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 | ​John Rumrich教授与沈弘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

孟世颖、张炼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04-24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系列讲座第27讲:


John Rumrich教授与沈弘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
2020年12月19日上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27讲在线上Zoom会议顺利举行。美国著名弥尔顿专家John Rumrich教授和浙江大学沈弘教授就“全球的弥尔顿与莎士比亚”相关问题开展学术对话与探讨。本次讲座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资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教授及年轻学者,师生参会者近百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持本次学术对话。
Rumrich教授系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弥尔顿学会主席,中国、法国、爱尔兰、南非等国访问教授,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塞拉尼斯英国文学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发表弥尔顿研究专著、论文、专书章节若干,编有多种论文集、诺顿评论版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以及现代图书馆版弥尔顿作品集数种。知名学者沈弘教授现为浙江大学英语系荣休教授,出版45部著作。二人既是师生,又是多年好友,使得此次学术讲座在轻松风趣的氛围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沈弘教授首先由弥尔顿研究近况入手,针对“1632年莎士比亚第二对开本收录弥尔顿赞诗一首”提出疑问。众所周知,彼时的弥尔顿只是剑桥大学一名20多岁的学生,可谓默默无闻,何以能在莎翁的重要作品集中占有一席之地?Rumrich教授基于合理史实推测,认为极有可能是因为弥尔顿的父亲与莎士比亚所在剧团有关系往来,由此促成弥尔顿在莎士比亚作品集中崭露头角。
接着,Rumrich教授与沈弘教授就《失乐园》的出版问题交流看法。1665年伦敦爆发大瘟疫,使弥尔顿已于1663-1664年间完成的《失乐园》迟迟不得付梓,一直推迟到1667年才出版发行,弥尔顿也因瘟疫离开伦敦,此后余生再未返还。郝田虎教授在讨论阶段补充,随后1666年的伦敦大火事件对此也有影响,火势蔓延全城,伦敦遭受重大损失,延误了《失乐园》出版;但同时大火也烧死了肆虐的老鼠,消灭了瘟疫病源,可谓“祸福相依”。Rumrich教授指出,审查问题也延误了弥尔顿伟大史诗的出版。

谈到《失乐园》,Rumrich教授抛出一个新颖的话题:弥尔顿与牛顿。我们难以想象文学与科学的跨界交流,但弥尔顿1667年出版《失乐园》,166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理论的重要基础,二者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是苹果,同样的坠落运动,两个人分别从宗教伦理和科学的视角解释人类的“堕落”。有趣的是,在弥尔顿和牛顿的母校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门前,就矗立着一棵纪念牛顿的苹果树。
提及剑桥大学,两位教授不约而同想到另一所大学——牛津大学与弥尔顿的关系。沈弘教授回忆起自己1988-89年期间访问游学欧洲时,在牛津大学学生名单中意外地发现了弥尔顿的名字。弥尔顿求学于剑桥大学,从未在牛津读过书,为何成为了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原来在弥尔顿时代,剑桥与牛津两所大学信息互通,毕业于剑桥也可称其为牛津学生。Rumrich教授进一步阐述弥尔顿与牛津大学的渊源:弥尔顿多个挚友都就读于牛津,且弥尔顿祖父毕业于牛津;此外,牛津大学图书馆员还竭力保护弥尔顿的著作,使它们在王朝复辟时期免于被查封毁损的命运。弥尔顿与牛津大学的关系值得深究。

弥尔顿对《失乐园》主题选择的问题也值得探讨。弥尔顿一度考虑写一部以亚瑟王或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阿尔弗雷德大帝为主人公的英雄史诗,但最终选择了圣经伊甸园的故事,个中缘由值得探讨。Rumrich教授猜想可能是由于1658年时政治走向已明朗,王权复辟不可避免,共和主义者弥尔顿有理由放弃以国王为题材的史诗。而沈弘教授提到有人质疑弥尔顿不懂古英语,但经沈教授论证,弥尔顿有掌握多门语言的天赋与机会,且弥尔顿在作品中也多次引用过古英语作品,“弥尔顿不会读古英语”这种观点不攻自破。
弥尔顿与《失乐园》虽然迷雾重重,但学者们从未停止过探寻与猜想。本次跨越太平洋的学术对话中,Rumrich教授与沈弘教授主要以弥尔顿研究中的诸多疑问为话题,探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两位教授还回忆起在浙江大学合作开授莎士比亚戏剧表演课程的难忘经历,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强国际校际合作,共同促进文艺复兴研究繁荣发展。Rumrich教授和沈弘教授桃李满天下,讲座听众中包括他们曾授业解惑的众多青年学者,现已成为国内文艺复兴研究的中坚力量。

郝田虎教授对交流中涉及到的弥尔顿个人经历、伦敦瘟疫社会背景等相关信息进行补充交流,拓展了本次讲座的广度与深度。在提问环节中,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多位教授专家及博士生学者踊跃发言,针对《失乐园》文本细读、弥尔顿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文艺复兴文学研究方法等多个主题进行提问,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与提问仍令听众意犹未尽。本次讲座话题新颖,内容丰富,涉及弥尔顿研究的方方面面,令听众大呼过瘾,大受启发,是一场高质量、高水平、极具学术价值的对话。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文/孟世颖图/张炼2020年12月20日



中心简介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简称CMRS)于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的使命是整合研究力量,推进浙江大学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搭建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学术共同体。著名学者沈弘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CMRS目前出版三套丛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丛刊和文艺复兴论丛,均由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往期回顾:
新闻 | 王宁教授: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作用与功能
新闻 | “莎士比亚、弥尔顿与欧洲文学传统国际云研讨会”成功召开
新闻 | 牛津大学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Lorna Hutson讲座顺利举行
通知 | 莎士比亚、弥尔顿与欧洲文学传统国际云研讨会即将召开
新闻 | 弥尔顿专家Stephen B. Dobranski教授与郝田虎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
人物 | 罗益民:历史的星空又添一星 ——我的授业恩师:北京大学胡家峦教授
新闻 | 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与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
学术 | 郝岚:语文学的历史时刻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争议及价值
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二)》出版
人物 | 沈弘:纪念约翰•伯罗,一位博学儒雅的慈祥长者
译著 | 沈弘选译,《英国中世纪诗歌选集》
学术 | 拉姆里奇:阅读生命之血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创刊号
讲座概览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
讲座概览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上)
活动回顾 | 著名莎学家David Scott Kastan教授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暨首次访华圆满成功
活动回顾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