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轻松掌握预防肝炎的方法!
肝癌恶性度高、病情进展快,病人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肝癌患者中有1/3的人有慢性肝炎病史,乙肝肝炎和丙肝肝炎的毒素是促使肝癌的病因之一。今天为大家科普,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肝炎、肝硬化、肝癌?
对很多人来说,脂肪肝只是体检报告上一个抽象的词,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类似的误解,可能正在伤害你的健康。
真相:不重视可能发展成肝癌
在“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被大家逐渐了解的同时,上面这个发展过程被很多人忽视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脂肪肝也可能迅速发展,甚至出现肝癌。
真相:轻度脂肪肝也可能有严重肝损害
一般认为,B超等检查显示肝脏中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不过,这里的“轻、中、重”只是显示肝脏中的含脂量,并不能说明肝脏的损害程度。有些人虽然只是轻度脂肪肝,但肝脏损害已经非常严重了。
真相:瘦子也可能得脂肪肝
肥胖人群患脂肪肝的风险确实较高,但别忘了,肥胖只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有胰岛素抵抗、遗传代谢问题、内脏脂肪沉积过多等因素,瘦子也可能出现脂肪肝。
真相:可能伴随多种慢性病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往往提示体内其他代谢存在异常,建议检查血脂、血糖、尿酸、血压等指标,排除相关疾病。
饥一顿饱一顿。很多人因作息不规律、工作繁忙,很少按时按点吃饭,甚至把几餐合成一顿吃。这样长期饥一顿饱一顿,吃饭时容易暴饮暴食,导致肝脏对脂肪的储备能力上升,形成脂肪肝。规律吃三餐,又多了一个理由。
爱喝酒。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所致。研究显示,75%~95%的长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润。每天饮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比不饮酒人群高5~25倍。为了肝脏健康,建议适量饮酒。建议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20~30克,女性不超过10~15克。
乱用药。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已胺等药物,长期过量使用时会伤肝,增大出现脂肪肝的风险。建议长期服用这些药的人,定期复查,必要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糖尿病患者、年长者、患有肝炎的人群,也应注意预防脂肪肝。
平时应重视体检,包括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尽早检出和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
40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男性更应重视查肝。从流行病学看,男性更容易得肝癌,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要提高警惕,曾有乙肝感染、有肝癌家族史的人更要高度重视。
除了体检,脖子粗也可能提示有脂肪肝。有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的平均颈围比没有得脂肪肝的人更大,简单来说,就是脖子粗可能预示脂肪肝。
如果脖子粗,平时又有脂肪肝的高危因素,建议咨询医生。
B族维生素能加速物质代谢,促进其转化为能量,帮助修复肝细胞,预防脂肪肝。如果你是平时爱喝酒的脂肪肝高危人群,更建议注意补充,可多吃黄豆、香菇等食物。
如果已发现脂肪肝,建议多吃有助降血脂、促进肝内脂肪代谢的食物,如燕麦、玉米、海带、瘦肉、鱼类、蛋清等;少吃或不吃高糖、高油食品;每天喝2000毫升水,50~60岁患者喝四瓶矿泉水的量即可,60岁以上略少些。
如有肾病、心脏病,喝水量建议咨询医生。
研究发现,通过运动等方式,一个肥胖者体重降低3%~5%,其脂肪肝就会明显减轻;体重降低超过10%,肝脏的炎症也会减轻。
单纯性脂肪肝患者,通过半年的饮食和运动干预后,多会基本“痊愈”。
因此,这部分人群应注意适当多运动。一般的脂肪肝患者,最好保证每天走一万步;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如无其他禁忌,每周需达到250分钟的运动量。
接下来,请欣赏一部精美的肝炎科普短视频
(上图为各种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的发病情况)
在我国,肝炎仍然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
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和化工厂。其功能主要包括:制造胆汁、解毒、储存糖分、合成凝血因子、合成蛋白质及维持生命,大家知道怎样正确保护这一重要生命器官吗?
家人得了肝炎,该怎么预防传染?
小王在一次去外地出差回来后,不慎被感染了乙肝病毒,患上了肝炎。这可把家里人吓坏了,丈夫赶紧将9岁的女儿送到奶奶家,以免被病毒感染。自己也是每天离妻子远远的不敢靠近,并分开吃饭,分房睡觉。同时,每天还要用消毒药水对房间进行消毒。一直持续到小王的病情基本好转,才稍微放松了一点。
作为肝炎患者的家人,他们可能比其他人更加恐惧。但实际上,如果预防得当,肝炎并没有那么可怕,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随着医学的进步,患者的家人完全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防止肝炎病毒的感染。
甲肝和戊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黄疸出现后其传染性逐步减小,到恢复期已经没有传染性;而乙肝、丙肝主要是通过输血及其血液制品、注射途径而传播的,日常生活一般不会引起传播。
因此,家人患肝炎后相互间不要太紧张,在紧张的气氛中会使患者感到不安,不利于康复。
日常密切接触并不一定会感染
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传染。从事实上讲,这种可能性也是很低的。
乙肝病毒并不是随时随地、任何接触都会传染,除了必须有患者作为传染源以外,还必须有容易感染的人群以及与乙肝患者接触的传播途径。并且,除了这些客观条件外,个人身体的主观因素也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都有比较完善的免疫系统和完整的皮肤黏膜屏障,即使病毒传染性很强,有时也很难侵入体内。即使病毒突破了重重防线,进入了健康人的体内,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也可以迅速地把病毒消灭掉。
注射乙肝疫苗
只要我们平时适当注意日常卫生及防范措施,被感染的几率是比较低的,但即使不一定会被病毒感染,注射疫苗还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需要注射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有两类,首先是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因为孩子的免疫功能大多比较低,很容易被日常接触的病菌感染,而且感染后治疗起来也相当麻烦。另一类就是一些与患者接触比较密切的危险人群,比如接触乙肝患者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配偶、家庭成员等。这类人由于平时比较容易接触到病毒,所以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大。所以,作为家属,是必须要接种疫苗的。
但是,只有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并且注射后产生的抗体也并非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3-5年,以后还必须再加强注射。在注射疫苗之前,需检查乙肝五项,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均呈阴性,才可以注射。但两岁以内且没有密切接触过肝炎患者的,可以不用化验就直接注射疫苗。
乙肝疫苗一般要注射3次,时间分别在首次注射后的1个月后和6个月后。另外,若配偶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需采取婚前接种乙肝疫苗的办法,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阻断“母—婴”或“父一婴"传播途径。
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家人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症,帮助其做好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制订长期的治疗计划。作为家人,既要和医生配合,又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给予患者一份关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因此,家人若患肝炎,不必恐惧,做好预防,注射乙肝疫苗,并给予家庭关爱,才能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张晶巧,李苗苗,祁兴顺,等.《2018 年美国肝病学会乙型肝炎指引声明意见: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2) : 2563-2567.
大家都在看
新型病毒,比手足口病还厉害?防治牢记这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