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养老具有阳光效应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现有社区医疗门诊项目
寻找合作伙伴
请联系: 18016247306
电话微信微信同号
寺庙养老具有阳光效应
作者: 传喜法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比如中秋、春节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团圆的节日,月光的哲学意味着自然和社会的高度契合。正因为王权和金钱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这一难题,所以悉达多太子才放弃王位而去追求思维大道。
今天的寺庙依然延续着这一生命的核心问题,从佛陀时代延续至今――我们汉传佛教说已有3043年的历史――生命的意义何在?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都要面对的,我们怎样去寻找、怎样去体悟佛陀所修证到的超越生死的大道?怎样让我们的生命过着“道”的生活,同样实现超越生老病死的怖畏、超越生老病死的痛苦?
一般中国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成年后将面对6位甚至更多位老人的赡养问题。虽然目前实行了二胎政策,但是家庭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这个“老”不仅仅是一个生理的衰老,实际上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甚至影响社会面貌。
老人多了,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2016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国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左右,老龄化速度比较快。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非常严峻的一个社会问题。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意味着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佛教几千年来对生老病死这一现象的研究,有超越生老病死的洒脱,在这样特殊的社会问题面前,有自身优势。一个有信仰的人,至少在个体生命面对“老”时,能够以欣赏的姿态欢喜接受,甚至能够快乐地面对死亡。面对老和死的问题,佛弟子是超然、洒脱的,给予生命终极意义的生命关怀,赋予生命以尊严,是人们迫切需要的。
教化众生,修道养道,乃至临终关怀,寺院的养老功能一直悄然存在着。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所住持的观宗寺,总体不大但很奇特,寺院两边耸立着两幢很高大的房子,当我们前去参观时发现很多老人聚集在一起,设有念佛堂,统一生活起居,有人照顾,那里的老人神情里透出的是安详与幸福。
我也曾到过国外的一些养老院,那里有服务生、休闲空间,生活环境、硬件设施都非常优良,可是一群老人面面相觑,眉宇间流露出的多是哀怨,以及老而无奈的寂寥与无助。每当谁家有孩子或亲人前来探视时,就成为整个老人院最羡慕的事情,可当与亲人挥手告别时,又是这位老人最为失落的时候,一下又回到了他自己所要面对的孤寂与枯燥、单调里。
同样是养老,同样是活着,有信仰与没有信仰的幸福指数存在天壤之别,说明人要面对晚年的时光,并不仅只是有一个机构满足衣食需求即可,老年人的问题其实更多的还是来自心态,内心的困惑迷茫、精神的空虚和对自己未来世界的恐惧,说到底仍是“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这一生命的终极命题。所以,寺庙养老在解决“老、病、死”方面,为社会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为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非常好的出路和思考方法。
寺庙养老,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入住老人在物质层面的平等和精神层面的富足。佛门面前人人平等,大家来了吃的住的都一样,每天完成的功课也一样,统一生活起居,没有身份、地位之别。
在佛教的大乘思想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大乘菩提心就是忆念父母的恩德而展开的一种高贵的感恩、报恩的生命情感和动力。所以,佛教基于这样的一种认知,这样的一种道德情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方便做到大爱无疆,能倾其心力,待人如己,尽孝尽责,尽善尽美。
这与以盈利为目的,依靠招聘员工服务等形式的养老模式有本质不同。当服务老人成为一种工作,容易存在冷漠、推诿、不尽心等人情的冷暖,而佛教的修养可以非常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佛教的养老基于寺院,在我们已知的范围内,极少发现佛教的养老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佛教的养老大多是为了养老而养老,是实实在在地解决生活问题,因为共同的修行爱好快乐地聚集在一起,彼此间有共同语言,平等相待;生命的情感会升华而超越血缘、超越亲生骨肉,所以,精神上会相互温暖,丝毫不会感到寂寞。
面对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中国佛教似乎已准备了上千年,对解决当前老龄化社会问题,展现出非常强大的一个优势,发挥了温暖、温馨的阳光效应,这也是佛教所独具的魅力。
相关阅读:(点击阅读)
佛教安养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宗教对养老的影响与参与
晚年何处养老 寺院安养正兴
在寺庙里办养老院:一场17年的社会实验
宗教慈善事业需要加快法制建设
对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的思考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李宝库会长谈:依托佛教寺庙兴办养老机构的举措。
寺院养老,人生最后平静快乐的归宿
佛与医的因缘-寺院办医院、安养院的探讨
佛教界参与养老服务的春天还没来到?
讲真|寺院养老:从临终关怀开始的尝试
寺院养老,人生最后平静快乐的归宿
寺院兴办养老院:佛教的时代担当
开设养老机构,别忘了给“佛”留一间房!
佛教慈善事业的两大优势
佛教寺庙养老悄然试点,(云浮)示范基地今日开工建设
慈悲:宽见法师在南京火车站超度突发疾病去世的旅客
觉醒大和尚开示:建设和睦佛化家庭
国内首个“佛医”结合医疗新模式在西安启动
耀智大师:佛法与养老应该相得益彰
在贫困山区建一座养老院有多难?这位法师做到了!
宗教旅游:李嘉诚和他花巨资打造的慈山寺
中国佛教协会吹响号角:坚决抵制佛教商业化
梵净山申遗成功!这份“佛系”攻略了解一下
禅修:康养旅游与宗教旅游的极佳组合
总结一下微信群里各种学佛之人的现象,看看有你认识的吗???
念佛养老——南京佛教安养院
广行法师 :佛教的临终关怀
隆愿法师:一个想办养老院的和尚
养老机构宗教服务风险应对
神奇!暴力犯罪横行的街区,居然因为一尊佛,整个变得佛系起来
《中国宗教》杂志:沧州市佛协致力安老事业 推动佛教公益慈善
揭秘闭关十年的惟海法师,访谈“养老话题”
慧开法师谈临终关怀:安乐死是愚蠢的死法
为什么寺院会兴建养老机构?
景军:中国寺院养老研究
发掘寺庙养老资源 服务社会养老事业
芜湖地区佛教居士养老模式分析
▲
END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佛教安养院 |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