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总给人一种丰水的感觉,但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大湖却偏偏集中在降水少的区域,我们通过地图一探究竟。
中国湖泊
中国的湖泊分布很不均匀,天然湖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第一,长江中下游湖群,这里集中了大量淡水湖,不过这些淡水湖更多是做为河道的组成部分,通过吞吐淡水参与行洪。这些湖泊无一例外都是浅水湖泊,而且寿命不长。
第二,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是中国较大湖泊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盐湖最密集的区域,特别是冈底斯山一带,密集的各类“错”组成了高原明珠。
第三,是松辽区域。这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也形成了不少湖泽。像查干湖,月亮泡这些,本身也是重要的鱼场,每年的冬捕非常壮观。
第四,天山南北湖区,冰川雪山的馈赠,乃至西风的强弩之末,也让这里形成了不少的湖泊。赛里木湖,号称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第五,祁连山南北湖区,南面柴达木盆地,北面河西走廊都有不少湖泊发育。这些湖泊以咸水湖居多,在柴达木盆地,还有一些盐湖,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矿物盐资源。
通过降水量图也能看出,中国大部分湖泊都在降水少的区域。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就在干旱的柴达木盆地内。如果考虑到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消亡的湖泊,像罗布泊,居延海等,我们不难发现,极端干旱区域也能发育湖泊。相比之下,丰水的东南沿海,华南区域,却少有天然湖。
这是巧合还是普遍规律呢?我们看看世界范围内的湖泊分布。
世界其他地区的湖
从数量看,世界上湖泊最密集的区域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些区域由于冻融作用,冰川作用等,形成了海量湖泊。俄罗斯。加拿大,芬兰这些国家,湖泊数量都以万计。
加拿大湖群,地图上清晰可见,可谓密集恐惧症,不过这里属于高纬度地区,降水量也的确不多。俄罗斯,芬兰等地湖泊也大致类似。芬兰虽然湖泊数量不及俄罗斯和加拿大,但其湖泊密度却很大,是当之无愧的万湖之国。
世界上另一个湖泊密集区域在蒙古-中亚区域。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和最大的湖泊里海就在这一带,这里还有神奇的巴尔喀什湖,一半淡水一半咸水。另外,这里的咸海在消亡以前,也是世界第三大湖。从降水量看,这里也是降水稀少干旱地区。
除此之外,在东非高原,也发育了不少大湖。像坦噶尼卡湖,马拉维湖,都是又大又深的湖泊,还有世界第三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这是尼罗河发源地。
放眼世界,那些丰水地方,比如说热带雨林气候区,也的确缺乏湖泊,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南美洲,却是大湖最少的洲。南美洲第一大湖马拉开波湖,实际上是一个海湾。
原因何在
其实,我们从湖泊成因看,并不难理解。一个地方如何形成湖呢?这就好比我们需要装一盆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很显然,我们需要一个盆,和水源。当然,盆不一定需要完全密封,只要进水速度不小于漏水速度,就可以保证盆里有水。
对于湖泊而言,盆,就是湖泊所在地的洼地。洼地稳定存在的条件之一,就是流水作用不能太强,如果流水作用太强,河流强大的切割能力就会把湖盆切开,从而让湖泊泄水消亡。(淮河袭夺导致汾渭湖泄湖消亡示意图)
▼
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大湖,这些大湖的消亡,大部分就是因为河流切割作用而消亡。例如汾渭大湖,在15万年以前,被袭夺而消亡。世界范围内许多湿润地区盆地,都是这样退出湖泊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我们知道,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而这一湖群所在地降水量也不少,为什么这里还能保留大湖呢?(五大湖区域示意图)
