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札| 张松松, 汪少华. 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基本层范畴化视角(配乐版)
推荐语:上海语言学通讯曾经推荐过对比语言学的一篇力作:【读书小札】王文斌,崔靓《试论英语的西方音乐特征与汉语的中国绘画特征》。王文斌教授和崔靓博士研究了英语语言的西方音乐特征;反过来看,西方音乐符号能不能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呢?答案是肯定的。请看本期推荐文章: 张松松,汪少华. 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基本层范畴化视角[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 (3).
音乐和语言同为符号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符号性和理据性,从不同维度映射了人类思维。语言学的任务之一是揭示人类思维的奥秘和内涵,这使得将语言学的相关研究移植到音乐理解和音乐鉴赏中成为了可能。(Schellenberg & Peretz 2008: 45; 王文斌、崔靓 2016)
脑和心智科学的相关研究提出应该对复杂的音乐结构进行简约和即时的在线理解。比如,奏鸣曲是当代音乐作品中比较复杂的音乐形式。那么,对于没有经过专业音乐理论学习的外行人如何能够欣赏这类复杂的音乐呢?实践中,做到这一点似乎不足为奇,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偶然间听到一首不熟悉的音乐作品或国外曲目的时候,仍然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欣赏。这种现实的可能性表明人类具有某种与Noam Chomsky所谓的语言能力相类似的音乐能力。但是,这一现象同样说明我们对于音乐能力的研究应该摒弃生成语言学所谓的(音乐)语言官能天生说的观点,而采用音乐语言(符号)的认知理据观。(张松松 2012,2014,2016; 张翼 2016)
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问题驱动-理论论证-个案分析”的研究路线,综合运用内省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以勃拉姆斯《降B大调弦乐六重奏》作品18号的第一乐章和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又名命运交响曲)的开场乐章为例,对音乐主题和认知范畴的互动关系进行阐释。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应该属于一般认知能力,具有可以后天习得性,而不是像Chomsky所谓的与生俱来的特殊认知能力。
人的认知中,概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符号的载体。那么,什么是音乐概念(musical concepts)呢?概念通常是指具有相当复杂性的事物所蕴含的高度稳定的认知结构。近年来脑科学和心智科学的研究改变了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现在已经有令人充分信服的理由证明概念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实体,以词汇化的形式或其它具体语言表征方式呈现,而是一种流体式的连续统(fluid);甚至,概念并不一定是人类所特有的。事实上,我们对一段陌生乐曲的理解是通过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来完成的。这一过程与我们用于架构客观世界的概念并无二样。所以,与人的语言能力一样,人们在首次听见高度复杂且完全陌生的乐曲时,无需假定具有特别的音乐官能的存在,即可用简单且便捷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化。这是因为音乐能力是一般认知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用于音乐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架构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一样的。(Zbikowski 2008;孙晓霞、辛斌、Seifert 2014)
我们对于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且普遍的认知加工能力。范畴不仅仅是思维所基本的,而且可以透过范畴来窥视我们的思维过程。我们认为范畴就其性质而言,不仅仅不是自然形成的,而且会随着人们思维而变化或修改(孙毅 2012;吴世雄、陈维振 2011)。
那么,范畴如何塑造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指导我们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呢?音乐范畴化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基本层范畴化。我们尝试在下一部分对这一问题做具体分析。
20世纪80年代新范畴观开始形成,新范畴观认为人类用于架构对于客观世界理解的范畴是主动习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消极反应可以获悉的东西。新范畴观主要有两个研究焦点:第一个焦点关注范畴化加工和其产生的分类结构的关系;第二个焦点是范畴的内部结构,即范畴内成员之间彼此如何产生关联。
基本层是范畴成员具有可识别的相似形状的最高层,同时也是可以为范畴提供形成单个心理意象的最抽象层。基本层也是人们的相似运动行为与范畴成员相互作用的最高层。基本层具有心理学基础:在这一层级中主体能够更快识别范畴成员,所以是对范畴成员进行标识的最常用层级;儿童对事物进行命名和理解的第一层;也是进入语言词库的第一层和构成最短基本词元的层级。(Huelva Unternbäumen 2015; 孙毅 2012; 彭家法 2016)基本层的确定取决于认知主体的文化背景和专业水平,还取决于设置该层的目的:是为了处理人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界的范畴,还是用于实验目的而创造的非自然范畴。
4
基本层和音乐主题
主题(motive)和主题关系对于音乐的连贯(coherence)和修辞(rhetoric)十分重要。
尽管主题是音乐作品的可识别最小单位,事实上主题可以由更小的单位构成—包括曲调、中止和时值,等等。因此,主题的认知凸显映射了基本层。而且,在音乐主题和认知基本层两例中,凸显焦点都是整体而非局部。基本层是最高的分类层级,范畴成员都具有类似的可感知整体外观,并且同层级的单个心理意象都可以反映整个范畴。最后,主题不是通过感知直接进行识别,而是会随着认知主体的专业水平而变化。也就是说,主题和基本层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
研究发现基本层范畴研究支持了音乐理解开始于主题层。因为主题层把效率和信息同时最大化。此外,音乐主题和基本层还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二者都关注整体,而不是局部;2)客体外观(包括视觉属性和听觉类比属性)对于二者都非常重要的;3)二者都会受到专业知识水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总之,诸如“主题”之类的实体构成了音乐理解过程的基础。事实上,主题是相对高层的认知结构,是认知范畴化在音乐领域的体现。这种结构对于音乐推理很重要,可以构成有意识音乐推理过程的起始,并且贯穿音乐理解的始末。
在电影中,音乐元素总是伴随着视觉元素和故事元素展开的。电影音乐元素的层级结构往往被诸如对话、音效等音乐外声音元素破坏,其表面的统一往往被整个电影的布局削弱。所以,用于分析西方古典音乐的技巧往往很难有效地运用于分析电影音乐。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得其研究已经超越了语言学范畴,进入到更广阔的感知和认知领域。对于电影音乐的理解类似于我们理解隐喻的认知过程。上述研究可以为探讨电影音乐如何通过认知加工把视觉元素或故事元素映射到听觉传媒上。
作者简介:张松松,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汪少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起始动词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2014-jit-n-09)以及江苏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认知构建研究”(15YYA002) 的部分成果。
相关阅读:出版与发表
【学界新闻】《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投稿方式+2016年第2期目录
读书小札: 认知与语用
读书小札| 束定芳教授谈:“境界”与“概念化”——王国维的诗歌理论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化”理论
读书小札| 中国学生汉语运动事件的言语表征发展研究(邓巧玲、李福印)
读书小札|张辉、邸伟超 Making Intelligence More Transparent
【读书小札】Metaphor in Culture:LIFE IS A SHOW in Chinese
上海语言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