“久违的迫切阅读激情又一次涌动,真是相见恨晚呐!每每与书对话,亲切而又热烈,像谈恋爱一般。”

与此同时,他带着问题不断地与学友交流,然后对作业进行修改完善,因此,每次作业都能得90分以上。在每一次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吴老师的认知图式不断升级,从不自觉的行为主义经验方式向自觉的建构主义经验方式转向。他深知“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路径和方法,在完美模型的阅读基础上,构筑具有丰赡的知识结构的专业头脑。”于是,这一年,他在美术教育、专业成长方面深度学习、沉潜研究、结出成果,并常常发表在新网师周报上,他也因此入选广元市十佳“百姓读书之星”。

夜,很黑,但萤火虫不会放弃发光。美术教育常常在应试环境中被忽略,但吴老师却开拓了艺术教育的新天地。他像一个农人一样守望、耕耘着自己的美术课堂,他一心将所学运用其中,把自家的大量绘本搬到课堂,让孩子们在每个午读时光感受艺术与阅读的快乐,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他还创造了神奇,给有早恋倾向的六年级孩子们开发美术欣赏课程——《鳄鱼爱上长颈鹿》(三部曲绘本),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赞可夫说:“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的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在课堂中,他与绘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他与孩子们围着充满热爱与智慧的课程舞蹈,他与孩子们在课程中达到了知识、生命和生活深刻共鸣。

他曾在我的一次日记里这样点评:“经师之道,或许书莫善焉,人师之学,当推悟道为范。阅读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解决问题。”吴老师,用问题驱动自己的专业阅读,用专业阅读推动自己的深度学习,用深度学习来升级自己的认知图式,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改进课堂,创造课程。他在自己的课堂中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在创造卓越课程中唤醒了童书的价值。

点亮自己并唤醒他人

新冠疫情爆发,我们被细菌关进了”牢笼“,吴老师,教师中的逆行者,他走出书斋,成为防疫的志愿者,正月初二,他毅然投入防疫工作,联合业委会与物业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连夜起草并发布防控疫情告示,帮助物业封闭小区后门和侧门,禁止外来人员入内,他用自学的法律知识劝导外来人员隔离,在小区设计、制作了4期抗疫宣传栏,大力宣传防疫知识,竭力为小区百姓购买、募捐防疫物资。一位美术老师,没有想到,自己昔日学的法律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写作能力、设计能力能在家园遭遇危机时发挥重大作用,解除了大家对疫情的恐慌,为社区建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疫墙。真是“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他还在这次遭遇中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如果没有一腔激情,如何引领学生围在您的身边与知识共舞?”

吴老师自去年加入新网师开始,就申请加入义工团队,全程共3学期,一直担任打卡点评员,昨天,我重读他的日记点评,从九月到期末,仅为我点评,达22次,3749字,要知道,我们群共595位老师,如果给100名老师打卡,他如何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呢?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般晚上十点前点评,第二天一早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九点之前置顶优秀文章。最后再花半小时总结上传,一次打卡才算完成,前前后后耗时4-5小时左右……”

今年秋季他还协助讲师批阅作业,他说,一篇作业批阅下来,少则40分钟,多则一小时以上,每次五六十篇文章批阅下来,基本耗费一周所有的闲暇时间。

可以推算,一学期,一半时间,他都用于义工服务。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吴老师从小爱读《论语》,深受同是教师的父辈影响,“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思想已深入他的内心。郝院长曾说:“承担也是一种成长!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选择,除非您感受到新网师是生命中投射的一束光。教师专业发展,也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我们的选择无法和自我内在的真正需求连接,没有听到内心的呼唤,自己就无法被唤醒。很幸运,您是那个被唤醒的人,也在唤醒更多的人。”吴老师汲取了新网师的力量,让自己变成了一束光,点亮自己,也唤醒了他人。

吴老师在除夕前夜写道:

“此时,一首历尽岁月沧桑的老歌在我耳畔响起:

再回首,恍然如梦;

再回首,我心依旧!

只有历经了春的耕耘,夏的生长,积淀了秋收冬藏的精华,来年的种子才更有生长的力量。”

魏智渊老师说:“能一起走得足够远的,一定要靠内在的光芒。并且,要不断地添加柴火,让火越烧越旺。”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吴老师将与网师人聚在一起,不断地为我们的成长添加柴火,点亮我们的生命,大家都围着知识与真理的篝火载歌载舞,并清晰地洞见我们的未来。





十佳叙事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九)| 于红澎:2020,不忧、不惧、不惑(马增信点评)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八)| 普利辉:2020,重启生命意义的最美时光(王辉霞点评)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七)| 王晓娟:精进不止(普利辉点评)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六) | 丁秀华:星光不负赶路人(贾颖点评)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五) | 冯春柳:修炼(周娟点评)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四)| 周娟:2020,在变与不变中坚定前行(王小龙点评)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三)| 方娇艳:2020,我们的生命之歌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二)| 王小龙:只是假行僧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一)| 何刚:选择滚烫的人生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