▼
这是因为,五大湖诞生历史非常短,这个湖诞生于第四纪冰川消亡的时代,距今只有一万多年,而如果没有人为干预的话,五大湖寿命也只剩下一万多年。(五大湖区域构造示意图)
▼
因为其出口的剧烈切割作用,会很快把湖盆切成峡谷,峡谷会逐年后退,当峡谷延伸到湖岸,湖就寿终正寝了。尼亚加拉大瀑布逐年后退,就在演绎着这一过程。也就是说,五大湖是一个寿命极短的湖泊,在漫长的宇宙中不过沧海之一粟,我们能在这一时空领略这一大湖英姿,也算是万分的荣幸。(五大湖侵蚀示意图,侵蚀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峡谷,按照这个速度演化,再过1万年五大湖就会泄湖消亡)
▼
除了河槽侵蚀以外,流水作用对湖泊的负面影响还有堆积。如果流水作用太强,流水携带的堆积物也会很快把湖泊填平。像洞庭湖这样的湖泊,就在近代以来快速淤积消亡。(洞庭湖形成和淤积消亡示意图)
▼
另外,湖泊的发育需要水资源盈亏平衡问题,我们知道,虽然地球上陆地地面大部分地方降水量小于潜在蒸发量,但是由于陆地地表,水域面积并没有多大,实际蒸发量远远小于潜在蒸发量,所以只要不是干旱的特别离谱的地方,大部分哪怕是干旱区,维持一个湖面还是不成问题的。(典型干旱区湖泊示意图)
▼
实际上,中国在远古时期湖泊也挺多的,而这恰好是相对较为干旱的时期。发育的湖泊也以咸水湖居多。有许多盆地,都曾经是湖泊覆盖,比如说永定河区域的桑干河盆地。
(距今130万年前中国水系图,更多大湖介绍内容戳链接:再造中华超级大湖,改造国土的宏伟构想)
▼
不过,对于大部分干旱区湖泊来说,人类活动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由于人类的引水种植增加了湖泊流域的蒸发量,导致入湖水资源减少,打破了湖泊的水平衡,湖泊常常面临缺水甚至干涸的困境。所以,世界上大部分湖泊都在萎缩。罗布泊就是一个经典的因为干涸而消亡的湖泊。
(罗布泊,1966年)
▼
(罗布泊,1994年)
▼
大湖≠海量水资源
(中国全图)
▼
打开中国地图,望着图幅上面的贝加尔湖,总会让人心生遗憾。其实,从水资源角度来说,没什么遗憾。贝加尔湖虽然拥有海量的淡水储量,但是其每年补给量只有500亿立方米,而且大部分是没办法利用的短程河流,能用的主要就色楞格河一条河,因此这一湖泊区域真正可利用淡水资源,远不如黄河多,如果再考虑到维持湖泊自身生态来说,可用水就更少了。(贝加尔湖区域示意图,其补给主要来自蒙古高原,可利用水资源并不多)
▼
这些固定的水资源,并不是我们真正可用的水资源,就好比,我们知道,陆地淡水资源中,地下水占比超过99%,即便是最干旱的沙漠,也能找出一个淡水海。但是,这些都不是可利用水资源。可利用水资源取决于补给和更新的量,毕竟,我们不能寅吃卯粮嘛。(典型干旱区域新疆地下水开发示意图)
▼
在之前我们介绍过,仅西藏云南两个省区,每年流出国境的淡水就有6000亿立方米,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就相当于十几个贝加尔湖的补给量,所以从远期看,用好当地水远远比找湖意义更大。更多内容戳链接:痛心!这里每年流失淡水6000亿方,地图一探究竟
当然,这里也不是说大湖没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泊的容积和调蓄能力,对于水资源和气候的调节意义重大,像北美的圣劳伦斯河,因为五大湖的调蓄,流量非常平稳,是一个既没有洪灾也没有旱灾的河流(凌汛这类除外)。而中国缺乏湖泊,我们也通过工程建设修建了不少人工湖,起到调蓄作用。这些湖泊利用高山峡谷或者山间盆地,能够更高效蓄水,让下游从水旱灾害中解放出来。
❖
舆图领略精彩世界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着你。其他精美地图也欢迎关注后加好友同作者交流。有兴趣还可以加QQ群“中国地图-地理人文”交流分享,群号929221572。精彩敬请期待~
省区特色栏目回顾:
祖国山河系列:
舆图鉴赏:东北之犁松花江
孪生中国——西部的“松辽盆地”
孪生中国——北方的“四川盆地”
孪生世界——青藏高原的“亲弟弟”
孪生世界——塔里木河的“大哥哥”
舆图鉴赏:谁是中国的亚马逊河?
孪生中国——迷你版“四川盆地”
舆图鉴赏——藏在中国的“新马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